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Nicholas Higgs

Shows

Higgs LLP in conversation with2025-05-271h 06Book Barn Book Club2024-11-1230 minFlirtations! with Benjamin, the Flirt Coach2024-11-0155 minIt\'s Political with Althia Raj2024-10-111h 01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10-0851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9-171h 18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7-2347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7-0956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6-181h 33Coda Change2024-06-0649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6-0454 minCoda Change2024-06-0432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5-211h 08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5-211h 08The Value with Kevin Valley2024-05-071h 21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5-0730 minMastering Finance: The Podcast2024-05-0219 minThe Two Authors’ Podcast2024-03-0539 minThe Two Authors’ Podcast2024-03-0539 minDreamscenes2023-06-1100 minCrossover Archives - Radio Campus Tours - 99.5 FM2022-08-1600 minSiren Sundays2021-12-301h 05Frontiers Podcast Project2021-11-2434 minWilmot-Smith o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The Podcast2021-08-0310 minH. P. Lovecast Podcast2021-05-1044 minImproving Lives in the Caribbean2021-01-2135 minBanco Interamericano de Desarrollo2021-01-2135 minFrom Ideology to Unity - Logos Legacy2021-01-161h 27文化土豆 Culture Potato
文化土豆 Culture Potato英国怪咖鼻祖:威廉·布莱克这期节目为转载益康糯米作客播客「艺术有读」的一期节目,以下Shownotes来自于「艺术有读」原标题:威廉·布莱克:画家、诗人和浪漫主义的怪咖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嘉宾· 益康糯米(张一帆):文化土豆主播文字编辑· 婉莹剪辑· siyu威廉·布莱克(1757-1827)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的袜商家庭。他在七个孩子之中排行第三,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在家上母亲的“私塾”。布莱克一家人属于脱离英国教会的异议者(Dissenters),据说曾加入莫拉维教堂(Moravian Church)。所以圣经对于布莱克来说有极深的影响,是他往后人生中的灵感来源。年幼的布莱克开始临摹爸爸送他的希腊古迹的画集,从那时起,他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人作品中的古典形式深深痴迷。随后父母给他报名了很多绘画课。1772年,15岁的布莱克成为伦敦著名的雕版师詹姆斯·巴塞尔(James Basire)的学徒,求学期间老师曾派他去伦敦内的哥特教堂临摹壁画和石碑。他曾花费大量的下午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进行练习,七年后成为了出色的雕版师。1779年,布莱克进入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学习美术,他很反对当时雷诺兹(Joshua Reynolds)提倡的“普遍真理”、“普遍美好”和“理想美”等概念,也不喜欢当时盛行的油画风格,还是倾心于他幼时的偶像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作品中的精确表达。1782年,布莱克与凯瑟琳·鲍彻(Catherine Boucher)结婚。他的妻子凯瑟琳并不识字,在婚约上只能签下“X”。他不仅教会她认字和书写,还将她训练成一名雕版师,他后来的众多作品都有她的协助。同年,国家美术馆的创始人之一乔治·坎伯兰(George Cumberland)很欣赏布莱克的作品。不久以后,布莱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诗歌礼记》(Poetical Sketches)。1784年,在父亲过世后,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Joseph Johnson)合作。约翰逊家曾是当时英国许多优秀人物的聚集地,如科学家约瑟夫·普莱斯利(Joseph Priestley)、早期的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和美国革命家托马斯·佩恩(Thomas Paine)等等。布莱克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1788年,31岁的布莱克开始尝试凸版蚀刻(relief etching),这种制作方法也被称为“诗画本”(illuminated books)。他用钢笔或刷子蘸取耐酸液体将诗歌文本直接写到铜板上,同时配上设计或图画。然后用酸剂浸泡铜板,把未被耐酸液覆盖的部分腐蚀掉,使文字和设计图案凸起,涂上墨水就可以直接上滚筒。这种方法其实和正常的蚀刻工序相反,从前是将设计图样和酸剂接触,布莱克的方法可以在一块雕版上同时编辑文字和图像。1800年,他受邀在萨塞克斯的费尔珀姆里的一个乡村小屋为诗人William Hayley画插图,期间他完成了《弥尔顿》(Milton: a Poem)。1804年回到伦敦后开始创作《耶路撒冷》(Jerusalem)。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为但丁神曲(Dante’s Inferno)的插图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Tate Britain的大型回顾展《威廉·布莱克》目前威廉·布莱克大型回顾展正在Tate Britain美术馆展出,展期为2019年9月11日至2020年2月2日。展览呈现了近300件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极少对外展示过。其中一个展厅还原了布莱克于1809年在其弟弟位于伦敦Soho区的袜子店楼上策划的个展,当时展出了16件小尺幅作品,该展览表明了布莱克的雄心壮志,他想被当作一名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性情古怪的雕版师和作家。https://www.tate.org.uk/press/press-releases/william-blake-0泰特美术馆2019年布莱克大展画册,封面作品为The Ancient of Days, 这件作品为蚀刻手工上色作品,有多个版本,被认为是布莱克最好的作品,据说是布莱克本人所见幻象之一。画中是布莱克自创的神话人物尤里森(Urizen),代表理性和准则,其手中所持的圆规也出现在《牛顿》一画中。https://shop.tate.org.uk/william-blake-exhibition-book-hardback/22507.html牛顿通过《光学》揭开光的秘密,让自称可以看到神灵及体验异象的布莱克感到冒犯,在布莱克所绘的《牛顿》中,牛顿赤身裸体坐在海底岩石上,用圆规在卷轴上测算,卷轴与牛顿的头脑连为一体,暗指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他们周围的世界。显然这是对牛顿的曲解,通过这种方式,布莱克表达了对启蒙运动的抵制。红龙系列源自布莱克为圣经所作的一系列水彩作品,因画面的神秘感和宗教意味常常被影视作品或海报所使用。在电影《沉默的羔羊》续集《红龙》中,主角杀死了两个亲人,原因只为获得布莱克这件作品中红龙的神力。《跳蚤的幽灵》这幅画被《纽约时报》描述为布莱克“相当奇怪,当然也是最哥特式的作品”。参考书目WIlliam Blake Now:Why He Matters more than ever.作者: John Higgs出版商:Orion, 2019页数:96pWilliam Blake作者: Martin Myrone出版商: Tate Publishing Sept 2019页数: 224pWilliam Blake: the poems作者: Nicholas Marsh出版商: Basingstoke 2012.版本: 2nd edition页数: 296p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翻译:杨苡出版商:译林出版社页数:155p.《天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是一本版画诗集,也是布莱克最著名的诗集之一。他在这组诗集中探究“人类灵魂的两种矛盾状态”,“天真”和“经验”是经过对约翰·弥尔顿的乐土和堕落状态的反思之后给出的定义。布莱克的分类是一种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年代观相应的观念:童年是一种被保护的天真,而非原罪,但无法避免和堕落的花花世界的接触。这个世界时不时地侵犯童年,每一次的侵犯,譬如惊吓和禁止、社会和政治腐败、教会、国家和统治阶级的控制,都减少了童年的天真。这种比较在诗歌中以反复出现的象征物表现出来。《天真之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心灵的纯洁境界的歌颂;二是对现实世界的温和批评,比如在《扫烟囱的孩子》和《小黑孩儿》两篇中,布莱克敏锐的感到了伴随着工业革命(布莱克称之为黑色的撒旦磨坊)而来的贫困和资源枯竭;三是对仁爱的上帝的向往。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ngs_of_Innocence_and_of_Experience延伸阅读1.圣保罗大教堂穹顶投影为纪念威廉·布莱克的262年诞辰,泰特美术馆协同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期间将艺术家的晚期作品《永恒之神》(Ancient of Days)投射在教堂的穹顶上。Tate Britain的资深策展人马丁·迈伦(Martin Myrone)曾说:“布莱克一直想作为一名艺术家被认可,他曾做过大型壁画提案,但从未实现过。他留存至今的所有作品都非常小,许多作品仅有几英尺高。他一直想做的就是在教堂和宫殿中创作大型绘画作品和祭坛画
2020-01-311h 13艺术有读
艺术有读威廉·布莱克:画家、诗人和浪漫主义的怪咖第三十三期威廉·布莱克:画家、诗人和浪漫主义的怪咖 时长:71分28秒主播·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嘉宾· 益康糯米(张一帆):文化土豆主播文字编辑· 婉莹剪辑· siyu威廉·布莱克(1757-1827)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布莱克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的袜商家庭。他在七个孩子之中排行第三,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在家上母亲的“私塾”。布莱克一家人属于脱离英国教会的异议者(Dissenters),据说曾加入莫拉维教堂(Moravian Church)。所以圣经对于布莱克来说有极深的影响,是他往后人生中的灵感来源。年幼的布莱克开始临摹爸爸送他的希腊古迹的画集,从那时起,他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人作品中的古典形式深深痴迷。随后父母给他报名了很多绘画课。1772年,15岁的布莱克成为伦敦著名的雕版师詹姆斯·巴塞尔(James Basire)的学徒,求学期间老师曾派他去伦敦内的哥特教堂临摹壁画和石碑。他曾花费大量的下午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进行练习,七年后成为了出色的雕版师。1779年,布莱克进入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学习美术,他很反对当时雷诺兹(Joshua Reynolds)提倡的“普遍真理”、“普遍美好”和“理想美”等概念,也不喜欢当时盛行的油画风格,还是倾心于他幼时的偶像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作品中的精确表达。1782年,布莱克与凯瑟琳·鲍彻(Catherine Boucher)结婚。他的妻子凯瑟琳并不识字,在婚约上只能签下“X”。他不仅教会她认字和书写,还将她训练成一名雕版师,他后来的众多作品都有她的协助。同年,国家美术馆的创始人之一乔治·坎伯兰(George Cumberland)很欣赏布莱克的作品。不久以后,布莱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诗歌礼记》(Poetical Sketches)。1784年,在父亲过世后,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Joseph Johnson)合作。约翰逊家曾是当时英国许多优秀人物的聚集地,如科学家约瑟夫·普莱斯利(Joseph Priestley)、早期的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和美国革命家托马斯·佩恩(Thomas Paine)等等。布莱克同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1788年,31岁的布莱克开始尝试凸版蚀刻(relief etching),这种制作方法也被称为“诗画本”(illuminated books)。他用钢笔或刷子蘸取耐酸液体将诗歌文本直接写到铜板上,同时配上设计或图画。然后用酸剂浸泡铜板,把未被耐酸液覆盖的部分腐蚀掉,使文字和设计图案凸起,涂上墨水就可以直接上滚筒。这种方法其实和正常的蚀刻工序相反,从前是将设计图样和酸剂接触,布莱克的方法可以在一块雕版上同时编辑文字和图像。1800年,他受邀在萨塞克斯的费尔珀姆里的一个乡村小屋为诗人William Hayley画插图,期间他完成了《弥尔顿》(Milton: a Poem)。1804年回到伦敦后开始创作《耶路撒冷》(Jerusalem)。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为但丁神曲(Dante’s Inferno)的插图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Tate Britain的大型回顾展《威廉·布莱克》目前威廉·布莱克大型回顾展正在Tate Britain美术馆展出,展期为2019年9月11日至2020年2月2日。展览呈现了近300件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极少对外展示过。其中一个展厅还原了布莱克于1809年在其弟弟位于伦敦Soho区的袜子店楼上策划的个展,当时展出了16件小尺幅作品,该展览表明了布莱克的雄心壮志,他想被当作一名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性情古怪的雕版师和作家。https://www.tate.org.uk/press/press-releases/william-blake-0泰特美术馆2019年布莱克大展画册,封面作品为The Ancient of Days, 这件作品为蚀刻手工上色作品,有多个版本,被认为是布莱克最好的作品,据说是布莱克本人所见幻象之一。画中是布莱克自创的神话人物尤里森(Urizen),代表理性和准则,其手中所持的圆规也出现在《牛顿》一画中。https://shop.tate.org.uk/william-blake-exhibition-book-hardback/22507.html牛顿通过《光学》揭开光的秘密,让自称可以看到神灵及体验异象的布莱克感到冒犯,在布莱克所绘的《牛顿》中,牛顿赤身裸体坐在海底岩石上,用圆规在卷轴上测算,卷轴与牛顿的头脑连为一体,暗指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他们周围的世界。显然这是对牛顿的曲解,通过这种方式,布莱克表达了对启蒙运动的抵制。红龙系列源自布莱克为圣经所作的一系列水彩作品,因画面的神秘感和宗教意味常常被影视作品或海报所使用。在电影《沉默的羔羊》续集《红龙》中,主角杀死了两个亲人,原因只为获得布莱克这件作品中红龙的神力。《跳蚤的幽灵》这幅画被《纽约时报》描述为布莱克“相当奇怪,当然也是最哥特式的作品”。参考书目WIlliam Blake Now:Why He Matters more than ever.作者: John Higgs出版商:Orion, 2019页数:96pWilliam Blake 作者: Martin Myrone 出版商: Tate Publishing Sept 2019 页数: 224pWilliam Blake: the poems 作者: Nicholas Marsh出版商: Basingstoke 2012. 版本: 2nd edition页数: 296p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翻译:杨苡出版商:译林出版社页数:155p.《天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是一本版画诗集,也是布莱克最著名的诗集之一。他在这组诗集中探究“人类灵魂的两种矛盾状态”,“天真”和“经验”是经过对约翰·弥尔顿的乐土和堕落状态的反思之后给出的定义。布莱克的分类是一种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年代观相应的观念:童年是一种被保护的天真,而非原罪,但无法避免和堕落的花花世界的接触。这个世界时不时地侵犯童年,每一次的侵犯,譬如惊吓和禁止、社会和政治腐败、教会、国家和统治阶级的控制,都减少了童年的天真。这种比较在诗歌中以反复出现的象征物表现出来。《天真之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心灵的纯洁境界的歌颂;二是对现实世界的温和批评,比如在《扫烟囱的孩子》和《小黑孩儿》两篇中,布莱克敏锐的感到了伴随着工业革命(布莱克称之为黑色的撒旦磨坊)而来的贫困和资源枯竭;三是对仁爱的上帝的向往。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ngs_of_Innocence_and_of_Experience延伸阅读1.圣保罗大教堂穹顶投影为纪念威廉·布莱克的262年诞辰,泰特美术馆协同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期间将艺术家的晚期作品《永恒之神》(Ancient of Days)投射在教堂的穹顶上。Tate Britain的资深策展人马丁·迈伦(Martin Myrone)曾说:“布莱克一直想作为一名艺术家被认可,他曾做过大型壁画提案,但从未实现过。他留存至今的所有作品都非常小,许多作品仅有几英尺高。他一直想做的就是在教堂和宫殿中创作大型绘画作品和祭坛画,这次终于
2019-12-141h 11Neo2soul Playlist2017-12-302h 53Daily News Roundup2017-12-200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