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details
.com
Print
Share
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earch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Yucheng L
Shows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63 | AI ×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 - 能源行业 - ZHAO
出海去 AI 主题系列直播,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每一期,我们邀请一位行业专家,和 AI 创业者、开发者展开一场跨界对话:🌱 行业真实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需求能被 AI 工具或 Agent 有效解决?🤝 行业 know-how 如何成为 AI 创业的护城河?这是非常具体的行业案例,也是一种可以迁移的创业方法论。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系列直播,帮助更多 AI 创业者了解一个行业如何被 AI 加持,寻找真正可落地的创业方向。👤 嘉宾:ZHAO,B 端产品经理,互链时空创始成员,工作 10 年横跨工程、地产、金融、汽车和能源 5 个行业。🌐 世界互联网远没到下半场,To B 创业正当时。当习惯线上叫车、点评找店,煤炭行业还在线下蹲车、靠口口相传找客户。ToB 数字化推进缓慢,背后是三个现实:谁也不服谁、用户太下沉、行业有门槛。但机会依然巨大,关键在于打法:✅ 不做平台,做连接器✅ UX 对 B 端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重要✅ 从一个客户出发,打磨出能服务 12 万企业的标准产品📺 这场直播,我们聊聊如何真正打开 To B 互联网的大门。----本期出海去播客是 AI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邀请互链时空的联合创始人兼 B 端产品经理 Zhao,探讨 To B 互联网的创业机会。Zhao 分享了 To B 互联网的定义,案例,以及三大门槛:用户下沉、行业知识难、自建平台多,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包括重视用户体验、先做好私有化再奔向互联网、不做平台做连接器。此外,还探讨了 AI 在 To B 领域的应用,如纸质单据识别、仓库 AI 哨兵、企业 AI 大脑等。最后,强调了 To B 互联网不仅能帮助企业增长,更能改善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呼吁关注这些行业中人们的需求和期望。Takeaways To B 互联网不仅仅是为大公司做私有化部署,而是让决策链条长和交易金额大的业务在线化。 当前 To B 互联网的拉通程度极低,类似于 1890 年的加利福尼亚西部淘金热或 2000 年的中国电商,存在巨大机会。 能源行业寻找拉货车辆仍然需要线下蹲车,获取店铺信息仍靠口口相传,反映出行业数字化程度低的现状。 To B 互联网存在三大门槛:用户下沉,行业知识难,自建平台多,阻碍了大厂高举高打深入 To B 互联网。 破解用户下沉门槛的关键在于重视用户体验(UX),降低用户满足需求的成本,尤其是在用户多使用微信等交互简单的应用场景下。 To B 企业用户需要 AI 大脑来处理文书工作,但目前缺少交互简单、零门槛上手的 AI 产品。 能源行业纸质单据的 AI 识别需求尚未被真正满足,通用大模型虽能达到 90% 以上的识别率,但用户无法接受 95%-98% 的准确率,仍需人工复核。 能源行业的仓库需要 AI 哨兵,但现有的周界防范相机存在误报问题,缺乏针对行业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 能源行业内部对于同一事物存在多种称谓,如集运站有多种叫法,导致业务沟通摩擦和困扰。 提升 AI 纸单识别率的最大难点在于缺乏行业专用数据集和训练量,用户担心泄露商业秘密而不愿提供数据。Outlines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 AI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开场02:15To B 互联网的定义与案例04:14To B 互联网的巨大机会与行业现状07:18To B 互联网的三大门槛08:10To B 互联网门槛的具体案例12:14破解 To B 互联网三大门槛的三个观点13:07破解用户下沉门槛:重视用户体验16:42破解行业知识难门槛:服务好一家企业用户20:18破解自建平台多门槛:做连接器25:18AI 在 To B 领域可以解决的问题26:37AI 识别纸质单据的需求与挑战31:45AI 哨兵在仓库中的需求与挑战34:01企业需要 AI 大脑的需求与挑战37:11出海去介绍与 To B 行业用户体验的讨论41:16To B 行业的用户教育与标准化问题44:36纸质单据识别准确率与 AI 改造的决心48:45纸质单据识别的评测标准与数据集52:20To B 行业的营销与销售链条54:30To B 互联网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打法57:03联系出海去与 To B 互联网市场的感受1:00:29AI 向善Q & A为什么能源这样非常重的大 B 行业,在用户体验上不重视这个事情?还是说当这个行业过于重,过于垂直,过于集中的时候,在他们现在的最佳实践里面,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还是用吴军产品方法论这本书的作者吴军老师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是会有一些人依然认为 UX 也好,UI 也好,交互也好,是在给产品涂脂抹粉。它是一个属于 2C 公司才需要的东西,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那么 To B 作为一个更加冰冷一些的商业世界,我们谈效益,我们谈成本利润收入的时候,大家就会自然的认为这个 UX 并不是重要的事情。To B 这个行业是不是还涉及到一些原始的用户教育问题?那这个用户教育的问题,是不是目前当我们去撕开 To B 互联网这个口当中最大的障碍或最大障碍之一?是的,用户教育或者叫用这个行业内,用互联网行业更专一点的一个词说叫启发用户心智是吧?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难的一个事情。我个人的感受是你很难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把一个完全没有互联网渗入的一个行业给它快速的提升上来。它是一个需要三到五年才能,你见到那个苗从地里长出来的一个事情。如何把纸单识别的准确度提升到能够让最终的使用者,真正相信的程度?我对这个事情的观点是乐观的,我认为它是值得 AI 创业者们去探索的。因为首先,有需求。有一位用户他跟我讲过这个事情,他只是一家小公司,但是他需要一位员工每个月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处理纸质单据上,放在录入纸质单据到系统里这件事情上。那么这一个人的用人成本至少是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吧,那至少是将近一万块的一个成本。如果他的业务量更大的话,那就是需要更多的人来专职做这件事情。那就是一万乘以 N。2B 的企业用户跟企业用户之间,他们是否互通?他们确实在互通,而且他们互通的这个程度非常严重,就是如果大家都在一个区域,都在一个城市的话,你用什么东西了,老板们互相之间一定会知道,你用我没用这不行。企业用户之间的互通,更多的是出于竞争关系,还是出于大家分享?竞争。就是如果这东西一开始只有你在用,大家都没有,那我要看一看。如果大家都在用,我还不用,那我一定要用。如何切入到头几个客户里面?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一个打法的一个选择上。其实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这种 To B 互联网产品的营销和销售打法上,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吧。对,就是第一种是我先从大 B 做起,第二种是我先从小 B 做起,然后相关的组合就是我做大 B 的话可能要先从线下做起,我做小 B 的话可能要先从线上做起。阿里云它所提供的这个纸单 AI 识别工具,为什么在能源行业里完全用不了?第一个就是,目前你就拿比方说阿里云它所提供的这个纸单 AI 识别工具,它是有非常多的这种限制和约束条件的。第一个,它需要你预设模板。预设模板的意思就是你这张单据长什么样子的,你要提前预设好,好让我去识别你。第二个,它对于手写的识别能力极差。为什么海康的界限防范相机在能源行业的仓库里也用不了?因为他老搞这种狼来了的事情。他没有针对行业的个性化需要去做优化。你把那个海康的挂上去之后,他天天他给你报。有个人有个车有个什么东西从哪过他都会给你报。那么需要报吗?其实是并不需要报的。因为至少在能源行业里,这个仓库里有车,有人有大车,小车去过去,通过去路过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企业里现在没有 AI 产品能够帮助处理文书工作?因为缺少一个在宣发上,只给在产品形态上足够简单。一个盒子,像机顶盒一样的盒子,或者一个像机箱一样的一个盒子,交互特别简单,让完全没有任何 IT 知识的普通用户,能够零门槛上手的一个,把大量的文档喂给他,然后就能让他帮你写点东西,帮你找点文档的那么一个 AI。标准化在 To B 行业中有多重要?
2025-06-29
1h 07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62 | AI × 垂直市场系列直播 - ESG行业 - 杨名
在过去的两年里,通用大模型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认知,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有价值的 AI 创业,往往不是在技术最前沿,而是发生在某个我们未曾深入了解的行业之中。我们决定启动一个系列直播,主题是「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每一期,我们邀请一位行业专家,和 AI 创业者、开发者展开一场跨界对话:🌱 行业真实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需求能被 AI 工具或 Agent 有效解决?🤝 行业 know-how 如何成为 AI 创业的护城河?首期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有着 10 年 ESG 咨询从业经验的杨名兄,我们以 ESG 行业为例,不是因为你必须了解 ESG,而是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事情:为什么有些行业里的问题,通用型 AI 工具始终无法有效解决?比如 ESG 报告,如果直接交给 ChatGPT,结果可能泛泛而谈,缺乏专业性,但如果结合企业内部数据、行业标准、专家知识,就有可能打造更精准的 AI 工具或 Agent。这是一次非常具体的行业案例,也是一种可以迁移的创业方法论:🔍 发现真实行业需求,🛠 思考哪些问题适合做 AI 工具,🤝 与行业专家共建解决方案。这正是 AI Agent 与行业专家结合的机会点,我们希望借由这次系列直播,帮助更多 AI 创业者了解一个行业如何被 AI 加持,寻找真正可落地的创业方向。----本期出海去直播以系列直播的形式启动,旨在帮助 AI 创业者找到垂直市场的需求。主持人邀请了 ESG 咨询专家杨名,以 ESG 行业为例,探讨了行业真实问题以及 AI 或 AI Agents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杨名分享了 ESG 与 AI 结合的切入点,并介绍了 ESG 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产业图谱,他指出 ESG 报告的信息披露是最大的入口,并展示了自己用 Cursor 和 Trae 手搓的产品原型,详细讲解了报告编写的逻辑和 AI 在其中的应用。双方还讨论了交互方式的重要性以及 AI 时代 B 端产品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人机协同和场景交互的重要性。Takeaways 强制要求披露 ESG 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上市公司,但部分报告不允许外包第三方,必须由企业内部完成。 ESG 报告编写价格可在 15 万到 200 万之间,耗时数月,反映出效率低下的问题。 ESG 报告的信息披露是最大的信息入口,未来在经营决策判断、公司战略评估和校准以及内部风控方面有很大的想象力。 欧洲的 ESG 标准相比美国来说是最领先的,香港已经完成了强制性披露的立法工作。 关键议题是 ESG 报告中一个可潜在量化的重要点,能够让信息披露方和受众第一时间关注到企业最重要议题。 传统的 B 端软件交互不够好是因为用户被迫使用,但 AI 时代,B 端产品应像 C 端产品一样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行业专家在尝试将 AI 应用于本行业时,最需要的是具备 Agent 开发能力且有一定经验的全栈工程师。 报告编写分为调研、交付和规划三个动作,初步调研阶段 AI 已经能够扮演较强的角色,快速完成行业、企业和标准的信息采集。 关键议题的区分能够让利益相关方第一时间关注到企业哪些议题是最重要的,因此应该是一个单独的模块。 交互方式对于报告编写至关重要,画布式的交互性更适合大篇幅报告的编写,因为其基于结构化的内容进行拆解,且每个模块的内容都需要人工确认。Outlines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 AI 创业直播系列启动01:25ESG 行业与 AI 结合的契机04:16ESG 概念介绍与发展历程06:18全球 ESG 发展趋势07:58ESG 产业的需求维度10:30ESG 行业痛点分析12:50ESG 领域切入点:信息披露17:14ESG 报告编写逻辑与 AI 的角色20:01结合 AI 能力后的 ESG 报告编写24:37AI 在 ESG 报告中的用户体验与市场匹配28:01出海去社区介绍30:02出海去孵化器与直播间专属优惠30:53ESG 报告 AI 产品原型演示38:51AI 对非技术人员的加持40:10AI 应用中的场景与交互43:06垂直市场专家所需人才46:03B 端产品中的交互设计49:38B 端产品交互设计的重要性52:55AI 时代 B 端产品的竞争55:04垂直领域与 AI 结合的机会1:01:13总结与感谢Q & A在用户体验上,什么样的交互形式更适合 ESG 报告?我认为画布的形式会比较合适。画布会基于结构化的内容进行拆解,拆解完之后,每一部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需要由人工进行确认,甚至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它需要由企业内部给出内部的信息。然后由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之后,放到相应的模块当中,还要确定这个模块里面的内容和某些标准是匹配在一起的。所以跨步的一个交互方式会比较契合在报告编写,特别是在大篇幅的报告编写过程当中。如何理解 “画布” 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将报告结构化,并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报告?是的,我的理解是每个模块需要单独由咨询师或用户来对内容进行确认,而不是完全由 AI 来完成。画布形式确实能把报告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单独进行报告的生成、编辑和确认。对于垂直市场的领域专家而言,希望有什么样的 AI 行业专家能够帮助补齐短板?从我假设去做这个产品来说,我可能对于行业的 knowhow,对于产品有构思,甚至有一定的实现能力。那我可能需要相对更底层一点,它内在的一个交互逻辑,我们需要从产品角度来去考虑,从技术角度能够去实现。所以通过这个角度来说,具备能够对于 agent 有开发能力,可能会是我比较需求的。当然不是说那种大量的去搞算法,或者说是有非常非常强的这样技术能力,我觉得在应用测还达不到,我们要去找一个什么算法科学家的人来去做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比如说一个全站的工程师相对有一定的资深的经验,我觉得就已经足以了。为什么在产品中设计直接录音的功能?在我们过去的场景里边,拿着电脑,要不停地看着屏幕有哪些问题,要跟客户去问,然后就要做录音。那既然要做录音这个动作,为什么不能把录音文本实时的就演出来?我把我的 insight 放到文本里边去,它能进行结构化的编辑,我能去看它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以前的 B 端产品不太注重交互?以前大家做 2B 的软件的时候,觉得交互不重要,是因为大家在忍。我在制造业企业里面去推数字化,大量的这样的一些企业界的什么 ERP, MAS,但交互就是不合理的。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这个 gap 明明是可以通过更好的交互来去解决的。为什么一定要让社会中?因为我们当时在去培训基层的人去使用的时候的工作量投入太多了。但他明明要用到的你一个页面当中十个功能点,他明明只用一个。为什么不能识别出来?类似于这种,而且我认为交互它本身不是为了交互而交互,它一定是解决某个功能需求点。这样开始说为什么要用画布这种形式一样。是因为只有画布这种形式它能够把一个报告非常结构化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一个模块单独进行报告的生成和编辑和确认。----
2025-06-13
1h 0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61 | 从北美到大理的出海创业者 Tim
出海去第 48 场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从北美到大理的出海创业者 Tim。从红杉投资的创业公司 CEO 到游牧大理的出海践行者,从连轴数年的忙碌到止语内观的闭关,我们听 Tim 聊他的人生旅程,体验神圣的静默,这对于容易焦虑 burn out 的独立开发者有着更加特别的启迪,这场直播我们不谈钱,只谈心。----本期出海去播客邀请了从北美到大理的创业者 Tim,一同探讨 Tim 的个人职业生涯,从 19 岁时对人生方向的第一次把握,到北美求学创业,再到回国后的数字游民生活以及参与内观的体验。Tim 分享了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内心挣扎和转变,以及对创业初心的重新认识,强调了在 AI 时代保持本真和追求个人价值的重要性。Takeaways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体验,宏大的愿景是后来为了交代而杜撰出来的。 创业者容易将创业工具化,成为满足客户需求和对投资人负责的工具,从而失去自我。 内观的核心在于静默,通过静下来才能看清表面的浮沫,感知到深层的水是什么样子。 人生意义在于尽可能接触广阔的世界,但旅居式创业需要平衡远程团队管理和深入探索当地人文。 创业是从对体验多样性的探索,到不得不做的事情,再到可以被享受的过程的转变。 很多人在公司取得的成就,可能是平台的力量大于自身的力量。 人生就像来到一个游乐场,可以选择加入别人建好的设施,也可以自己搭建。 AI 时代,人应该更多直面自己生而为人的本身,而不是被工具属性异化。 创业是你直面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被包裹在温室里。 即使与人发生冲突,也可以继续合作,不必非要分道扬镳。Outlines02:15Tim 的早期人生里程碑与创业动机07:11从商科转 AI 到 Wayfair 的经历及与宇成的再次交集12:32Rflow 产品发展方向的内部决策分歧15:16出海去会员介绍与创业初心20:25团队磨合失败与从北美到大理的转折23:38回国后的探索与选择大理的原因29:01大理的旅居状态与创业的撕裂感35:26从魂不守舍到接触内观38:20内观的体验与意义42:28对内观的理解与神圣的静默48:01内观对独立开发者与创始人的意义55:02找到初心与与世界和解1:00:02想象十天不说话后的状态1:04:55沟通的重要性与团队合作1:11:39AI 时代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1:17:24总结与结束语Q & AQ: 出海去社区是什么?加入出海去会员能获得哪些服务?A: 出海去是一个赋能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孵化独立出海项目的新型社区。加入会员可以参与每周一场的内部嘉宾分享会,学习出海必备的实战课程,与上千位校友交流,在论坛知识库中查找经验,并提交孵化申请,开始产品的加速增长旅程。Q: Tim 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是什么?A: Tim 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是 19 岁高考摸底考失利后,决定回到父亲老家的县城学校,和那里的学生一起努力拼搏,相当于第一次自己掌握了人生方向盘。Q: Tim 在大学本科毕业时遇到了什么困境?他是如何解决的?A: Tim 在大学本科毕业时,虽然在校内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但他意识到这个行业比较偏西洋产业,难以养活自己和团队。面对前途的迷茫,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个星期,梳理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决定继续创业,并选择去学习一门技术。Q: Tim 如何定义自己活着的意义?A: Tim 认为自己活着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更多地了解世界的真相;二是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不枉此生;三是给这个世界做出一些表现正面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Q: Tim 和宇成在 Wayfair 是如何认识的?A: 宇成回忆说,他们是在阿尔法公社的创始人徐三清去波士顿演讲时认识的,当时两人都在场,一聊发现都是 Wayfair 的员工。Q: Artflow 这款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它有什么特点?A: Artflow 是 Tim 和他的波兰合伙人一起尝试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从文字生成头像的工具,比 Midjourney 早九个月。产品推出后意外走红,一度日活接近十万。Q: 宇成加入 Artflow 团队的契机是什么?A: 宇成加入 Artflow 团队的契机是,他加入了 Artflow 的 Discord 社区,看到了很多用户真正使用该工具并提供反馈,觉得这个数据飞轮可以建立起来,看到了希望。Q: 在打造 Artflow 的 video studio 功能时,团队内部出现了什么分歧?A: 团队在打造 Rflow 的 video studio 功能时,宇成提出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难度,而另一位合伙人 Andy 则坚持一步到位,一次性加入所有功能,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过长。Q: Tim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什么?A: Tim 创业的原始初心是想淋漓尽致地体验创业到底是什么感受。他想知道如何有效获得反馈,以及如何真正高效地验证市场匹配。Q: Tim 为什么会从 Wayfair 辞职?A: Tim 在 Wayfair 做的项目是他很喜欢的,但项目即将上线时突然被公司战略收缩而砍掉。这件事让他意识到,不能把事情的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所以他决定出来创业,自己说了算。Q: Tim 回国后主要探索了哪三件事?A: Tim 回国后主要探索了三件事:一是个人层面,探索对多样性的追求和创业能否结合;二是团队层面,探索打造一个 100% 远程甚至全球团队的可能性;三是行业层面,探索能否用 AI 赋能一些人,将之前不可触及的服务变得更加可规模化。Q: 大理吸引 Tim 的地方是什么?A: 大理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种社区的氛围,不排外,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新大理移民,他们带着各种新鲜的视角和不同的技能。这种大家庭的感觉很吸引 Tim。Q: Tim 在数字游民旅居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A: Tim 在旅居之上叠加创业,尤其是在进行偏硬核的创业时,发现自己很难兼顾远程团队和客户的管理,以及深入探索当地的人和事,与他们产生深度连接。这种被撕裂的感觉让他感到 burnout。Q: 什么是内观?A: 内观是一种古老的印度冥想技巧,旨在通过观察呼吸和身体感受,来培养对当下体验的觉知。它通常包括为期十天的密集静修,期间参与者保持沉默,避免任何形式的干扰,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Q: 参加内观对 Tim 产生了哪些改变?A: 参加内观让 Tim 放下了对自我价值的执念,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很多成就都源于幸运。同时,他开始接受自己的脆弱和情绪,将创业视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情。Q: Tim 如何理解 “神圣的静默”?A: Tim 认为 “神圣的静默” 是内观的本质,它需要人静下来,就像水一样,只有当水面平静时,才能看清表面的浮沫,并最终看到水的真实面貌。静默是所有这些思考发生的前提。Q: Tim 认为内观对于独立开发者有什么样的力量?A: Tim 认为内观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放下执念,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创业目标,将创业视为一种爱好和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不是被结果推着走。----
2025-06-03
1h 18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60 | Building with AI & no-code - Zeng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相识已久的 Zeng,作为非技术背景的她,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通过拥抱 AI 成功构建起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并实现了商业上的持续价值。我们将与 Zeng 一起探讨她从接触 AI、了解 AI 和运用 AI 的心路历程,找寻实现商业目标的关键突破。----本次出海去孵化器播客采访了 Zeng,一位非技术背景出身的开发者,她在过去两年里通过 AI 成功构建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并实现了商业价值。讨论了她接触、了解和运用 AI 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通过 no-code 工具和 AI 来完成过去无法完成的内容。Zeng 分享了她如何利用 AI 浪潮,从最初的 AI Stock Images 销售到现在的导航站,以及如何通过 newsletter 和 Pinterest 等渠道获取用户和实现商业机会。此外,还探讨了 AI 工具的选择、社媒增长策略以及如何将 AI 应用于产品开发中,强调了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的重要性。Takeaways 在推特上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粉丝可能并不值得,因为这些粉丝不一定会购买产品或带来实际客户。 Pinterest 是一个被低估的营销渠道,尤其适合那些目标受众为女性且注重视觉内容的 AI 产品,与推特相比,Pinterest 的内容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能持续带来流量。 即使订阅人数不多,精准定位的 Newsletter 也能带来商业机会,例如 AI 品牌广告投放和客户咨询。 独立开发者可以通过参与 AI 产品的创意项目(CCP)和 Beta 测试,与品牌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广告投放机会。 借助 AI 和 no-code 工具,即使没有编程技能的人也能快速搭建功能性网站并实现盈利,例如通过导航站的广告收入。 在社媒增长方面,真诚地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比单纯追求粉丝数量更重要,因为这些关系能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销售 AI 生成的图片给小红书用户可能存在商机,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独特且美观的图片。Outlines00:04引言:AI 在内容创作和商业中的应用04:07AI 工具的演进与商业模式探索08:04零基础入门 AI 开发的步骤与社群的重要性12:22AI 工具推荐与图片商业化的需求分析16:09AI 图片的市场洞察与 Newsletter 的商业价值21:33总结:AI 赋能下的无限可能与未来展望25:52Newsletter 的精准获客与 Pinterest 的渠道价值32:51Pinterest 的潜力与用户画像分析37:16Twitter 增长策略与社群互动的重要性42:10出海课程推荐与社媒增长的本质47:35导航站的运营方式与品牌合作53:23AI 工具的选择与商业价值的根本Q & AQ: Zeng 是如何开始接触 AI 并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的?A: Zeng 在 2022 年开始接触 no-code 工具,并在同年底接触 AI。她没有任何编程背景,但通过 no-code 工具创建了网页和一些小工具,主要供自己使用。后来,她利用 AI 制作了导航站。Q: Zeng 在 AI 浪潮初期尝试过哪些产品,并从中获得了哪些商业价值?A: 在 AI 浪潮初期,Zeng 利用 no-code 工具和 AI 开发了 AI Stock Images 网站,专门销售女性化的 AI 照片。她通过该网站获得了收入,主要客户是需要大量图片的客户,她会为他们定制 AI 图片。Q: Zeng 认为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人来说,如何入门 AI 产品开发?A: Zeng 建议初学者从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ot" 类型的工具入手,例如 Lovable 和 Trickle,这些工具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 prompt 生成代码并立即看到效果。她还强调加入社区的重要性,以便互相学习和支持。Q: Zeng 推荐了哪些适合新手入门的 AI 工具?A: Zeng 推荐了 Lovable 和 Trickle,这两个工具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 prompt 生成代码并立即显示网页效果。对于制作导航站,她推荐使用 Softr AI,认为它是零基础用户也能快速上手的工具。Q: Zeng 如何利用 Pinterest 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并增加 Newsletter 订阅者?A: Zeng 认为 Pinterest 是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平台,很多人在那里寻找 AI 相关的信息。她建议将产品生成的图片发布到 Pinterest,并附上产品网站的链接。与 Twitter 不同,Pinterest 上的帖子具有长期效应,可以持续带来流量。此外,她还通过在 Medium 上发布博客文章,并在博客中添加 Newsletter 的订阅链接来增加订阅者。Q: Zeng 认为 Newsletter 在商业变现方面有哪些优势?A: Zeng 认为 Newsletter 是一种容易开始的方式,可以吸引与自己兴趣相投的读者。这些读者更容易信任作者,因此更容易向他们销售产品或服务。此外,Newsletter 还可以带来商业机会,例如客户主动联系寻求合作。Q: Zeng 认为在 Twitter 上获得更多关注的关键是什么?A: Zeng 认为,与其购买粉丝,不如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例如测评新的 AI 产品,并分享使用体验。她强调要分享个人化的内容,而不是重复他人已经说过的内容。此外,她还建议积极与他人互动,建立真实的联系。Q: 如何看待目前市场上 AI 开发工具和 AI 赋能工具的区别?A: 嘉宾们认为,AI 开发工具是基于 AI 技术开发新产品,而 AI 赋能工具是在现有产品中添加 AI 功能。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产品的特点。如果产品本身不需要 AI 功能,强行添加可能会适得其反。Q: Zeng 如何与 AI 品牌建立联系,并获得广告投放机会?A: Zeng 积极参与许多 AI 产品的 CCP (Creative Program) 和 Beta 测试,与这些品牌建立了联系。她通过免费撰写产品评测和分享产品信息来为这些品牌提供价值,从而建立了信任关系,最终获得了广告投放的机会。Q: 嘉宾们认为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增长的本质是什么?A: 嘉宾们认为,社交媒体增长的本质是回到社交本身,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联系。与其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粉丝,不如积极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Q: Zeng 提到她曾经想做但因为技术原因放弃的项目是什么,以及她为什么认为未来可以实现?A: Zeng 提到她曾经想做一个面向非中文使用者的学习中文的 flashcard 应用,这个应用可以 AI 生成带有笔画笔顺和象形字的 flashcard。她认为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实现,但是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她相信在 2025 年底可以实现这个项目。
2025-05-29
1h 0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9 | ClawCloud Run 如何为 AI 时代的创作者解决最后一公里
出海去孵化器联合一键部署平台 ClawCloud Run 举行特别直播活动,我们将一起聊聊 ClawCloud Run 如何为 AI 时代的创作者解决最后一公里,产品的初心理念,云端部署的未来,以及最热门的 AI Coding IDE 的结合等诸多话题,还有 ClawCloud Run 的独家直播福利和现场 hands-on。本次直播的后半部分有 ClawCloud Run 的负责人现场演示环节,大家可以在微信视频号和哔哩哔哩的「出海去孵化器」官方账号观看视频回放。----本期出海去播客是由出海去社区联合一键部署平台 ClawCloud Run 举行的直播活动,主要讨论 ClawCloud Run 如何帮助 AI 时代的创作者解决应用部署的难题。ClawCloud Run 产品负责人 Alan 介绍了该平台旨在降低开发者应用部署门槛,通过整合云和 PaaS 服务,提供一键部署的模板,尤其适合缺乏运维经验的独立开发者和中小团队。讨论还深入探讨了 ClawCloud Run 在 AI Coding 工具结合、AI Agents 生态发展以及云端部署的未来等方面的作用,并与 Vercel、Supabase 等平台进行了对比,突显其在前后端兼容和持久化存储方面的优势。此外,直播还分享了 ClawCloud Run 的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了如何通过该平台快速部署 Dify、WordPress 等应用,并提供了针对独立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不同解决方案及优惠措施。Takeaways ClawCloud Run 通过整合云和 PaaS 服务,并集成了一百多款应用的模板到 App Store,旨在降低中小创业团队应用部署的门槛,解决他们缺乏运维人员的问题。 ClawCloud Run 的定价在行业内属于最低档,并提供每月 5 美元的永久免费额度,降低了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的起步成本。 ClawCloud Run 的数据库产品直接集成了备份功能,支持多副本,并可按周或按天备份数据库,减少了开发者在运维方面的负担。 与 Versio 和 Netify 等前端托管平台以及 Supabase 和 Firebase 等后端服务不同,ClawCloud Run 既能处理前端也能处理后端,并兼容传统应用,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ClawCloud Run 通过 App Store 集成了 Dify, n8n, LobeChat, FastGPT 等 AI 应用,帮助企业快速体验和使用 AI 工具。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 产品解决了 AI Coding 工具(如 Cursor)生成的代码难以快速分享和部署的问题,通过生成网址和一键部署功能,打通了 AI Coding 的最后一公里。 ClawCloud Run 的用户数在发布后突破十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表明其产品和服务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ClawCloud Run 的 DevBox 允许开发者通过 action 按钮一键连接到 Cursor 等 IDE,所有代码都在服务器上运行,避免了在本地安装过多组件和环境不一致的问题。Outlines00:41ClawCloud Run 产品介绍及定位04:03ClawCloud Run 的产品初心06:17为独立开发者推荐的部署平台08:09数据存储与备份建议10:40ClawCloud Run 在备份方面的优化12:32ClawCloud Run 的定价与免费额度14:15ClawCloud Run 的免费额度是否足以支持独立开发者起步17:12AI Coding 工具与 ClawCloud Run 的结合20:16ClawCloud Run 与 Vercel、Supabase 的区别24:36ClawCloud Run 如何帮助企业用户28:12ClawCloud Run 的产品优势总结及直播福利介绍32:34ClawCloud Run 控制台演示:App Store 应用一键部署37:53ClawCloud Run App Store template 提交流程42:53ClawCloud Run DevBox 产品演示47:26ClawCloud Run DevBox 代码部署演示52:00ClawCloud Run DevBox 功能细节57:33听众互动及 ClawCloud Run 优惠政策1:02:15直播总结及未来展望Q & AQ: 出海去社区是什么?它为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提供哪些服务?A: 出海去是一个为赋能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孵化独立出海项目的新型社区。它提供每周一次的内部嘉宾分享会,出海必备的实战课程,一个与上千位校友交流的社区,以及一个包含沉淀经验的论坛知识库。学习后,开发者可以提交孵化申请,开始产品的加速增长旅程。Q: ClawCloud Run 产品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它主要解决开发者在应用部署方面的哪些痛点?A: ClawCloud Run 是一个云原生应用部署平台,其核心定位是降低开发者应用部署的门槛。它主要解决中小创业团队在没有专业运维人员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将应用程序部署到互联网云服务器上的问题。该平台整合了云和 PaaS 服务,并提供了一百多款应用的模板到 App Store,降低了对开源项目感兴趣但缺乏部署能力的企业的使用门槛。Q: ClawCloud Run 最初的产品方向是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转型到现在的应用部署平台?A: ClawCloud 刚开始和很多云服务厂商一样,专注于卖算力,提供虚拟机。但他们听到了用户的反馈,用户希望能够更快速地部署 CMS 工具或体验 AI 工具,而不需要学习 Linux 运维、配置防火墙和负载均衡等复杂操作。这促使 ClawCloud 转型,开发了现在这款产品,旨在降低应用部署成本,让企业更快地体验和使用应用,而不是将过多精力放在运维层面。Q: 对于资金和运维经验有限的独立开发者,ClawCloud Run 推荐使用哪些平台进行应用部署?A: 除了 ClawCloud Run 之外,还推荐使用 Cloudflare,它提供免费的 CDN 和零信任安全功能,适合保护 Web 业务的安全。对于存储需求,推荐使用成熟的对象存储平台,并强调要勤于备份和进行备份恢复演练。Q: ClawCloud Run 在支持数据备份方面有哪些特色功能?A: ClawCloud Run 在数据库产品功能上直接集成了备份功能,支持多副本,可以快速搭建三副本的 MySQL 或 PG。还开放了按周或按天备份数据库产品的功能。此外,容器产品也计划通过 App Launchpad
2025-05-25
1h 09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8 | 「反脆弱性」的产品设计师 Bear Liu
出海去第 46 场直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 10 万中文推特粉丝的知名产品设计师 Bear Liu,他也是一名获奖播客主播和高效阅读的实践者。这次直播,我们将一起探讨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如何跳出去「反脆弱」,不错过新的可能性。聊聊 35 岁危机的争议,中外环境对此的差异,以及在这个年纪重新学习雅思的心路。以 Figma Config 2025 为契机,讨论在 AI 时代下,设计不再只是产品过程的一部分,而是逐渐走向整个过程的核心。----本期出海去播客探讨了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如何通过提升 “反脆弱性” 来应对职业和生活中的挑战。内容涵盖了 35 岁职场危机、中外环境差异、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以及 AI 时代设计师的角色转变等多个方面。嘉宾分享了个人职业经历和心得,强调拥抱不确定性,并鼓励独立开发者重视个人品牌建设和多方面能力提升。节目还讨论了 Figma 大会对设计行业的影响,以及 AI 时代设计师如何保持竞争力。Takeaways 即使在国外,社会安全网看似更厚,但人们的危机感和脆弱性可能比国内更强,因为国内的人在韧性上更具优势。 职业发展中,除了专业技能,商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团队能力等软技能对于提升个人的反脆弱性至关重要。 塔勒布的书中建议拿出预算的 10% 来尝试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以此拥抱不确定性,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 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缺乏及时反馈,但坚持下去会形成飞轮效应,使工作、娱乐都成为练习和提升的机会。 35 岁学习雅思的经历表明,年龄只是一个幻象,重要的是明确目标对自己的意义,并找到可行的路径。 独立开发者需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设计是其中一环,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视觉化方式更准确地传递产品信息,而非深入研究设计软件的具体功能。 AI 时代,设计师的护城河都在崩塌,需要拥抱不确定性,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将 AI 转化为优势。 坚持做播客的关键在于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并乐于与人交流,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最终结果是副产品。 产品设计师需要为商业结果负责,通过设计提高转化率,实现商业目的,但也要避免过度关注数据而忽略产品质量。 微软解雇了负责 AI 部门的 VP,表明之前的逻辑可能会被挑战,个人应提升反脆弱性,不要将命运绑定在固定系统上。Outlines00:05出海去播客介绍与直播预告02:16Bear 大狗熊的职业经历与离职决定07:08反脆弱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5:5435 岁危机争议与国内外差异25:34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与 35 岁重新学习雅思的经历32:04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与方法41:35独立开发与社群的重要性50:10出海去会员权益介绍与播客制作心得1:01:09播客制作的内驱力与独立开发者对设计的态度1:11:32Figma 大会对设计的影响与独立开发者的选择1:19:32设计学习资源推荐与个人品牌的重要性1:28:41AI 时代设计师的护城河与反脆弱性1:35:05设计师的业务要求与直播总结Q & AQ: Bear 大狗熊在来新西兰之前,在国内有哪些职业经历?A: 在 2016 年来到新西兰之前,Bear 大狗熊在国内传统的职场工作过,也出来自己创业,做过一些产品,做过一些外包服务,以及网站 app 等项目。他曾进入一家很传统的企业做设计,做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带团队并管理项目,但几年后出现了职业倦怠,想要接触外面的技术和变化。Q: 什么是 “反脆弱性”,它与韧性和脆弱性有何不同?A: 反脆弱性是指在不确定性增加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反而越强。它与韧性(强调强度和确定性,如好好学习以获得更好工作机会)和脆弱性(如经济状态差导致无法承担风险)不同。反脆弱性不是提高确定性,而是利用不确定性来获得更好的优势和机会。Q: 如何提升个人的 “反脆弱性”?A: 提升反脆弱性意味着不要将自己的命运绑定在一个固定的系统上,例如一家公司、一种收入模式或一种职业路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自己能够接受不确定性,并将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例如,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投资自己的生意或项目,增加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Q: 国内的 “35 岁危机” 在国外是否同样明显?为什么?A: 国内的 “35 岁危机” 在国外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明显。在国外,生活方式和工作是不同的,允许更多样化的选择,例如不结婚、独身、或者转换职业赛道。而在亚洲文化中,从众心理更强,需要按照既定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往下走。Q: 在国外生活的人是否比国内的人更脆弱?为什么?A: 在国外生活的人可能因为有充分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反而比国内的人更脆弱一些。他们可能更习惯于月光,不会去考虑积累或储蓄。因此,在面对挫折、失败或压力时,可能会有更大的挑战。Q: Bear 大狗熊在 34 岁准备雅思考试的动机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在 34 岁准备雅思考试是因为当时新西兰的签证政策对年龄有要求,35 岁是提交签证申请的一个卡点。因此,他需要在 34 岁提交申请,而提交申请需要雅思成绩。Q: Bear 大狗熊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因素是明确学习英语对自己的意义。需要将英语学习视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旦想清楚英语的重要性,解决学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变得相对容易。Q: 为什么说英语学习是一个飞轮效应?A: 英语学习初期非常艰难,进步缓慢且没有及时反馈,容易放弃。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英语学习会变成一个自动自发的飞轮,在工作、娱乐中都在练习和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停不下来。Q: 独立开发者在产品设计上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A: 独立开发者需要对整个产品负责,设计是产品开发中的一个环节。设计应该能够将抽象的解决方案用具象的视觉化方式让用户容易理解,清晰地传递产品的卖点。开发者需要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产品。Q: Figma 大会后推出的新功能对设计师有哪些影响?A: Figma 推出的新功能,例如 Figma Sites,真正赋能设计师,使设计师可以精确控制网站呈现的效果和交互,缩短了产品验证的周期。设计师可以快速探索想法,精确控制 UI 界面,并快速上线验证效果。Q: Bear 大狗熊向独立开发者推荐哪本书籍,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设计?A: Bear 大狗熊推荐《Refactoring UI》,这本书实用性强,没有大而空的原理,更多的是具体的实践指导,例如页面标题和正文的行间距设置等,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掌握设计 sense。Q: 在 AI 时代,设计师是否还有护城河?A: 在 AI 时代,所有的护城河都在崩塌。过去设计师可能依赖于写作 prompt 的技巧,或者个人的美学基础和品味,但这些都可能被 AI 超越。最终,设计师需要站在海中央去面对,拥抱不确定性,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Q: 创业公司对设计师提出更多业务上的要求,例如增长驱动的设计,这种现象是否常见?A: 这种现象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很常见。产品设计师需要了解具体的产品和 metrics,为实现商业目的负责。他们需要验证设计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转化,争取其他团队的支持。但过度关注数据也可能弱化对产品品质的追求。Q: Bear 大狗熊认为坚持做播客的核心心法是什么?A: Bear 大狗熊认为坚持做播客的核心心法是好奇心,即对别人的故事、经验、技巧,以及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学习和探索感兴趣,并将这些内容分享出来。Q: 为什么说 “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对于做播客很重要?A: 重要的是做播客的过程本身对你来说是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最终的目的(例如赚钱)是一个 byproduct,是辅助的、随之而来的。如果初心是关注最终的目的,反而不一定能够做到理想的状态。Q: 独立开发者如何应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及时反馈的问题?A: 独立开发者可以关注具体的人的反馈,例如与同伴或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获得情绪上的支持。此外,也可以加入社群,与其他人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Q: 为什么个人品牌建设对于独立开发者很重要?A: 个人品牌建设对于独立开发者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从被 PUA 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在人力资源昂贵的国家,个人品牌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更好地推销自己。Q: Bear 大狗熊认为在 30-40 岁这个阶段,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是什么?
2025-05-24
1h 4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7 | 北美创业白手起家到千万营收 Alex
出海去第 45 场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老朋友、刚刚在小红书大赛中获奖的 Alex。Alex 是海外红人营销 AI Agent 平台 CrowdCore 的创始人,在此之前经历 3 次创业,融过千万投资并成功退出。这次直播我们聊聊 Alex 这些年工作和创业的多次身份转换,AI 时代来临后,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打造 influencer-native 的产品,以及回国参加小红书大赛获奖后,对于国内出海需求的新发现。----本期节目探讨了 Alex 从多次职业身份转换到 AI 时代切入海外红人营销领域的思考与实践。Alex 分享了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的经历,强调了在创业过程中找到问题并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中通过抓大放小来平衡工作和创业。他提到,在北美创业可以选择暂停学业,并分享了在硅谷的经历如何开阔眼界。Alex 还强调了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杠杆,以及勇于 say no 的重要性,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管理上司的期望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在 AI 时代,Alex 认为不应过于关注终局,而应关注如何利用 AI 提升效率,并强调了数据飞轮的重要性,以及选择赛道时应考虑降维打击的可能性。节目最后,Alex 分享了回国后发现的出海需求旺盛,以及对 AI 红人营销平台 CrowdCore 的产品介绍,强调了其为用户节省时间的功能。Takeaways 在北美,兼职创业是常态,但国内由于 996 工作制,兼职创业更加艰辛。 创业者应学会抓大放小,在工作中找到杠杆,将影响力扩大,从而获得更多闲暇时间探索新事物。 连续创业者更应专注于如何赢得市场,而非仅仅产生创意,因为创意是最廉价的。 创业者应只做踮踮脚尖能够到的事情,避免奋力一跳才能达成的目标,以此降低风险。 AI 时代,拥有独特的数据沉淀和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避免被大模型的能力直接覆盖。 现代 AI 公司的护城河不再是静态的算法或 IP,而是前进的方向、速度和数据飞轮的积累。 创业者不应过于终局地思考问题,只需关注未来五年内的财富自由,不必过分担忧 20 年后的 AI 替代。 创业并非线性过程,更像下棋,需要战略性地思考每一步,为更大的目标铺路。 深圳是一个把所有爱好、技能和时间都拿来赚钱的城市,人们非常注重为未来自己当老板而积累。 英语流利、善于公众演讲是技术人员创业的重要杠杆,应有意识地在工作中锻炼这些能力。Outlines00:05Alex 的早期创业经历与职业选择08:00兼职创业的策略与时间管理17:25工作中利用杠杆平衡工作与创业25:02出海去社区介绍37:09AI 时代创业的思考路径与降维打击42:20AI 时代的产品策略与护城河53:23AI 时代的技术与行业认知1:02:08回国后的新发现与出海需求1:14:42社交翻译工具的市场需求与场景选择1:25:17CrowdCore 产品介绍与优惠信息Q & A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杠杆去平衡工作和开始的创业立场?能否结合过往经历举例说明,为国内大厂上班的人提供一些路径参考?我现在举个例子,假设我上一段利用了杠杆,可能是我工作当中运用了很多工具,包括有 AI 啊,Copilot 这些。我会把原本花很长时间的工作弄成一个工作流,简化成下次就能很快速做完。但我并不会告诉我的 manager,我还是用了一样的时间,保证达到他期待的就可以了。我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提高效率的时间就是我自己的。如果你每天需要大量开会,你可能就要决定什么会议参加,什么会议不参加。包括这一点,还有包括你怎么样能够去管理你的注意力,因为你在开会的时候很长,浪费的时间很多。如果你分散注意力了,可能就需要一些总结的工具辅助你,这样你的注意力可以外延到其他地方,可能边开会边查自己的资料。如何在工作当中有方向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做准备,避免创业时完全是白纸的状态?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性的工程,你需要让自己站在一个有利的地位上。如果你是一个纯技术的,未来想做 2B 的,避免不了会回到地域性的原理去想,做一个东西有没有人用?总要问一下客户有没有人用吧?那我是不是应该去学会跟客户打交道?是不是应该知道客户在哪里?在工作当中,你很容易能找到同事去问这一点,问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你发现你的缺点了,比如我的英语,并没有说能够非常自如的去做 public speaking,那你可能就需要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包括自己的胆量。在工作当中,你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自己的地方,去 push 自己达到这一点。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leverage。最重要的点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积累。什么样的类型能造成降维打击?我成功的那些都是选择了一个,我应用了别的领域的知识,然后能够降维到这个行业里面的人。比如我上一次创业,白手起家做到千万美金,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为这群人是卖票的,在全球,除国内之外,很多都是那些高中可能没上过大学,或者很烂的大学。给他们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也都是那种非常边缘化的,因为工资也非常的低。所以说这些票务平台的技术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那种状况。那么这个时候,我是从一个比较现代化的 tag 转过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非常痛点。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他会主动的求着,让你帮他去做功能。AI 时代来临后,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业历程和职业历程?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海外红人营销在 agent 这个领域?刚开始看到 AI 时代来临的时候,我其实是失去动力的。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推演未来发生什么,然后看到一个终局。如果看到终局一定是大家都毁灭,或者说可能你不用工作了,你就会丧失所有你现在做事的动力。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 AI 并没有大家讲的那么神奇,它还是有自己的局限的,只是说它现在还在一个大规模迈进的前提下。我清楚经历过几次周期之后,所有的新的技术都会短期之内,人们都会高估他会得到什么,长期又会低估他得到什么。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我们可能就不再专注于创意的产生了,因为创意每个人都有,这是最廉价的事情。我主要是想要知道我怎么能赢,怎么能最终在这个战场里面能够获得胜利。AI 时代什么样的产品要做?AI 就是那个海浪。在这个海滩上,有的人在做船,有的人在用那个沙子堆城堡。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都很精妙。但是当那个涨潮的时候,最终那个沙滩的城堡是要被拍掉的,但是那个船会浮起来。有数据飞轮的东西它是船。你去硬钢模型本身的能力,不做好产品交互,不做好用户积累,不做好数据飞轮,那些东西就是 Zen Castle,你会被更强的浪给拍掉。AI 时代还有护城河吗?我觉得是有的,但是现在的认知已经基本等同于金钱,不会有人说出来。这是一个效率问题。你要训练 AI 打败李世石,它是一个命题作文。你要让它去不断地拿素材去训练,它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超过李世石。你会发现这个通用 agent 就不可能,它最多只是通用,简单 case 是可能的。因为人其实才会有这种创造力,了解复杂的能力,最后创造一个至少是现有阶段最好的 workflow。这个 workflow 是人类的结晶。AI 时代,被淘汰的产品经理是哪些?我特别觉得被淘汰的一批人是 AI 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本身架构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这个飞轮从哪里起来的,这就导致你可能浮于表面。回国之后发现了一些之前在北美没有看到的需求点和想不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们之前做完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其实本质上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特别是在国内,可能我知道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大家会想要出海。我可能更多的期待是一些 D2C 的品牌,一些电商品牌,他们可能想要去出海之类的。真正国内想要做品牌的公司可能也就几百家。但是把我们这个产品放到聚光灯之下去说的时候,就马上突然得到了特别多的反馈,包括后台有很多很多人在试用,线下很多人把我的微信都加爆了,排队希望去做出海。如果我做了一个 AI 图片生成的网站,如何构建数据飞轮?AI 生成图片这件事情本身,它就属于一个非常容易受大模型影响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从架构上来说,它就相当于你单次扩大模型回来。这个时候呢,如果说你要去构建数据飞轮的时候,就不是说简单的像 MeJourney 还在早期,它的数据飞轮是你一开始输入,然后给你一些图,然后你选,然后你可以不断的去纠正这个步骤。你需要的是行为数据的飞轮。你的这个 AI 生存图片到底给谁?以前你可能说我各行各业每个人都可以用,但是你这样的话你就不知道到
2025-05-13
1h 37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6 | 人在清迈的数字游民秋秋
本期节目探讨了成为数字游民所需的技能、准备以及生活体验。嘉宾秋秋分享了她从互联网教育行业到 Web3 领域,最终在清迈定居的经历,强调了数字游民生活方式与独立开发者、远程工作者的天然联系。她认为,数字游民需要具备可变现的技能、一定的经济储备以及积极的社交能力,并建议先在国内的数字游民社区(如大理)体验,为出国做准备。秋秋强调了链接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社群活动可以扩展人脉,找到合作伙伴和工作机会,并分享了远程赚钱的多种模型,包括远程工作、技能外包和创业。此外,语言能力在海外求职中至关重要,英语流利可以带来更多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薪资。节目最后,嘉宾建议有意成为数字游民的人们,勇于迈出第一步,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Takeaways 自由职业者或远程工作者需要具备链接能力,通过社群活动结识合作伙伴和老板,Web3 领域的工作更多靠内推。 成为数字游民的最佳方式是从国内开始,国内的数字游民社区相当于新手村,清迈则是国际新手村。 英语能力好可以拥有全球工作机会,同样的岗位,在海外薪资可以翻倍。 很多人体验数字游民的生活后会放弃,因为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难以维持这种流动性的生活方式。 数字游民需要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结合,常见的赚钱方式包括远程工作、创业、投资等。 成为长期数字游民需要配置保险,规划签证和绿卡,以及配置当地资产。 大多数人成为数字游民是出于好奇,真正适合的是没有家庭和小孩,且技能可以变现的人。 数字游民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在于要有时间和自律,社区活动容易让人失去个人时间。 数字游民需要具备调研能力和主动链接能力,加入社群,打开自己,保持好奇心。 在清迈生活成本较低,三千到五千人民币可以搞定一个月的住宿和吃饭。Outlines00:05出海去社区介绍与数字游民秋秋的背景02:31从对数字游民的误解到大理的探索05:16从深圳到清迈:数字游民之路的探索07:24清迈:国际化的数字游民社区10:52成为数字游民的准备与技能13:53数字游民的不同风格与性格适应性16:42爱人与艺人在数字游民社区中的角色19:22国内外数字游民社区的差异与新手村选择22:28Web3 领域远程工作的获取途径25:58内向者如何融入数字游民社区28:35I 人与 E 人的社交方式31:45出海去社区介绍与搞钱模型话题引入34:35数字游民的赚钱模型:主动收入与被动收入38:56独立开发者在数字游民社区的生活状态41:15从现在开始为数字游民生活做准备46:20兼职经历与技能积累51:22数字游民是否需要大方向53:55清迈社区的朋友来源与成本57:25嘉宾背景补充与数据分析的价值1:00:22数字游民的退出比例与适合人群1:02:05数字游民的金融保障与长期规划1:05:07语言能力的重要性1:07:36提升英语能力的方法1:10:43总结与建议Q & A从大理到清迈,你是直接听说了清迈是一个数字游民之城,所以就去了清迈吗?还是说中间也是兜兜转转了好几个城市?大理之后我又回了深圳,因为当时房子还在深圳。回到深圳其实也上过两个班,然后实在是上不下班了。因为去了大理,我非常开心,链接了很多人,但是我觉得无法持续,因为我当时没有稳定的一份收入,我有接兼职,但是他不稳定,一个月就几千块钱,然后我就又回到深圳。回到深圳,其实已经在开始做准备了,就为我想要的那个生活做准备。没法一下子就一蹴而成,所以我又去上班,但是发现还是无法上班,就上了一个半月班吧,都不到两个月,然后我又继续出来了,出来之后又还是做一些兼职的这样子的一个情况。因为在大理那边,链接已经链接到一些人,所以我自由自在殖民的链接能力是很重要的,都 connect。看到他们又有一些新的一些活动,我们当时是在那里,参加了一个 hack house, 然后他们后面会选择去清迈办,再办一些,然后我们有很多一些之前的一些老朋友,就各种开发或是一些设计师啊,他们也会去,然后我觉得,哎,我也想去,我那回没有出过国,我就挺向往的,所以我就给自己很多 plan A,B,C 了。那回我还考 working holiday visa,这个那个的。但是刚好就得意在大理,因为认识了他们,刚好他们出来之后,我就顺着他们的路径就跟着那些朋友一起出来。如果我想成为一个数字游民,那是秉持着自由飞翔的这个理念我就去就去了,还是说要做好一些准备,或者我需要有哪些技能来帮助我,至少是比较顺滑的去进入到这个生活状态?最好是做好准备你再出来。先比如你有一份可以变现的技能,比如你写代码,你做设计,你做内容啊,肯定是要有一样技能。然后你要有一份,之前就说叫 fuck money,就是你要有一笔,比如说三到六个月的收入,然后你要有,你最好就是先在你公司上班的时候,你就已经去探索了这种远程收入,不管是多还是少,可能几千块钱也好,至少你前三个月最好是有这样子的。你是比较 open 的,你能够去主动去链接人,因为出门在外嘛,你看很多都是社区啊,各种各样的人,很多这种亲旅。但我也看到其实很多人是没有做准备的,因为尤其年轻人嘛,可能就被裸辞了,或者是他就已经受不了了,他就直接出来了,他就先来看看,那会先建议大家可能去一些数据游民空间或者是一些活力粉空间,因为这里可能有更多人他能够给到你一些帮助,然后那你会更顺利一点。数字游民有没有不同的就适合不同人的这样一种风格,就是适合不同性格或者这种职能背景,还是说你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这样的小圈子?有些人其实是不太适合数字游民的,但是探索数字游民,市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因为数字游民其实有些人,他其实他也不与人链接。我刚刚可能都没有举例,只是在市区里面。但是其实像你的海外,很多数字游民,他其实都是 solo 模式。因为海外他不像我们中国人一样需要抱团,或需要好像要去看到一些什么的。你看海外很多数字游民就大家会更独立一点,然后其实也会有这种社区,但是就是最好的方式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流动的,就是你需要到的时候你知道那个东西在那里,然后你就去靠近,那你不需要的时候其实你就独处起来,你就完成你的工作,或是你就在那里就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就你其实你也不用太去要怎么怎么样,跟这些人。如果是很内向的人,又想成为数字游民,他可能在社区里不太会擅长跟人打交道,这个是不是需要突破一下自己?其实我觉得很多人,包括来自这种社区,其实不管是爱人还是艺人,人都是有社交需求的,他还是得打开自己的,包括你想要了解新的行业,尤其是一个你不了解的行业,你就是得去学会向人请教。然后最直接的方式,因为数字游民可能是你想成为的嘛,那你最直接的方式你就是跟这种人去请教,去看怎么成为他们,然后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然后看他能不能成为你的导师,你的 mentor,或者你也不用,你就靠近他就好了,你就看着他。就比如说你太矮了,那你就看着它,你去研究它,你就观察它,那你就需要去跟它住在一起嘛。他是一个 low model 嘛,那你就要看他怎么成功。去清迈的话毕竟还是出国了,清迈的那个数字游民的氛围和像大理或者是其他地方的数字游民,就国内的艺术人们社区有什么氛围上的差异吗?对于大多数国内的人来说,其实阻碍你成为数字游民的,我觉得阻碍大多数人就是一张机票。然后这张机票去哪里其实都行。因为其实说实话从国内飞清迈,几百块钱从香港飞四五百块钱,你飞去大理可能还更贵,你可能还得飞去昆明,再转机去大理。然后但是因为很多人还是会有出国恐惧嘛,语言啊,然后签证啊,各种各样的。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从国内,然后国内现在的数字有名市区也很多不止大理。然后现在在昆山,在黄山,然后在成都就是好,甚至深圳啊,很多人会上海也有。如何持久的让自己能够成为数字游民这个状态,也就是说如何你观察到的或者自己所看到的一些赚钱的模型?很多都是要有主动收入,最好就是主动收入加被动收入结合,但也有些人像很多数字游民是居住。我看到比较持续的都是有远程工作是一个点,要么是自己创业一个小的 business, 然后这样子这是有主动收入,然后有一些人,他们是有构建一些被动收入,可能后面就成为他们主动收入。比如说像做投资啊。有些做什么炒股啊、量化啊都有,然后更多其实目前我觉得更多还是属于在看怎么把自己的就是技能变现,其实有点像外包嘛。更多还是外包,然后去出售自己的技能,然后慢慢的再把这些技能看怎么模块化或者怎么去整合,然后这样把它做成一个自己的一个小的一个
2025-05-05
1h 1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5 | BibiGPT 创始人、B 站 UP 主吕立青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大家很熟悉的 BibiGPT 创始人、UP 主吕立青。立青是资深的开发工程师,也是一位热爱写作的摄影师,数字货币与电动车的爱好者。在这场直播里,立青将和我们聊聊做产品 build & sale loop 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中视频媒体如何做冷启动和寻找客户,在 AI 时代对于 build & sale 各自的影响。我们还会探讨 AIGC 消费端和创作端失衡下,对内容的影响,以及视频媒体在两端的潜在产品需求和用户痛点。----本期播客探讨了 AI 时代下产品构建与视频营销的策略,以及两者如何协同发展。访谈嘉宾吕立青,BibiGPT 的创作者,分享了他利用视频媒体进行产品冷启动和用户获取的经验。他认为,在 AI 时代,内容创作是一种高杠杆的策略,视频创作尤其如此,可以先通过低成本的视频剪辑来验证产品理念,再进行实际开发。更重要的是,视频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迭代过程,每一次内容输出都是一次改进的机会,用户反馈可以帮助优化产品和商业模式。例如,吕立青先通过视频创作积累用户,再开发 BibiGPT,一个视频总结工具,直接解决了用户痛点。 随后,讨论转向了视频创作端和消费端的失衡问题,以及 AI 如何影响这种失衡。吕立青指出,信息过载导致用户不愿观看冗长的视频,而 AI 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信息,例如 BibiGPT 可以总结长视频内容。 最后,讨论延伸到如何利用 AI 工具提升内容创作和分发效率,例如利用 AI 生成不同平台的文案,以及如何将视频内容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内容,例如文章或知识库,从而最大化内容价值。这体现了 AI 时代内容创作和产品开发的新趋势,即利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并更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Takeaways 吕立青认为,在 AI 时代,制作 AI 产品的杠杆率最高,制作有趣的视频的杠杆率次之,两者都是个人持续输出、迭代的低成本方式。(00:04:37-00:05:15) 视频创作可以像电影一样先剪辑后实现,通过先拼接流程再实现的方式,可以优化流程并降低产品开发成本。(00:11:02-00:13:44) 利用视频媒体进行产品验证是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如果视频无法吸引用户,则该产品想法可以暂停。(00:13:31-00:13:44) 视频媒体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内容创作聚集用户,从社区需求出发验证产品想法更靠谱。(00:16:50-00:18:34) AI 时代内容过载导致信息焦虑,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 AI 工具进行内容总结,而非直接观看长视频。(00:39:19-00:40:32) BibiGPT 通过将视频总结成不同平台偏好的文案,帮助创作者更高效地进行内容分发。(00:25:37-00:26:42) 吕立青将 BibiGPT 融入视频脚本创作的流程包括:灵感捕获(语音输入)、录制、预处理、剪辑加字幕(使用 BibiGPT)、发布(多平台分发,文案由 BibiGPT 生成)。(00:55:54-01:07:20) 吕立青认为,AI 时代,个人应该在内容消费端重新掌握主动权,主动定义问题,而非被动接受创作者输出的内容。(00:45:16-00:47:07)Outlines00:05节目开场及嘉宾介绍01:49AI 发展速度及对生产力的影响04:12AI 产品与视频创作的杠杆效应及内容创作的迭代09:08产品原型验证与视频媒体的联动16:04视频媒体在产品宣传中的促进作用及未来视频发展趋势20:24音频媒体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及暗数据转化24:20AI 辅助内容创作及多平台分发策略31:51内容过载与信息焦虑,AI 时代的内容消费与创作失衡40:56AI 对内容消费端和创作端的潜在影响及 BibiGPT 在视频脚本创作中的应用1:00:15BibiGPT 产品迭代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 AI 时代创业者的思考1:10:07AI 时代创业者的思维模式转变及 BibiGPT 的理念1:28:41直播结束Q & A你是如何看待 Build & Sale Loop 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视频媒体如何做冷启动和寻找客户?尤其是在 AI 时代,Build 和 Sale 各自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认为 Build & Sale Loop 非常重要,它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在 Idea 阶段,内容创作,例如视频,可以帮助快速验证想法。我通过先制作视频演示产品功能,再进行实际开发,从而降低了验证成本。视频创作的剪辑性允许我调整流程,甚至在开发前就优化用户体验。 AI 时代,Build 阶段受益于 AI 编程能力的提升,但用户需求和情绪价值依然无法被完全取代。Sale 阶段,视频媒体的杠杆作用显著,它能潜移默化地吸引用户,建立社区,并通过展示痛点和解决方案来触达客户。 AI 辅助内容创作,能针对不同平台的偏好生成不同文案,从而提高效率。你认为视频媒体作为一种杠杆,在 Build & Sale Loop 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辅助和联动的?我将 Build & Sale Loop 分为 Idea 阶段和 Builder 阶段。Idea 阶段,视频可以快速验证产品想法,例如通过发布产品截图或视频演示来观察用户反馈。Builder 阶段,视频创作的剪辑性允许我预先设计用户流程,再进行开发,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例如,我之前做过一个 AI 生成音乐 MV 的项目,先通过简单的拼接手段制作视频,再随着 AI 技术成熟逐步完善。 视频的优势在于它能更贴合用户场景,以痛点切入,吸引用户关注,就像 TikTok 上的许多爆款视频一样。视频媒体在宣传产品、吸引客户下载或转化方面,其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视频媒体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之前制作了很多关于效率工具和个人知识管理的视频,这些视频吸引了一批关注者,形成了一个社区。从社区出发,更容易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从而开发更贴合市场的产品。 此外,我自身也是产品的使用者,我购买过很多付费视频课程,却发现很难坚持看完,这让我意识到视频内容消费端的痛点,也促使我开发 BibiGPT 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视频消费端和创作端之间的失衡状态,以及 AIGC 对这种失衡的影响?现在信息过载,人们面临严重的信息焦虑,内容多到无法看完,用户观看时长甚至下降。创作端努力创作,但消费端却不想看那么多视频,这形成了矛盾。 张嘉恩老师曾说人工智能技术像一台行星级别的巨大空调,一边创造秩序,一边产生大量废料。 AI 增强了个人对信息的掌控,以前推荐算法会推送低俗内容,而 AI 可以帮助用户更主动地定义问题,筛选信息,解决问题,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考虑到出海去社区近 50 小时的会员专属嘉宾分享会内容,BibiGPT 如何帮助会员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内容?如果要购买出海去会员,用户可能更关心如何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而不是演讲者是谁。 BibiGPT 可以帮助用户筛选重复内容,并根据用户的具体问题,从多个嘉宾的分享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个性化分析,甚至可以模拟不同嘉宾之间的观点碰撞,提供更具价值的 insights。 这不仅提高了内容利用率,也更精准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你如何将 BibiGPT 融入到自己的视频脚本创作流程中?我的视频创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灵感捕获、录制和剪辑加字幕。灵感捕获阶段,我主要使用语音输入工具,因为语音输入效率高,更能体现灵感的原始状态。录制阶段,我使用 Screen Studio 录制视频,并使用剪辑工具去除冗余片段。剪辑加字幕阶段,我使用 BibiGPT 添加字幕,并根据视频内容结构(ABCD 结构:Attention, Benefits, Connection, Dynamite)提取关键信息。 BibiGPT 也帮我生成不同平台的文案,根据不同平台的规范和偏好调整内容。你是如何看待 Agent 与传统 SaaS 工具的区别,以及在产品开发中如何平衡用户期望与实际交付?我个人认为 Agent 与 SaaS 的最大区别在于 Agent 需要交付结果,而 SaaS 只是工具。 在产品开发中,我倾向于先制作一个吸引眼球的 Demo,吸引用户,再逐步迭代完善功能。 这是一种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的策略,虽然可能存在用户期望与实际交付之间的落差,但能先抓住用户。 当然,也可以选择保守策略,先低估承诺,再超额交付,但这样可能吸引的用户较少。 创业者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在 AI 时代,信息过载和信息焦虑日益
2025-05-04
1h 29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4 | 新的 Batch5 孵化 AMA
这是一场关于 Batch5 孵化的 AMA 直播。在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在孵化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收获,这也为出海去孵化体系的迭代和优化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现在,我们开启了 Batch5 孵化的征程,在这次孵化周期里,我们做出了诸多新的尝试和探索,比如近 200 人共同参与的「一人公司加速计划」,这也是 Batch5 孵化的前置尝试之一。在这次直播中,我们将就大家关心的有关出海的疑问和这次孵化的体系设计一一解析,欢迎大家在直播间与我们交流互动。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播客探讨了出海去孵化器第五期孵化计划(Batch5)的流程、体系设计以及独立开发者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在 “加速训练营” 的第一个月,孵化器采用低门槛策略,引导 160 多位参与者完成一系列课程和任务,旨在降低创业门槛。 随后,孵化器将投入资源,包括资金支持,并采用收入分成模式,但强调不存在惩罚机制,投资并非借贷关系。 讨论中,嘉宾们就产品选择、营销策略、以及技术人员在创业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如何平衡产品和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 更重要的是,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对不同类型产品(2B vs 2C)的看法,并建议独立开发者根据自身背景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赛道,避免盲目追求大型商业化项目。 最后,播客还解答了关于海外公司注册、税号办理以及构建个人品牌等问题,并强调了在出海过程中持续学习和迭代的重要性。 这对于希望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的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akeaways 出海去孵化器 Batch 5 尝试了 “一人公司加速计划”,共有 160 多人参与,旨在降低孵化门槛。 孵化器第一阶段为期一个月,采用 “加速训练营” 模式,以完成课程和清单的方式,降低参与门槛。 孵化器第二、三阶段将与创业者共同探索增长方式,提供资金、导师和最佳实践等支持,目标是在三个月内获得早期付费用户并找到产品与市场匹配点 (PMF)。 孵化器对失败项目没有惩罚机制,投资不构成借贷关系,投资资金用于营销和增长,无需归还。 孵化器将 160 多名参与者分成 15 个小组,每个小组约 10 人,由小组长追踪进度,意外催生了产品和增长讨论的小组氛围。 孵化器偏向于选择解决具体痛点、接近 2B 或 2 小 B 应用场景的产品,而非纯 2C 的小而美的工具型应用。 孵化器目前不孵化游戏、Web3 和货物贸易电商这三个领域。 孵化器在项目选择上没有硬性标准,但更看重创始人开放的心态和突破舒适圈的意愿,以及产品在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上的能力。 独立开发者产品失败的原因并非总是由于不会营销,而是可能存在选品问题、营销渠道选择不当或产品本身不适合独立开发者等多种因素。 建立个人品牌(Building Public)时,应专注于特定语言的受众,避免账号标签混乱,保持内容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吸引目标用户。Outlines00:05出海去社区及 Batch5 孵化器介绍04:51Batch5 孵化流程及低门槛策略08:33产品选择与营销策略17:06Batch5 孵化项目筛选标准及不孵化领域24:502B vs 2C 产品选择及创业建议35:46Building Public 策略、孵化体系及选品的重要性1:00:14海外公司注册、税号办理及其他问题解答1:10:28直播数据分析及后续安排Q & A这次孵化流程与以往有何不同?特别是第一个月做了哪些新的尝试?这次我们尝试降低门槛,让更多人参与。第一个月我们将其改造成一个类似 “同班同学一起学习” 的加速训练营,完成一些课程和清单(checklist)。我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国内创业者并不了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经验梳理成可追溯的步骤,一步步去完成,就像刷题一样,每天完成一道题就打卡记录。希望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完整参与。孵化过程中,如果项目失败,会有惩罚措施吗?投资的资金如何处理?没有惩罚措施。投资是基于我们对项目的最初判断,如果最终失败,那也没有惩罚后果。需要强调的是,不存在借贷关系,投资用于营销增长的预算不需要归还,也没有其他惩罚机制。如果选择了较大的产品,投入时间很长,但增长情况不理想,是否应该放弃?最关键的是保持开放心态。不要围绕具体的形态,因为 AI 能力强,产品形态和用户需求变化快。可以有一个预想的方向,比如我了解电商或 KOL 营销,想做这方面项目,这是 OK 的。但如果一开始就设定具体的产品形态,比如 “视频生成 + 红人营销”,这是很危险的。应该先确定方向,再根据市场需求逐渐清晰化产品形态,而不是先做产品再找用户(带着锤子找钉子)。技术人员做产品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不是因为不会营销?这其实是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的问题。项目失败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营销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技术人员项目失败是因为营销,可能真的是因为完全不会营销,没有花时间在营销上。早期阶段,至少要花一半时间在营销上,与写代码的时间相当,甚至更多。最终核心还是产品,但要看阶段,如果飞轮已经转动,产品质量直接影响飞轮的正循环。技术人员做产品失败,主要原因是不会营销,还是产品本身不适合独立开发者?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我过去做过 2B 产品,现在做 2C 产品,营销方法完全不同。技术人员的营销思路可能来自他人的经验,但未必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好的方式是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营销方法。技术人员做产品不一定失败,有时更纯粹的营销方式能让产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尝试,是否走出舒适区,以及是否选择了自己无法驾驭的赛道。进入第二个月增长阶段的项目,孵化器有哪些评判标准?是否需要事先积累付费用户或仅有原型即可?没有硬性标准,但我们有偏好。我个人不太喜欢纯 2C 的小而美的工具型 App,更倾向于 2B 或 2 小 B 的应用场景,即产品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帮他们省钱或省时间。产品不能太复杂,但要足够深入,进行用户访谈,调研市场,找到未被很好解决的问题,然后细细打磨。还要看创始人是否具有开放心态和突破舒适圈的意愿。出海去孵化器目前不孵化的三个领域是什么?我们目前不孵化游戏(资源投入大,缺乏相关经验)、Web3(看不懂)和货物贸易电商(缺乏相关能力)。但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些领域,并在孵化体系中增加了关于跨境电商的加时环节。去年考虑过 “命题作文” 模式,即根据流量方信息选择热门赛道,这个计划后来为什么没有推进?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很难。我们希望找到用户嗷嗷待哺的合作方,但这种合作方往往漫天要价,或者只想找外包。这与我们希望大家拥有自己产品的初衷不符。我们也在努力寻找更合适的合作方式,降低国内独立开发者的创业风险。2B 产品和 2C 产品的成功率哪个更高?这取决于个人经验和精力。如果你有 2B 产品经验,做 2B 可能不难。但对于大多数独立开发者来说,做 2C 产品更容易打开市场,因为更容易挖掘大众需求。关键在于精力分配,2C 产品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处理用户访谈和客服,导致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前期少量用户就能产生盈利的赛道,即 2B 赛道。对于没有编程基础但想做产品的独立开发者,是否需要先学习编程?如果你想做一个正儿八经的软件产品,最好还是有一些编程基础,即使现在有各种 AI 工具。但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简单的应用,用模板或低代码工具也能实现。建议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再去查资料,AI 时代最宝贵的是知道问什么问题。在 Twitter 上做 building public,本意是吸引目标用户,却吸引了一批同行,该如何解决?这既有好也有坏。好处是认识了志同道合的人,拓展了人际关系;坏处是容易陷入信息茧房,限制了寻找用户。解决方法是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比如使用 Nitter 等工具,主动关注与目标用户相关的账号和内容,与他们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目标用户。在 Twitter 上做 building public,吸引了一批同行,该如何处理?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虽然吸引的不是目标用户,但比什么都没有好。这些人也是用户的一个子集,他们关注你的内容,给你点赞,
2025-05-03
1h 1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3 | 融资过千万 & 33k star 的生姜 Iris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出海去老朋友、Batch5 孵化导师生姜 Iris。生姜是 AFFiNE Cofounder & ex-COO,荣登福布斯亚洲 30U30,累计参与融资超过 1000 万美元,4 年从种子轮到 Pre-A,产品开源后拿到超过 33k star,出海运营经验触达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冷启动和增长、Zero-paid 和 Paid Marketing 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次直播,我们请生姜聊聊 4 年创业 pivot 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投资人的祛魅,创业之后为什么又去了一线大厂,以及在聊过了 100 多家 startups 之后总结的一些反常识的 common sense。此外,生姜还会聊一个特别的话题——Couple 创业的利与弊。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播客探讨了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的出海创业历程,以及在 AI 时代如何实现产品增长。生姜 Iris,AFFiNE 的创始人兼前 COO,分享了她四年创业的经验,包括从学术编辑器到生产力工具 AFFiNE 的转型过程。她强调了产品迭代的重要性,指出在找到产品市场匹配点(PMF)之前,多次调整方向(pivot)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围绕核心能力持续深耕。更重要的是,她分享了在与 150 多家 AI 创业公司接触后总结出的经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力,而非仅仅拥有一个好的点子。例如,她详细描述了 AFFiNE 开源发布时的精细化运营策略,以及如何在 Demo Day 上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吸引投资人的关注。 随后,讨论转向了融资策略,生姜强调要避免对赌协议,并建议创业者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比投资人更高的专业认知,才能提高融资成功率。最后,播客还探讨了情侣创业的利弊,建议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明确股权分配、工作职责等关键问题,避免因恋爱关系影响公司发展。Takeaways AFFiNE 的成功并非源于一开始就拥有完美的商业模式,而是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多次迭代和调整(pivot),最终找到了产品市场匹配点 (PMF),并结合开源和出海战略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AFFiNE 从开源后积累了超过 3 万个 star,其出海运营经验覆盖了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奇迹创坛 80% 的项目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都进行了方向调整 (pivot),这表明产品方向的调整在创业初期是十分正常的。 成功的营销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其本质在于渠道和用户的精准匹配,以及高质量的内容设计,而非随机性。 在融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在特定领域或场景下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投资人,才能说服投资人并提高融资成功率。 与投资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在于以交朋友的心态进行沟通,并展现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见解,而非盲目追求融资。 对于小微团队而言,在 AI 时代,应优先关注注册到付费的转化率,宁可牺牲一部分用户来换取更高的营收,而非盲目追求用户规模。 情侣创业有利于分担创业压力和完成琐碎工作,但需要提前明确股权分配、工作职责和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避免因恋爱脑而影响公司发展。 大厂注重用户体验,但独立开发者拥有更灵活的沟通方式和更强的个人品牌塑造能力,这是其竞争优势。 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力,能够耐得住寂寞,并坚持打磨产品细节,而非盲目追逐热点。Outlines00:05节目开场及嘉宾介绍02:03生姜的创业经历:从学术编辑器到 AFFiNE12:21创业经验总结与反思:Pivot 的策略和 Notion 的成功经验16:07运营技巧与策略:精准匹配和高质量内容21:37对投资人的看法与融资策略31:00创业模式与融资建议:Bootstrapping 和对赌协议40:05“出海去” 孵化器介绍及生姜离职原因47:46大厂与创业公司的对比及成功策略1:00:14反常识的常识与情侣创业的利弊1:13:15情侣创业的经验分享与总结Q & A请生姜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职业和创业经历吧。我从 2020 年到 2024 年进行了第一次创业,一开始做的是学术编辑器,先在国内市场运营,一年后转向 AFFiNE 项目。幸运的是,我们踩中了开源加出海的风口,从 2022 年 8 月开始积累开源运营和出海运营经验。AI 浪潮在 2024 年推动了出海市场的火热,2025 年开源也异常火爆。我的前男友精准预测了这两个赛道,让我提前两年积累了相关经验。因为之前踩了很多坑,我希望帮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在 AI 时代涌现的众多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我聊过 150 多个 AI 创业公司,Pre-A 轮之前的问题基本都能解答,除了硬件和巨型智能项目。这四年创业过程中有几个比较代表性的项目,请生姜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创业过程中 pivot 是很正常的。我们第一轮融资来自奇迹创坛,据我观察,80% 的奇迹创坛项目都经历了 pivot,大约一年后才找到 PMF 方向。熬过第一年,才算真正开始创业。从拿到种子轮到天使轮,pivot 的过程很多。我们一开始对互联网一无所知,2020 年因为疫情和学业受阻,决定创业。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学术编辑器,因为我和前任都深受 Latex 排版之苦。但我们对前端后端一无所知,很快发现编辑器领域非常难,市面上开源编辑内核都不符合我们的标准。2021 年,Notion、Monday、ClickUp 成为百亿美金独角兽,我们决定 pivot,自己做一个开源编辑内核,并瞄准了巨大的生产力工具市场。我们最初做的是 Notion 替代品,但发现已有类似开源产品,于是我们结合白板功能,打造了文档和白板融合的差异化产品,并选择出海。2022 年 8 月上线后,我们成为全球首个打出这个概念的产品,迅速获得大量关注。你对 pivot 的理解是什么?以及 AFFiNE 的 pivot 过程是如何的?pivot 不意味着随意尝试多个想法,而是沿着一条主线深耕。AFFiNE 始终专注于编辑器内核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团队成员都是资深的编辑器专家,汇集了全球最擅长编辑器内核的人才。虽然在其他方面踩过坑,但编辑器内核这条主线一直很稳。 所有的生产力工具都在讲故事,Notion、ClickUp、Lurk、Offend 都是如此。它们的核心是提供一个 all-in-one 的平台,让用户构建应用。我们和 Notion 团队交流过,故事不同,但实践路径不同,最终考验的是执行力和能否将产品迭代做到用户心坎上。你那些在 demo day 上的灵机一动的小点子,是天生的吗?还是说后来总结出来的套路?对于初次创业者如何学习这些运营技巧?我认为运营和市场营销的本质是渠道和用户的精准匹配,以及高质量的内容设计。所有成功的 campaign 都是精心设计的,比如 Minus 的营销案例,其物料、发布时间点、节奏、用户案例都是精心打磨的。线下活动的关键在于预测用户路径,就像 AFFiNE 开源时,我设计了用户路径,确保用户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入,都能回到 Github Readme 页面并关注我们。demo day 上,我用砸蛋和氢气球吸引眼球,设计了印有二维码的餐巾纸和水,以及独特的帆布袋,提高转化率。任何 campaign,线上线下,都要精细化准备,精准预设用户路径,才能提高转化率。我从小就有一些线下地推的天赋,比如在大学竞选学生会主席时,48 小时内拉到 800 多票,这与我现在的运营策略有共通之处。你对投资人的看法是如何转变的?从一开始的高高在上到现在的看法?在 AFFiNE 创业初期,我将投资人视为高高在上,主要负责一些文书工作。出来后,我主动与 40 多个投资人交流,发现可以和他们做朋友。他们并非无所不知,每天要接触大量项目,需要你展现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甚至可以反过来 “给投资人上课”。只有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比投资人更高的认知,才能获得融资。投资人也是打工人,他们也有金主爸爸,也要交作业,也要面临基金的管理周期和投资回报的压力。你认为投资人身上的 “魅” 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投资人的作用?一开始,我觉得投资人高高在上,以获得投资为最高优先级。现在我更注重打造用户喜欢并买单的产品,而不是讨好 VC。当然,市面上也存在纯突击 VC 的模式,但那更像资本运作。投资人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在 PMF 后快速放大规模,但种子轮阶段,如果不想投入太多资金,可以选择一些有理想主义的早期投资机构。选择投资人就像选择伴侣,要三观相合。拿投资要不要签对赌协议?以及如何看待对赌协议的风险?我坚决反对签对赌协议,这不如直
2025-05-02
1h 1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2 | 00 后 Vincent@Bonjour! 数字卡片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一位非常帅气文艺长发的 00 后创业者、Bonjour! 的创始人 Vincent。02 年的他,之前做了三年半的产品经理,穿越了移动互联网的末法时代。现在是产品、设计、iOS 三合一的「全干工程师」,想要为文明留下些事物。在这次直播上,Vincent 将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做 Bonjour 这个产品,为什么用微信小程序来承载和小程序平台的一些思考。作为杭州良渚开发者社群的代表人物,我们也会请 Vincent 分享他们的车库创业和良渚的方方面面。体验 Bonjour! 👉 #小程序://Bonjour/fQA9VW8eyQcCVvm 。----本期播客探讨了 00 后创业者 Vincent 及其产品 Bonjour 的开发历程和商业模式。Vincent 分享了他之前社交产品 LinkUp 失败的经验,归因于产品过于复杂且盈利模式不明确。 随后,他介绍了 Bonjour,一款以个人资料(profile)为核心的社交平台,旨在解决用户自我介绍和寻找同类人群的难题。 更重要的是,Vincent 分析了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的原因,以及他对于小程序平台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例如小程序在付费和用户获取方面的不足。 他还讨论了 Bonjour 的商业化策略,包括订阅、广告和企业认证等,并着重强调了建立用户信用体系的重要性,这与 LinkedIn 的模式类似,但更注重年轻化和创造力。 最后,Vincent 分享了他对良渚开发者社区的看法,认为其低成本和强社群氛围对独立开发者具有巨大价值,并展望了未来良渚社区的发展潜力。Takeaways Vincent 的产品 Bonjour,最初以用户个人资料 (profile) 为切入点,而非直接构建完整的社交平台,避免了早期社交平台项目 LinkUp 因过于复杂而失败的困境。 Bonjour 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减少了 App Store 下载和注册登录两步,从而降低了用户流失率。 Vincent 认为,构建个人信用体系是 Bonjour 未来重要的商业化方向,通过用户之间的连接和评价,建立类似 LinkedIn 的信用背书机制。 Bonjour 的卡片是其线下品牌和文化建设的入口,将线下流量导向线上平台,形成闭环,而非单纯的商业产品。 Vincent 认为,做社交产品的人往往性格偏内向,并以张小龙为例,说明内向性格有助于洞察用户需求。 Vincent 总结了开发 Bonjour 的三个原因:AI 的下场、00 后成为社会中心以及个体和小团队时代的到来。 Vincent 认为,成功的社区 App 需要先找到 40 万高精准用户,再逐步扩圈。 Bonjour 的商业化模式将参考 LinkedIn,采用订阅、广告和企业认证收费等方式。 良渚开发者社区的优势在于其低成本和自发形成的健康生态,为独立开发者提供抱团取暖和互相支持的氛围。 Vincent 认为,针对 00 后用户的产品开发需注重 “好玩” 和 “反叛” 这两个关键标签,并需理解 00 后的消费习惯和心理。Outlines00:05节目介绍及嘉宾 Vincent 的背景介绍04:01LinkUp 项目失败原因分析及 Bonjour 项目的起源11:27Bonjour 产品介绍、用户需求验证及商业模式20:07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载体及产品推广策略34:05“出海去” 会员服务及良渚开发者社区介绍43:06良渚社区的价值、00 后用户特点及产品冷启动策略Q & A你之前那个社交产品 LinkUp 是如何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LinkUp 与 Bonjour 现在的形态有点像,但它一开始就做成一个很重的社交平台,这是个大坑。它启动难,有信用成本,而且离钱很远。持续两个季度后,我们转向了 Bonjour。Bonjour 也是社交平台,但我们从 profile 切入,更轻量,用户更容易接受。在做 LinkUp 之前,你是否验证过用户的需求?你是如何发现 LinkUp 不可行的?其实需求是有的,我做了 30 到 50 次用户访谈,也包括我自己的需求。LinkUp 和 Bonjour 都是基于我自己的需求,因为我是一个很孤僻的人,想找到一个能让我找到同类,并展现自己的平台。但 LinkUp 失败的原因是现金流问题,社交平台离钱比较远,最好的切入口是做社区或 profile,通过社区收钱,再导流到平台或寻求融资。一个想要做社交媒体的人,他的性格到底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我觉得其实会偏内向。像张小龙,他内心极其敏感,对人感知力很强,但他非常内向。因为他很内向,所以他能把握用户的很多点。我觉得做社交的真神就是张小龙。之前的社交产品 LinkUp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资金还是推广的问题?其实是因为 LinkUp 一直没有赚钱,没有资金流,团队崩溃了,最终团队解散。Bonjour 的需求点是如何发现和定位的?我发现自己很难做自我介绍,有羞耻感,又想告诉别人我是做什么的,以此获得聊天话题。我担心跟别人交流没话题的尴尬,所以想看看别人的 profile,或者让别人看我的 profile,以此产生话题。在陌生人交流中,最好是有一个人能主动创造话题,另一人接住。Bonjour 就是从这个简单的想法切入的。在 Bonjour 中,你是否考虑过两个人都有 profile 后,会不会产生连接?我观察了 Facebook 和 LinkedIn 的起家,他们最初都是做 profile,没有 feed 流。LinkedIn 是 profile 加行业分类,再做连接机制。我们也观察到三个趋势:AI 下场带来新机会;00 后进入社会,未来会成为社会中心;未来是个体和小团队的时代。这三个原因促使我们做了 Bonjour。你觉得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验证用户需求成功?我觉得看到它我就知道它成功了。我们现在定了一个指标,只要有 40 万高精准用户活跃在平台上,它就应该起来了。我们的打法是找到一群精准的人,先把他们留住,再扩圈。Bonjour 的商业化路径是如何考虑的?如何解决小团队资金不足的问题?Bonjour 的商业化分两方面:一是靠用户,我们对标 LinkedIn,但想做得更年轻、更有创造力,所以会做订阅、广告、企业认证收费和线索收费;二是融资。我们也考虑未来做一个个人信用查询的功能,类似基建,方便用户判断合作对象的可靠性。Bonjour 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如何体现人与人之间连接叠加信用度的属性?我们认为未来信用是一个可行的卖点。现在有一些基建,比如加好友,合作后可以填写评价,让别人看到你的评价,判断你的可靠性。这会在一个月内的新版本中做得更完善。为什么 Bonjour 选择微信小程序作为承载方式?我一开始很讨厌小程序,但不得不做。因为华人市场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小程序省去了从 App Store 搜索下载和登录注册两步,降低了用户 Onboarding 成本。我们的策略是先主推小程序,用户多了再转向 App。我们现在已经有 App 和 Web 版本,只是还没大力推广。实体卡片在 Bonjour 中的定位是什么?它是主要商业模式还是营销手段?卡片是线下品牌和文化的入口,是做品牌和文化营销的手段,把线下流量导到线上平台,形成闭环。它不是主要商业模式,而是补充线上 profile 的实体化,提高传播力。你对小程序平台有哪些思考?建议大家是否都应该先用小程序承载产品?小程序损失了 App Store 的红利,但因为我们做社区需要流量,所以选择了小程序。建议做工具类或精品 App 的开发者使用 App Store,因为编辑推荐流量很多,而且小程序不允许 iOS 做虚拟订阅,开发体验也差。我们已经脱离小程序环境开发了。未来会转向独立 App 或 WebApp。Bonjour 的推广营销策略是什么?我们主要做品牌,讲好故事,让用户觉得这是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没有壁垒,最好的方式是做品牌,让用户觉得使用产品的人很酷,很与众不同。我们通过写内容(小红书、Twitter 等)、线下活动(例如在 Let'sVision 放一台 Macintosh)来进行口碑传播。良
2025-05-02
1h 0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1 | AI 出海创业者 & 赛博岛屿主播 - 明皓 Arya
我们很高兴与「赛博岛屿」播客主播明皓 Arya 一起联名直播。明皓是 CreateWise AI 的创始人,前 TikTok 产品经理,这次联名直播,明皓将与我们分享做过的或成功或失败的产品实操经验,探讨如何寻找和验证用户需求,解析如何进行海外用户访谈,还会聊聊在小红书上运营的方法和策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直播明皓也将作为特别的联席主持,畅聊出海去孵化器自身和会员社区的发展历程,独立开发者经常面临的一些困惑苦恼和我们的见解建议。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播客邀请赛博岛屿主播明皓 Arya 与出海去孵化器团队共同探讨独立开发者在国内外运营产品和获取用户需求的经验。节目首先分析了一个直播工具失败案例,指出国内直播生态的限制;随后分享了两个成功的 AI 写作工具案例,强调了挖掘下沉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以及用户访谈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国内外用户访谈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小红书等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社群运营,并给出了具体的运营策略建议,例如 532 原则(50% 干货,30% 个人见解,20% 个人生活)。 通过分享成功与失败案例,节目为独立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操作的建议。Takeaways 国内直播平台生态不鼓励站外直播产品,导致独立开发者难以在该领域竞争,而海外直播生态则更为开放。 一款针对小红书创作者的 AI 写作工具,因其简化了小红书文案创作流程,满足了大量用户的需求,获得了成功,证明了垂直细分市场的巨大潜力。 开发者应避免 “知识诅咒”,关注下沉市场,为非专业用户开发产品,市场空间更大。 国内用户访谈难度高于国外用户,国内用户存在防备心理,而国外用户更开放和热情。 通过分析竞品,发现其产品质量较差但流量尚可,可借鉴其已验证的需求,并打造更优质的产品,从而占据市场份额。 小红书运营中,功能号应发布实用性强的攻略、集合、教程等内容,并巧妙地植入产品,避免过度营销;IP 号则需注重真实性和互动性,通过直播增强真实感。 出海去孵化器通过付费社区模式,提升社群质量,并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战课程、内部分享会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独立开发者容易面临倦怠,建议通过短暂休息、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并保持持续创作,以保持动力。 AI 时代,开发者应积极拥抱变化,将至少一半时间用于学习设计、产品、内容创作等非代码相关技能,以提升自身竞争力。Outlines01:06节目开场及嘉宾介绍04:17直播产品失败案例分析10:50AI 写作产品成功案例及需求挖掘17:31产品选品方向及用户调研方法22:27国内外用户访谈经验对比29:08海外用户调研方法及平台选择34:45小红书运营策略及技巧44:24出海去孵化器运营经验分享及付费社区的价值1:00:06独立开发者目标用户选择及应对 AI 发展1:07:56独立开发者应对倦怠及未来发展趋势Q & AQ: 本期播客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两位主播分别是什么背景?A: 本期播客邀请了赛博岛屿播客主播明皓 Arya 与出海去孵化器进行联名直播。讨论主题围绕独立开发者,特别是出海产品开发的经验、用户访谈技巧、产品选择和运营策略,以及独立开发者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展开。Q: 明皓 Arya 分享了哪些国内用户访谈的经验和感受?与国外用户访谈有何不同?A: 明皓 Arya 提到,国内用户访谈较难,用户存在防备心理,尤其独立开发者更难撬动,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例如会员资格等)。而国外用户则更开放、热情直接,语言障碍也较小,他们更愿意主动交流并了解开发者的动机。Q: 明皓 Arya 的第一个产品——一款直播工具——为什么失败了?A: 明皓 Arya 的直播工具旨在成为 OBS 的替代品,提供更便捷的直播体验。但它失败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国内直播平台的生态环境:国内平台不鼓励站外直播产品,限制推流地址申请,容易被封禁,导致用户无法顺利开播,最终产品体验失败。此外,直播链路过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用户体验,也导致产品未能成功。Q: 明皓 Arya 的第二个产品——一款面向小红书创作者的 AI 写作工具——为什么成功了?其成功经验是什么?A: 这款 AI 写作工具成功的原因在于精准定位小红书创作者的垂直需求,并提供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许多新手创作者不会编写复杂的 prompt,该产品简化了流程,直接生成符合小红书风格的文案,满足了大量用户的需求。成功经验在于:避免知识诅咒,下沉市场有大量需求;专注于解决用户痛点,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易用的结果。Q: 明皓 Arya 如何寻找和验证用户需求?她分享了哪些关于选品方向的经验?A: 明皓 Arya 寻找用户需求的方法包括观察竞品、分析市场数据,以及直接与用户交流。她提到,即使自己并非目标用户,也能通过与用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从而克服自身局限性,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选品方面,她建议关注竞品,如果发现竞品做得不好但市场需求存在,则可以尝试开发更优质的产品。Q: 明皓 Arya 的第三个产品——一款面试辅助工具——是如何找到市场机会的?A: 明皓 Arya 的第三个产品源于其伴侣的反馈:面试官在处理八股文式面试时感到痛苦。她发现市场上已有同类产品,但质量较低,这表明市场需求存在。因此,她开发了一款更优质的产品,成功验证了该细分领域的市场机会。这体现了一种 “蓝海” 思路:在细分领域寻找竞争对手做得不好的产品,并开发更优质的替代品。Q: 明皓 Arya 如何看待国内外用户访谈的差异?A: 明皓 Arya 认为,与国外用户交流比国内更容易。国外用户更开放、热情,语言障碍较小,且对外国开发者更包容。而国内用户则存在防备心理,尤其独立开发者更难获得信任与合作。Q: 出海去孵化器是如何运营的?其核心目标和服务是什么?A: 出海去孵化器最初由宇成和百顺在推特上发起,旨在为独立开发者提供一个社区,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核心服务包括付费社区、实战课程、内部分享会、孵化项目等,旨在帮助独立开发者解决营销和增长方面的难题,提供运营和增长中台支持。Q: 出海去孵化器为什么选择付费社区模式?付费对社区运营有何影响?A: 出海去孵化器选择付费社区模式,是为了提升社区质量,并确保社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付费模式能够筛选出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提高用户参与度和互动质量,并提升社区的整体价值。付费也成为衡量社区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续费率直接反映社区的价值和用户满意度。Q: 出海去孵化器是如何进行社区增长的?A: 出海去孵化器目前主要依靠口碑和自然增长,但也在尝试其他增长方式,例如开展训练营、联系媒体渠道等,以提升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Q: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在初期阶段,是应该优先获取中国用户还是外国用户?A: 这取决于产品类型。如果是面向海外市场的工具型产品,可以在小红书等国内平台获取一部分真实用户,并验证产品功能和需求。但如果是纯海外 2C 产品,则应优先在目标市场进行用户验证。小红书可以作为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积累经验,并逐步拓展到其他海外平台。Q: 独立开发者如何应对倦怠(Burnout)?A: 百顺建议独立开发者在倦怠时,给自己两三天的休息时间,远离信息噪声,并通过个人兴趣爱好来调整心态。他以自己创作 AI 音乐的经历为例,说明通过其他创作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并重新调整工作状态。Q: AI 技术发展对独立开发者有何影响?独立开发者应该如何应对?A: AI 技术提高了开发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宇成建议独立开发者拥抱变化,突破舒适圈,将至少一半的时间用于学习设计、产品、内容创作、营销等其他技能,与 AI 协作,而不是被 AI 取代。Q: 明皓 Arya 如何评价小红书作为独立开发者运营平台的价值?她分享了哪些小红书运营技巧?A: 明皓 Arya 认为小红书用户群体广泛,适合独立开发者进行产品推广和用户获取。她建议开发者采用多账号策略,其中一个账号作为个人 IP 号,其他账号作为功能号,发布攻略、教程等高质量内容,并巧妙地融入产品信息,避免过度营销。她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互动性,并建议利用直播来提升账号的真实感和用户粘性。Q: 明皓 Arya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的 MBTI 类型?她根据本期播客嘉宾的言行,对宇成和辰丰的 MBTI 类型作出了何种判断?A: 明皓 Arya 称自己只需观察几分钟就能大致判断一个人的 MBTI 类型。她判断宇成的 MBTI 类型为 INTJ,辰丰的 MBTI 类型为 ENFJ,并得
2025-03-23
1h 20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50 | 互联网赛道下不了车的创业者 Cydiar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大家在推特上很熟悉的 Cydiar。Cydiar 有很多的标签,用他自己的话说,浪迹互联网20年,边创业边带娃,边做设计边做产品。不会带娃的奶爸不是好产品,不会讲段子的产品不是好设计师。作为聚合了多个大模型的 AI 对话产品 Juchats 的创始人,C 大跟大家聊聊 Juchats 诞生和发展的故事,聊聊去年的创业历程,也分享那些没赚到钱的产品。C 大也是一位能说 5 分钟脱口秀的男人,一起来听他讲一段。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播客采访了 Juchats 创始人 Cydiar,主要围绕其创业历程和 Juchats 产品展开。访谈首先介绍了 Cydiar 的个人经历和对产品与工具的理解,之后深入探讨了 Juchats 的开发理念、设计细节以及对 Agent 技术的展望。Cydiar 分享了 Juchats 的命名由来、产品迭代过程中的挑战和经验,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例如打造陪伴型 AI 和基于 Agent 的工作流自动化。最后,他还分享了对独立开发者的看法,强调产品价值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通过访谈,听众可以了解到一个优秀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开发过程,以及对 AI 行业未来趋势的洞察。Takeaways Cydiar 将产品和工具区分开来,认为产品会不断生长新的需求并与用户磨合,而工具只需满足现有需求即可。 Cydiar 认为 Juchats 的成功源于其对 AI 行业的理解、自身的产品理念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思考,最终形成产品闭环。 Cydiar 的 Juchats 产品在设计上注重细节,以像素为单位进行打磨,体现了其作为设计师出身的产品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Juchats 的名字是 Cydiar 随意想到并注册域名,之后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用户熟知的名称。 Cydiar 团队在 Juchats 的开发中,经历了一年时间深耕底层架构,并最终转向以 Agent 为核心进行产品迭代。 Cydiar 认为成功的产品能够深入了解用户,并通过细微的反馈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理解和关怀,Juchats 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Cydiar 将 Juchats 定位为陪伴型 AI,并通过细节设计,例如明暗模式切换的日落日出效果,来增强用户体验和产品情感连接。 Cydiar 认为通用型 Agent 最终会被大模型所覆盖,而垂直型 Agent 将会占据比 SaaS 更大的市场份额,并改善企业办公和商业效率。 Cydiar 认为未来的 Agent 将会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控制和编排,实现更灵活高效的任务完成。 Cydiar 建议独立开发者应该思考产品的商业平衡点,并通过 SEO、转化等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Outlines00:04产品与工具的差异以及 Cydiar 的自我介绍06:43Cydiar 的创业历程和早期项目11:55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18:00Juchats 产品的命名和早期发展21:57Juchats 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用户反馈31:33Juchats 的品牌和未来发展方向41:07出海去孵化器会员介绍和对 Agent 的深入探讨53:13对 Agent 的定义和未来发展趋势1:04:30独立开发者生态和 Juchats 的未来规划Q & AQ: Cydiar 如何区分产品和工具?他认为 Juchats 更偏向于哪一种?A: Cydiar 认为工具满足用户的现有需求即可,而产品则会不断生长出新的需求,并与用户磨合,不断迭代。他强调 Juchats 更注重产品属性,从满足自身需求出发,结合对 AI 行业的理解,不断迭代,最终目标是将其从一个简单的套壳产品,打造成一个更完善、更具用户粘性的产品。Q: Cydiar 在创建 Juchats 产品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什么?他的设计理念是什么?A: Cydiar 强调 Juchats 的设计理念是用户视角与产品人个性的结合。他首先注重产品自身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思考自己作为用户会如何使用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团队对 AI 行业的理解,不断完善产品细节,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这包括产品整体的设计、排版以及所有细节的权衡。他认为合格的产品必然融合了用户视角、产品人个性以及产品闭环这三个要素。Q: Cydiar 将自己比作 “IE 浏览器”,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和职业经历?A: Cydiar 将自己比作 “IE 浏览器”,意在说明他兼具 “I 人” 和 “E 人” 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他具有爱人的细致和耐心,注重产品细节;另一方面,他也有艺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能将产品设计得独具特色。 他的职业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从视觉设计工作转向产品工作,并自学成才,展现出他在不同领域适应和学习的能力。Q: Cydiar 之前的创业经历如何?他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A: Cydiar 经历过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年轻气盛,缺乏经验;第二次创业虽然营收达到两千万,但团队价值被低估,沦为 PC support,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价值的体现和自身价值的追求的重要性。 这些经历让他明白创业并非易事,需要稳固的资源、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 他强调团队成员间的长期信任和共同愿景是成功的关键。Q: Juchats 的名字是如何产生的?其最初的设计理念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A: Juchats 的名字源于 Cydiar 在半夜三点多突发奇想,直接将 “Ju” 与 “Chat” 结合,并注册了域名。 最初,Juchats 只是一个简单的套壳产品,用于帮助用户充值 ChatGPT。 在第一个版本完成后,Cydiar 意识到 AI 赛道是一个契机,并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将 Juchats 打造成一个更完善的产品,不断根据用户反馈迭代,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细节。Q: Cydiar 如何看待 Juchats 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他认为 Juchats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 Cydiar 认为 Juchats 与其他同类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他认为 Juchats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陪伴型的 AI 产品,注重用户情感体验,例如日落和日出的明暗切换效果。 Juchats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底层架构的不断优化和对 agent 技术的深耕,而不是简单的 API 调用。 他认为 agent 的爆发式增长是未来的趋势,而 Juchats 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Q: Cydiar 如何定义 agent,以及他对于 Juchats 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是什么?A: Cydiar 认为 agent 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agent 独立和 agent 协作。 他希望将所有的工具和功能封装成独立的 agent,并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控制和调用,实现灵活的 workflow 编排。 Juchats 未来将朝着陪伴型 AI 的方向发展,通过融合用户思维、意图拆解和记忆等功能,最终成为一个能够随时被唤醒,并提供即时服务的 bot。Q: Cydiar 如何看待独立开发者在 AI 赛道上的机遇和挑战?他给独立开发者提出了哪些建议?A: Cydiar 认为独立开发者在 AI 赛道上拥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对产品细节的把控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然而,独立开发者也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挑战,很多产品难以实现盈利。 他建议独立开发者应该深入思考产品的价值和商业平衡点,找到既能创造价值又能获得收益的模式,例如通过 SEO、自然增长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转化率,并积极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需求。 他还鼓励独立开发者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发展。Q: 直播中提到的出海去孵化器会员服务包含哪些权益?A: 出海去孵化器会员服务包含八项权益:1. 付费论坛访问权限;2. 内部微信群组;3. 实战课程;4. 知识库;5. 孵化项目申请;6. 会员专属分享会;7. 每周 building public 项目例会旁听;8. Product Hunt 助力。 会员还可以享受直播间的专属优惠价格。Q: Cydiar 如何分析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产品背后的运作机制?A: Cydiar 认为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产品利用超级个体来测试其 agent 技术。 他推测该产品通过思维链不断地向用户提问,收集信息,然后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 agent 并行处理,最终由一个主 agent 整合结果,并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形成完整的报告。 这个过程解释了信息膨胀和收缩的现象。Q: Cydiar 如何
2025-03-18
1h 17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9 | AI 如何赋能出海创业者,从 0 到 1 突围与增长 - Build on Trae
出海去孵化器联合中国首个 AI 原生集成开发环境 Trae 举行特别直播活动,我们一起聊聊 Trae 如何凭借 AI 编程助力开发者高效打造产品、推动出海创业者迭代产品。剖析全球 AI 产业态势,挖掘 “AI + 出海” 机遇,展现 AI 在多领域创新带来的市场切入点。探讨让 AI 产品走向全球的增长策略,拆解成功案例,探讨新技术的影响。----本期播客由出海去孵化器联合 Trae、稀土掘金、AI 编程社、WaytoAGI 等机构举办,主题围绕独立开发者出海、AI 编程应用及全球化发展展开。 播客首先介绍了 Trae AI 编程工具的功能,包括代码生成、调试和多模态能力,并演示了其便捷性,随后讨论了 AI 工具对开发者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的影响,以及 Build on Trae 计划如何帮助开发者获得流量扶持和市场曝光。 最后,嘉宾们分享了出海策略,例如利用 Product Hunt 平台推广产品,以及出海去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旨在帮助独立开发者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Takeaways 使用 Trae AI 编程工具,一位加拿大开发者及其联合创始人仅用一个月时间开发出一款 AI 辅助 PPT 制作产品,并在 ProductHunt 上获得全球第四名,当天获得上千新用户和企业订单。 硅谷普遍认为,未来一到三年内将出现市值达十亿美元的 “一人独角兽公司”,AI 编程工具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Trae AI 编程工具能够将前端开发效率提升三到四倍,后端开发效率提升二到三倍,并为技术团队节省三到四成的成本。 Agent2.AI 利用数字人和虚拟机技术,为软件公司提供 AI 驱动的产品演示服务,解决了个人开发者和华人出海公司在海外客户演示方面的困境,并能同时与数百个客户进行演示。 在 AI 时代,一人公司或超级个体(AI+ 个人)的创业模式将成为高效的创业形态,并为经济活动和人力潜能的释放带来无限可能。 利用 AI 进行数据驱动的选品和市场切入,可以实现跨境电商的全流程自动化,降低选品和市场测试的风险和成本。 ProductHunt 平台是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推广产品,获取早期用户和订单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投票和平台推荐,可以获得数百个新注册用户。 对于小微团队或独立开发者而言,产品上线后的营销推广比产品开发更具挑战性,需要关注用户信任的建立和持续的运营。 出海去孵化器提供从见习学习到深度陪跑的孵化模式,帮助独立开发者提升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社交媒体运营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产品全球化。Outlines00:04节目开场及嘉宾介绍02:15出海去孵化器及其团队介绍04:04Trae AI 编程工具演示及未来规划15:00Trae 的优势及 Build on Trae 计划24:00产品出海策略及 ProductHunt 平台31:33AI 赋能下的出海创业机遇与挑战,以及 Agent2.ai 的介绍1:03:00出海去孵化器项目介绍及未来规划1:16:07针对小微团队的出海策略及市场分析1:28:00总结与展望:一人独角兽的可能性Q & AQ: 此次直播活动是由哪些机构联合举办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此次直播活动是由出海去孵化器、Trae、稀土掘金、AI 编程社和 WaytoAGI 联合举办的 “Build on Trae” 特别直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演示 Trae 的 AI 编程功能,探讨独立开发者出海、AI 编程应用、产品创新、全球化突围和技术破局等前沿话题,并促进参与机构之间的合作。Q: 出海去孵化器的使命是什么?A: 出海去孵化器的使命是为全球首个一人独角兽公司构建基础设施,帮助发掘独立开发者和超级个体潜力,打造更多全球化一人公司。Q: Trae 是什么,它与传统的代码编辑器(如 VS Code)有何不同?A: Trae 是一个强大的 AI IDE,它在 VS Code 的基础上整合了独有的 AI 编辑能力。不同于传统的代码编辑器,Trae 能够通过对话的方式帮助开发者更快地开发产品,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 React, Python, JavaScript)和多模态能力(例如,根据图片生成代码)。Q: Gary 在直播中做了哪些演示?这些演示旨在说明什么?A: Gary 演示了如何使用 Trae 创建 landing page 和音乐播放器。他还展示了 Trae 如何通过对话理解需求、生成代码、进行 debug 和预览最终产品。这些演示旨在说明 Trae 如何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并赋能开发者。Q: Trae 目前的收费策略是什么?未来收费计划如何?A: 目前 Trae 是免费的,但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收费,以保证付费用户的服务体验。具体收费时间和价格尚未确定,但官方表示会在市场成熟后公布。Q: Agent2.ai 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如何与 Trae 互补?A: Agent2.ai 是一个帮助个人开发者和国内华人出海,解决在海外向客户做 demo presentation 困境的工具。它使用 AI 数字人,可以更有效地向美国客户展示产品,并允许客户进行 hands-on 体验。Agent2.ai 与 Trae 互补,Trae 用于快速开发 MVP,Agent2.ai 则用于更有效地展示和销售产品。Q: 直播中提到了数据驱动的 AI 选品和市场切入点,这方面有哪些机遇和挑战?A: 数据驱动的 AI 选品可以帮助跨境电商公司更高效地选择产品,并进行市场测试。AI 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分析,并自动完成选品、上架等流程,降低了人力成本和风险。然而,挑战在于数据门槛和市场营销,需要建立用户信任,并进行有效的推广。Q: 如何利用 Product Hunt 平台推广产品?A: Product Hunt 是一个发布新产品的平台,可以帮助开发者获得早期用户和反馈。要成功使用 Product Hunt,需要准备一个有效的 landing page、产品截图、demo 视频和一套简洁明了的宣传文案。提交产品后,需要积极参与投票和与用户的互动,以提高产品排名和曝光度。Q: 出海去孵化器的新一轮孵化计划包含哪些内容?A: 出海去孵化器的新一轮孵化计划分为见习期、陪跑期和正式孵化期三个阶段。见习期主要学习独立开发出海的体系;陪跑期进行更深入的指导,例如市场验证、个人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正式孵化期则会投入更多资源,并签署相关协议。Q: 出海去孵化器提供哪些会员服务?A: 出海去孵化器的会员服务包括参与孵化计划、学习独立开发出海实战课(内容涵盖 AI 编程,使用 Trae 作为 IDE)、参与会员群组讨论、参加内部分享会和孵化例会等。Q: 对于小微团队或独立开发者,选择哪些出海赛道更具优势?A: 对于小微团队,选择面向中小企业 (SMB) 的 B2B 产品或服务更具优势。这类市场机会多,付费意愿强,且竞争相对较小。 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应用,更容易找到目标客户,并实现可持续发展。Q: 为什么选择美国市场,特别是 2B SaaS 领域,对于中国开发者更有优势?A: 美国市场,尤其是 2B SaaS 领域,对于中国开发者来说,机会巨大。美国企业对高效工具的需求强烈,且单笔订单金额巨大,可以弥补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不足。 然而,挑战在于销售和营销,需要有效地与美国客户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Q: 出海去孵化器对未来 “一人独角兽” 公司有何展望?A: 出海去孵化器认为,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出现数以百万计的 “一人独角兽” 公司。这些公司将利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并通过 AI 驱动的销售和营销策略拓展全球市场。 出海去孵化器希望通过提供软基建和平台化服务,支持这些小型创业者的发展。
2025-03-08
1h 38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8 | 2024 年独立开发赚到 200 万的 James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的老朋友 James。James 是一名全栈开发者,10 年的时间里都在全职上班。但是在去年,James 在上班之余,走上了独立开发的道路,并且在第一个项目上就达到 $25000 MRR,全年赚到超过 200 万人民币。James 在这个过程中秉持 Build in Public 的理念,在 Twitter 和小红书上分享了很多心得体会,在这场直播里 James 将全面回顾从第一天到现在的整个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当时的一些思考和未来的规划。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访谈的核心主题是独立开发者如何高效赚钱,并挑战了程序员 “先做产品再推广” 的传统思维。访谈首先介绍了嘉宾 James 的成功经验,年收入超过 200 万人民币,然后深入探讨了更短路径的赚钱方法,例如从最终目标(例如年入百万)逆向推导,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定价策略、用户获取和信任感建立等关键问题。James 强调,独立开发者应专注于高客单价,利用信息差和用户感知,并通过积极参与社区互动建立信任,避免低价竞争。Takeaways James,一位全栈开发者,在兼职独立开发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第一个项目实现了超过 200 万人民币的年收入,其中月均收入超过 2 万美金。 James 认为,程序员独立开发时,先做产品再做运营推广的路径较长,建议从最终目标(例如赚取 100 万人民币)逆向推导,分解成更小的可执行步骤,例如每周增加特定数量的粉丝并实现一定转化率。 James 通过将目标收入拆解成更小的单元,例如每周目标粉丝数和转化率,并将其视为日常工作,最终在六个月内实现了预设的百万收入目标。 James 的定价策略是动态的,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能力进行调整,例如东南亚地区价格为 8 美金,欧洲地区 8-12 美金才能实现转化。 James 认为,程序员独立开发初期应采用高客单价策略,专注于服务少量高价值客户,而非追求低客单价的大规模用户增长。 James 通过与用户建立信任感,例如提供 24 小时在线客服,并积极参与社区互动,提升了用户粘性和复购率,从而维持高客单价。 James 强调,独立开发者应根据用户群体的需求调整产品和定价策略,并通过迭代升级产品功能来维持高价位,而非一味降价竞争。 James 建议独立开发者在面对厌恶的运营工作时,应先亲身实践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后再考虑外包或寻求合作,避免盲目投入资源。 James 分享了两个成功案例:一位徒弟通过持续的运营工作,在七个月后实现了月入五万人民币的收入;一位香港高中生通过线下推广和持续的线上运营,在短短几个月内获得了 30 万用户。Outlines00:04James 的独立开发之路与初期想法03:05程序员创业的误区与最短路径17:00定价策略与用户感知24:29建立用户信任感与克服厌恶感38:42独立开发的案例分析与成本考量53:47产品理念、用户获取和市场选择1:10:19产品启动策略、出海建议及用户触达1:20:12产品开发策略、护城河构建与总结Q & A许多独立开发者认为应该先开发产品再进行运营和推广,你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存在哪些误区?为什么程序员应该避免这种 “先做产品再卖” 的路径?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于路径过长,导致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过高。如果目标是赚钱,那么不一定非要通过开发产品来实现。有很多例子表明,无需实际的 IT 产品也能赚钱。因此,应该思考更短的路径,例如直接获取业务或收入的部分。James 自己创业的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先做产品再运营推广的模式战线拉得太长,效率低下。如何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例如赚取一百万人民币)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你之前是如何将这个目标分解并最终实现的?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从最终目标倒推。例如,赚取一百万,可以先确定客单价,然后计算需要多少付费用户,再根据转化率计算所需的用户量或流量。之后,可以将这个目标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例如设定每周获取多少粉丝,并思考如何通过特定渠道(例如 Twitter)实现。 James 自己曾经在另一个群里立下 flag,要在上班之余赚到一百万,并通过这种分解方法在半年内实现了目标。对于小团队而言,是选择一千个用户,每个用户客单价一百,还是一万个用户,每个用户客单价十,哪种模式更容易实现?这取决于团队的属性和能力。James 自己选择的是高客单价模式,因为作为程序员出身,他的流量获取能力是短板。高客单价模式可以弥补流量不足的问题,只需要服务少量用户,但每个用户贡献的利润更高。 而如果团队擅长增长和运营,拥有强大的流量获取能力,则可以选择低客单价,大规模覆盖用户。独立开发者开发的产品功能可能不强大,却定价较高,这是否是一个悖论?如何平衡产品功能和价格?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对用户的心理感知是动态的。一开始可以大胆定高价,利用信息差赚钱,因为用户可能更看重产品的知名度而不是功能本身。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用户会进行比价,这时需要考虑降价或提升产品功能来维持高价。 James 认为,可以通过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功能,并向用户讲清楚这个故事,从而维持高价。如何让用户感受到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这与乔布斯发布 iPhone 时的策略有何异同?这需要将产品的价值进行拆解,让用户感受到其价值远超实际价格。这与乔布斯发布 iPhone 时将手机、iPod 和移动网络终端的价值打包销售的策略类似。 James 在销售过程中也经常使用这种策略,例如在销售给 B 端用户时,将产品的不同功能和附加价值进行拆解,让用户感受到更高的价值。 这种策略在各种商业模式中都有应用,例如超市促销、理发店办卡等。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能力差异,如何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你之前是如何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能力调整产品价格的?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 IP 地址进行差异化定价,根据投放数据和转化率来调整价格。James 自己就针对东南亚和欧洲地区进行了价格调整,发现东南亚地区价格需要大幅降低才能产生转化,而欧洲地区也需要较大幅度的降价才能获得转化。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消费能力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格以提高销售额。如何有效地应对独立开发者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枯燥和厌恶的任务?是坚持完成还是寻求外部帮助?只有两个选择:坚持完成或寻求外部帮助。坚持完成需要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练习,即使是寻求外部帮助,也需要了解运营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James 建议先尝试坚持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再考虑寻求外部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外包工作。如何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建立信任感和依赖感?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优质的客服服务,最好亲自处理。 这不仅能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和需求,更能建立用户信任感和亲近感。 James 强调,在初期,他几乎 24 小时在线回复用户消息,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成为其产品的重要资产。如何帮助用户在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对价格变得不敏感?亲自提供客服服务是关键。通过与用户的直接互动和及时回应,建立信任感和亲近感,让用户对价格变得不敏感。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哪些广告渠道比较有效?你的经验是什么?这取决于产品和目标用户。James 尝试过 Google、Reddit、Facebook 和 TikTok 等渠道,但只有 Google 广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他渠道都付出了学费。 他认为,Reddit 广告之所以没有效果,可能是因为他当时还不够擅长投放。 他建议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渠道,并不断学习和改进投放策略。你的客户主要来自哪些地区?你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流量转化和成交之间的关系?James 的客户主要来自海外,几乎没有中国用户。他认为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吸引到的用户群体,而产品应该基于这些用户的需求来开发。 他强调,内容和产品之间应该形成闭环,先找到用户群体,再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发产品。从开始有想法到获得现金流,多久是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如何进行归因分析来判断项目的成功或失败?James 认为三个月是一个可接受的时间范围,但正反馈不一定是现金流,用户等待列表等数据也可以作为正
2025-02-28
1h 3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7 | 不懂编程也能快速实现想法的 viggo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的老朋友、推特上大家很熟悉的 viggo。viggo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 UI 设计师成长为产品负责人,在腾讯工作数年,带领过多个千万下载量的项目,其后也合伙创业失败过。从去年开始,短短半年内,viggo 借助 AI 独立开发并上线超过 10 个产品,实现了多个项目的盈利。在这场直播中,viggo 将把 AI 驱动的开发经验倾囊分享,帮助大家在 AI 时代与 viggo 同样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即使不懂编程的人也能快速实现自己的想法!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访谈邀请 Viggo 分享其利用 AI 独立开发产品的经验。访谈首先介绍了 Viggo 的背景和成就,随后深入探讨了其使用各种 AI 工具(如 ChatGPT、Claude、Cursor)的经验,以及如何克服不懂编程的限制,快速开发并上线多个盈利项目。Viggo 强调了产品前期规划和后期运营的重要性,并建议从小型项目入手,逐步迭代完善。最后,讨论了 AI 在产品设计、后端开发和推广运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 AI 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品牌建设。 一个关键的建议是:在使用 AI 工具开发产品时,要清晰地规划产品文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开源框架和第三方服务,降低开发难度。Takeaways Viggo,一位 UI 设计师转型产品负责人,在短短半年内利用 AI 独立开发并上线了超过 10 个产品,实现了多个项目的盈利。 使用 AI 工具开发产品,编写代码的时间仅占整体的六分之一,更多时间花费在前期准备、产品推广和运营上。 Viggo 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 Cursor 结合 Claude 3.5 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切换使用 ChatGPT、DeepSync 等其他 AI 工具。 一个简单的项目,例如 Mac 主题的官网,利用 AI 工具可以在两天内完成上线,并持续获得每月一百多美元的收入。 对于不懂编程的人来说,入门 AI 开发的关键在于掌握基础工具的使用,例如翻译工具、开发环境配置以及项目部署流程,而非单纯的代码编写。 AI 在产品设计上的助力主要体现在利用现有的前端框架和组件库,例如 Tailwind CSS,并通过 AI 辅助调整样式和添加动效。 在处理 bug 时,可以尝试更换 AI 模型,调整实现方式,或者参考开源项目,并结合自身逻辑进行问题排查。 后期的产品维护主要包括功能添加、bug 修复以及推广运营,其中推广运营占据大量时间,需要持续投入。 对于后端开发,需要先明确项目需求,例如用户系统、数据存储和图片/视频存储,并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服务或工具。 利用 AI 开发产品并分享开发过程,可以有效地进行个人品牌建设,从而提升产品推广效率,避免产品上线后无人问津的困境。Outlines01:03节目开场和嘉宾介绍03:55Viggo 的 AI 工具使用经验07:00AI 开发入门指南及产品类型选择14:09开发环境配置及问题解决18:19项目开发周期和快速上线策略21:25项目盈利策略及推广方法24:20Bug 修复和 AI 工具的局限性31:20产品文档的重要性及后期维护策略41:10AI 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中的应用1:03:40后端开发策略及课程总结Q & A如何定义一个项目 “跑通”,以及如何实现盈利?一个项目 “跑通” 意味着上线并开始运营。盈利则取决于推广能力。个人推广可以探索 SEO、外链建设和联盟营销等渠道,这些渠道能快速反馈效果。但一些产品周期较长,SEO 和外链建设耗时较多。建议先完善产品,再逐步进行 SEO、运营和外联,如有时间,可进行联盟合作。对于不懂编程的人来说,如何入门 AI 驱动产品开发?入门并非必须会写代码,但需要了解一些代码结构,这可以通过向 AI 提问来学习。更重要的是前期准备,包括产品规划、工具选择、上线后的推广和运营。实际编码时间可能只占整体的六分之一。 需要掌握基础工具的使用,例如翻译工具、提升效率的软件和浏览器插件,以及开发环境的配置。项目初始化过程很简单,例如使用 Next.js,只需几步即可完成项目创建、代码提交和部署上线。你在选择 AI 工具时,是如何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最初使用 ChatGPT 进行一些简单的样式修改。之后比较了 Claude 和 GPT,发现 Claude 对代码的理解更好。最终选择 Cursor,因为它提高了效率。认为选择工具的关键在于是否顺手且能满足需求,不必尝试所有工具。使用 AI 工具开发产品时,不同工具的优缺点以及模型选择?宇成分享了他使用 Cursor、Windsurf 和 VSCode 插件的经验,认为 Cursor 最顺手,Claude 3.5 模型在没有特殊需求时适用性最好。Viggo 补充了他使用过 ChatGPT、Claude 和 DeepSeek 的经验,最终认为 Claude 最好。 他们都强调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模型。从开始构思到产品上线,一个项目通常需要多长时间?这取决于项目的复杂程度。可以将项目拆分成多个版本,先完成核心功能,再逐步完善。例如,一个 Mac 主题的项目,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上线,后续再完善细节和视觉设计。 建议先快速上线一个 MVP 版本,再根据用户反馈迭代。如何让项目最终实现盈利?盈利取决于推广能力。个人推广可以利用 SEO、外链建设和联盟营销等方式。许多产品需要长期运营,SEO 和外链建设耗时较长。建议先完善产品,再逐步进行推广和运营,并考虑联盟合作。在开发过程中遇到 bug 时,如何有效解决?特别是对于不懂编程的人来说。遇到 bug 时,可以尝试更换模型(例如从 Claude 3.5 换成 GPT),或者将问题提交给 ChatGPT 寻求帮助。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可以尝试寻找其他实现方案,或者检查自身逻辑是否出现问题。 建议在开发前写好产品文档,清晰地描述需求,以便 AI 更好地理解并提供解决方案。如何高效地处理后端开发,特别是对于缺乏后端经验的开发者?Viggo 建议首先明确项目是否需要后端,以及需要哪些功能(例如用户系统、数据存储、图片/视频存储)。 宇成建议在产品文档中定义 Prisma 或类似 ORM 的数据库结构,让 AI 了解数据库结构,从而生成更准确的后端代码。 如果完全没有思路,可以参考主流的收费或免费开源模板,并让 AI 生成技术报告来学习。AI 在产品设计方面,特别是 UI 设计方面,能够提供哪些帮助?Viggo 表示他很少使用 AI 进行 UI 设计,主要利用现有的前端框架(如 Tailwind CSS)和组件库,并通过 AI 辅助调整样式。 他认为,对于简单的网站,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框架和组件,无需复杂的 UI 设计。 如果需要更精细的 UI 设计,可以后期再寻求专业设计师的帮助。AI 生成的代码安全性如何?宇成认为 AI 生成的代码通常比大多数人写的代码更安全,并建议使用代码扫描工具检查安全性问题。 Viggo 建议使用成熟的第三方服务,例如用户登录、数据库和存储服务,以提高安全性,并减少自行开发的风险。在产品后期维护方面,AI 能提供哪些帮助?AI 可以辅助添加新功能和修复 bug。更重要的是,AI 可以辅助 SEO、外联建设和品牌推广等运营工作,这些是长期需要持续投入的。 当产品验证成功后,可以考虑外包部分维护工作。如何利用 AI 提升个人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分享使用 AI 开发产品的过程,进行 Building in Public,可以提升个人品牌影响力。 Viggo 建议挖掘高转化的关键词,优化网站和产品介绍,并进行联盟推广。 出海去孵化器课程中包含了关于 SEO、外联建设和产品增长的内容。对于完全没有后端经验的开发者,如何利用 AI 进行后端开发?需要先了解项目是否需要后端,以及需要哪些功能(例如用户系统、数据存储)。 然后,可以参考现有的后端框架和模板,并利用 AI 辅助生成代码。 重要的是要让 AI 了解整个项目的架构和需求,才能生成更
2025-02-18
1h 11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6 | 图图记账开发者张子恒
蛇年第一场视频号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的老朋友、图图记账开发者张子恒。“眼红但冷静看待别人的增长方法”,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子恒带领图图记账团队,探索了很多产品增长的推广手段,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下,得到了很多失败的经验,最终也找到了适合图图记账的增长方法,我们一起聊聊子恒趟过的坑和对于推广增长的感悟。社媒增长启动后,图图记账也迎来了很大的曝光和安装量,子恒将会分享如何通过对产品付费引导的加强,攻破付费转化却不尽人意的问题。作为圈子内的知名开发者,子恒也会探讨 BiP 和个人品牌在产品宣发上的利弊权衡和经验教训。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访谈的核心是独立开发者张子恒分享其一年来图图记账 APP 的增长经验,特别是社媒营销策略。访谈首先回顾了 ASO、ASA 等传统推广方式的尝试及其局限性,随后重点介绍了通过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的内容营销,特别是 “讲故事” 策略,以及如何加强付费引导来提升转化率的成功经验。张子恒强调,找到适合自身产品的增长方式至关重要,并建议独立开发者优先尝试低成本的社媒内容营销,例如在小红书上分享产品故事,提升用户粘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增长。 通过优化付费引导页,图图记账的付费转化率提升了一倍。Takeaways 图图记账在抖音上获得五六千万播放量,转化为五万多新增用户,付费转化率接近 7%。 通过在抖音上讲述产品半自动记账功能的便捷性(反差点),图图记账获得了显著的流量和用户增长。 将付费引导页添加到图图记账应用后,收入较之前翻倍。 对于工具类应用,小红书等平台上的内容营销策略更有效,其核心在于讲好产品故事,而非单纯展示功能。 独立开发者在社媒推广中,应优先选择成本低廉、可获取免费流量的平台,例如小红书和抖音。 针对不同平台,需要采用不同的推广策略,例如抖音更注重内容本身,而微博更看重粉丝数量。 将个人品牌与产品绑定,利大于弊,但需谨慎发言,避免因争议性言论影响产品形象。 对于小团队,应优先考虑产品运营和增长,而非过度追求产品性能的极致优化。 积极处理用户群中的负面反馈,并将其转化为提升用户信任度和产品改进的机会。Outlines00:04社媒推广策略:讲好故事的重要性03:30图图记账的增长尝试与失败经验12:27内容营销与不同平台策略18:51抖音推广策略:利用产品亮点讲故事24:17小红书推广经验及建议30:56产品优化与运营的平衡40:54数据驱动与内容营销的工程化50:00付费引导策略及海外市场规划1:02:13内容营销技巧、用户群运营及出海策略Q & A在过去一年中,你尝试了哪些用户增长方法,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我们尝试了 ASO、ASA、社媒营销、与网红博主合作、以及海外的 Facebook 和 Google 广告投放等多种方法。最终发现,ASO 和 ASA 在竞争激烈的记账赛道效果不佳,与 KOL 合作虽然有效,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用,效果与产品定价密切相关。最终我们主要依靠在抖音、小红书和 TikTok 上自主生产内容进行社媒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什么你认为投流广告并非最佳增长策略?投流广告需要持续优化 ROI,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小团队而言,资金压力巨大。即使能打平甚至盈利,小规模投放对产品营收和增长的影响也不大,性价比不高。因此,我们几乎放弃了这种方法。你认为哪些类型的 APP 更适合通过 ASO、ASA 或投流广告等方式进行推广?这很难回答,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赛道、产品类型、定价、UI 和功能等。我有一个小众赛道的产品,虽然关键词排名很好,但在社媒上却难以推广,因为它比较有争议,也受到平台限制。社媒推广的关键是什么?你的成功经验是什么?社媒推广的关键在于讲好故事,无论是个人故事还是产品故事。小红书和抖音上成功的策略就是讲好一个独立开发者如何开发产品,解决用户痛点的故事。 我们图图记账的成功案例是通过抖音宣传半自动记账功能,这个功能让用户体验质变,引发了用户的兴趣。你目前主要在哪些社媒平台进行推广,为什么选择这些平台?我们目前主要在抖音和小红书(国内)以及 TikTok(海外)进行推广。抖音和 TikTok 的泛流量属性,更注重内容本身,算法会根据内容标签推荐给更多用户。小红书的用户价值高,付费能力强,但流量越来越难获取。你是如何在抖音上进行内容营销的?我们在抖音上主要宣传图图记账的半自动记账功能,这是一个让用户意想不到的便捷操作,解决了记账麻烦的痛点,从而引发用户兴趣。我们通过展示在各种场景下快速记账的流程,来讲述这个故事。图图记账的快捷记账功能,是系统自带的还是需要用户自行配置?我们最初提供的是快捷指令功能,但对普通用户来说配置难度较大。后来,我们把预设好的方法封装到图图记账中,用户只需下载并启用开关即可,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你对独立开发者在小红书上进行推广有什么建议?我建议独立开发者都去尝试在小红书上推广,因为可以获得免费流量。关键是发布与产品相关的内容,并讲好故事。如何平衡产品开发与社媒推广的时间分配?独立开发者需要明确目标:是追求高品质产品还是追求快速回报。如果追求回报,则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社媒推广和运营上,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产品并愿意付费。你认为个人品牌与产品品牌绑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利大于弊,但需要谨慎。绑定个人品牌可以提升产品知名度,获得免费流量,但同时也需要谨慎发言,避免因个人言行影响产品形象,尤其是在国内社媒环境下。你对图图记账的付费引导做了哪些改进,效果如何?之前我们的付费引导很弱,导致流量转化率低。在一月份,我们增加了主动告知的引导页,向用户展示会员功能和权益,结果付费转化率翻倍。你目前如何看待 ASO 的价值和作用?我们现在只做 App Store 上截图和文案的优化,没有采用关键词买量等策略,因为性价比不高。将时间花在社媒推广上,效果更好。你对图图记账未来的出海规划是什么?我们计划针对海外市场开发一款更轻量级、本地化的产品,并主要通过社媒进行推广。在内容营销中,你是如何将产品功能与用户场景结合的?我们不直接介绍功能,而是通过场景化故事来展现产品功能的实用性,例如在小摊付钱后快速记账的场景,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兴趣。如何处理用户群中出现的负面反馈?积极处理,不要逃避。如果是产品问题,积极解决并给予用户情绪价值;如果是无理取闹,则直接处理,甚至踢出群组。真诚面对用户,并让用户感受到你的重视。如何看待 “黑红” 现象在产品推广中的作用?如果追求流量,黑红也是一种方式;但如果想长期发展,并以真实形象影响用户,则不推荐这种方式。长期来看,产品需要建立在用户信任的基础上。
2025-02-12
1h 1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5 | 设计师妈妈副业美元淘金 - Li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的老朋友 Li,Li 通过 build in public 的方式,短短数月就将副业转化成数千粉丝,成功打造 for startups 的订阅制设计服务 StudioSalt.co。我们将一起探讨 BiP 过程中的增长经验,聆听她从 designer 到 entrepreneur 的心路历程。Li 对于初创小团队,尤其是 AI 和 Web3 初创团队的设计有着深刻理解和洞察,我们一起聊聊对于初创团队的设计指导和最佳实践。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本期访谈节目邀请了设计师 Li,分享了她从设计师转型为创业者的经验,以及如何利用 Build in Public (BIP) 策略在短短几个月内积累上万粉丝并成功打造订阅制设计服务 StudioSalt。访谈涵盖了 Li 在 BIP 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学习资源(例如《Find Joy in Chaos》一书)、以及关键策略(例如积极参与社区互动、分享真实收益、展现设计价值)。Li 还分享了对于初创团队,特别是 AI 和 Web3 初创团队的设计指导和最佳实践,并建议开发者在寻找设计师合作时,应关注设计师在不同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沟通效率。最后,Li 探讨了订阅制设计服务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产品化设计服务来提升效率和扩大影响力。 一个关键的建议是:初创团队应优先关注产品市场匹配 (PMF),在获得付费用户后再投入更多资源到设计优化上。Takeaways 在 Twitter 等社交媒体上建立个人品牌,需要从建立关系和网络入手,而非一开始就试图强势推销自己。 对于服务型产品,特别是设计和软件服务,通过分享收入增长过程和经验,更容易引起潜在客户的共鸣和兴趣。 独立开发者在选择与设计师合作时,应关注设计师在不同设计领域(产品设计、营销设计等)的专长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AI 设计工具可以辅助 Indie Hacker 快速生成初始设计稿,但专业设计师的审美判断和产品策略思考仍然不可替代。 对于初创团队,尤其是在 AI 和 Web3 领域,应重视品牌设计的实用性和多场景适用性,而非盲目追求所谓的 “Web3 风格”。 订阅制比小时计费更适合设计服务,但需要设定清晰的边界和服务范围,并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定价策略。 独立设计师可以通过产品化部分设计流程,例如创建可复用的设计模板,来提高效率并实现规模化。 在选择发展方向时,独立设计师需要权衡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并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国内客户的沟通习惯和边界感可能对独立设计师的订阅制业务造成挑战,建议优先考虑海外市场。 成功的独立创业并非完全依赖于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产品价值、市场定位和高效的执行力。Outlines00:51节目开场和嘉宾介绍02:07嘉宾 Li 的自我介绍和背景03:53Li 的 BIP 增长经验分享(初期阶段)08:25Li 的 BIP 增长经验分享(突破阶段)09:59BIP 策略的适用性和局限性14:58BIP 带来的意外收获和网络扩展16:51从设计师到创业者的转变和 StudioSalt 的现状19:52Li 的 Newsletter 内容方向和读者反馈20:07从独立设计师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26:08独立开发者与设计师合作的建议36:44AI 对设计行业的影响和未来趋势40:02AI 设计工具在 Indie Hacker 中的应用和设计师的价值43:37Web3 和 AI 初创团队在设计中常见的错误52:55订阅制设计工作室的商业模式和挑战1:00:06设计师对产品加持的量化方法和杠杆点1:09:19关于 BIP 策略的进一步讨论和总结1:15:05节目结束和总结Q & AQ: 本次播客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嘉宾 Li 的背景和成就如何?A: 本次播客讨论的是独立开发者,特别是设计师如何利用个人品牌建设 (BIP) 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增长,最终实现从设计师到创业者的转变。嘉宾 Li 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拥有十三年以上的设计经验,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和南部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任教。她创立了 StudioSalt,一个提供订阅制设计服务的公司,并通过 BuildPublic 的方式在几个月内积累了上万粉丝。Q: Li 是如何在 Twitter 上建立个人品牌的?她最初的策略是什么,以及后来是如何调整的?A: Li 最初在 Twitter 上尝试模仿大号,发布简洁的、权威性的内容,但效果不佳。后来,她阅读了《Find Joy in Chaos》这本书,并参加了相关的课程,改变了策略。她开始积极地与其他用户互动,在别人的帖子下评论,并提供免费的设计建议和修改。她还采用了 “设计对比” 的策略,展示设计前后效果,最终吸引了一位客户并获得了第一笔收入。之后,她利用这一势头,逐步提高价格,并通过限量销售等方式保持关注度和增长。Q: Li 认为哪些类型的产品或服务更适合 BIP 策略?哪些类型不太适合?A: Li 认为,线上产品或服务,例如软件、设计服务等,更适合 BIP 策略,因为它们更容易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呈现。课程等内容型产品相对较难,因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享经验,并建立信任。DevHouse 等开发型服务也比较困难,因为其呈现方式不如设计或软件更新那么直观。Q: Li 认为成功的 BIP 策略需要哪些关键要素?A: Li 认为成功的 BIP 策略需要以下几个要素:1. 内容必须具有视觉冲击力,直观易懂;2. 愿意分享收入和增长过程中的起伏,引发共鸣;3. 分享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让受众从中获益;4. 利用 “涟漪效应”,通过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和分享,扩大影响力。Q: Li 的 BIP 策略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A: Li 的 BIP 策略让她结识了 Nick 等其他创业者和创始人,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并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影响力和客户。 这说明了 BIP 策略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推广,更重要的是建立人脉和合作关系。Q: Li 是如何从独立设计师转变为创业者的?这个转变过程中,她面临了哪些挑战和机遇?A: Li 在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决定将副业发展成正式的业务。她最初尝试兼职,但发现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之后,她开始接外包项目,但由于沟通问题和时间安排冲突,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她意识到需要组建团队,并开始培养和招募设计师。这个过程中,她面临的挑战是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和业务拓展,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Q: 如果独立开发者想与设计师合作,应该问设计师哪些关键问题?A: 独立开发者应该问设计师以下几个问题:1. 你更擅长哪种类型的设计(产品设计、营销设计等)?你的强项是什么?2. 描述你上次设计被批评时如何处理的?你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开发者评估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合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Q: AI 技术对设计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A: AI 技术可以辅助设计师进行设计,提高效率,但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师。设计师需要学习如何利用 AI 工具,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才能在 AI 时代保持竞争力。关键在于,设计师需要能够判断 AI 生成的成果是否符合自身标准。Q: Li 对 AI 设计工具在独立开发者中的应用有何看法?A: Li 认为,独立开发者应该充分利用 AI 设计工具来降低成本,但不能完全依赖 AI。在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 (PMF) 之前,可以先用 AI 工具生成初始设计稿;找到 PMF 之后,再寻求专业设计师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就像为牛排调味,虽然核心是牛排本身,但好的设计能提升用户体验。Q: Li 在为 Web3 和 AI 初创公司提供设计服务时,发现了哪些常见的错误?A: Li 发现 Web3 项目的设计中,很多创始人没有充分考虑品牌的通用性(versatility),导致 logo 等设计在不同场景下难以应用。在 AI 项目的设计中,很多 Chatbox 界面缺乏视觉吸引力,用户体验不够友好。Q: Li 是如何看待订阅制设计服务的?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A: Li 认为订阅制比按小时计费更有潜力,因为它更能体现设计师的高效率和价值。但订阅制也需要设定边界,避免客户过度依赖,并需
2025-01-28
1h 1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4 | 将创业比做打牌一样的玄瞳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社区的老朋友玄瞳,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玄瞳把这个过程比作打牌一样,关键不在于抽的牌如何,而是如何在创业中凑牌。玄瞳认为做得好的人和做得不好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把除了产品之外的方面也看成产品的一环,1000 美金 MRR 并不难,但需要掌握关于「追求胜率」的规律。我们会和玄瞳深度探讨他在创业中形成的知识框架,如何验证需求、如何增长、如何营销,以及最核心的「胜率」规律。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这是一期访谈播客,主题是独立开发者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访谈中,嘉宾玄瞳以 “打牌” 作比喻,阐述了创业过程中 “凑牌”(而非单纯 “摸牌”)的重要性,强调需将产品、定价、渠道三者结合考虑,并持续进行工程化增长(可持续、可重复的增长方式),例如持续投放广告以验证需求。玄瞳建议独立开发者应列出所有可行方案,专注于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并及时止损,避免在错误方向上投入过多时间和资源。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而非追求单次成功。Takeaways 将创业比作打牌,成功的关键在于 “凑牌”(整合资源、策略等),而非仅仅依赖初始的 “摸牌”(初始想法或资源)。 创业的核心是做生意,必须将产品、定价、渠道(流量)等要素综合考虑,并以货币化来衡量价值。 追求胜率的关键在于选择已被验证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场景,而非追求完全创新的产品。 工程化的增长(可持续和可重复)至关重要,应持续进行,直到无法继续为止,例如持续投放广告或内容创作。 及时止损,避免在错误方向上投入过多时间和资源,应根据实际反馈快速调整策略。 独立开发者应将用户增长视为产品的一部分,积极尝试各种增长手段,并持续优化。 即使产品初期存在缺陷,如果能获得用户的付费,则表明产品具备商业价值,应继续改进并迭代。 对于小微团队,应优先考虑能够快速验证需求和商业模式的策略,例如小规模的广告投放。 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避免盲目追求完美或创新。 要建立完整的商业漏斗模型,并优化每个环节,最终实现盈利,而不是只关注单一环节。Outlines00:04广告投放作为验证增长的有效手段00:53节目介绍及嘉宾玄瞳的自我介绍03:11创业如同打牌:注重 “凑牌” 而非 “摸牌”07:50产品之外的因素同样重要08:26职场思维与创业思维的差异09:55职场经验对创业的影响及创业的本质13:45商业的构成:商品与货币价值15:04从兴趣爱好到商业模式的转变17:06货币化验证的重要性及商业模式的构成19:03创业如同开路边摊:选品、定价、流量22:17将路边摊模型应用于软件产品24:13体系化工作的重要性及案例分析26:421000 美元 MRR 的实现难度及选品策略29:14追求胜率:选品和增长策略33:00工程化增长:可持续和可重复的增长手段40:03及时止损和选择的重要性41:03资源有限的小微团队如何高效利用资源45:23尝试多长时间后应该放弃?50:00嘉宾百顺的创业经验分享52:40嘉宾波波的创业经验分享及对胜率的理解56:03小微团队投广告的策略及漏斗模型1:05:20无法货币化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1:08:35独立开发者的建议及总结1:12:07结束语及课程推荐Q & A如何有效验证产品的可持续和可重复增长?玄瞳认为投放广告是最高效的验证手段。因为人群和资源都是无限的,可以持续投放,并迅速得到结论。如果花钱都无法实现增长,则说明需求可能不足,需要及时调整方向。创业过程中,除了产品本身,还有什么需要重视的方面?玄瞳将创业比作打牌,关键在于 “凑牌”,而非仅仅关注初始的 “摸牌”(产品本身)。成功的创业者会将产品之外的方面,例如营销、推广、渠道选择等,都视为产品的一部分,并将其工程化、可持续化。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知道小红书流量很大,却做不好推广?因为他们没有将小红书推广视为产品的一部分,而仅仅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成功的推广需要将推广过程本身视为一个产品,进行系统化、持续化的运营,而非简单的任务完成。如何理解 “创业就是做生意”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创业的本质是做生意,需要用货币来衡量产品的价值。如果一个产品无法用货币衡量其价值,则说明其出发点就有问题。创业者需要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考虑产品的商业价值,而非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如何避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例如只关注产品本身而忽略其他方面?玄瞳建议将创业过程视为打牌,要考虑 “选品”(产品)、“定价”(价格策略)、“渠道”(推广渠道)这三张牌。 不要只关注产品质量(“摸牌”),而要将所有因素综合考虑(“凑牌”),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如何定义并实践 “工程化的增长”?工程化的增长是指可持续和可重复的增长。 这意味着要选择那些可重复、可持续的增长手段,例如持续投放广告、定期发布高质量内容等,而不是依赖不可持续的方式,例如仅仅依靠朋友圈推广。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1000 美元 MRR 的目标难易程度如何?玄瞳认为并非很难。他建议选择那些需求已被验证的产品,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将咖啡馆的模式应用于 CBD、写字楼或社区等不同场景。 这比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成功。如何提高创业的胜率?提高胜率的关键在于选择,而非努力。 首先,选择已经被验证需求的产品,将其应用于新的场景;其次,将增长视为产品的一部分,持续进行工程化的增长,例如持续投放广告、持续内容创作等;最后,及时止损,不要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浪费过多时间和资源。对于小微团队而言,如何在众多营销细节中选择最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玄瞳指出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团队的情况都不同。 他建议列出所有可能的策略,然后选择那些自己能够深入研究并执行的策略。 如果发现某个策略无效,则应及时放弃,并尝试其他策略。 关键在于持续尝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尝试多长时间后应该放弃一个项目?没有标准答案。 放弃的时机取决于对项目的深入程度和是否看到了积极的信号(例如货币化)。 如果已经竭尽全力,仍然没有看到积极的信号,则应该及时放弃。 但要记住,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失败意味着没有收入,因此需要竭尽全力。如何区分真正有效的商业信号和无效的反馈?有效的商业信号是用户愿意为产品付费。 即使产品获得了很多好评,但如果没有实际的付费行为,则不能视为有效的商业信号。 建立付费墙是验证商业信号的最有效方法。对于小微团队来说,投放广告是否过于冒险?玄瞳认为,投放广告并非冒险,而是验证产品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 小微团队可以根据自身预算,进行小规模的测试,快速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 这比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更有效率。独立开发者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或心态?独立开发者需要具备全面的商业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建议并及时调整策略;需要具备合作精神,不要拒绝与他人合作。
2025-01-25
1h 13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4 | Building with AI & no-code - Zeng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相识已久的 Zeng,作为非技术背景的她,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通过拥抱 AI 成功构建起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并实现了商业上的持续价值。我们将与 Zeng 一起探讨她从接触 AI、了解 AI 和运用 AI 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大家忽略的 Pinterest 平台的增长策略,找寻实现商业目标的关键突破。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这是一期访谈播客,主题是如何利用 AI 和无代码工具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变现。播客首先介绍了嘉宾 Lynn Zeng 的背景和创业经历,然后深入探讨了她如何利用 AI 工具(如 Software AI, Lovable, Trickle 等)创建网站、销售 AI 生成的图片,以及如何通过 Newsletter 和 Pinterest 等平台进行推广和获客。Lynn Zeng 分享了她从无代码工具入门,到利用 AI 提升效率,最终实现商业目标的经验,并建议听众从尝试简单易用的 AI 工具开始,积极参与社区,并注重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 她特别强调了 Pinterest 作为长期内容积累和获客的有效平台,以及通过真诚的互动建立人脉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追求粉丝数量。TakeawaysPinterest 是一个被低估的推广平台,其内容持久性使其能够持续带来流量,即使是两年前发布的内容仍然有效。利用 AI 工具和无代码/低代码工具,即使没有编程技能也能创建并销售产品,例如 AI 生成的图片。通过专注于特定领域(例如女性化 AI 图片)并满足特定需求,可以找到利基市场并实现盈利。建立个人品牌和 Newsletter,通过分享 AI 工具的使用经验和心得,可以吸引精准用户并带来商业机会。在 Twitter 等平台上分享 AI 工具的使用体验,并与其她用户互动,可以有效提升个人影响力和账号关注度。将 AI 工具与 no-code/low-code 平台结合,可以快速搭建网站和应用,降低开发门槛。积极参与相关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支持。不要过早放弃有潜力的项目,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以前无法实现的想法可能在未来成为可能。除了主流平台,探索小众平台(如 Pinterest)可以拓展业务,避免过度竞争。在社交媒体上,真诚互动建立人际关系比单纯追求粉丝数量更重要,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并带来商业合作。Outlines00:04利用 Pinterest 推广 AI 产品01:49嘉宾自我介绍及背景04:09AI 应用尝试和经验分享 (一)06:05AI 应用尝试和经验分享 (二) - 无代码工具和 AI 的结合07:26导航站盈利模式及无代码入门建议08:04无代码开发的入门步骤及工具推荐12:22工具推荐及讨论15:17AI 图片销售及市场分析24:04过早放弃的项目及未来计划27:14Newsletter 获客渠道及策略37:15Twitter 账号增长策略44:44社媒增长之道:道与术50:57导航站推广方式及与品牌合作57:01基于 AI 开发工具与 AI 赋能工具的比较1:00:08课程介绍及总结Q & AQ: Lynn Zeng 是如何在两年内,凭借非技术背景,成功运用 AI 构建产品体系并实现商业价值的?A: Lynn Zeng 在 2022 年年末开始接触 AI,此前已在 2022 年初接触无代码工具。她利用无代码工具创建网站和小型工具,主要用于个人用途。随后,她运用 AI 软件创建了一个导航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以及 AI 生成的女性化 AI 图片销售,获得了九位客户,每月收入 29 美元。她主要向有大量图片需求的客户提供定制的 AI 图片服务。Q: Zeng 是如何利用无代码和 AI 工具,在没有编程技能的情况下创建并盈利网站的?A: Zeng 首先学习并运用无代码工具,像搭积木一样创建网站和应用。AI 的出现让她能够更轻松地完成以前难以实现的功能。她利用 AI 软件创建了一个导航网站,并通过该网站以及销售 AI 生成的女性化图片获得收入。网站的盈利模式是通过 AI 相关品牌投放广告实现的。她认为这种方法对于不会写代码的人来说是一个简单的入门方法。Q: Zeng 在利用 AI 的过程中尝试了哪些产品或想法?她认为哪些工具更适合新手入门?A: Zeng 尝试过多种 AI 产品,包括用于创建导航网站的 Software AI,以及用于生成 AI 图片的工具。她还提到了 No-code 工具,例如 Lovable 和 Trickle,这些工具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提示生成代码,并实时预览效果。她建议新手从这类工具入手,因为它们直观易用,能够快速看到结果。她特别推荐 Software AI 用于创建导航网站,因为它简单易上手,即使零基础也能快速开始。Q: Zeng 是如何找到并销售 AI 生成的女性化图片的?她的目标客户群体是谁?A: Zeng 观察到 Pinterest 上对高质量、免版权的女性化图片有大量需求,而现有资源不足。她利用 AI 工具生成这类图片,并将其定位为 FemStock,专门销售女性化 AI Stock Images。她的目标客户群体包括需要大量图片的企业,例如一个 no-code 的类似 LinkedIn 的公司,以及内容创作者和社交媒体经理。她通过 Product Hunt 推广产品,并成功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每月提供 300 张图片的合同。Q: Zeng 是如何积累 Twitter 粉丝的?她采用了哪些策略?A: Zeng 没有采用付费课程或互相刷粉等策略。她认为大多数人想尝试新的 AI 产品但缺乏时间,因此她通过测试和分享新 AI 产品的体验和反馈来吸引粉丝。她专注于分享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并提供个人化的见解和分析,避免千篇一律的内容。她认为这种方法更有效,因为粉丝更关注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个人体验。Q: 除了 Twitter,Zeng 还利用了哪些平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 Newsletter?为什么选择这些平台?A: 除了 Twitter,Zeng 还利用了 Pinterest 和 Medium。她选择 Medium 是因为其良好的 SEO 效果,能够帮助她的博客获得更高的排名,从而吸引更多订阅者。她选择 Pinterest 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平台,但用户对 AI 相关内容有需求,并且内容的曝光度持久,不像 Twitter 那样帖子很快失效。Q: Zeng 的 Newsletter 订阅者数量并不多,但她却能从中获得不少商业机会,她是如何做到的?A: 尽管 Zeng 的 Newsletter 订阅者只有 700 多人,但她通过提供高质量、精准的内容,建立了与读者的信任关系。她的 Newsletter 专注于 AI 和视频相关领域,内容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因此吸引了目标客户群体。她通过在 Newsletter 中添加联系方式,主动联系潜在客
2025-01-16
1h 0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3 | 出海去小圆桌 2025 出海之路
2025 年第一场视频号直播,让我们一起回顾与展望。过去的 2024 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在孵化与增长业务中,我们与众多优秀的独立开发者和一人公司实践者并肩同行,积累了宝贵的收获与经验,也为我们服务体系的迭代和优化提供了深刻的启发。展望全新的 2025 年,我们锁定了一些值得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从独立开发者的成长支持到全新服务模式的探索,我们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加精准、务实和有价值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与更多的超级个体建立联系,激发新的可能性。在这场直播中,我们分享过去一年中我们的关键成果与反思,并与大家探讨 2025 年的战略规划。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这期播客回顾了 2024 年出海孵化器的成果与思考,并展望了 2025 年的发展方向。宇成分享了他对一人公司趋势、AI 工具发展的看法,强调从最初的 “培养大于筛选” 到认识到商业模式中 “筛选大于培养” 的转变。百顺则补充了跨境电商领域的新趋势,并讲述了自己从专注产品开发转向更加注重能力输出的经历。最后,他们讨论了 AI 在公司内部管理和内容创作中的应用,指出 2025 年出海孵化器将重点关注跨境电商和 AI 领域,并介绍了独立开发者的实战课程。听众可以深入了解独立开发者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 AI 赋能下商业模式的变化。Takeaways 跨境电商为小型创业团队提供了高不对称性的机会,其市场规模远大于开发小软件或插件,即使投入时间精力相同,最终结果也可能相差巨大。选择合适的赛道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 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将技术思维转变为商业思维,这比想象中困难得多,需要时间和契机,不能操之过急。 AI 赋能虽然能提升效率,但缺乏商业洞见则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帮助独立开发者提升商业认知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非技术人员开始参与出海,他们将自身技能或创意包装成产品或服务,这展现了出海的新趋势和可能性。 构建 AI 友好的公司是未来趋势,公司运营应以 AI 为核心,而非以人为核心,利用 AI 提升效率和决策能力。 这需要将公司知识和信息以代码形式管理,方便 AI 访问和分析。 跨境电商领域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独立开发者可以通过与行业专家合作,挖掘并满足这些需求,从而获得成功。 行业专家对市场的理解远比技术能力更重要。 独立开发者选择独立站而非亚马逊,是因为独立站更利于品牌建设,且运营模式与开发产品有共通之处,更符合独立开发者的优势。 对于想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的独立开发者,建议先以身入局,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痛点,再进行产品开发,这比单纯依靠技术能力更有效。 AI 教育领域存在机遇与挑战,成功案例往往存在道德风险,而高质量的 AI 教育产品需要克服技术瓶颈和市场推广难题。Outlines00:04跨境电商的杠杆效应与小微创业团队机遇01:06出海去孵化器播客介绍及 2024 年回顾02:372024 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及趋势展望:一人公司与 AI 工具发展05:37AI 赋能与商业思维转变的挑战07:08观念转变:筛选大于培养与技术到商业思维的转变14:15孵化器模式调整与独立开发者心态转变16:022024 年趋势:非技术人员加入出海浪潮及个人观念转变20:28AI 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及 “Content as Code” 理念27:53出海去孵化器 2025 年发展方向:跨境电商与 AI31:34跨境电商的巨大潜力与小微创业团队的机遇40:12非技术出身独立开发者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分享49:53课程介绍及跨境电商需求分析1:00:02AI 教育领域的成功案例与挑战Q & AQ: 为什么播客认为跨境电商对于小微创业团队而言是一个 “包高不对称性” 的机会?A: 播客认为,跨境电商流量巨大,能够为小微创业团队提供更大的杠杆,即使技术能力并非绝对优势,也能通过选择合适的赛道撬动更大的资源和市场规模。相比于开发小软件或插件,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前者,即使投入时间精力相同,最终的收益差距也可能达到一千倍甚至一万倍,这正是 “包高不对称性” 机会的体现。Q: 出海去孵化器在 2024 年取得了哪些关键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 2025 年的发展方向有何启发?A: 播客提到出海去孵化器在 2024 年与众多优秀的独立开发者和一人公司实践者并肩前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收获,这为其服务体系的迭代和优化提供了深刻的启发。这些经验和收获体现在对独立开发者成长支持以及全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上,为 2025 年更加精准、务实和有价值的服务提供了方向。Q: 播客中提到的 “一人公司” 趋势,其挑战和机遇分别是什么?A: 机遇在于 AI 工具的快速发展,例如强大的语言模型和自动化开发工具,极大降低了独立开发者的门槛,一人公司可以借助 AI 实现高效的工作和产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挑战在于商业模式的探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盈利点,以及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都需要独立开发者不断学习和适应。 此外,作为独立个体,资源相对有限,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也是一大挑战。Q: 播客中多次提到 AI 对商业的影响,请问如何理解 AI 对缺乏商业洞见的独立开发者的赋能作用及局限性?A: 播客指出 AI 可以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一到十或者一到一百的过程”),但对于缺乏商业洞见的开发者而言,AI 仅仅是工具,其赋能作用取决于开发者本身是否具备商业思维。 即使 AI 能力再强(“负能一千倍”),若开发者缺乏商业规划、用户触达能力及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你是零”),AI 也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因此,帮助开发者补足商业知识和技能缺口(“补习一下这部分的这个短板”),才能真正实现 AI 的乘数效应(“乘以百乘以千”)。Q: 播客中提到的 “筛选大于培养” 的观点,如何在商业模式与开发者培养之间取得平衡?A: 播客中提到,早期倾向于 “培养”,深入参与开发者各个方面,但这种模式商业逻辑上难以平衡,成本高且难以量化收益。而后转变为 “筛选”,优先选择更成熟或具备商业潜力的项目。这种转变并非完全放弃培养,而是寻求平衡点,在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开发者提升(例如从 0 到 0.5)的同时,控制投入,避免过度消耗资源。这需要在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对开发者社群的长期支持之间寻找平衡点,目前仍在探索中。Q: 播客中提到独立开发者在年初和年末心态上有何不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A: 播客中提到,年初时对独立开发者的扶持模式是 “妈妈级”,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年末时则调整了策略,因为这种模式在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独立开发者自身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年初的依赖性较强,到年末逐渐能够独立承担项目责任,将项目视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将所有工作都交给孵化器。这种变化源于独立开发者从公司体制走出来后,心态和责任感的转变,以及孵化器策略的调整。Q: 播客中提到的独立开发者群体在 2024 年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A: 播客指出,年初时,目标群体主要为依靠自身技术技能开发产品盈利的程序员(独立开发者)。然而,年末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非技术人员,甚至部分程序员,倾向于不直接使用代码开发,而是转向提供产品或服务、AI 辅助创作(音乐、图片)、Notion 模板等新方向,实现盈利。这体现了独立开发者群体从单纯的软件产品开发转向多元化商业模式的转变,衍生出更多新的赛道和方向。 其中,一位名为 “顿宇” 的参与者通过 Notion 模板获得了不错的营收,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案例。Q: 如何理解并实施 “content as code” 这一理念?A: “content as code” 是指将公司内部所有内容,包括输出内容、报告、会议记录等,都以代码形式提交到代码仓库中进行管理。 这包括利用 AI 工具总结会议内容并将其存储到 CRM 系统中,以便通过 AI 进行全局搜索和信息检索。 此方法的优势在于方便信息的查找和复用,并通过 AI 辅助进行项目管理和效率优化,即使是几个月前的信息,也能快速被 AI 检索并提供上下文关联,从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和决策质量。Q: 播客中提到的 “出海去孵化器” 具体指什么?其战略意义何在?A: 播客中 “出海去孵化器” 指的是播客团队计划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将国内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营模式(SOP)与海外市场结合,尝试孵化一人运营的跨境电商公司。其战略意义在于: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独立开发的局限;二、利用国内优势资源,降低出海风险;三、验证在没有
2025-01-06
1h 07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2 | 做小应用生意的赖嘉伟Gary
今天我们邀请到践行「新增驱动」理念的独立开发者赖嘉伟Gary,一起揭开新手做产品上来先写代码这个常见误区,以及如何通过「新增驱动」开发模式打破误区,实现产品的持续增长。我们也将深度讨论在进行广告投放时,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如何确保自身品类值得投放,如何构建广告系列和提高广告质量,并设定符合当前阶段的出价策略和转化目标。----本播客聚焦于独立开发者如何通过 “新增驱动” 开发模式实现产品的持续增长,并深入分析结合谷歌广告投放的策略。嘉伟首先阐述了 “新增驱动” 的概念,强调它与传统的开发推广模式的不同: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要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验证产品方向,并以新增用户数作为主要指标来引导开发。他建议新手开发者可以先借鉴优秀产品,然后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和优化。最后,播客还讨论了谷歌广告投放的策略,包括如何评估产品的广告投放价值,设定合理的出价和转化目标,以及提升广告质量的方法。通过这些内容,独立开发者将能够更深刻理解产品增长的模式,并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Takeaways 新增驱动开发模式: 抛弃传统 “先写代码” 的误区,以新增用户数为核心指标,驱动产品开发方向,优先获取用户反馈,再进行迭代开发,从而降低开发风险,提高产品市场适应性。 模仿而非原创: 对于新手开发者而言,模仿市场上成功的产品是一个低风险、快速验证产品方向的有效策略。 先复制,再创新。 收入公式与资源分配: 收入 = 新增用户 × 付费率 × 客单价 × 复购率。 早期阶段应优先投入资源到新增用户获取上,因为新增用户带来的反馈最直接,且增长潜力最大。 谷歌广告投放策略: 判断产品是否值得投放广告,需要调研其盈利能力,并参考同行数据;设定转化目标时,应先以注册用户为目标,积累足够数据后再转向付费转化;手动出价,逐步调整,持续优化广告系列和素材。 精细化运营与持续测试: 广告投放是一个持续测试和优化的过程,需要记录投放日志,定期分析数据,并根据结果调整投放策略,例如调整地区、人群、关键词等。 不要频繁调整,至少间隔一周观察数据。 价格策略与产品矩阵: 不要害怕低价策略,可以考虑构建产品矩阵,提供不同价位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并优化整体利润率。 独立开发者应大胆定价,并充分考虑人力成本等因素。 持续学习与信息收集: 即使是与自身业务关系不大的广告,也可以多关注,从中学习广告素材、落地页的设计技巧,并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卸载广告屏蔽插件,积极接触市场信息。Outlines00:04产品收入公式与新增用户驱动模式04:10新增驱动开发模式详解及避坑指南09:56新增驱动与收入的关联及早期策略14:16新增驱动开发的实践方法:先获客后开发17:58如何 “抄” 产品及市场选择策略24:59技术难题解决及海外用户需求把握33:05多语言策略及流量洼地分析,以及需求挖掘方法40:55谷歌广告投放策略及优化技巧53:18广告系列构建、广告质量提升及 ROI 分析1:09:12团队建设、招聘信息及跨年直播预告Q & AQ: “新增驱动开发” 模式与传统的 “先写代码” 开发模式有何根本区别,如何避免后者带来的误区?A: 传统开发模式通常是程序员先编写代码,再根据代码完善产品,容易陷入技术细节而忽略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而 “新增驱动开发” 模式则强调以新增用户为核心驱动,优先考虑如何获取更多用户,再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产品,从而保证产品持续增长。它避免了 “先写代码” 模式中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和方向偏差,更注重市场验证和快速迭代。通过关注新增用户数据,可以更有效地调整产品方向,并获得持续的正反馈。Q: “新增驱动开发” 与传统的开发模式相比,其核心优势和避免的误区分别是什么?A: 新增驱动开发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以用户增长(新增)为核心指标,引导产品开发方向,避免了传统开发模式中可能出现的闭门造车、脱离市场需求的情况。其避免的误区主要包括:1. 基于自身或少量用户需求进行开发,忽视市场调研;2. 高估产品能力,低估市场竞争;3. 缺乏明确的产品方向和用户定位。 通过关注新增数据,开发者可以获得持续的正反馈,并据此优化产品,最终提升注册率、使用率和付费率。Q: 播客中提到的 “新增驱动开发模式” 的核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对独立开发者如此重要?A: 播客中 “新增驱动开发模式” 的核心在于将 “新增用户” 作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因为收入=新增用户 * 付费率 * 客单价 * 复购率。 在该公式中,付费率、客单价和复购率相对稳定,而新增用户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和增长黑客策略成倍增长,直接影响最终收入。 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这代表着他们可以通过专注于用户增长来实现快速发展,而无需在早期阶段过度关注那些难以迅速提升的指标。Q: 如何理解并实践 “新增驱动开发” 模式?A: “新增驱动开发” 的核心在于先获客,后开发。 它与传统的先开发后推广模式不同,更强调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开发。 具体实践方法包括:预售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利用谷歌趋势等工具寻找市场热点,快速开发轻量级产品 (例如 landing page) 占据 SEO 优势获取流量,再根据流量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全功能开发或调整商业模式,例如投放广告等。 这种模式降低了开发风险,并能更有效地贴合市场需求。Q: 如何在国内有效获取海外用户需求?A: 嘉伟在播客中提到,由于难以完全了解海外用户的本地化需求和文化属性,建议采取 “做工具” 的策略。通过开发提升效率的工具,降低用户成本,从而获得用户价值。 这比直接针对特定文化或习惯开发产品风险更低,也更易于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建议多关注如谷歌扩展市场等平台,通过分析用户评价,了解用户痛点,从而挖掘需求,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此外,选择合适的市场进行推广,例如选择竞争相对较小的市场先站稳脚跟,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Q: 如何平衡现有网站的 SEO 优化和开发新网站所需要的新关键词挖掘?A: 这取决于你的资源分配。 如果你是一个人,需要考虑现有网站的运营是否得心应手,能否腾出手来做新项目。 两种选择:一是寻找合作伙伴或组建小型团队;二是暂时搁置现有项目,专注于新产品开发。 最终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例如 AI 浪潮的兴起可能会促使团队调整产品方向。 这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核心在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对市场趋势的判断。Q: 如何制定有效的谷歌广告投放策略,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获得理想转化?A: 有效的谷歌广告投放策略需要循序渐进,首先要调研产品盈利能力,判断是否值得投放。 其次,应采用手动出价策略,从最低价位 (例如 0.01 美元) 开始测试,逐步调整至找到成本与转化率的平衡点。 关键在于设定正确的转化目标,初期应优先设定为 “注册”,收集足够的用户行为数据(至少 100 个付费事件)后,再调整为 “购买”。 通过追踪注册、提交、活跃、订单提交、支付等一系列事件,完善数据上报,帮助谷歌算法学习用户画像,提高广告投放精准度,从而降低成本并提升转化率。 最后,持续优化广告系列、广告质量和点击率,以达到最佳效果。 切记,广告投放并非立竿见影,需有耐心,前期可能需要亏损以积累数据,最终才能实现成本下降和转化率提升。Q: 如何有效提高 Google 广告投放的 ROI?A: 根据播客内容,提高 Google 广告投放 ROI 的关键在于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首先,要根据用户搜索意图的不同,将广告系列分为需求词和竞品词两种,分别制定投放策略。其次,要持续监控投放效果,根据数据调整投放地区、人群和关键词,并记录投放日志以便追踪和优化。此外,挖掘一些竞争对手未投放但转化率高的长尾关键词,也能提高效率。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客单价和定价策略,合理提高价格以弥补广告成本和人力成本,避免只追求 ROI 大于 1 而忽略整体利润。 最后,要持续测试和优化,不要频繁调整,并保持至少一周的观察周期,才能有效学习和改进。
2025-01-01
1h 13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1 | All in AI 应用出海的 idoubi
今天我们邀请到在 AI 圈子里的相当有名的 idoubi,idoubi 是一位 idea 非常多、执行力又特别强的人,在社媒上 build in public 一天实现一个idea。作为从大厂出来的全职独立开发者,idoubi 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高潮低谷。我们也将和 idoubi 一起探讨在这么多的 idea 里,加上 All in AI 应用出海的策略,如何选择产品的方向和验证产品的需求,在出海这件事上,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和经验。---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采访了独立开发者 idoubi,深入了解他在过去一年全职开发 AI 应用的旅程。idoubi 离开腾讯后,尝试了十多款 AI 应用,如 AI 红包、AI 壁纸和 AI 搜索等,期间他反思了自己早期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缺乏市场调研的问题。目前,他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并计划将精力集中在表现最佳的产品上,比如 AI 试衣应用,同时也探索 2B 市场。idoubi 坦言,从最初的轻松到如今的焦虑,他在努力寻找商业化与个人兴趣之间的平衡点。Takeaways 独立开发者应在产品功能完善后再考虑开发新产品,至少要包含市面上竞品的功能和用户多次提出的功能。 选择产品方向时,初期可以从个人需求出发,但后期需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避免闭门造车。 全职独立开发者容易陷入 “达芬奇综合症”,即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导致每个项目都难以深入,建议专注于少数几个有潜力的项目。 利用好个人品牌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在特定社群(如中文推特圈)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开发者,可以有效地降低外包成本或吸引高质量人才。 MCP 协议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开放性和对私有数据的处理能力,使其在 2B 和 2C 市场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发者可以关注 MCP 相关的工具开发。 平衡工作与生活,以及处理财务压力和家庭预期,是独立开发者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独立开发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外包任务以提升效率。 出海市场空间更大,但需要学习海外平台的发布规则、需求分析以及数据分析方法。Outlines00:04独立开发者 Idoubi 的 AI 出海之路:坚持与反思03:38从大厂到独立开发者:Idoubi 的职业转变与心态变化08:02独立开发中的商业化探索:随性与规划的平衡13:11达芬奇综合征与产品迭代:如何避免 “重复造轮子”17:17目标用户与市场选择:中文社区与海外市场的差异22:23用户反馈与社区运营:Discord 与邮件的实践与反思28:36时间管理与生活平衡:独立开发者的工作与生活37:10MCP 生态与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49:37独立开发者商业化策略:产品、社区与收入平衡1:07:40国内外独立开发者生态差异与出海经验总结Q & AQ: idoubi 从大厂全职转为独立开发者后,在产品选择和需求验证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A: idoubi 在访谈中提到,他做过许多 AI 应用,例如 AI 红包、AI 壁纸、AI 搜索、AI 音乐播放器等。这说明他在产品选择方面尝试了多个方向。至于需求验证,虽然访谈中没有直接说明具体的验证方法,但从他持续开发并迭代这些应用可以推断,他可能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验证产品的需求,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方向。此外,他提到自己从后台开发转向全站开发,并建立了一套 SOP,这表明他在提升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他一年内做了小十个应用,也说明他在快速迭代和试错方面积累了经验。Q: 你从腾讯离职后全职投入独立开发,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你做出了这个决定?A: 我个人的性格比较随性,不喜欢做长远规划。虽然之前做过一些副业,但并没有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主业收入的程度。我离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对朝九晚五的工作感到倦怠,并且一直有很多想做的产品和想法,例如开发者工具或小型应用。AI 的兴起是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并非我离职的主要原因,只是让我在选择产品方向时更多地考虑了 AI 相关的应用。Q: 播客中提到的 “达芬奇综合症” 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对创业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挑战?A: 播客中提到的 “达芬奇综合症” 指的是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什么事情都要做,但是感觉好像浅尝辄止,未能深入专一领域。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挑战,即如何在众多机会中选择合适的专注方向,避免精力分散导致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这需要创业者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持创新和探索精神,又要能够聚焦资源,深耕某个领域,最终实现商业化目标。 这与播客讲述者自身经历的焦虑和迷茫相呼应,他正努力从这种状态中突破。Q: 如何克服 “达芬奇综合症”,专注于将产品从 0 到 10 的完整开发?A: 播客中提到说话者深陷 “达芬奇综合症”,表现为对多个项目同时感兴趣,但每个项目都停留在 MVP 阶段(从 0 到 1),未能深入开发(从 1 到 10)。 他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选择专注于数据表现最好的 “生态安宁” 和一个试衣相关的产品,并计划砍掉其他项目,以此集中精力,完成产品的完整开发。 这体现出克服 “达芬奇综合症” 的关键在于聚焦,选择最具潜力的项目并持续投入,而不是贪多嚼不烂。Q: 如何平衡全职独立开发的工作与生活?A: 播客中嘉宾提到,全职独立开发后,工作与生活难以区分,每天辗转于咖啡店和家中,时间安排较为随意。这种状态下,他体会到一种焦虑感,源于对自身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做到极致的担忧,以及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热点追逐的压力。这种压力导致他甚至对休闲娱乐活动都感到负罪感,出现了一种病态的执着。 嘉宾也提到,Peter Levos 对于用户社区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会分散精力,影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他更倾向于主观筛选用户,只服务于那些真正需要他的人。 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不同的选择,最终如何平衡,取决于个人取舍和对自身目标的认知。Q: 播客中多次提到 “坚持” 和 “放弃” 的抉择,嘉宾是如何看待产品增长曲线平缓时,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的?A: 嘉宾们就产品增长曲线平缓时是否坚持的问题各有观点。但普遍认为,如果产品仍具备一定的热度或长远价值(例如,Chatbot 或 AI 搜索等代表性产品),则应该坚持。坚持的标准是:至少要将市面上其他竞品的功能,或用户多次提出的功能都添加完毕之后,才可以考虑转向下一个项目。 嘉宾也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坚持过程中会产生的自我怀疑,这并非易事。Q: MCP 协议与 OpenAI 此前尝试的插件机制相比,其优势何在?A: MCP 协议与 OpenAI 的插件机制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OpenAI 的插件机制存在门槛高、审核严格、封闭性强等问题,导致应用数量有限且适用范围受限。而 MCP 协议作为一套开放的协议,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语言基于这套协议开发应用,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极大扩展了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也更容易吸引开发者参与,形成良性生态。此外,MCP 协议更注重数据隐私和私有数据的操作,这是 OpenAI 插件机制所欠缺的。Q: 国内独立开发者与海外独立开发者在商业化成功案例上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A: 国内独立开发者如果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商业化成功的案例相对较少;而专注于海外市场的独立开发者,百万甚至千万级别收入的案例则屡见不鲜。这主要是因为海外市场空间更大,限制更少,更有利于独立开发者的发展。 播客中提到,很多国内独立开发者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商业化成功,这与国内市场环境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Q: 如何平衡产品开发与社区运营,避免违背商业规则?A: 播客中讨论了产品不赚钱而社区内容赚钱的情况。idoubi 认为,做社群一方面可以帮助到想学全职开发的人,交付内容并获得回报;另一方面,这与产品开发并不冲突,他将社群经验反哺产品,两者相辅相成。宇成则认为,赚钱是主观意愿,应考虑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他认为付费模式想象空间小,更应关注自身能力提升与长期发展,而非被商业逻辑牵着走。最终,两者都认为平衡的关键在于将内容视为产品的一部分,利用商业逻辑去提升产品和内容的价值。
2024-12-26
1h 1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40 | 陈建利:拒绝自嗨的产品经理
我们邀请到有着 3 年的技术开发和 6 年的产品设计经验的陈建利,如今作为苹果生态的开发者,我们将与建利一起探讨如何发现和验证用户需求,在产品选择上有什么独到的经验,“拒绝自嗨,拒绝自我感动”。聊聊作为独立开发者和小团队,如何推广和运营产品,在组建小团队的模式上有何考虑。---这期播客访谈聚焦于独立开发者如何识别和验证用户需求,以及在产品选择、推广和团队组建方面的经验分享。嘉宾陈建利,一位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谈到了如何避免 “自嗨”,而是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访谈来确认产品的真实需求。他还强调了团队组建的重要性,指出应注重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参与感,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并妥善处理利益分配等问题。此外,他还分享了在苹果生态系统中开发应用的经验,以及如何高效承接流量的策略。Takeaways 发现用户需求的关键在于解决用户问题,而非一味追求新颖或自嗨。应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来验证需求的真实性和市场规模。 产品选择需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容量进行判断,明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优秀的设计或独特的玩法。 推广运营方面,需重视流量承接能力,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留住用户。苹果生态下,ASO 优化至关重要。 组建小团队时,应优先考虑成员的专业性和对项目的认可度,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并制定清晰的利益分配机制。核心成员可采用股权激励,非核心成员可采用外包或工资方式。 冷启动阶段,需要主动与目标用户沟通,收集反馈,并不断迭代产品。 选择合适的平台取决于目标用户和产品类型,不必执着于单一平台或市场。 避免 “自嗨” 和 “自我感动”,需客观评估市场和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产品和市场。Outlines00:04独立开发的起点:用户调研与需求验证03:02产品选品策略:市场规模与个人优势的平衡09:52市场规模评估与用户获取策略16:06产品差异化竞争:设计与分销的重要性20:59流量承接能力与产品 - 市场匹配24:01用户搜索行为与产品推广策略31:11冷启动策略: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39:11甄别真实用户需求:避免 “The Mom Test” 陷阱47:42拒绝自嗨: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平衡51:19团队组建与合作模式:高效协作与利益分配1:13:12寻找合作伙伴与处理海外客户1:21:18海外市场拓展策略与 ASO 优化
2024-12-19
1h 31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9 | 郭晓力:陪伴创业者一起成长
加入出海去会员社区:https://chuhaiqu.club/guest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北京时间 12 月 6 日上午 10 点视频号直播,我们邀请到最近在推特直播道路上一路狂奔的郭晓力,作为幕布的前老板,他现在的梦想是「陪伴创业者」,我们将一起跟晓力聊聊如何实现这个理想,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要出海。作为产品人,晓力如何看待创业者心态和打工者心态,怎么去思考产品是否该坚持下去。作为直播 host,晓力认为直播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推动个人内容输出能力的提升和个人 IP 的打造。-----本期播客探讨了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的创业心态、产品策略及出海策略。嘉宾们结合多年的经验,强调低成本快速试错的重要性,建议创业者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并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进军海外市场。在出海方面,他们建议首先验证海外市场的流量,再进行产品开发,并指出日本市场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此外,嘉宾们还讨论了个人品牌的建立、内容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倦怠感。Takeaways 创业的关键在于低成本快速试错,避免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后才发现市场需求不足。 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至关重要,只有对事业充满热情才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出海创业前,应优先验证海外市场流量,确保市场需求后再进行产品开发。 日本市场或许是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出海的良好选择,竞争相对较小,成功概率更高。 打造个人品牌和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能够提升个人影响力,并为产品推广提供助力。 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倦怠期,建议适当休息调整,保持身心健康。 放弃产品并非失败,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的止损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多尝试不同产品,可以降低风险。 将个人 IP 打造与产品推广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实现双赢。Outlines00:04出海创业的策略与成本考量01:02嘉宾介绍及创业理念:陪伴创业者04:14创业者与打工者心态的差异与共通点11:53创业与打工:风险与收益的权衡17:17创业的初心与低成本试错23:43低成本试错的应用与职业发展28:52如何实现 “陪伴创业者” 的理想33:03应对创业倦怠与精力管理39:37出海创业:策略与挑战52:12产品的放弃与坚持:主观判断与客观指标1:05:39推特直播:个人品牌打造与内容输出1:17:02直播的价值与意义:持续输出与能力提升
2024-12-11
1h 2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8 | Sandy: Al Notebook App 联合创始人
北京时间 11 月 30 日周六上午 10 点视频号直播,我们邀请到 AI Notebook App 联合创始人 Sandy。作为「第二大脑」类型的 AI 产品,Sandy 将与我们分享 AI Notebook App 在把学生群体作为目标用户之前,经历了哪些失败的探索,这些探索为产品的成功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同时,作为女性创业者,Sandy 如何看待女性在 AI 时代的创业优势与挑战,以及 AI 工具的发展如何赋能女性创业者。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
2024-12-06
1h 29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7 | zmh: 中学生开发 AI 产品赚百万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了年轻开发者 zmh(programzmh)来分享他的编程之旅。从小学时代起,他便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并通过参与小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收入。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zmh 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发了热门 AI 应用 Chat Nio。凭借开源和商业化的策略,他在短短一年内吸引了数十万用户,并实现了百万营收。他在访谈中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开源社区在产品推广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商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规划。Takeaway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zmh 的成功源于他对编程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小培养编程兴趣,通过游戏(Minecraft)等方式进行启蒙,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开源策略是推广产品、吸引用户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建立社区并获得反馈。 商业化需循序渐进,从免费/非盈利模式过渡到付费模式,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B2C & B2B)。 即使是高中生,也能凭借兴趣和努力在技术领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时间管理和清晰的目标。 构建强大的技术团队,以及合理的分工合作至关重要。 在开源项目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 平衡学习和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策略。 积极参与开源社区,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正反馈。Outlines00:04追梦少年的编程之路:从 Minecraft 到百万营收03:27编程启蒙与早期学习经历07:51兴趣驱动与天赋异禀10:04AI 时代的机遇:Chat Nio 的诞生14:22自费开发与家庭支持17:02开源与商业化之路:Chat Nio 的成功秘诀24:40开源商业化策略与用户增长37:03团队合作与技术栈选择44:05学习经验、未来规划与寄语1:14:26直播总结与展望
2024-11-29
1h 2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6 | Kelly: AI 社媒营销领航者,Opencord AI 联创
本期播客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社交媒体营销中的应用,重点关注 Reddit 和 LinkedIn 平台。嘉宾 Kelly 分享了她使用 AI 工具 OpenCord 进行社交媒体营销的经验,包括账号养成技巧、内容策略以及避免封号的方法。此外,讨论还涉及了 AI 在社交媒体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帮助独立开发者更高效地进行营销,降低获客成本。最后,Kelly 还分享了她在新加坡创业的经历,以及在东南亚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Takeaways AI 工具可以辅助社交媒体营销,提高效率,但需谨慎使用,避免过度依赖或违规操作。 Reddit 和 LinkedIn 平台各有特点,需根据平台用户画像和目标受众调整营销策略。 养号是社交媒体营销的关键步骤,需要耐心和技巧,避免过度营销导致账号被封。 LinkedIn 是一个建立职业人脉和进行 B2B 营销的有效平台,利用 Newsletter 等功能可以扩大影响力。 AI Agent 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其能力边界需要不断测试和调整,以找到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新加坡拥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税收政策,对华人创业者具有吸引力,但人才竞争和市场规模也需考虑。 降低获客成本是独立开发者和小型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AI 工具可以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营销需要结合多种策略,包括内容营销、人脉拓展和广告投放等。Outlines00:04AI 时代下的内容创作与社交媒体营销01:02出海去孵化器播客介绍及嘉宾 Kelly 自我介绍04:57OpenCord AI 的演变与 Reddit 营销策略09:11Reddit 账号运营技巧及避坑指南13:53Reddit 账号运营的进阶策略与误区17:07Reddit 账号被封禁的常见表现及应对方法21:56LinkedIn 营销策略及平台优势分析29:01LinkedIn 营销的进阶技巧与付费功能32:00AI 在社交媒体营销中的应用与 OpenCord AI 的产品策略43:40AI Agent 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社交媒体内容生态52:02LinkedIn 营销的实践经验分享及用户画像分析58:03Reddit 广告投放策略及 OpenCord AI 产品演示1:10:15新加坡创业环境分析及东南亚市场机遇与挑战1:19:59东南亚市场分析、支付问题及课程介绍
2024-11-15
1h 3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5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不写代码两天赚得过万的铁锤人
简介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了推特中文圈的知名独立开发者 “铁锤人”,深入探讨了他从程序员转型为独立开发者的经历,以及如何在不依赖代码的情况下实现收入。他分享了自己从公司职员到独立开发者的转变过程,强调了营销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铁锤人详细介绍了他如何通过咨询服务和数据销售迅速获得高收入的经验。此外,他还分享了在推特上积累粉丝的有效技巧,以及如何克服程序员常有的 “产品不值钱” 的心理障碍,最终建立自信,成功打造个人品牌,实现商业上的成功。Takeaways 独立开发并非只依赖代码编写,营销是关键,尤其对于非头部产品而言,营销是获得用户和收入的必经之路。 程序员容易低估自身价值,克服 “产品不值钱” 的心理障碍,勇敢定价至关重要。 开口咨询、销售是验证商业想法和快速变现的有效方法,不要害怕被拒绝。 打造个人品牌,真诚分享个人故事和经验,是积累初始粉丝和建立信任的有效途径。推特等平台可作为建立个人品牌和拓展人脉的有效渠道。 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内容类型,并坚持内容输出,才能在社媒平台上获得持续增长。 普通且自信(普信)的心态,有助于克服心理障碍,积极行动,实现正向循环。 独立开发的成功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不要期望一夜暴富,专注于培养赚钱能力而非追求短期结果。Outlines00:04从程序员到独立创客:铁锤人的转型之路05:48独立开发的挑战:营销的重要性与技能缺口08:53营销的艺术:如何将白开水卖到沙漠10:15打破思维定势:走出舒适区,认识自身不足12:12独立开发的生存之道:选择合适的赛道,避免 burnout14:27不写代码赚钱:铁锤人的实战经验分享19:56突破心理障碍:从 “开口” 到 “成交” 的实践25:02个人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打破不敢开口的魔咒35:59推特涨粉策略:个人故事与内容创作的技巧59:58内容创作与个人 IP 运营:持续输出价值,实现转型升级1:14:05心态调整:拥抱 “普信” 心态,打破焦虑的循环1:24:40独立创客的未来:无需代码,拥抱多元可能性
2024-11-04
1h 3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4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拥有 15k stars 和 80 万用户的 Kai
今天我们邀请到拥有 1.5 万 stars 和 80 万用户的开源项目 Qwerty Learner 的开发者,也是《Web Worker》的主播 Kai,一起聊聊从 idea 调研、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运营推广开源项目的过程,听 KK 分享作为技术人员,对于项目包装和产品营销的看法和实践。一起探讨在工作之余做 side project 之后的体验收获和全新视角,以及独立开发者在大厂的商业运转法则下的优势和机会。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这一集播客深入探讨了 KK 和他的开源项目 Qwerty Learner 的历程,展示了如何通过战略营销和深入了解用户,实现 Github 等平台上的巨大成功。讨论中提到有效命名产品的重要性、用户反馈在产品迭代中的作用,以及在初衷和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的必要性。KK 强调独立项目对职业发展的好处,并分享了应对技术、用户体验设计和市场营销挑战的宝贵经验,鼓励听众在自己的追求中持续学习和创新。Takeaways 选择合适的开源协议至关重要,MIT 协议允许商业化但缺乏道德约束,GPL 协议限制商业化但可用于法律维权。 开发初期,不必追求完美代码,快速迭代 MVP 并根据用户反馈调整方向更有效率,可以借鉴优秀产品的 UI 设计,但需针对目标用户进行优化。 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体,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产品和营销策略,而非试图讨好所有人。 有效的宣传文章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并设置多个吸引眼球的点。 冷启动阶段的时长因项目而异,但坚持不懈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有市场需求且维护成本不高的项目。 如果长期没有效果,则应考虑改变方向。 独立开发者的优势在于人力成本低和容易满足于较低的收入,可以选择在红海市场中寻找细分领域或专注于小众市场,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拥有一个独立项目能提升面试竞争力,展现技术热情和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并能帮助开发者在技术和业务层面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在校期间应珍惜时间,专注于提升技能和积累经验,而非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一个高质量的 GitHub 项目能显著提升求职竞争力。 大厂更倾向于开发高收益项目,小众产品容易因成本高、收益低而被砍掉,独立开发者应抓住大厂不擅长的领域。 与其他开发者或设计师进行技能互换,可以有效弥补自身不足,并从合作中学习经验。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能获得宝贵的反馈和人脉资源。Outlines00:04GitHub 攻顶秘籍:V2EX 摸鱼党精准狙击01:11出海去孵化器播客:访谈开源项目 Qwerty Learner02:24Qwerty Learner 项目诞生记:从 100 star 到 15000 star06:31开源项目与求职:15000 star 的面试加成07:59用户调研与产品定位:Qwerty Learner 的意外成功11:18UI/UX 设计与产品命名:Qwerty Learner 的设计理念14:58产品迭代与用户需求:平衡初心与市场反馈19:25用户画像与社群运营:Qwerty Learner 的用户群体分析23:14产品命名与冷启动:早期验证与快速迭代29:29产品推广与破圈:从程序员到大众用户的传播策略35:31冷启动与项目坚持:开源项目的长期维护与商业化探索44:46时间分配与产品迭代:技术、设计与营销的平衡48:56团队合作与技能互换:独立开发者与市场营销53:25社区参与与资源互助:独立开发者的生态圈58:49开源协议选择与法律风险:GPL 与 MIT 的权衡1:02:08兼职项目与职业发展:side project 的价值与挑战1:13:32面试技巧与商业思维:独立项目经验的优势1:16:08职场洞见与持续学习:独立项目带来的深刻理解1:18:45独立开发者与大厂的竞争优势:选择赛道与商业模式1:24:02技术债务与产品迭代:平衡优化与功能实现
2024-10-21
1h 38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3 | 想接海外客户,跟着大琪和 Siqi 提高英语口语
重大活动提示!每年的 1024 都是开发者的节日,结合出海去孵化器「一人公司,全球增长」的愿景,我们筹划在 10 月 24 号程序员节发起一个 「Solo Founder Day 一人公司展示日」线上活动,类似于 Demo Day,我们邀请了 10 位独立开发者代表,除了产品的演示宣介,更侧重创始人本身的经历经验分享。北京时间 10 月 24 日周五晚上 21 点,在视频号直播此次活动。同时,我们将在那天发布「一人公司榜」的榜单,并开启「一人出海实战课」的预售。更多的细节,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天持续放出,欢迎加入出海去听友群,在出海去孵化器视频号预约直播,也欢迎关注出海去孵化器的推特、公众号、小宇宙、即刻、哔哩哔哩和 YouTube。另外,Siqi 专门开设了为互联网从业者定制的英语口语陪跑课程,请老师帮助提高口语水平,避免自己又走偏了路,尤其是想接海外单子和海外求职方面的实战口语。为此,出海去借这个机会,给项目成员和会员谋个福利,组团请 Siqi 提高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只需要 19.9 元就可以获得 30 分钟的口语能力评估体验课和个性化学习计划一份。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出海去听友群,了解 Siqi 课程详情和参与体验课程。----这期播客探讨了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口语技能的重要性,指出设定明确目标和持续练习对个人及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嘉宾大齐和思思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验和实用策略,比如每天围绕相关话题练习和利用沉浸式环境来提高语言能力。他们认为,尽管像雅思和托福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有其价值,但更应关注与工作直接相关的语言技能。讨论还涉及到词汇积累技巧、口音识别,以及如何调整沟通风格,以更有效地与母语者交流的重要性。Takeaways 学习英语要目标明确,根据自身需求(例如考试、工作场景)制定学习计划,并针对性地练习相关技能。 提高英语口语的关键在于开口练习,而非单纯的输入(例如背单词、阅读)。 多说多练,即使是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也能有效提升口语水平。 雅思托福等考试是提升英语的一种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针对工作场景进行练习,例如练习用英语介绍产品、与客户沟通等。 在英语口语练习中,准确传达信息比口音更重要。 不必过于在意口音,专注于清晰表达,提高沟通效率。 词汇学习应注重实际运用,通过阅读和口语练习来巩固词汇,而非死记硬背。 将中文思维转化为英文表达,可以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再逐步提升表达的复杂度。 在国内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线上资源(例如英语角、在线课程)或线下活动,并找到学习伙伴,互相督促,保持学习动力。 建立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瓶颈期和突破期,保持耐心和坚持,最终能够达到目标。 设定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避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Q&AQ: 如何有效提升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针对出海工作的开发者和创客?A: 播客建议以结果为导向,设定明确目标(例如,流畅地与海外客户沟通),并持续练习口语表达,例如每天练习使用 ChatGPT 提出的问题进行口语练习,坚持练习直到达到目标水平。Q: 两位嘉宾是如何在非英语母语环境下将英语口语提升到接近母语水平的?A: 大琪通过在新加坡的工作生活,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提升英语口语;Siqi 则受益于从小在英语老师母亲的指导下纠正发音和拼写,并通过在国际化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Q: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针对与海外客户沟通的需求?A: 提高英语口语的途径很多,但关键在于针对性训练。应根据自身需求(例如与海外客户沟通),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方法,例如专注于特定行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而非仅仅依赖于标准化考试(如托福、雅思)。沉浸式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有效方法。Q: 如何有效提升独立开发者英语口语能力,以应对海外客户沟通?A: 独立开发者学习英语口语的重点在于将已有的中文业务逻辑和思维模式转化为英文表达。 不必追求完美口音,而是专注于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并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升英文表达能力。 可以尝试将复杂概念简化,如同向五岁儿童解释一样,再将其翻译成英文,循序渐进地提高表达能力。Q: 如何区分英语学习中的 “口音” 和 “发音”?A: 口音指所有音都以一种共同的方式发音,例如中国留学生常将 building 的发音中的/ɪ/音用/u/代替;而发音不标准则指同一音标在不同单词中发音不同,例如将 your eyes 误发成 ice。Q: 如何有效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特别是针对缺乏英语环境的学习者?A: 根据播客内容,建议结合实际工作或学习场景进行针对性学习,例如与外籍同事沟通、观看感兴趣的英文播客等。 避免单纯死记硬背单词,而应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并积极练习口语表达。Q: 如何有效提升英语口语水平,特别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人群?A: 建议通过大量实践提升语感,例如快速朗读感兴趣的文章,并逐渐缩短朗读时间来提高语速和流利度;此外,针对自身专业领域学习专业词汇,而非死记硬背所有语法规则,因为在实际交流中,母语使用者往往能自动纠正语法错误。Q: 如何高效学习英语并将其应用于海外业务拓展?A: 播客建议将英语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例如用英语进行项目汇报或海外例会。 不必追求短期内掌握大量词汇,而是将英语作为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逐步提升。 建议从少量时间开始,例如每天 5 分钟,循序渐进,避免压力过大,才能长期坚持。 目标是利用英语完成工作,而非单纯学习英语本身。Outline (00:00:05)英语学习方法探讨:目标导向与持续练习大琪和 Siqi 两位嘉宾分享了英语学习,尤其口语提升的心得。大琪建议学习要有的放矢,比如为了工作,可以针对性地练习商务邮件或科技文章;Siqi 则推荐每天练习口语,例如用 ChatGPT 生成 100 个问题,每天练习一个,持之以恒就能看到进步。 (00:03:08)嘉宾自我介绍及英语学习背景分享大琪分享了她在新加坡快速提升英语水平的经历及相关写作,Siqi 则介绍了自身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学习工作经历,并重点提到她为互联网人士提供的英语口语陪练课程。 (00:07:07)雅思托福考试与英语口语提升的关系雅思托福能提高英语口语吗?嘉宾们认为考试虽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练习。尤其对互联网从业者而言,考试内容与工作关联不大,不如多练习工作相关的英语。Siqi 补充说,提升口语的方法很多,比如沉浸式语言环境,并不局限于考试。 (00:13:18)针对性英语口语练习方法本章节分享了提升英语口语的实用技巧,尤其针对开发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嘉宾们建议,学习重点应放在工作场景中常用的表达,比如产品介绍和客户沟通。Siqi 特别指出,清晰表达比口音更重要。 (00:19:55)口音、发音与词汇运用技巧本章节深入探讨了口音与发音的区别及词汇运用技巧。Siqi 分享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说明了发音不标准可能造成的误解:口音是语言习惯,但发音不准会影响沟通。嘉宾们建议,精准用词,避免表达含糊不清。 (00:28:39)单词学习方法:阅读优先还是死记硬背?学习单词,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在阅读和运用中自然习得。大琪和 Siqi 都认为,日常阅读和交流是积累词汇的最佳途径,Siqi 还建议多尝试用不同词汇表
2024-10-14
1h 2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3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拖拉机 (Hardison): 20 年量化从业者、图书作者
这期直播我们邀请到独立创客拖拉机 Hardison,他是出海去听友群第一位从台下观众变为受邀嘉宾的朋友。Hardison 是「一人公司」和出海淘金的坚定实践者,20 年金融量化从业经验,开发了 2 款自动化交易软件。他还将万笔交易的真实经历和认知,撰写成书,并为打破书中记录的读者设立读者奖,我们跟他聊了聊这本电子书的出版过程,以及出海上架中的波折和经验。我们也与 Hardison 探讨了海外收款的途径,尤其是数字人民币在出海时可以扮演的角色。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入口 👉 chuhaiqu.club
2024-10-02
1h 19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2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do 小鱼:如何挖掘价值百万的需求
Summary do小鱼,独立创客,从出海小白一路成长,极尽探索,打造 MVP,成功上线带来稳定收益的完整产品 讨论挖掘需求背后的思维转变--从「产品思维」转变到「问题思维, 观察和记录,从数据分析和用户分析判断真实需求本期播客节目深入探讨了独立创客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从单纯的产品思维转变为聚焦问题的思维模式,强调了解用户真实需求的重要性。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和实际案例,小鱼启发听众重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身的独立创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他还提出了需求挖掘的有效策略,鼓励独立创客在国内外市场寻找更多商机,强调了成功路途中的耐心与坚持,以及在不同阶段如何灵活调整策略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Takeaways 独立创客应关注用户的具体问题而非仅仅开发产品,使用问题思维探索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需求挖掘三层境界(个人、朋友、社区)有助于全面理解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价值。 内在动力和市场契合是判断问题是否值得解决的关键标准。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独立创客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 服务化是独立创客切入市场的有效方式,积累经验并为后续产品化铺路。 在海内外市场寻找合适机会,尤其是注重小 B 市场,能够得到更高的客户单价和减少竞争压力。 积极在社群中获取用户反馈,通过观察和参与讨论深入理解用户需求。 独立创客需要耐心与坚持,成功的成长曲线通常是平缓逐渐上扬的过程。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入口 👉 chuhaiqu.clubOutline (00:00:04)从产品思维到问题思维:独立创客的价值百万需求挖掘本章以小鱼的个人经历为起点,探讨了独立创客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产品思维转变为问题思维的重要性。小鱼分享了自己从一开始沉迷于快速开发产品,到后来意识到产品背后的问题才是关键的转变过程。他强调,独立创客应该关注用户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解决方案。通过问题思维,可以发现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小册子、视频、内容等,而不是局限于产品、网站或 APP。 (00:08:13)独立创客的本质:解决问题,形式不限本章继续探讨独立创客的思维模式,强调独立创客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开发产品。小鱼指出,独立创客的产出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 Notion 模板、视频账号、小册子等,只要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就能创造价值。他认为,深入理解用户的痛点,能够在营销和产品开发过程中更加顺畅,避免在后期验证 PMF 和尝试不同落脚点上的额外精力消耗。 (00:10:00)价值百万需求的判断:内在动力与市场契合本章探讨了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值得解决,是否具有价值百万的潜力。小鱼将判断标准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方面,他强调个人兴趣和相关性,即是否对问题有强烈的动力和兴趣,以及问题是否与自身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外部方面,他建议关注市场需求,例如关键词搜索热度、社群讨论情绪、现有解决方案的完善程度等。他认为,如果一个问题能够同时满足个人动力和市场需求,并且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就具有成为价值百万需求的潜力。 (00:17:26)独立创客的成功路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本章强调了独立创客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路径,没有一个标准的路线。小鱼分享了自己从用户体验设计背景出发,更关注用户需求,并通过不断实践和失败,逐渐理解用户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用户思维需要刻意训练,通过观察用户行为、倾听用户声音,从用户的视角去感受他们的状态,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 (00:23:29)独立创客的价值:超越个人,创造更广阔的可能性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个人问题,更在于创造更广阔的可能性。小鱼认为,独立创客应该跳出个人局限,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关注整个流程,从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研究、产品开发、运营推广等方面进行思考。他强调,独立创客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产品开发和运营。 (00:27:20)寻找问题:从工作流和生活经验中发现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如何寻找问题,小鱼建议从自身工作流和生活经验中寻找。他以自己开发提交外链工具的经历为例,说明了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能够成为产品开发的灵感来源。他认为,独立创客应该关注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和困扰,将这些卡点转化为解决方案。 (00:31:34)需求挖掘:观察生活,洞察用户痛点本章继续探讨需求挖掘的方法,小鱼建议观察生活,洞察用户痛点。他以一个月收入 8000 美元的计时器工具为例,说明了开发者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发现用户痛点,并开发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获得成功。他强调,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工具在特定场景下帮助用户实现的价值。 (00:32:32)社群混迹:有目的性地获取用户反馈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是否需要混社群,小鱼认为,混社群应该有目的性,例如了解用户意愿、探讨想法、收集用户反馈等。他建议在社群中搜索感兴趣的关键词,观察用户讨论,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他认为,在社群中发起讨论,能够更直接地获得用户反馈,比单纯刷社群更有价值。 (00:35:03)突破个人局限:探索更广阔的需求空间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如何突破个人局限,探索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小鱼认为,虽然从自身需求出发是最好的开始,但独立创客应该多去体验不同的领域,接触不同的人,从问题视角去关注其他领域是否有自己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的点。他建议学习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例如通过阅读书籍、参加活动、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等方式,拓宽视野,发现更多潜在的需求。 (00:41:47)需求挖掘的三层境界:个人、朋友、社区本章探讨了需求挖掘的三层境界:个人需求、朋友需求、社区需求。小鱼认为,大多数独立创客刚开始连自己的需求都找不到,建议他们从自己喜欢的产品入手,寻找改进的空间,并通过运营和增长,体验完整的流程,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他建议从谷歌插件市场、谷歌 Workspace 市场、SETAPP 平台、G2 点评等平台寻找社区需求,通过分析用户差评,发现用户痛点,开发改良型的产品。 (00:46:36)从现有产品中寻找问题:用户视角与多元化解决方案本章探讨了从现有产品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小鱼建议从用户视角出发,关注用户需求背后的痛点,分析现有产品的功能是否覆盖了所有需求,并通过查看用户评论,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和不满意的点。他认为,可以从现有产品的用户需求出发,开发更完善的产品,或者将产品形态进行迁移,例如从 APP 转变为插件、网站、模板或服务等,提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00:50:20)需求分析工具:AI 赋能,提升
2024-09-23
1h 2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1 | SaaStr 2024 参会体验 - Yucheng
SaaStr Annual 2024 正在硅谷火热召开,北京时间 9 月 13 日周五上午 10 点视频号直播,Yucheng 将为大家带来新鲜的第一手参会体验,分享大会上关于未来几年 SaaS 行业发展的趋势,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的业务模式,与其他参会者、演讲者和企业家的互动,以及大会上的一些幕后花絮。此外,我们应崔牛会邀请,Yucheng 将在硅谷与美国游学的中国企业家们探讨出海历程和心得,聊一聊全球市场的开拓经验,特别是如何将中国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欢迎大家在直播间参与互动,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入口 👉 chuhaiqu.clubTakeaways AI 在 SaaS 行业的应用逐渐理性,需与现有产品结合。 “All-in-one” 产品趋势反映了对新增长点的需求。 华人 SaaS 公司表现突出,但面临文化差异挑战。 美式和中式增长策略各有优势,需灵活选择。 独立开发者与大公司间的互补关系推动创新。 一人公司的生态构建具有广阔前景。 出海创业面临人脉关系挑战,个人 IP 重要。 硅谷创业氛围热情而理性,国内环境有所改变。 当前融资环境对独立开发者是机遇。 数据在 SaaS 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关注相关需求。Outline (00:00:04)SaaS 行业的 AI 热潮:理性回归本章以 SaaStr 大会为背景,探讨了 AI 在 SaaS 行业的应用现状。嘉宾宇诚分享了大会的整体氛围,认为 AI 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大家开始理性看待 AI 的价值和应用场景。他强调 AI 无法单独成为一个产品,而是需要与现有 SaaS 产品结合,并指出 AI 功能的溢价需要谨慎评估。 (00:12:23)SaaS 产品趋势:从细分到整合本章继续探讨 SaaS 产品的趋势,嘉宾宇诚分享了 SaaStr 创始人提出的 “All-in-one” 概念,即未来会有更多 SaaS 公司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个产品中。他认为这种趋势与国内市场类似,反映了 SaaS 公司在增长遇到瓶颈后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需求。同时,他也分析了这种趋势对独立开发者的影响,认为独立开发者仍然拥有大量机会,因为他们的规模与大型 SaaS 公司不同,且可以专注于细分领域。 (00:17:16)SaaStr 大会上的意外发现:Limitless 的创始人本章分享了嘉宾宇诚在 SaaStr 大会上遇到的印象深刻的嘉宾,即 Limitless(原 Rewind)的创始人。他认为这位创始人与其他嘉宾不同,展现出一种非典型的创业者风格,并分享了这位创始人独特的融资方式和个人经历。 (00:20:51)华人 SaaS 公司的崛起:机遇与挑战本章探讨了华人 SaaS 公司在 SaaStr 大会上的表现。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对 Apollo 和 G2 这两家华人 SaaS 公司的观察,并指出华人 SaaS 公司在大会上的比例较高,但印度裔公司却相对较少。他认为这可能与文化差异有关,并分享了他在美国生活期间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审查的经历。 (00:25:03)美式卷与中式卷:文化差异下的增长策略本章探讨了美式卷与中式卷的差异。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在 SaaStr 大会上听到的一位华人小伙伴对美式增长策略的评价 “教你怎么卷”,并分析了美式卷的积极性和正向引导,以及中式卷的消极性和压力。他认为两种文化下的增长策略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平衡。 (00:31:34)一人公司与大公司:互补与合作本章探讨了独立开发者与大公司的关系。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在硅谷与中国企业家交流的经历,发现这些企业家对一人公司模式感到新奇,并对一人公司与大公司的互补性产生了兴趣。他认为独立开发者可以为大公司提供创新力和新市场机会,并分享了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对冲大公司病的思考。 (00:39:23)一人公司生态的构建:机遇与挑战本章探讨了构建一人公司生态的机遇与挑战。嘉宾宇诚分享了 Stripe 和 Deal 这两家公司,认为它们为一人公司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服务,并认为构建一人公司生态底座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同时指出,大公司对一人公司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利用一人公司模式提高自身组织效率,而并非直接投资于一人公司。 (00:43:48)出海创业:个人 IP 的重要性本章探讨了出海创业的挑战和机遇,嘉宾宇诚认为出海创业最大的挑战在于人脉关系,尤其是对于想要进入美国市场的大公司而言。他强调了构建个人 IP 的重要性,认为个人 IP 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建立人脉关系,并分享了他在美国参加展会期间积累人脉的经验。 (00:55:59)硅谷的创业氛围:热情与理性本章探讨了硅谷的创业氛围。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在硅谷参加 Geek House 活动的经历,并讲述了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早期租房的故事,认为硅谷的创业氛围充满了热情和活力,但同时也保持着理性。他认为,虽然硅谷的创业氛围依然浓厚,但国内的创业氛围已经有所改变,大家更加注重实际价值和商业模式。 (01:00:04)融资环境与创业机会:冰河时代下的新物种本章探讨了当前的融资环境和创业机会。嘉宾宇诚认为,当前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加息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以及 SaaS 行业缺乏新的商业模式。他认为,虽然对于大型公司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并不友好,但对于独立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个机遇,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和灵活的运营模式,在冰河时代中生存并发展。 (01:03:15)SaaStr 大会上的新发现:整合与自动化本章探讨了 SaaStr 大会上的新发现。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对 Unified Apps 和 Aggregate Payment 这两家公司的观察,认为它们分别在整合外部服务和聚合支付方面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认为这些解决方案与出海去孵化器的目标相契合。 (01:09:19)独立开发者的优势:成本优势与用户体验本章探讨了独立开发者的优势。嘉宾宇诚分享了他对一个专门针对签单环节的 SaaS 产品的观察,认为该产品利用了 B2C 的用户体验理念来打造 B2B 产品,并认为这种理念值得独立开发者借鉴。他认为,独立开发者在与大型 SaaS 公司竞争时,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并利用成本优势和灵活的运营模式来赢得市场。 (01:15:06)SaaS 行业的未来趋势:细分领域与数据重要
2024-09-15
1h 31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30 | “一人公司出海”之打造创始人 IP by Alex
北京时间 9 月 6 日周五上午 10 点视频号直播,在过去我们邀请过很多开发者和嘉宾在直播间分享独立开发和出海营销的那些事儿,但是这次我们跳出独立开发者的视野,与 LinguLink 创始人 Alex 一起探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创始人 IP 建设。我们将以新能源汽车出海和中文出海为样板,系统化、标准化、数据化构建 IP 方法论和 SOP,一步步解读如何打造创始人 IP 以及产生怎样的奇妙结果。此外,大家一直关心的 TikTok 和 Instagram 等平台的特质和运作经验,我们也会一起在现场讨论。欢迎大家在直播间参与互动,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打造「一人公司」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入口 👉 chuhaiqu.clubTakeaways 理解外国人思维差异,直接表达观点而非总结性表述。 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体,明确内容创作和推广方向。 打破 “体面” 和 “完美” 的认知限制,优先行动并持续优化。 社交媒体算法复杂,把握平台规则以提高曝光率。 注重私域运营,确保客户转化和交付的高效流程。 在出海领域关注 IP 打造,利用社交媒体趋势进行推广。 选择出海产品和赛道时需围绕中国供应链优势和市场需求调整策略。Q&AQ: 外国人在想什么?A: 聊天与提问者探讨了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关于如何引导和获取他们的关注。强调了理解外国人想法的重要性,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洞察。如果中国企业要进入海外市场,就必须对其目标受众的想法和需求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有效的沟通和营销。Q: 外国人在想什么?这个差别带来了哪些沟通上的挑战?A: 外国人在沟通时通常会直接提出观点而不是总结,这意味着在与他们交流时,应该开始时就告诉他们观点以及产品的具体好处。因此,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在国际背景下更有效地沟通,尤其是在销售和市场推广方面。Q: 为什么很多人虽然学了很多英语,却没有找到出海机会?A: 许多人在学习英语时,过于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和个人的体面,陷入了 “体面赚钱” 的误区,导致他们面对真正的机会时犹豫不决。而这时,像那位河南大姐一样,虽然英语水平一般,但依然勇敢参与到市场中,成功地找到了商业机会,表明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Q: 在海外市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A: 在海外市场成功的关键是敢于迈出第一步,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反馈。了解平台规则,并通过数据反馈来优化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内容,比完美的开局更为重要。Q: 在出海过程中,中东北非和拉美国家会遇到语言问题吗?A: 语系可以将全球分成几个大区域,针对中亚和俄罗斯,懂俄语即可;中东和北非地区,需要英语和阿拉伯语;对于拉美市场,掌握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就足够。此外,人工智能的工具可以帮助快速翻译,极大地简化了语言障碍。Q: 中文出海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哪些?A: 目标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 “一带一路” 国家,占到大约 70% 的客户。同时,美国也是中文学习的重要市场之一,尽管在俄语区也有相关用户,工具选择上则与产品性质相关,WhatsApp 被认为是适合于商务交流的工具。Q: 关于小家电领域和玩具领域的出海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吗?A: “我觉得是这样子的,他们一个共同点,现在都要关注 IP 的打造,不管你是创始人还是推出的 IP。... 就是既然我们叫创始人 IP 或者叫 IP,你就围绕着 IP 客户怎么喜欢你。”Q: 在选择市场和目标受众时,有哪些具体的考虑?A: 在选择市场和目标受众时,我们需要考虑整体性,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受众,包括选择销售平台,如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上的不同用户画像。此外,要明确面对的群体是 C 端还是 B 端,以及 B 端中小经销商和大经销商的区分。同时,选择的国家也是重要因素,这和最重要的人群紧密相关。Q: 我们如何可以加入会员或参与孵化?A: 如果你想将产品放到页面上,完全可以,同时邀请朋友成为会员可以获得 20% 的返利,欢迎申请孵化第五期,并与我们洽谈增长合作。Outline (00:00:05)出海社交媒体的创始人 IP 打造:以中文出海和新能源汽车出海为例本章首先介绍了 LinguLink 创始人 Alex 的背景和创业经历,他拥有 15 年的创业经验,并以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背景切入海外互联网市场。Alex 分享了 LinguLink 在中文出海和新能源汽车出海领域取得的成绩,包括中文出海领域头部地位,覆盖 11.9 亿人次,自营中文达人 2500 人,以及新能源汽车出海领域头部地位,单账号单平台四个月营收超过 5000 万人民币。Alex 还强调了 LinguLink 擅长与外国人打交道,并清楚知道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和获取客户。 (00:14:07)外国人思维的差异:直出观点,避免总结式表达本章探讨了外国人思维与中国人的差异,Alex 强调了与外国人沟通时要直接提出观点,避免总结式表达,并以汽车出海为例,展示了 LinguLink 的视频文案风格。Alex 还分享了 LinguLink 的原创文案 “Hello Boss”,并解释了其针对 B 端客户的精准定位,以及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 (00:20:05)流量思维的局限性:精准定位,以终为始本章继续探讨了流量思维的局限性,Alex 认为流量和粉丝数量与变现没有直接关系,并以 LinguLink 的案例说明了精准定位的重要性。Alex 强调了在出海初期,要明确目标用户群体,并围绕目标用户群体进行内容创作和推广,而不是追求泛流量。 (00:33:39)打破认知壁垒:行动胜于完美,抓住机会本章以 LinguLink 的案例,探讨了打破认知壁垒的重要性。Alex 认为,很多人都被 “体面” 和 “完美” 的观念所束缚,导致错失机会。他鼓励大家行动起来,不要过度追求完美,而是要抓住机会,先行动起来,再不断优化和改进。 (00:46:00)社交媒体算法的秘密:把握平台规则,获得曝光本章探讨了社交媒体算法的秘密,Alex 认为,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设计比国外平台更加复杂,并以抖音为例,介绍了抖音的八种算法机制。Alex 还强调了,要把握平台规则,多做尝试,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调整,才能获得曝光和流量。 (00:59:14)出海交易链条:私域运营,精准获客本章探讨了出海交易链条,Alex 分享了 LinguLink 在中文出海和新能源汽车出海领域的交易流程,包括私域运营、客户转化和交付方式。Alex 还介绍了 LinguLink 在私域运营中使用的工具,以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策略。 (01:15:59)小家电和玩具出海:IP 打造,抓住中国热本章探讨了小家电和玩具出海领域,Alex 认为,这两个领域都需要关注 IP 的打造,并以 LinguLink 的经验,分享了 IP 打造的策略。Alex 还强调了,要抓住 “中国热” 和 “中文热” 的趋势,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
2024-09-13
1h 4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9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Yali: 不会写代码也能做出海产品
Summary北京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10 点视频号直播,我们邀请到一位期待已久的独立创客形象代表(为此本期的专题节目特地更名为「独立创客访谈录」)她是出海去孵化器 第一位完全使用无代码工具构建出完整产品的项目 founder,她就是 Yali。我们将请 Yali 聊聊从想法到产品,一人公司 AI 创业的全流程,尤其是使用无代码工具、AI 和薅羊毛对于独立创客的巨大加持,非技术背景的 Yali 在一套组合拳下,成功构建起自己的产品 ResumeX。我们也将结合 Yali 的人机交互专业背景,与大家探讨一下用户访谈和前期验证在产品构建和运营时的重要性。Takeaways Yali 利用无代码工具成功构建了自己的产品 ResumeX,强调了早期需求验证的重要性。 通过服务转化为产品的过程验证了市场需求,并结合专业领域和获客能力选择产品方向。 学习 Bubble 工具是通过官方课程、模板及 ChatGPT,利用创业者扶持项目获得免费的资源。 用户访谈中需关注用户行为、开放式问题及多问为什么,才能深入挖掘需求。 独立创客具备更大的创造力和自由度,但也面临学习曲线和市场挑战。 出海去孵化器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对项目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Q&AQ: Yali 如何从无代码工具转型到她当前的产品构建?A: Yali 提到自己没有编程背景,因此一开始选择了无代码的工具。她的专业是人机交互,这让她擅长设计用户体验。由于教育行业的变化,她决定转型并继续在无代码领域担任产品经理。她的产品结合了她的背景和无代码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Q: 为什么独立创业者应该先做服务再做产品?A: 因为如果不做服务的话,很难验证需求。很多功能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但通过服务他人,可以明确了解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为后续产品开发奠定基础。Q: Yali 为什么选择用 Bubble 作为她的无代码工具?A: Yali 选择 Bubble 是因为它能够创建网页应用和移动端的应用,同时具备强大的功能,虽然学习成本相对较高,但她认为可以接受。她通过做项目来学习 Bubble,强调了 "learning by doing" 的重要性。起初她选择从官方课程入手,但感到迷茫,于是转向实际动手实践,最终成功开发了一个核心模块。Q: 你觉得现在跟 AI 合作的状态跟以前和程序员合作有什么不同?A: 我觉得首先自己现在做的话肯定有一种心态就是怎么说呢, 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嘛, 然后我觉得这个可能对于独立创客或者独立开发者都有, 就是有时候缺乏交流和沟通, 然后有时候自己就是一天到晚在搞这个东西, 你也不知道就是做到什么程度算好啊, 或者是有时候就是也没人说话, 然后就感觉还就有一点孤独感。 这个是我,因为以前当产品经理的时候整天开会, 然后就开会开到就是话都不想说,然后现在就觉得有个人聊天什么的特别好。Q: 如何有效学习无代码工具?A: 为了有效学习无代码工具,建议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从实际需求和场景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试图全面掌握工具。其次,使用模板作为起点,快速上手。第三,利用 AI 工具(如 ChatGPT)进行具体问题的解答,实时处理使用中的困惑。最后,参考油管等平台上其他人的使用经验,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收集实用技巧。这样的实践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学习成本,并取得更好效果。Q: 如何进行有效的用户访谈以挖掘用户需求?A: 有效的用户访谈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点实现。首先,要确保访谈对象最近使用过相关产品,这样能获取更及时的信息。其次,访谈中应关注用户的行为,而非简单询问他们的想法,因为用户往往不愿分享真实感受。接下来,应避免问过于引导性的问题,使用开放式提问以获取更深入的反馈。最后,多询问 “为什么”,可能会揭示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深入挖掘用户需求。Q: 雅丽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做产品的?A: 雅丽提到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对自己擅长领域的深入了解来做产品,而不是仅凭兴趣。她建议寻找一个垂直领域,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可以做出更深且独特的产品。Outline (00:00:03)无代码构建产品:从想法到验证本章介绍了 Yali 的背景,她是一位人机交互专业出身的独立创客,没有开发背景,却利用无代码工具构建了自己的产品 ResumeX。Yali 分享了她从想法到产品的全流程,包括最初的想法、需求验证、工具选择和产品构建等。她强调了早期验证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她在需求验证阶段使用绿野仙踪法和 ChatGPT 的经验。 (00:08:02)需求验证:从服务到产品本章继续探讨 Yali 的需求验证过程。她分享了她在朋友圈发布改简历服务,并通过 ChatGPT 和一些工具完成服务交付的经历。这个过程让她验证了市场需求,并最终决定将服务转化为产品。Yali 还谈到了她选择做简历产品的原因,以及她认为做 AI 产品需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获客能力。 (00:14:54)产品构建:选择 Bubble 和学习过程本章介绍了 Yali 选择 Bubble 作为产品构建工具的原因,以及她学习 Bubble 的过程。她分享了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她使用官方课程、模板和 ChatGPT 的学习方法。Yali 还谈到了她利用微软的创业者扶持项目获得免费的 Azure Credit 和 Bubble 试用,以及她通过学习文档和实践快速掌握了 Bubble 的核心功能。 (00:42:42)用户访谈和需求挖掘本章重点介绍了用户访谈和需求挖掘。Yali 分享了她进行用户访谈的经验,并强调了几个关键点:时效性、关注用户行为而非想法、问开放式问题以及多问为什么。她还谈到了她对 Bubble 界面和流程的看法,以及她建议学习 Bubble 的方法。 (00:57:57)独立创客的优势和挑战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的优势和挑战。Yali 分享了她选择独立开发的原因,以及她对独立创客的看法。她认为独立创客可以摆脱社会标签,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Yali 还谈到了她对未来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角色的看法,以及她认为无代码工具的学习曲线和门槛。 (01:11:13)用户访谈技巧和理论本章继续探讨用户访谈技巧和理论。Yali 分享了她对用户访谈的理解,并介绍了几个关键技巧:关注用户最近的经历、关注用户行为而非想法、问开放式问题以及多问为什么。她还分享了她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01:16:18)出海去孵化器和项目评估本章介绍了出海去孵化器和项目评估。Yali 分享了她加入出海去孵化器的经历,以及她对孵化器的看法。她认为出海去孵化器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并提供了很多帮助。Yali 还谈到了她对项目评估的理解,以及她认为项目被否决的原因。 (01:22:15)独立创客的价值和未来本章探讨了独立创客的价值和未来。Yali 分享了她对独立创客的看法,以及她认为独立创客的优势和挑战。她认为独立创客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并可以利用 AI 工具实现自己的梦想。Yali 还谈到了她对未来 AI 产品和无代码工具的看法,以及她对独立创客的建议。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
2024-09-02
1h 3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8 | 千原传媒 x 出海去:一个人的出海也许更加精彩!聊一聊“一人公司”创业
本期节目由出海去孵化器和千原传媒旗下播客“出海合伙人”联名推出。「出海合伙人」是一档由千原传媒制作的播客节目,专注于海外文化、创业动态和科技趋势,通过对话聊天的方式,呈现与之有关的故事和观察。HostsLysa: 品牌超级爱好者,连续创业者,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商学院Eric: 近10年海外生活&工作经历,成功孵化粉丝数破百万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嘉宾Yucheng:出海去孵化器(chuhaiqu.club)创始人,独立开发者(Indie Hacker)和独立投资人;曾任红杉领投 AIGC 公司 (Artflow.AI) CTO,北美最大家居电商 Wayfair Staff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罗百顺:出海去孵化器联合创始人,全栈独立创造者与 AI 音乐艺术家,开发了 HeyForm、EarlyBird、Jingle Bio 等 SaaS 产品,擅长个人 IP 打造与海外启动获客,为 Monica、Capcut、即时设计、AFFiNE 等品牌提供了海外增长咨询。辰丰:出海去孵化器合伙人,产品经理、开发者和设计师,路途上的独立创造者;曾领导和参与 Wikipedia 全量可视化、通用知识图谱构建和交互式数据新闻开发,打通技术与设计的隔阂,搭建理性数据与感性人文的桥梁。Timeline05:35 如何定义一人公司11:28 选择成为indie hacker的原因14:38 Indie maker& Indie hacker16:26 独立创客画像20:06 如何理解一人公司的成功与失败26:15 “小而美“公司的可持续性32:15 Build in Public的重要性33:33 创始人IP38:03 适合独立创客的增长方法43:17 爱用AI产品分享以及给独立开发者的建议【播客中提及的内容】Ramen profits:这个概念来自Paul Graham,“拉面盈利"意味着一家初创公司赚的钱刚好够负担创始团队的基本生活。acquire.com:著名初创企业收购平台Time.is:查看当前不同时区时间的网站https://time.is/Calendly:用户可以同步自己的Google、iCloud 或任何其他日历,设置一对一的会议或者同时安排多个团队成员的时间Cal.com:日程安排应用程序Build in public(公开创业):将产品或服务的创造过程与更广泛的受众分享的做法,从而激励和吸引志同道合的人ProductHunt:Product Hunt是一个供用户分享和发现产品的网站,旨在帮助创新产品和新创公司向全球社区展示他们的产品Bootstrap:Bootstrap 是一个用于快速开发Web 应用程序和网站的前端框架gamma.app:一款快速、简单、高效的在线幻灯片演示软件Podwise:一款针对播客听众的精简记笔记应用Zipic: 图片压缩工具zipic.5km.tech
2024-08-31
48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7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吴洪声:ServBay 创始人,DNSPod 创始人
ServBay 创始人,DNSPod 创始人,网络安全专家 独立开发者要经历的事务性问题,吴老师都身经百战 注册全世界的海外公司、银行公户、资金合法出入 推荐的技术栈、云服务平台、全球 CDN,以及薅羊毛 一个人如何撑起一家公司,出海之路和未来愿景。如何加入出海去: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入口 👉 chuhaiqu.clubSummary本期播客节目深入探讨了独立开发者在创立企业过程中所需面对的各种挑战与策略,从吴洪声老师的个人经历出发,介绍了如何有效管理开发环境、选择适合的云服务平台和注册公司,并强调建立商业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分享实用的技巧和市场洞察,节目旨在帮助开发者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Takeaways 吴洪声老师的职业转变反映了对独立开发者需求的关注,ServBay 旨在解决开发环境管理问题。 深入理解 Docker 的原理远比无脑使用更为重要,ServBay 能提供更好的管理与安全性。 选择云服务平台应根据个人需求,使用免费试用等政策可降低成本。 建立完善的 LinkedIn 资料能提高申请云服务免费资源的成功率。 注册海外公司有助于保护个人和业务,并提高申请云服务资源的信任度。 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各有优势,开发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注册地。 银行账户被认为比支付机构更安全,资金应谨慎存放。 英国公司存在连坐制度与高税收风险,应优先考虑其他注册地。 Stripe 的合规要求严格,开发者需注意责任和义务。 开发者出海宜先专注产品,再考虑合规,以提高开发效率。 技术出身的开发者需建立商业思维,以更好理解市场并做出决策。 吴洪声老师鼓励开发者追求个人爱好,并分享了飞行员梦想与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Outline (00:00:02)从创业者到独立开发者:ServBay 的诞生本章介绍了吴洪声老师从 DNSPod 的创始人到腾讯云的网络技术专家,再到 ServBay 创始人的角色转变。他谈到 ServBay 的诞生源于自身对开发环境管理的痛点,以及对独立开发者和出海的关注。他认为,开发者们普遍面临着开发环境配置和管理的困难,ServBay 旨在帮助开发者节省精力,快速上手开发。 (00:06:28)Docker 的误区:无脑使用 vs. 深入理解吴老师谈到他对 Docker 的看法,他并不反对使用 Docker,但反对无脑使用。他认为,要真正用好 Docker,需要深入理解 Docker 的原理,并编写 Dockerfile 和 compose 文件。他以 ServBay 为例,说明 ServBay 能够更好地管理开发环境,并提供更深层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00:08:01)云服务平台的优劣势:独立开发者如何选择?吴老师分享了他多年使用云服务的经验,他认为云服务平台的选择取决于用户的群体和业务需求。他以 ServBay 为例,介绍了 ServBay 的架构,包括使用 AWS、Azure、Oracle、Cloudflare 等平台,并分析了不同平台的优劣势。他建议独立开发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平台,并利用免费试用等优惠政策。 (00:15:45)申请云服务免费资源的技巧:LinkedIn 的重要性吴老师谈到申请云服务免费资源的技巧,他认为 LinkedIn 的个人资料非常重要。海外公司非常重视人脉关系,LinkedIn 的资料可以展示个人能力和人脉关系,从而提高申请成功率。他建议独立开发者建立并维护好 LinkedIn 的个人资料,并积极与行业内人士建立联系。 (00:20:06)海外公司注册的必要性:保护个人和业务吴老师强调了注册海外公司的必要性,他认为注册公司可以保护个人和业务,并提高申请云服务免费资源的成功率。他建议独立开发者注册美国公司,并利用美国公司的银行卡在国内消费。他认为,注册公司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业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00:35:45)海外公司注册的最佳实践:美国、香港、新加坡吴老师分享了海外公司注册的最佳实践,他建议独立开发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册地。他认为,美国公司是最成熟的选择,香港公司可以方便资金回流,新加坡公司则比较稳定。他详细分析了不同注册地的优劣势,并提醒开发者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风险。 (00:49:58)支付平台的选择:银行账户 vs. 支付机构吴老师谈到支付平台的选择,他认为银行账户比支付机构更安全可靠。他以 Wise、PayPal、空中云汇等平台为例,分析了不同平台的风险和局限性。他建议独立开发者选择正规的银行账户,并避免将大量资金存放在支付机构账户中。 (01:00:04)英国公司注册的风险:连坐制度和税收问题吴老师强烈建议独立开发者不要注册英国公司,他认为英国公司存在连坐制度和高税收的风险。他解释了英联邦国家的连坐制度,以及英国公司在税收方面的劣势。他建议开发者选择美国公司或新加坡公司,并避免注册英国公司。 (01:08:53)Stripe 的合规要求:风险与机遇吴老师分享了他使用 Stripe 的经验,他认为 Stripe 的合规要求非常严格,但同时也提供了很多便利。他提醒开发者注意 Stripe 的帮助文档,并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建议开发者在使用 Stripe 时,要做好合规工作,并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01:11:58)独立开发者出海:先专注于产品,再考虑合规吴老师总结了独立开发者出海的最佳实践,他建议开发者先专注于产品开发,再考虑合规问题。他认为,过早地追求合规会增加成本,并影响产品开发的效率。他建议开发者选择合适的注册地和支付平台,并做好风险控制。 (01:19:52)从技术到商业:独立开发者需要建立商业思维吴老师鼓励独立开发者建立商业思维,他认为技术背景出身的开发者往往过于专注于技术,而忽略了商业方面的思考。他建议开发者学习商业知识,并从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他认为,商业思维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01:22:33)吴洪声老师的爱好:飞行员的梦想本章介绍了吴老师的爱好,他是一位飞行员,并分享了他对飞行的热爱。他认为,飞行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由和梦想,并鼓励开发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谈到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航空工业上的发展潜力。他认为,中国未来将在低空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2024-08-28
1h 3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6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Megatron:小黄鸟& Reqable 作者
北京时间 8 月 16 日上午 10 点视频号「独立开发者访谈录」直播,我们很高兴邀请到 Reqable 的开发者 Megatron @reqable,聊一聊作为从大厂技术骨干走出来的独立开发者,有着怎样的转型之路,1 个人 15 个月的时间,如何在图书馆里开发出超过 10 万用户的 Reqable。我们也会探讨成为独立开发者后,趟过的河和踩过的坑,当然还有 Reqable 下一步的出海之路。欢迎大家在直播间参与互动,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的道路上一起踏浪,扬帆出海! 大厂技术负责人到独立开发者的转型之路 1个人 15 个月,图书馆里开发出的 API 调试工具 10 万用户,从小黄鸟到 Reqable 用户背后的坚持 成为独立开发者后,趟过的河和踩过的坑 产品接下来的出海之路和未来愿景📢 出海去是一个赋能独立创客的孵化平台,提供产品出海所需的一站式服务(产品选型、海外支付、设计、冷启动、增长、个人 IP 打造等等)🚀 参与方式: 孵化:每期 10-15 位,补齐短板,规避陷阱,从 0 到 1 完成出海 会员:在孵化器中零距离学习出海经验(在线群组、孵化例会、大咖分享、知识库等)更多详情 👉 chuhaiqu.clubOutlines00:02从大厂技术骨干到独立开发者:转型之路与心路历程05:09独立开发者面临的挑战:用户反馈与资源不足11:19独立开发者的选择:产品类型与市场验证20:16独立开发者开发之路:图书馆里的 15 个月27:50技术选型:Flutter 的选择与挑战42:37商业化之路:低付费率与出海策略53:13出海之路:品牌策略与数据安全1:04:23个人品牌运营:冷启动与社媒推广
2024-08-17
1h 20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5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蛋壳
Summary本期播客节目通过蛋壳的独立开发者故事,深入探讨了成功出海和项目开发的必备思维和策略,包括抓住市场趋势、快速行动、SEO 优化和合规建议。这些经验不仅对独立开发者有重要启发,也为有志于创业的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小项目里如何学习商业思维 Sora 的火爆和 GPTs 的引流赚来的第一桶出海金 热度过去流量下滑,几近归零后如何重新上扬 新词、外链、多页面,Google 的流量又快又稳 平台、趋势和时机,怎么接住指数级爆发的新事物Takeaways 蛋壳通过小项目学习商业思维,成功实现出海收入,产品组合 MRR 达到 7000。 抓住市场热度和趋势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标准。 行动力强和敢于尝试是独立开发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SEO 优化需要快速行动,越快越能抓住排名机会。 制定合理的流量获取策略,除了 SEO,还可以考虑谷歌广告。 注册公司地址要干净,避免出现封控风险。 独立开发者应重视外链建设,积累自然增长。 失败经验提醒要慎重选择竞争关键词。 盈利后再投入理想项目才能保证资金安全。 社群力量为独立开发者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帮助的良好环境。Outline (00:00:05)独立开发者访谈录:蛋壳的故事本章介绍了出海去孵化器新栏目 “独立开发者访谈录”,并隆重介绍了嘉宾蛋壳,一位通过小项目学习商业思维、抓住 Sora 爆发机遇实现出海收入的独立开发者。同时,主持人还提到了蛋壳目前的产品组合 MRR 已经达到了 7000 的水平。 (00:01:13)从 QQ 空间卖号到捕捉 Sora 热点蛋壳分享了自己最初通过 QQ 空间卖 Chat GPT 账号的经历,从俘虏截图到写注册脚本,利用小红书和抖音评论区引流,最终实现盈利。之后,蛋壳又抓住 GPD 语音功能刚推出,只有部分账号可以试用的机会,收购语音权限的 Plus 账号,通过小红书引流套方案进行贩卖,同时还录制了 B 站视频进行推广,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00:05:09)出海的起点:Sora 带来第一桶金受到社群中关于海外英文工具的启发,蛋壳开始关注海外市场。在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海外市场与自己的技术能力相契合,于是决定尝试出海。通过社群学习 SEO 和 AI 工具方面的知识,蛋壳在 Sora 爆火当天就写了一个视频列表页面,整合了 Sora 视频并发布在 V2EX 网站上,获得了 2000 多浏览量。 (00:08:28)利用 GPTs 平台引流,抓住爆款机会蛋壳利用 GPTs 平台,创建了大量关于 Sora 的 GPTs 应用,引流到自己的网站。其中一个 GPTs 应用意外爆火,登上了 TrailerGPT 首页第五的位置,带来了大量流量,并最终实现了广告变现。 (00:11:58)流量造假争议:深陷广告平台扣量陷阱蛋壳分享了在 GPTs 平台广告结算过程中遇到的扣量问题。虽然他坚称没有刷流量,但平台却怀疑他流量造假。通过谷歌会议,蛋壳试图解释自己的流量来源,但最终还是被扣掉了大部分广告收入。 (00:13:59)广告联盟扣量的常见问题百寸分析了广告联盟扣量的普遍现象,指出大部分大中华地区用户访问 OpenAI 网站需要开代理,而代理使用的 IP 属于数据中心的 IP,会被判定为无效流量,导致广告联盟进行扣量。 (00:14:42)抓住新事物,快速搭建 MVP 网站从 2 月份开始正式出海后,蛋壳继续利用 AI 热点进行项目开发,以 dreamHAI 为关键词,搭建了一个简单的 MVP 视频站网页,并通过逆向接口,实现视频生成功能。 (00:17:44)项目判断标准:顺势而为,抓住趋势蛋壳分享了自己判断项目是否值得做的标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项目的趋势和热度流量,二是未来的 AI 产品发展方向。他认为,抓住新事物爆发的趋势,利用现成的 AI 工具和平台,更容易获得成功。 (00:19:48)网站流量下滑:利用 GPTs 关键词和刷排名蛋壳谈到了热点过去后网站流量下滑甚至归零的情况,并分享了如何利用 GPTs 平台的关键词,通过刷排名的方式将流量重新拉升起来。 (00:21:19)新词寻找和多页面策略:SEO 优化关键步骤蛋壳介绍了如何利用流量分析工具和 AI 工具进行新词挖掘,并通过多页面策略和外链建设提升网站排名。 (00:24:23)外链建设:坚持积累,获得自然增长蛋壳强调了外链建设的重要性,并分享了通过 1000EUSERGUYS 平台进行外链提交的方法。他建议独立开发者不要追求快速大量的外链,而是要坚持每天提交几个外链,积累自然增长。 (00:27:08)产品形态选择:先赚到钱,再做理想项目蛋壳坦言,自己目前更倾向于开发简单粗暴的 AI 工具项目,先通过这些项目赚到钱,再投入时间精力做更大型的理想项目。 (00:28:47)平台依附的优势:流量高,变现快蛋壳分享了平台依附的优势,认为不要小看这些平台的流量,例如 GPTs 平台、谷歌插件平台、脚本平台等,都能够带来不错的流量和变现机会。 (00:31:36)流量获取:除了 SEO,还可以尝试谷歌广告蛋壳介绍了除 SEO 之外,还可以利用谷歌广告进行流量获取。他认为,谷歌广告虽然有些关键词很贵,但也有比较便宜的关键词可以利用。 (00:33:17)投流风险:产品力不足,容易打败仗百寸提醒,独立开发者产品投流存在风险,因为产品力不足,解决方案不够好,很容易打败仗。 (00:36:14)失败经验:选择竞争难度太大的关键词蛋壳分享了自己早期选择 YouTube 下载关键词做项目,但由于关键词竞争难度太大,最终没有获得预期流量的失败经历。 (00:37:36)出海陷阱:注册公司地址的干净程度蛋壳分享了出海过程中注册公司地址的干净程度非常重要,如果地址被很多公司使用过,或者出现过不良记录,就会增加账号封控的风险。
2024-08-09
1h 1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4 | 出海去小圆桌 - 从孵化到榜一
Summary本期播客节目深入探讨了孵化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三位孵化成员分享他们从产品孵化到上线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孵化器如何帮助开发者避免弯路、平衡时间精力、快速验证产品价值,并成功在 ProductHunt 上打榜,这些经验不仅展现了孵化器的资源支持和方向指引,也强调了建立品牌公信力与社区连接的重要性,激励更多开发者积极加入孵化器,共同成长。Takeaways 孵化器提供方向指引,帮助开发者少走弯路。 兼职开发者需平衡时间与精力,要坚持积累经验。 快速验证产品价值是成功的关键。 ProductHunt 主要为品牌曝光提供平台,而非流量获客渠道。 提前建立社区连接,能有效提升 ProductHunt 打榜的成功率。 倒推数据有助于明确盈利模式和项目可行性。 孵化器能够补齐开发者的短板,尤其是非技术背景者的需求。 关注品牌积累和长期价值,而不仅是短期回报。Outline (00:00:01)出海去孵化器直播:产品孵化到上线心路历程本章介绍了出海去孵化器直播的主题,邀请了三位孵化成员阿飞、宗源和 Jeffery 分享产品从孵化到上线的心路历程。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产品:TEDeasy、TeddyRate 和 XBitsGPT,并简述了产品在 ProductHunt 上发布的成功经验。 (00:04:09)孵化器的价值:方向指引和少走弯路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孵化器对产品开发的影响。阿飞作为第二期孵化成员,分享了他从最初的国内产品转向海外推特产品的心路历程,并强调了孵化器在产品方向指引和避免走弯路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孵化器可以帮助开发者避免很多独立开发者第一年第二年没有赚到钱的困境。 (00:07:31)兼职独立开发者的挑战:时间精力分配与发展策略本章围绕兼职独立开发者的挑战展开讨论。阿飞分享了自己如何平衡工作与独立开发的时间精力,并建议制定计划,避免过度负担,并循序渐进地积累产品、设计、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他强调,独立开发者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即使在前期收入不稳定,也要坚持下去,积累经验,等待时机爆发。 (00:13:18)全职独立开发者的心路历程:意外的转折与快速验证宗源作为第三期孵化成员,讲述了他从公司项目转型成全职独立开发者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在公司验证产品的初期成功经验,并在公司面临困境后选择全职开发。他强调了快速验证产品价值的重要性,并描述了利用 Recast 插件进行产品快速迭代的经验。 (00:18:18)孵化器的助力:资源支持和目标设定宗源继续分享了加入孵化器后的经历,他表示孵化器为其提供了包括产品模板在内的资源支持,帮助他快速搭建产品。他还谈到了利用数据倒推目标,并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期不同,最终通过一个用户解决了目标问题。 (00:20:42)倒推数据的重要性:明确盈利模式和可行性宗源和雨晨都强调了倒推数据的必要性,即使最终结果可能与预期不同,但也能够帮助开发者明确盈利模式,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他们建议开发者根据漏斗模型,逐步倒推用户数量,评估获客能力,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持续运营。 (00:21:23)全职开发者的双重身份:专注于产品和运营Jeffrey 作为第一期孵化成员,分享了他全职开发两个项目的经历。他强调了独立开发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需要快速决策、调整和适应市场变化。他介绍了团队专注于 Twitter Space 聚合平台的初心和发展方向,并表示通过快速试错的方式,实现了关键词在谷歌搜索排名中的优势。 (00:26:41)ProductHunt 打榜的准备:提前建立社区连接这一章探讨了 ProductHunt 打榜的准备工作。宗源分享了他在 ProductHunt 打榜前两个月的准备过程,他强调了提前建立社区连接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在社区中活跃,积累人脉,为打榜奠定基础的方法。他指出,提前与其他产品开发者建立联系,为打榜做好准备,能够获得更高的投票数。 (00:31:19)ProductHunt 的价值:品牌曝光和社区连接雨晨和宗源都认为 ProductHunt 不是一个主要的获客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与海外产品社区建立连接,提升品牌曝光度。他们强调了提前在社区中积累人脉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打榜当天与其他开发者互动的经验。 (00:32:42)ProductHunt 打榜的经验分享:推特和微信的运用阿飞分享了他在 ProductHunt 打榜前一周的准备过程,他主要利用推特和微信进行宣传。他通过私聊推特大佬,请求转发,并利用中推发帖,获得其他开发者转发和评论。他还介绍了 DM 的技巧,建议重点联系平时互动频繁和互相关注的开发者。 (00:38:01)ProductHunt 打榜带来的价值:外链增长和品牌公信力阿飞表示 ProductHunt 打榜后,他的产品获得了大量的自然外链增长,并提升了产品在 SEO 方面的权重。他也强调了 ProductHunt 并非纯粹的流量渠道,更重要的是提升品牌公信力。他认为通过 ProductHunt 打榜,能够吸引更多用户,提升产品知名度,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00:44:38)ProductHunt 打榜的反思:物料准备和邮件运营波波作为 Jeffrey 团队成员,分享了他们 ProductHunt 打榜的准备过程和反思。他认为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在物料准备上,尤其是图片的设计方面,建议未来提升设计能力,提高效率。他还谈到了邮件运营方面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邮件系统验证和推广工作未能顺利完成,导致效果不佳。 (00:54:43)ProductHunt 打榜的重点:提前混社区和建立换票基础宗源再次强调了提前混社区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建立换票基础的方法,建议团队成员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立人脉关系。他还强调了在打榜宣传时不要直接要求投票,要避免违反社区规则。 (00:57:17)ProductHunt 的数据分析:流量来源和转化率宗源详细介绍了 ProductHunt 平台带来的流量来源,包括打榜当天、日报 newsletter 和周榜的流量。他指出,ProductHunt 的流量价值并不算特别大,注册转化率和付费转化率也相对较低。他认为 ProductHunt 带来最大的价值是提升品牌公信力,为未来的推广奠定基础。 (01:00:24)ProductHunt 的本质:品牌广告而非流量广告宗源和雨晨都认为 Produc
2024-08-09
1h 2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3 | 出海去孵化器 7 月 20 日杭州线下活动录播(渣音质见谅🙉)
由于录音设备故障,本次活动只采集到了相机自带音频,渣音质还请见谅。视频版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8NuuaMX3MBilibili: https://b23.tv/EDGjSVX---出海去孵化器 7月20日 杭州线下活动所有嘉宾分享的 PPT《一人公司出海去:中国个人创业者的未来》by 宇成https://gamma.app/docs/-gc3h1yux99pdfgx?mode=doc《How to get your first customers》by 百顺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kCR2G48KZTFCUobyusTOqM0NWLCxM_mkAy_KsTBCCtA/edit#slide=id.g21438bbf2c3_0_50《Google SEO for Indie Hacker Startups》by 子木https://gamma.app/docs/Google-SEO-for-Indie-Hacker-Startups-aqp652pcondni9t?mode=doc《AI 时代的一人公司》by Ryanhttps://gamma.app/docs/AI-hpr45bncofdre9l?mode=doc《Podwise: Podcast knowledge at 10x speed》by 归归https://gamma.app/docs/GUI-ovi5z3irr4c8m5d?mode=doc《No-Code Full-stack Dev Platform》 赵赫h...
2024-07-30
3h 50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2 | 出海去小圆桌 - 合规,还是 TMD 合规
本期播客节目讨论了出海合规的税务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自身所得的合规问题。合规是企业的关键,可以通过注册公司实现合规。税务问题是出海业务中复杂的部分之一,寻求专业代理机构的帮助可以确保合规。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记录交易并合理处理服务条款和责任是重要的。海外公司发放个人薪资的方式需要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海外公司要合规申报收入给税务机关,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尤为重要。海外收入申报和税务问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相关法律把握分寸。GDPR 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GDPR 的合规性对企业和用户都是有意义的。中小企业需要采取关键措施以确保数据安全合规性。隐私协议和服务协议可以保护用户利益并避免违反法规的风险。GDPR 合规相对可操作,但税务合规相对困难。产品开发者需要遵守 GDPR 要求,并注意合规事项。中国在监管方面领先世界,中国更注重个人的法律责任。做一个新公司并遵守 GDPR 并不复杂,可以使用已有服务和解决方案确保合规。要寻找具有 GDPR 合规的 Cookie 品牌,并将其代码整合到自己的页面和代码库中。Takeaways出海业务中合规是关键,可以通过注册公司实现合规。寻求专业代理机构的帮助可以确保满足复杂的税务合规要求。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记录交易并合理处理服务条款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海外公司发放个人薪资的方式需要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海外公司要合规申报收入给税务机关,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尤为重要。海外收入申报和税务问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相关法律把握分寸。GDPR 对于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和用户都有影响。中小企业需要采取关键措施以确保数据合规性。隐私协议和服务协议可以保护用户利益并避免违反法规的风险。GDPR 的合规相对可操作,但税务合规相对困难。中国在监管方面领先世界,更注重个人的法律责任。做一个新公司并遵守 GDPR 并不复杂,可以使用已有服务和解决方案确保合规。要寻找具有 GDPR 合规的 Cookie 品牌,并将其代码整合到自己的页面和代码库中。出海区复划期会员政策和合规问题需要探讨平衡数据收集和产品需求之间的关系。Outlines00:00 讨论出海合规的税务和知识产权问题06:10 税务合规与 VAT 问题的复杂性分析13:18 跨境收款服务和注册公司的选择:考虑税务系统和政府支持17:25 海外公司发薪及商业所得税对个体开发者的影响23:36 美国与欧洲法律的现代化程度差异及对创业者的影响27:52 海外成立公司的合规风险和收入申报问题分析33:30 海外收入申报和税务问题的探讨37:58 中国税法对海外收入的纳税规定及其风险分析43:13 数字无法全面判断一件事情,税务局的模型可能非常简单48:27 新加坡注册公司和离岸董事问题53:54 GDPR:数据合规的现代化法规57:54 中小企业应遵循的数据安全合规性的措施和要求1:03:27 隐私协议和服务协议的保护和风险1:07:35 GDPR 和税务合规的区别——执行法律的个体认知和风险的不对等1:12:49 GDPR 对产品开发者的影响和合规建议1:17:25 GDPR: 中国的监管政策与欧美的差异 1:24:15 GDPR 合规和 SaaS 推荐1:31:48 Cookie 的 GDP 分享合规和大公司的技术设施1:37:26 出海去孵化器会员政策和合规问题讨
2024-07-13
1h 43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1 | 出海去小圆桌 - 吉光卡片被抄袭事件& Demo Day 后续话题
本期播客节目讨论了独立开发者圈子中的抄袭问题,认为抄袭在这个圈子里是很常见的现象。虽然抄袭对创业者和原创者都会产生影响,但创业者应该关注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走得更远,通过调整心态、保持竞争心态和利用社区的支持来应对抄袭问题。此外,讨论了抄袭对创意保护和知识产权的影响,认为原创者应专注于产品和品牌,而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扩大品牌影响力,抄袭事件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机会。最后,讨论了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如耐心、坚持和乐观态度,以及独立开发者的角色和思维变化。Takeaways抄袭在独立开发者圈子中很常见,创业者应该关注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走得更远,调整心态、保持竞争心态和利用社区的支持是应对抄袭问题的关键。原创者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抄袭事件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营销机会,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存在挑战。创业者需要具备耐心、坚持和乐观态度,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数学思维,以应对创业的辛苦旅程。独立开发者需要管理和认识到所有事情,独立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态度非常重要。独立开发者可以借鉴电商前辈的经验,避免问题和困难,跨境电商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Outlines00:00 讨论独立开发者圈子中的抄袭问题05:16 创业者应关心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09:00 抄袭现象对创业者和原创者的影响及其权利保护的挑战13:58 创业环境中的抄袭问题和创业者的态度16:31 抄袭对创意保护与知识产权的影响以及营销机会分析19:17 用户生成的内容的版权问题和语言翻译授权问题22:33 Medium 上的版权问题及其对翻译的影响27:02 推特上长文与短文的版权保护问题30:52 Building Public 的风险与社区的讨论35:01 关于权衡发货和市场验证的讨论37:40 创业者的耐心与坚持40:39 创业和独立开发的挑战与机遇44:44 独立创客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开发中的关键作用47:51 独立开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态度51:33 独立开发者考虑试试跨境电商和借鉴电商前辈的经验--------------7 月 4 日,我们携手 Batch1、Batch2 和 Batch3 的优秀项目,举办了出海去孵化器线上 Demo Day。每一个项目都充满了活力和潜力,我们一起见证了独立开发者时代的崛起,出海去孵化器将与所有项目一起前行,赋能独立创客,实现全球淘金。包括出海去孵化器在内,12 个项目的 Demo Day 均已在视频准备好,前往出海去孵化器视频号、YouTube、哔哩哔哩、小红书均可观看。同时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即将开始的 Batch4 孵化,或者加入我们的会员,与大咖实时交流、扬帆远航!推特、公众号和视频号:搜索「出海去孵化器」#一人公司 #全球增长 #独立开发 #出海 #超级个体YouTube:www.youtube.com哔哩哔哩:space.bilibili.com小红书:www.xiaohongshu.com即刻:m.okjike.com
2024-07-13
55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20 | 出海去小圆桌 - 独立开发者如何使用低代码工具快速上线 MVP
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为独立创客、小微团队提供全新社区支持,激发“超级个体”潜力,打造全球化一人公司。我们的使命:为全球首个单人独角兽公司构建基础设施。1. 主题:独立开发者如何使用低代码工具快速上线 MVP2. 嘉宾介绍:- 蒋耀锴: Momen 低代码平台创始人- 赵赫: Momen 商业化负责人3. Momen 产品介绍:- 全站无代码开发平台,包括前端、后端、工作流和 AI Agent flow- 目标是让用户不写代码就可以做出 MVP,并支持到百万日活规模4. 主要讨论内容:- 低代码工具对独立开发者的价值- Momen 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用户案例分享- 对比传统开发和低代码开发- AI Agent 和低代码的结合- 商业化策略和 ISV 合作5. 重点观点:- 低代码工具可以帮助快速验证市场- Momen 注重后端能力和性能优化- 强调与用户深度沟通,了解真实需求- 开放性设计,支持与其他服务集成6. 未来展望:- 发展 ISV 生态- 完善 AI Agent 功能- 推出模板市场和联盟营销计划本期播客节目讨论了 Momen 作为低代码平台的市场验证和独立开发者的需求,以及 Agent Builder 作为一个 Agent 平台的设计思路和观点。同时探讨了用户对低代码工具的期望和功能边界问题,以及 Momen 的设计理念和灵活性。还讨论了 Momen 平台的用户反馈和产品特点,以及故事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最后,针对独立创业者和用户沟通的方式提出了建议。Takeaways独立开发者希望通过低代码工具快速获得市场验证,解脱技术纠结,集中注意力在业务本身上,并希望低代码工具提供良好的视觉呈现。Momen 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功能边界以实现较少限制和更高的功能需求,通过插件和灵活的对接能力解决了开发者对新插件、视觉效果和 SDK 等方面的顾虑。Momen 的设计和定位使其成为一个灵活和易于集成的工具,支持与其他生态系统和竞品的整合。Momen 用户反馈和产品特点:部分用户认为 Momen 上手容易但功能不够强大,部分用户因 Moment 的粘性特别高而对其忠诚度很高,Momen 的设计风格独特,提供更广泛的表格选择和更灵活的使用方式。对于小微创业或独立开发者来说,选择低代码工具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可以实现成本控制并提升效率。Agent Builder 作为一个 Agent 平台,通过调用预设的业务流程、第三方 API 和其他 Agent 实现功能的正交性组合,旨在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 AI 服务质量。故事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人类的信息传递往往依赖于故事来承载,故事的力量能够以非理性的方式进入用户,并在体验中得到理智的认可。对于独立创业者来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陪同用户体验产品,注重用户沟通的深度与广度可以提升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质量,学习低代码平台并有耐心即可开发软件,不需要依赖 GPT 等技术。低代码工具可以通过低代码联盟营销机会获得佣金,用户对有代码背景和无代码背景的人的刻板印象正在慢慢改变。
2024-07-10
1h 28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9 | 出海去小圆桌 - 独立开发如何处理 Burn out、何时坚持何时放弃
本期播客节目讨论了独立开发过程中常遇到的 Burnout 问题,强调了调整心态和对自身预期的正确认识是缓解 Burnout 的关键。讨论了期望与现实落差的问题,提出了克服落差的方法,并探讨了错过机会、权责边界和项目决策的重要性。讨论了如何管理预期和设定计划,以及目标调整的重要性。讨论了加入海外孵化器的重要性和如何坚持与适时断开项目。讨论了独立开发者的心态与企业家的心态的差异,以及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产品的建议。讨论了产品发布和上架的区别,以及进行市场验证的重要性。讨论了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发布在成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安卓发布中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了合规性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开发中都需要关注。## Takeaways- Burnout 问题需要调整心态和正确认识自身预期,以缓解压力。- 克服期望与现实落差的方法包括调整心态、设定明确目标和考虑时间限制。- 错过机会、划清权责边界和慎重决策对项目成功很重要。- 管理预期和设定计划时要保持低调、控制情绪,并先发布好消息再发布坏消息。- 加入海外孵化器可以加速产品验证和获取资源。- 独立开发者要坚持与适时断开项目,避免 Burnout,并平衡情绪。- 独立开发者的心态与企业家的心态不同,独立开发者可以利用 Product Hunt 平台推广产品。- 产品发布应重视市场验证,吸引用户并及早获得市场反馈。- 独立开发者发布产品要抓住反馈和潜在用户线索的机会。- 在国内安卓发布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不同市场、不同系统和审核机制的适应变化,合规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Outline- (00:00:05) 独立开发中的 Burnout 及应对策略本节小圆桌讨论了独立开发过程中常遇到的 Burnout 问题。Burnout 并非一日之寒,往往是数月的积累。面对 Burnout,不要着急解决问题,要给自己缓解的时间。同时,Burnout 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需要注意自身状况。调整心态,并对自己的预期有正确的认识是缓解 Burnout 的关键。开发者们应该认识到 Burnout 的常见原因,如与他人的合作问题、项目管理失控等,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方法。- (00:05:08) 如何应对 Burnout 情绪的出现讨论了 Burnout 情绪的出现及其影响。对于 Burnout,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设定预期是必要的,然而,当期望与现实有一定落差时,容易出现 Burnout 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它,或者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它,以减轻情绪压力。- (00:10:55) 解决期望与现实落差的方法和目标设定讨论了期望与现实落差的问题,提出了克服落差的方法,如调整心态和设定明确目标以及适当的止损机制。同时强调了目标设定时应考虑时间限制和明确的计划。团队合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也被提及,强调团队内只有一个人时可以从理论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00:13:39) 如何控制团队内部的权责边界与项目推进的关系本节谈到了三点要素:错过机会、权责边界和项目决策。对于错过机会,要避免过度追求短期目标导致推进失误;在团队内部,划清权责边界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项目决策,需要慎重思考、避免不必要的冲动,以免给团队造成压力和疲劳。- (00:18:11) 管理预期和设定计划的方法论本节对话讨论了如何管理预期和设定计划的方法论。建议在承诺时保持低调,交付时超出预期;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先发布好消息再发布坏消息。这需要不断的锻炼和训练,以提高管理逾期的能力。- (00:24:35) 管理预期、锻炼技能和目标调整的挑战与实践讨论了管理预期、锻炼技能以及目标调整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任务或领域,从一开始很难制定科学有效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迭代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需学会"under promise or delay",这不仅适用于与他人合作,也适用于与自己合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内耗和动力消耗。同时,需要注意预期值和目标的调整要基于可靠的数据集和判断。- (00:29:13) 目标设定和调整带来的影响讨论了目标设定和调整对个人和团队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频繁的调整可能说明个人能力问题,而团队的努力却无法达到高设定目标会对团队造成损耗。另外,公司层面和独立开发存在不同的感受,而大团队的调整对整体协调可能产生困难。在国内公司中,快速决策可能导致问题的产生。- (00:34:25) 团队管理中的抉择和放弃本节对话讨论了团队管理者面临的抉择和放弃的问题。在项目立项调研方面,国外公司与国内公司存在差异,国外公司更注重长时间的调研和认证,而国内公司更注重快速响应。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应像使用杀手锏一样,有时需要放大招,但也要给团队恢复的时间。在独立开发方面,需要尝试一切,但当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且缺乏增长时,放弃是合理的选择。同时,加入组织或获得反馈能加速个人尝试的效果。- (00:41:00) 加入海外孵化器以加速验证尝试的有效性本节中讨论了加入一个海外孵化器的重要性,这样的组织可以加速产品或想法的验证过程。独立开发者可以从组织中获得反馈并与其他人讨论,以更快地知道他们的尝试是否正确。这种组织提供了一个扩大边界并增加资源渠道的机会,使得每次重新评估决策时更加准确。虽然初始判断可能存在错误,但通过持续的增长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衡量尝试的有效性和放弃的时机。- (00:47:10) 如何坚持项目同时又能适时断开?独立开发者需要有"渣男思维"讨论了独立开发者在项目中如何坚持与适时断开的问题。首先,要有"渣男思维",不将全部心思寄托在一个项目上,尤其当项目与预期不符时,不要幻想坚持下去会有好结果。同时,对于全职独立开发者来说,因现实压力较大,断开一个项目会相对容易。但对于兼职开发者来说,则可能难以断开一个持续一到两年的项目。此外,独立开发者要避免 Burnout,最好事先规划多个项目,以平衡情绪。最后,开发者需明确自身角色,是兴趣爱好者还是企业家,这两种心态截然不同。- (00:52:45) 独立开发者和产品发布的经验与建议讨论了独立开发者的心态与企业家的心态的差异,指出独立开发者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选择转为独立开发者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本节还提到了 Product Hunt 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并给出了关于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产品的建议。提示了不要在发布的最后时间点再投票,而是要在有足够时间与其他竞争者进行竞争的时候发布自己的产品。- (00:57:07) 产品发布与上架的区别以及市场验证的重要性本节对话讨论了产品发布和上架的区别,强调了利用发布机会进行市场验证的重要性。提醒独立开发者利用产品发布机会,通过广而告之来吸引用户,并在早期获得市场反馈,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进行市场验证,对于产品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1:01:24) 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发布质与量的思考讨论了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发布在成功中的重要性。相比于仅仅制作产品上架,发布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独立开发者,要花费十倍的时间和投入来进行发布,因此不必关心外界对产品的评价。发布的定义不仅是上线,而是抓住反馈和潜在用户线索的机会。这种思维方式对于那些想要尝试成为独立创客或者在大公司里进行侧项目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内安卓市场的发布中,市场的多样性和审核机制等问题也成为了独立开发者所面临的挑战。- (01:05:43) 安卓发布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分成机制与市场要求讨论了安卓发布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安卓发布的分成机制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很高,需要适应不同市场和审核机制。与此同时,国内安卓开发者面临的挑战也包括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审核机制,需要不断适配和改变。此外,国内对隐私安全的重视也增加了开发者的合规压力。然而,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国内市场不好,而是强调合规性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01:10:16) 讨论合规性问题和苹果开发者账号显示中文名字的限制本节中讨论了合规性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关注。对于苹果开发者账号的个人账号来说,如果以中国大陆身份注册,则只能显示中文名字,无法根据不同市场语言显示别名。这个问题可能会对推广和宣传产生一定影响,但也可通过注册公司以公司实体注册开发者账号的方式解决。此外,还讨论了注册开发者账号的流程和一些建议,如遇到问题可通过电话联系苹果客服等。
2024-06-30
1h 1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8 | 出海去小圆桌 - 苹果重新发明“AI”
Apple WWDC 2024与AI:苹果的野心与机遇嘉宾: 小吉(极光卡片开发者) 十里(Zipic 开发者) 奥丁(PhewTab AI 开发者)本期播客节目涵盖了对苹果在开发者大会上重新定义 AI,并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潜力和未来应用前景表示乐观。讨论还涉及了对苹果产品和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期待,以及对苹果在 AI 领域的发展和前景持有期待。此外,讨论围绕 VisionOS、Xcode 和用户习惯展开,讨论了苹果智能 AI 与极光卡片及小吉未来产品的结合。讨论还包括了独立开发者面对大公司竞争时的挑战、LUI 的概念和数据关联性,以及 AI 模型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整体而言,本期播客展示了对苹果的满意度和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理解,以及对苹果在 AI 领域的表现和前景的期待。Takeaways 苹果重新定义 AI 为 Apple Intelligence,开发者对此持积极态度,认为苹果有潜力成为真正的私人助理。 开发者特别关注苹果 AI 的跨应用数据传输能力,认为可以个性化用户体验并拓展与用户的互动方式。 开发者看到了数据传输和个性化服务的潜在机遇,并对苹果 AI 的未来应用前景表示乐观。 有期待苹果升级 Siri,实现对个人情况的了解和日常记录的能力,并期待 Xcode 的 AI 助手。 讨论苹果在 AI 领域的发展和未来预测,认为虽然苹果在 AI 方面落后,但展示了迎头赶上的势头。 讨论 VisionOS 的新功能和苹果如何记忆用户习惯,探讨了记忆模式的挑战和需求管理。 讨论苹果智能 AI 与吉光卡片及小吉未来产品的结合,提到了 AI 探索的保守态度和视觉化产品的发展方向。 讨论工具集成的简洁性和 基于原生空间的支持,以及通过 Apple Intents 实现的智能助手的应用场景。 讨论端测与算力之间的关系和创业公司面临大公司竞争的挑战。 讨论 LUI 的概念和与人和机器生成数据的关联性,提出了 LUI 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人的感知带宽的限制和隐私的重要性,以及用户对数据隐私的担忧。 讨论 AI 模型的安全性和商业大佬们对此的观点,以及苹果公司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立场。 讨论数据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和苹果在 AI 方面的发展,市场对苹果有信心,并期待进一步的探索和交流。活动预告: 7月20日左右在杭州举办线下活动,欢迎参与Outline (00:00:07)苹果的 AI 对于开发者生态的影响和机遇本节节选中,沟讨了苹果在开发者大会上重新定义 AI 一词为 Apple Intelligence,重新定义旨在与苹果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开发者对苹果 AI 的整体观感积极,特别关注跨应用数据传输的能力,该功能可以使开发者更好地个性化用户体验,例如将音频内容转换为文字内容,并在相应应用中显示。此外,苹果 AI 提供了拥有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天然优势,大大拓展了与用户的互动方式。开发者们看到了数据传输和个性化服务的潜在机遇,并对苹果 AI 的未来应用前景表示乐观。 (00:06:57)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观感和期待本节饱含对苹果的期待和观感,包括对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的持乐观态度,认为苹果有潜力成为真正的私人助理。对于 WWDC 中展示的内容,认为开放性不够,设计水准和细节把控稍有粗糙,希望苹果能升级 Siri,达到对个人情况的了解和日常记录的能力。期待 Xcode 的 AI 助手,认为苹果对数据和代码最全的掌握使其比 Github 更具优势。总体来说,本节介绍了对苹果的满意度和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理解。 (00:10:52)对 Xcode 和 Apple Intelligence 的综合评价给定节选中的讨论涉及了对 Xcode 的评价和对苹果的 Apple Intelligence 的理解。讨论者认为 Xcode 值得期待,整体感觉满意,并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概念给出了个人理解。他们还提到了苹果在 AI 方面的布局,并强调了苹果的隐私保护能力。总体而言,对这次发布会的表现比较满意,并且对将来的可能性充满了想象空间。 (00:15:43)乔布斯对苹果产品中人工智能的愿景本节对话中提到了乔布斯对苹果产品的愿景。从他的角度来看,苹果产品应更加亲近、有灵性,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更紧密相连。他希望将手机或产品变成一个有灵性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出相对较晚,导致乔布斯未能在有生之年见证这一技术的革新。如果乔布斯还在世,他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更加紧密、更有灵性的用户体验,使苹果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与伦比的存在。此外,对话中还提到了苹果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的情况,这与乔布斯的愿景不太相符。 (00:19:17)苹果在 AI 领域的发展和未来预测本节对话涵盖了关于苹果在 AI 领域的发展和未来预测的讨论。对话中提到了苹果追求第一的形象,但对于其在 AI 方面的落后感到失望。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苹果变得有些可爱,因为它开始迎头赶上,并采用了一种更加智能的方式融入系统。还讨论了 VisionOS 引入智能助理的可能性以及用户习惯的记忆模式。整体而言,对苹果在 AI 领域的表现和前景持有期待。 (00:26:28)VisionOS 对用户习惯的记忆模式和功能引入的探讨本节对话围绕 VisionOS 引入新功能和苹果如何记忆用户习惯展开讨论。其中,关键词是 VisionOS 和 XGBT。讨论中提出了关于功能引入的好奇和对记忆模式的担忧。该记忆模式类似于 XGBT,但效果并不理想。对话中还提及对苹果在这方面的期待和苹果记录用户习惯的形式。至于实际使用效果,目前还缺乏实际的使用场景。 (00:31:23)对于苹果智能 AI 的探索和产品结合的思考本节对话讨论了苹果智能 AI 与极光卡片及小吉未来产品的结合,提到了对 AI 探索的保守态度和视觉化产品的发展方向。提到了苹果开放的 GeneMoji 和 WritingTools 工具,以及视觉化产品和 AI 的结合。虽然目前对 AI 的探索相对保守,但可能会借用 AI 的能力来提升产品的视觉体验。同时,讨论了苹果智能 AI 的起点、用户需求、股片生产技术和工具的使用等。 (00:36:55)工具集成与智能助手的使用场景和苹果的设计思路本节对话讨论了工具集成的简洁性和基于原生空间的支持,以及通过 Apple Intents 实现的智能助手的应用场景。与苹果一贯的设计思路一致,该工具在结合具体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同时,追求优秀的用户体验。与传统的技术驱动不同,苹果强调结合场景去使用技术,并将智能化的解决用户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用苹果的方式,用户无需考虑背后的技术细节,只需体验智能助手带来的便利。对于算力的担忧,虽然不断有新技术提升硬件性能,但总有新的技术逐步填补算力需求,使得担忧的边界不断推后,软件与硬件相互补充。 (00:42:29)端测与算力的关系,AI 对手机性能的挑战本节对话讨论了端测与算力之间的关系,提到了算力需求的增加导致手机性能可能不足的问题。同时,AI 的发展超出了摩尔定律的极限,硬件和模型的进步共同推动了 AI 的提升速度。此
2024-06-24
1h 23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7 | 出海去小圆桌 - 如何在 Product Hunt 拔得头筹
本期播客节目介绍了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和推广产品的关键策略和步骤。讲者强调了物料准备和提交时间的重要性,建议设计高质量的配图,并绑定社交媒体账号以验证身份。此外,讲者还讨论了选择适当的发布时间、寻找合适的 hunter、与社区互动以及争取投票支持的方法。Takeaways 物料准备和提交时间是成功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和推广产品的关键因素。 选择适当的产品分类、设计高质量的配图,绑定社交媒体账号以验证身份。 选择适当的发布时间,找到合适的 hunter,并与社区成员互动,争取投票支持。 个人化和社区互助是实现个人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Outlines如何在 Product Hunt 上拔得头筹00:05Product Hunt 发布的准备和调整07:12如何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你的产品14:32如何选择产品发布时间和利用社区进行预热?17:33产品文案准备的关键点22:10Product Hunt 的传播机会和竞争激烈的 AI 产品28:39产品发布的最佳时间节点和策略32:42如何成功推动产品在 Product Hunt 上增加票数和互动率36:54Product Hunt 发布初步指南41:42如何找到合适的 hunter 以发布产品48:58优化产品发布的关键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案52:01PH 发布准备要点: 物料准备和提交时间都是关键55:50推特上的拉票技巧和策略1:01:09社区互动和 Code Outreach 是获得投票的关键1:04:29Code Outreach 的重要性和讲解计划1:08:46Hacknews 和 Product Hunt 的比较,以及 Hacknews 的优势和影响力1:11:34在直播中,时间预估与实际操作的差距1:17:11孵化与会员特权1:22:29Q & AQ: 我们的产品最好在什么时间发布?A: 个人的观点是,越早越好,最好在北美时间的午夜到第二天午夜发布。Q: 产品发布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A: 我们此处建议先查看您产品发布的目标,如果您的目标是冲着 "Growth of the day" 徽章去的,那么您可以选择一个竞争较少的日子,竞争最少的时间是周末的时间。Q: 我应该如何确定在 Product Hunt 上成功发布产品所需的票数?A: 你可以通过访问过往的 protocol 的每周每日发布情况来了解平均所需票数。Q: 如何准备产品文案?A: 产品文案的准备要注意两个方面,即产品辨识和针对用户的文案撰写。Q: 哪些产品比较容易充饱?A: 如果你是一个网红,不管是什么产品,你一定可以冲上去。Q: 在 PS 上面和其他平台上作 AI 产品,竞争激烈吗?A: 从去年的二三月份开始,每天都已经到六七十个产品,其中 90% 都是 AI 的产品。不管是在 PS 上面还是其他平台上,AI 的产品竞争都很激烈。Q: 如何在发布过程中增加票数和互动率的机会?A: 你可以通过动用多种渠道去拉票,提供 call for support 的话术,鼓励朋友和粉丝投票,并注重回复评论,与用户形成有效互动。Q: 如何在 Product Hunt 发布之后做收尾工作?A: 收尾工作包括感谢投票的人、写博文回顾发布历程、寻找机会获取官方和用户的投稿、保存数据、发布团队工作照片等。Q: 怎么找到合适的 hunter?A: 找到合适的 hunter,首先要在 Product Hunt 平台上查看其影响力指标,如 points 和 follows;其次要注意 hunter 本身所拥有的社区影响力,如推特和社区平台;最重要的是,找到 hunter 后,需要与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协作,包括发布前、发布中和发布后所需的事情,并且希望他能够在自己的推特和社区平台上帮助拉票。Q: 什么样的产品能保证进入精选,如果没有进入精选,接下来应该怎么做?A: 没有进入精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料准备不足,没有把这件事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另一个是提交的时间过短。如果产品没有进入精选,可以从提前准备好
2024-06-13
1h 2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6 | 出海去小圆桌 - AI 时代如何成为六边形战士
Summary本期播客节目围绕AI时代下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AI赋能了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充分适应AI时代的变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创业者需要注重透明度和可信度,并早期与用户接触和建立IP。公开和隐秘模式都有适用的场景,需要根据项目类型进行选择。销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创业者需要找到合适的消费者群体和切中用户痛点,同时利用社交媒体来推广产品。进军海外市场需要理解当地需求、克服文化差异和团队管理的挑战。在AI时代下,创业者需要注重技术和成本,并具备多个能力和判断力。未来可能出现一人独角兽公司,创业者需要掌握委派和低代码工具等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发展。Takeaways AI赋能了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充分适应AI时代的变化。 创业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透明度和可信度,并早期与用户接触和建立IP。 公开和隐秘模式都有适用的场景,需要根据项目类型进行选择。 销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创业者需要找到合适的消费者群体和切中用户痛点,同时利用社交媒体来推广产品。 进军海外市场需要理解当地需求、克服文化差异和团队管理的挑战。 在AI时代下,创业者需要注重技术和成本,并具备多个能力和判断力。 未来可能出现一人独角兽公司,创业者需要掌握委派和低代码工具等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00:00:06)JustSayAI孵化器合伙人介绍和出海区孵化器的使命中,主持人介绍了JustSayAI孵化器的合伙人Tiffany和老修,以及出海区孵化器的创始人YL和联合创始人百顺。JustSayAI孵化器专注于AI和出海,而出海区孵化器致力于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和小微企业进行软件的出海。出海区孵化器的长期使命是为世界上第一个艺人独角兽公司构建基础设施。与此相关地,有一个重要的亮点是主持人提到AI极大地赋能了创业者,因此他们相信未来会出现非常强大、高收入和高增长的艺人公司。 (00:03:55)AI时代的六边形战士和独立开发者的优势和劣势中,发言人讨论了AI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六边形战士和独立开发者的需求。AI赋能给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独立开发者作为AI时代的关键人物,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他们具备快速交付的优势,拥有超凡的开发能力。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路径依赖导致的思维定式的劣势。独立开发者应注意发挥个人特长,充分适应AI时代的变化。 (00:08:34)创业者心态及产品推向市场的挑战这一部分讨论了创业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态和产品推向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一些创业者担心产品推向市场的时机不够成熟,而其他人则对产品的推广感到困惑。有鉴于此,专家建议创业者在早期就与用户接触,并建立透明、可信赖的形象,以验证他们的想法并构建自身的IP。 (00:14:21)产品开发中的透明度与及时推出的重要性讨论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更看重的是透明度和可信度,而不是开发者是否犯错。开发者常常希望将产品做得完美,但过度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推出时间过晚,影响产品推广和用户反馈。因此,建议开发者尽早与用户接触,及时推出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并通过迭代和开发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发展。此外,从跨国市场的角度来看,国内独立开发者要面对技术开发者的内向性以及国内外文化差异的挑战,需要积极挖掘海外需求并寻找合适的渠道。但需要注意不过度概括和一棒子打死所有情况,而是根据个人观感和统计数据进行判断。最后,产品开发者应该关注提升透明度和可信度,以及平衡完美与及时推出之间的关系。 (00:20:09)Building Public vs. Building Stealthy - 适合哪些创业项目?中,讨论了建立公共形象与保持低调的不同方式。在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中,由于营销预算有限,他们通过媒体化自己来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和公众的信任感,这种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广泛传播和良好效果。然而,并非所有项目都适合建立公共形象,例如涉及金融等敏感领域的项目更适合保持隐秘。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building public取得成功,为其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building public的趋势。 (00:24:38)项目建设中的公开与隐秘之争以及中国独立开发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困难内容讨论了项目建设中的公开和隐秘模式的重要性,对涉及敏感信息和金融的项目可能不适合公开,而隐秘模式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个项目Warp在做终端浏览器时长时间保持隐秘模式,但原因不明。对于中国独立开发者想要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建立个人IP的困难,语言障碍是重要的挑战,但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与他人互动建立联系可以克服困难。 (00:28:10)销售对于技术创业者的重要性和挑战中讨论了作为技术创业者,克服销售挑战的重要性。销售是一个难题,即使产品复杂,创始人仍需亲自出面宣传理念、与他人互动并推销产品。本节提到了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差异,以及根据需求找到合适的消费者群体和切中用户痛点的重要性。在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借助这些渠道来推广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实例中提到了雷军推销小米车的策略。销售是技术创业者不可回避的一环,对技术创业者而言,克服心理障碍以及亲自参与销售过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00:32:12)创业者在海外市场的挑战与触达渠道内容围绕创业者在海外市场的挑战展开讨论。首先,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问题,创业者需要理解当地需求并寻找合适的消费者群体。如果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将有更好的有机增长。此外,在海外市场,分工更为细致,拥有各类专业人才。创业者需要克服团队管理的挑战。在触达渠道方面,海外市场的媒介、平台和线下渠道都有差异,创业者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公司间形成的生态系统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互助机会。对于IP的打造,我们提供多样的人才和专业指导,帮助创业团队高效搞定IP打造。 (00:36:17)独立开发者如何通过社媒增长有效打造个人品牌这段对话讨论了如何通过社媒增长和推特平台上的个人品牌打造来帮助开发者或创业团队高效地打造IP。根据每个用户在不同平台的密集程度,可以选择一个平台进行重点发展。推特作为一个时效性强且信息独特的平台,给了独立开发者一个有效的方式来建立个人品牌。此外,遵循best practice以及整合技术背景和独立开发者的经验,也是一个新的而有效的方式。然而,最大的挑战在于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那些正在打算或已经在创业过程中的人来说,有类似的团队可以提供帮助,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00:41:23)AI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关键因素和策略中,讨论了创业者在AI时代所需的关键特质和策略。创业者需要在早期启动一个飞轮效应,具备技术积累、产品体验和良好的用户触达,然后通过商业化实现一定的销售成就,并不断迭代加速发展。这种飞轮效应的建立需要平衡研发和商业化,并在市场环境中避免过度偏科。此外,参考大冒险公司的创始人李开复的观点,AI时代的创业者还需要加入技术这一要素,将其置于产品市场匹配之前,以适应这个新时代。具备这些关键因素和策略的创业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AI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00:45
2024-06-05
1h 06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5 | 出海去小圆桌
Summary本期播客节目讨论了个人能力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对技术团队的价值,特别是在个人能力和电商出海领域的应用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个体能够将自身能力与AI协同使用,从而大大提高项目完成能力。一个小团队或者一个个人加上AI技术,可以完成以往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任务,这种组合被认为是一种奇迹。讨论还涉及了独立开发者和超级个体的概念、公司工作中对SEO的关注程度、独立创业者的思维方式转变、技术债和快速试错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放弃过早或过晚的问题。Takeaways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个体能够将自身能力与AI协同使用,从而大大提高项目完成能力。 个人加AI技术在电商出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出海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国内市场需要更多的竞争。 成功的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依靠影响力推动产品发展和市场营销。 作为超级个体需要具备商业思维和用户导向的能力。 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明晰思维方式并善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能够更高效地建立业务并激发创造力。 对公司工作中SEO的关注程度较低,更注重通过广告投放来推广产品。 独立开发者可以通过做小项目并将其卖给付费用户来获得技术影响力。 独立开发者和个人站长需要对SEO进行优化,并具备社会化协作的意识。 构建外包网络可以借助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也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是关键。 独立创客需要具备快速迭代和尝试的能力。 构建产品时可以考虑使用无代码平台来快速验证想法,节约时间。 避免Burnout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需要寻找经验丰富的嘉宾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放弃的时机很关键,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一个项目上。 项目规模相对较小的独立开发者可以同时顾及多个项目。 根据数据来做判断不总是完全准确,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独立开发者在项目过程中情感投入会更多,对放弃的抵触情绪会更强烈。 想将产品推向国外市场需要经历冷启动的阶段。 独立开发者需要具备快速迭代和尝试的能力。 在产品技术战中常见做法是隔离,大公司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Outline (00:00:05)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在个人能力和电商出海领域的应用对话讨论了个人能力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对技术团队的价值,特别是在个人能力和电商出海领域的应用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个体能够将自身能力与AI协同使用,从而大大提高项目完成能力。一个小团队或者一个个人加上AI技术,可以完成以往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任务,这种组合被认为是一种奇迹。尤其在电商出海的环境下,这种个人加AI的方式在跨境出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4:21)AI赋能个体,让一个人能够完成原本需要多人合作的项目对话中讨论了AI技术如何赋能个体,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原本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AI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体能够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具,实现原本难以想象的个人项目完成。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出海的机遇之一。在出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发者开始涉足跨境、电商、软件、AI和SaaS等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国内的独立开发者来说,出海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国内市场则需要更多的竞争。因此,抓住出海的机遇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00:11:09)超级个体-思维的转变和创业的艰辛过程讨论了独立开发和超级个体的概念,以及从公司转向创业的挑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发言者们一起探讨了超级个体的定义和对超级个体的理解,强调了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所需的思维转变。他们分享了从最初独立开发的错误和困境中爬出来的经验,指出了作为超级个体需要具备的商业思维和用户导向的能力。他们认为超级个体的思维方式与职场中普遍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强调了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反向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将产品卖给用户的能力。他们的讨论反映了超级个体概念的重要性以及从就职于公司到独立创业的转变对个体的影响。 (00:15:19)超级个体与思维方式在创业中的重要性谈及了作为一名业务所有者在拓展业务并吸引用户购买方面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关键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指导。节选提及了作为超级个体或独立开发者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团队协作中的难题及人工智能在协作中的潜力。同时,节选中强调了创业者应确保自己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明晰思维方式并善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创业者能够更高效地建立业务并激发创造力。 (00:20:49)成为超级个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中,发言人分享了创业经历中的教训和观察。他发现,成功的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不仅仅依靠产品的完善度,更依赖于自己的影响力。他们将自己打造成媒体人或媒体公司,通过影响力来推动产品的发展和市场营销。另外,发言人还提到了超级个体的基本要素,即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帮助和影响相同领域的人群。此外,他强调了在时间管理上找到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如将时间投资于个人影响力、代码开发、学习新技术等方面。最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鼓励大家思考公司工作中是否关注过SEO这一重要领域。 (00:27:09)在公司工作时对SEO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这一段对话讨论了在公司工作时对SEO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发言人提到,尤其是在国内的公司,他们往往更注重通过投放广告来推广产品,而不是关注SEO或LightningPage的转化率。他们更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入广告,例如在微信中发布一张图片作为推广,而不是使用网页。这表明在公司工作时,对于SEO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个问题,询问其他人是否在公司工作时关注过SEO。发言人回答说,他曾接触过SEO,但并不重视。他解释了国内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投放广告来推广产品的原因,这导致了对SEO的低重视程度。这段对话没有商业广告。 (00:32:05)独立开发者如何获得技术影响力和商业成功讨论了独立开发者如何通过做小项目并将其卖给付费用户来获得技术影响力。通过这个过程,独立开发者能够理解技术影响力的概念,并在商业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本节还提到了独立开发者和过去的个人站长在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包括对SEO的关注和不断改善产品或业务的努力。这些经验和观点对于那些想要成为独立开发者的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00:37:47)成为Indie maker的思路转变和超级个体的概念这一部分讨论了独立开发者与个人站长之间的相似性,特别是在一个人需要处理多项任务的情况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需要注意对网站开发中的SEO进行优化。成为Indie maker后,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换,优先考虑哪些任务需要外包给合作伙伴来完成。此外,应该认识到Indie maker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孤立,而是应该具备社会化协作的意识。这意味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并推动自己成为超级个体。书籍《The 4-Hour Workweek》可以对此提供启示,该书讲述了如何通过聘请虚拟助手来实现更轻松的工作和生活。 (00:42:26)以"独立创客的经验和观点"为主题的部分总结。中,讲到了独立创客需要构建自己的外包网络,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来建立,还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同时,强调了独立创客不仅仅是开发者,而是可以担任Indie Maker的角色。快速试错可以帮助消除风险,而有些技术债可能已经成为废纸。因此,独立创客需要具备快速迭代和尝试的能力。
2024-05-25
1h 12
News Bites
Siaoliouciou Eco Fee, and Citizen Scientist
Hey there! Thanks for tuning in to today's New Bites! I'm Paz Bueno. And I'm Nancy Sun. Today's stories… Paying a little to protect a lot, measuring snow for 50 years, and English words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Let's check it 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琉球7月起收海洋保育費 Siaoliouciou's New Eco-Fee Starting July 1st, if you plan to visit the beautiful beaches of Siaoliouciou Island (小琉球) in Taiwan, there's something new to remember! The island will start charging a small fee (收取小額費用) of $60 NT to visit three special beach areas: Shanfu, Yucheng Wei, and Duozaiping (杉福、漁埕尾和 ). These three areas are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have unique plants and animals (獨特植物和動物) that need protection. The money from the fee will help take care o...
2024-05-08
08 min
Herricks Studios
S02E051: NPR Challenge: Solo Match (Yucheng)
NPR Challenge: Solo Match (Yucheng) (This Podcast was submitted as an entry in the 2024 NPR Student Podcast Challenge 5th-8th Grade Competition) What is it like training for MMA fighting? How would a person train for this type of sport? Yucheng explains first hand the intensity and aspects of MMA in Solo Match. This podcast was recorded in Herricks Studios with Michael Heit in the Content Creation Foundations 8th Grade Elective. Disclaimer: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ese recordings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r...
2024-05-03
06 min
Papers Read on AI
Assisting in Writing Wikipedia-like Articles From Scratch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We study how to apply large language models to write grounded and organized long-form articles from scratch, with comparable breadth and depth to Wikipedia pages. This underexplored problem poses new challenges at the pre-writing stage, including how to research the topic and prepare an outline prior to writing. We propose STORM, a writing system for the Synthesis of Topic Outlines through Retrieval and Multi-perspective Question Asking. STORM models the pre-writing stage by (1) discovering diverse perspectives in researching the given topic, (2) simulating conversations where writers carry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ose questions to a topic expert grounded on trusted Internet sources, (3) curating the...
2024-04-22
35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4 | 独立创作者在 visionOS 生态中的机会
📢 本期节目参与 Tech PodFest 和 Let's visionOS 开发者大会合作的 「XR系列专题」。关于 嘉宾 梁芊荟:No.7 科技 CEO, MIT CS & 建筑 双硕士,visionOS 首发应用团队 出海去孵化器: 我们共同致力于让每一位独立创造者都能发挥自己”超级个体“的潜力,打造自己的全球化”一人公司“!播客脑图内容简介00:00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出海去复化器平台的目标和为独立创作者提供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介绍了嘉宾梁千惠及其团队在Vision OS游戏开发方面的工作和目标。02:02作者介绍了他们团队对于空间计算的研究,并表示苹果提及空间计算可能是出于品牌营销考虑,同时也暗示空间计算的核心含义是将物理世界数字化建模并通过技术来实现更好的监控和编码。04:07AR、VR、XR、MR等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的命名容易混淆,因此提出新的术语来传达其含义是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同时这些技术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数字化建构,拥有更多的虚拟化规则。06:05建筑学是一门将规则影响到每个人在物理世界中行为的学科,而虚拟世界的规则叠加于现实世界使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08:09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于虚拟世界的感受和思考。其中,作者认为虚拟世界可以给予人们无限的自由度,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任何限制,但作者更倾向于相信在熟悉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作者难以想象人类能够真正活在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中,而脱离了真实世界的角色和设定。10:09整个文本主要讨论了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认为虚拟现实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有趣的体验,并强调了苹果和meta之间在交互方式上的差异。12:48游戏行业将更加倡导手势和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认为戒指可能成为一种更自然交互的媒介,因为人们更愿意佩戴东西。手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变得不够实用。15:35手柄的使用让交互变得更加困难,而语言交互和手势控制则是更直观和自然的交互方式。然而,语言交互目前还存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18:18语言输入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方式来完成互动,大语言模型的提升也会在此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对于现有产品而言,手势交互和语言尚未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期待未来能够在特定场景中做出更好的探索和分享。在VisionWise生态系统中,XR在CorePresence方面的应用有可能成为爆款应用。20:21短期内,苹果XR的核心要点是将更多现有的移动互联网内容以3D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是因为苹果具备出色的显示能力,并且沉浸式内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苹果XR还能替代线下场景,例如观看体育比赛、演唱会、旅游等活动,以及提供沉浸式的线上体验。22:23该文讨论了在Visual OIS生态中,希望有更多独立创作者和小型工作室加入并取得成功的机会,尽管开发门槛较高,但仍然存在机会和需求。24:56这段文本中提到了两个主要的刚需场景,第一个是对于网页内容的迁移和适配,希望能够快速将现有的网页内容迁移到Vision OS上;第二个是关于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在Vision OS上适合进行生产力工具的开发和使用。26:58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在数字化之前,人们使用传统的3D模型和手工制作的方式提高了生产力,但是现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还相对有限,需要更多的用户接受才能推动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未来这些头显设备的覆盖率可能会增加。28:54这段文字讨论了AR眼镜作为一种可能替代手机的设备的普及率,认为AR眼镜在轻量化的情况下可能会逐步普及,但最终可能仅达到笔记本电脑的级别。同时,提到了AR眼镜需具备一定的显示能力、重量和佩戴舒适性,以及实现空间计算和虚实混合叠加的功能。30:53总的来说,作者认为AR眼镜是一个远期的发展,目前苹果的Vision Pro设备可能更适用于开发者和早期采用者,并且还有重量、舒适性和价格等方面需要优化。作者认为AR眼镜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通用计算平台。33:42Vision Pro作为一个增量设备,可以替代或补充一些线下场景的使用,并提供更接近面对面交流的体验,尤其适合开会和聊天等场景,可能会创造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36:22在二维转三维交互方面,通过将二维交互投射到三维空间并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可以提供更好的沉浸体验,例如在视角游戏中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和在Vision Pro上实现沉浸式相册。38:59本文讨论了苹果的手眼交互技术以及用户对该技术的使用趋势和反馈。作者提到尽管手眼交互的概念类似于在PC上使用触控板,将有限的操作区域映射到更大的面板上进行交互,但作者认为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更倾向于将窗口拉过来并用手操作按钮,因此对于直接交互这一概念还需要更多的验证和时间的积累。同时,作者自己使用时也较少将窗口拉近并直接用手操作,因为过于接近会感到不舒服,而且手周围的空间在投影时会被遮挡。41:2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于将2D内容放置在3D空间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疑虑和思考,并讨论了如何充分利用这个短暂的历史时期来开发具有利基市场机会的应用。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2D和3D交互的观点。44:04该文讨论了用户交互反馈的重要性和如何强化反馈感,以及在进行直接交互时用户可能面临的疲劳问题。46:18这段文本主要讨论了通过手势游戏和使用新的模型格式来建立自己的pipeline,以改进在3D内容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并提到了插件对个人开发者的机会。48:17这段文字主要在讨论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包括建筑、飞行器等模拟仿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实验和数据关联等。还提到了开发与3D资产生产相关的插件以提高效能的机会。50:42数字孪生和仿真模拟技术将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空间感受和造型需求,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53:20这段文本主要讨论了数字软件和模拟仿真对于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价值,以及工业制图和透视学的发展历程。
2024-03-22
55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3 | 给开发者的设计课 Design 101
视频内容:【⛴️ 出海去 0x13: 给开发者的设计课 Design 10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W421P7Tj/?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93c260accf30a594014a8e9489e9fe90Summary这篇内容是关于设计的分享,主要讲解了独立开发者在产品开发中需要考虑的设计知识和原则。设计的目标是解决用户的问题,不仅仅是外观和颜色,还包括功能性和易用性。设计的过程可以按照金字塔模型进行,从功能性开始,然后提升到易用性和美观性。对齐和间距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素,可以提升用户体验。选择工具时要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目标来决定,不必追求花哨的效果。设计的原则包括对齐和间距,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Highlights[⛴️] 设计的目标是解决用户的问题,不仅仅是外观和颜色。[🎨] 设计的过程可以按照金字塔模型进行,从功能性开始,然后提升到易用性和美观性。[🔧] 选择工具时要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目标来决定,不必追求花哨的效果。[📏] 对齐和间距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素,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设计的原则包括对齐和间距,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Keywords#设计,#独立开发者,#金字塔模型,#出海
2024-03-11
1h 44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2 | 做 Pitch 的艺术
视频内容:访问出海去官方B站频道 https://space.bilibili.com/3677420### Summary这篇内容是关于如何进行Pitch的艺术。Pitch是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传递价值的过程,不仅适用于与投资人的交流,也适用于招募团队、销售产品和合作等方面。在进行Pitch时,要注意准备好自己的内容,并注意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观众。此外,放松自己的状态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减小紧张感。在准备Pitch之前,可以先进行Elevator pitch,即用一句话或几分钟时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文章还提供了三种不同版本的Pitch公式。### Highlights- 💡 Pitch是在短时间内传递价值的过程,不仅适用于与投资人的交流,也适用于招募团队、销售产品和合作等方面。- 💡 在进行Pitch时,要注意准备好自己的内容,并注意适应不同的情境和观众。- 💡 放松自己的状态很重要,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减小紧张感。- 💡 在准备Pitch之前,可以先进行Elevator pitch,即用一句话或几分钟时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文章提供了三种不同版本的Pitch公式,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观众。
2024-03-11
43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1 | 独立开发出海孵化器 Batch1 公开展示日
视频内容观看:https://link.chuhaiqu.club/demo#如何参与出海去孵化器?- 如果你是独立开发者,想参与孵化,实现从0到1突破: 申请参与出海去孵化器 : https://link.chuhaiqu.club/incubator-application-------------------🎉 我们的出海去孵化器Batch1项目公开演示日圆满成功!💪有近50位参与者加入在线会议,大家对Batch2的兴趣超出预期。感谢你们的支持和热情,这是我们努力的动力!🌟不要错过今天活动的完整视频,包含出海去孵化器介绍、每个项目和开发者的精彩Pitch,以及问答环节。#indiehackers #一人公司 #buildinpublic #独立开发#出海去 Batch1 项目 Pitch Deck1. Jingle BioInnovative Link in Bio for Digital Creatives: Create a dynamic, personal website that showcases your passions, creations, and your unique personality.https://gamma.app/docs/Jingle-Bio-Pitch-Deck-lhr6r16nkwudtsu?mode=doc2. OutlinePlusA Better VS Code Outline: Slash your code navigation time by 50%: Effortlessly search, browse, and organize variables and functions in your IDEhttps://gamma.app/public/VSCode-OutlinePlus-k07fu9dmt5upky1?mode=doc3. PhewTabAI Auto-Group Vertical Tab:Effortlessly manage your Chrome tabs with Phew's AI-Powered Auto-Grouping of Vertical Tabs Extension.https://gamma.app/docs/Phew-Tab--ru06cjhlqv0akgv?mode=doc4. XSpaceGPTCapture The Essence Of Xspaces
2024-03-11
1h 28
Crazy Wisdom
The Alchemist of AI: Yucheng Low
In this episode of Crazy Wisdom Podcast, Yucheng Low, the co-founder and CEO of XetHub, discusses his journey through the field of machine learning, from earning his PhD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o leading his own startup. He dives in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chine learning and AI, the importance of data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and the potential future of embedded ML models in applications. He also shares his perspective on the rapid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implications it may have on society and job markets. Check out this GPT we trained on this conversation
2024-02-09
51 min
初路 How we begin?
Episode 6: 和「台波波」聊聊莱斯利大学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ies with Etableble at Lesley
你好, 欢迎再次光临《初路》!本节目由两位戏剧治疗师发起,我们想通过在这里的谈话,了解专业人士为何走上“助人者”这条道路——当我们回到最初的起点,是什么推动我们选择了前路的方向…… 本期亮点: 为什么会选择学些表达性艺术治疗 莱斯利大学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专业 表达性艺术治疗和不同群体的应用 主持人(Host): Jun(美国注册戏剧治疗师、纽约州表达性艺术治疗师) 本期嘉宾(Guests): Wanyi: 現居美國波士頓,是一名在Lesley Universit 三年級特藝術治療研究生。實習對象和地點包含:監獄的女性藝術治療團體、教堂的開放式藝術治療工作室、以及提供(經歷)無家可歸的街友和LGBTQ年長者的支持團體。目前則是在波士頓一家半住院的醫院做臨床實習生,為LGBTQ+ and HIV/AIDS病人提供心理教育團體為主諮商、認知行為治療、辯證行為治療、以及接納與承諾治療團體,培養社群凝聚力、建立調適策略以及預防復發。 妤丞: 來自台灣,擁有來自Lesley大學的臨床心理諮商碩士學位,專攻藝術治療。她同時還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目前居住在馬薩諸塞州,YuCheng擔任家庭治療臨床諮商師。她主要與兒童和照顧者一起工作,致力於提供系統性的服務,並傾聽家庭的需求,支持家庭的優勢。作為一名跨文化從業者,她深感興趣於將文化考量納入治療工作中,希望擴展中草藥藝術治療方法的應用。 盈融: 在台北市出生長大,現居波士頓,正在Lesley大學攻讀心理諮商暨音樂治療碩士學位。盈融曾任特殊教育老師,目前在美國麻州Franciscan Children’s Hospital擔任實習音樂治療師及實習心理諮商師,為嬰幼兒、兒童及家庭提供音樂治療與心理健康服務。 Kevin: 來自台灣,目前是波士頓萊斯利大學三年級研究生,攻讀臨床心理健康諮商碩士學位,專攻表達性藝術治療。Kevin 目前在 Boston Chinatown Neighborhood Center (BCNC)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 擔任實習心理諮商師與表達性藝術治療實習師,為具有不同需求的亞裔移民提供短期心理諮詢和表達藝術治療。 禹慈: 在台北出生高雄長大,現居波士頓,目前在美國Lesley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健康諮商碩士學位,專攻音樂治療。目前在Riverside Community Care- Domestic Violence program 實習,為家暴婦女、小孩及家庭提供諮商和提供尋找不同資源服務。也曾服務於特教學校和加入不同組織的志工。 剪辑 (Editing) : 美蛙: 作为一名教育戏剧实践者,相信故事和在场的力量。探索文字之外的方式,重新想象生活的其它可能性。 如果您也是专业助人者,包括但不仅限于表达性艺术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护士等,我们非常愿意听到关于您的职业生涯的贡多故事。请通过chulu2310@gmail.com与我们联系。中英文不限。
2024-02-07
51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10 | 独立创客访谈录 - 陈随易:农村独立开发者的产品出海之旅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Summary这篇内容是关于农村独立开发者陈随易的产品出海之旅的访谈。陈随易是一位农村程序员、独立开发者和个人创业者,他在今年开发了两款盈利的小产品,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他计划开发一款面向小说作者的软件,提供地名生成、人物生成和剧情生成等功能。在访谈中,他还提到了独立开发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切换到自由职业的经历和建议。Highlights - 💼 陈随易是一位农村程序员、独立开发者和个人创业者 - 📱 他开发了两款已盈利的小产品,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 🌍 他计划开发一款面向小说作者的软件,提供地名生成、人物生成和剧情生成等功能 - 🆓 他选择自由职业的原因是希望能与家人待在一起,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 他建议有意向成为独立开发者的人要三思而后行,先有稳定收入来源再考虑转型 - 🚗 他喜欢自驾游并在旅途中写代码,享受在不同环境下创作的感觉本节目已录入『2023技术播客节』
2023-12-06
1h 00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9 | 郎瀚威 (Will) - 独立开发者如何沟通破冰
视频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c411i7Uw/?vd_source=ab2a1c93076f842251e6d2fb629a9a91Summary每一个初次接触的人,都有一个行动流程。接触前,初次交流信息,提出合作,合作方案,跟进。今天 Will 带我们走一遍这个流程。这篇内容是关于独立开发者如何沟通破冰的分享。作者分享了从冷启动开始如何自我介绍以及如何高效自我介绍的方法。他还介绍了关系的维持和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帮助朋友打造个人品牌和创业项目方面的经验。作者强调了在沟通中要注意对方的心态和标签,以及如何准备个人材料和装修推特的重要性。最后,他提到了独立开发者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并以产品为核心进行沟通。Highlights 💼 独立开发者应该学会冷启动和自我介绍 🤝 关系的维持和合作对于独立开发者很重要 📈 个人品牌的建立可以帮助独立开发者获得更多机会 📝 内容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 独立开发者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并以产品为核心进行沟通--------------近日,我们荣幸地邀请到 Will (郎瀚威 https://twitter.com/FinanceYF5) 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会 —— 『独立开发者如何沟通破冰』。会后,我们精心整理出 20 篇帖文超 6000 字的会议笔记,制作完成了《独立开发者破冰与个人品牌建设完全手册》。在这本手册中,你将看到关于个人社交平台标签、用最低的成本成为 0.1%、用动态名片打造个人品牌、Twitter 页面装修、Twitter 内容策略、从加微信到促成合作等近 20 个话题,帮助你和其他拥有强大技术背景的 Solo-Founders、Indie Hackers 掌握实用的技巧和策略,突破在扩展人脉和推广上的障碍,打造成功的个人品牌,开拓更广阔的人际关系网络。同时,欢迎大家加入出海去社区孵化器和训练营,让我们在成为超级个体,用自己的能力和产品实现财务自由的路上同行!🎉🎉🎉
2023-12-04
49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8 | Build in Public(透明创业)的价值和风险 | 出海去 x IHH 社区共建
#buildinpublic #indiehackers #产品出海 #独立开发者 #超级个体视频链接:www.bilibili.com应 Indie Hacker House 邀请,在 HackDali Hackathon 活动中做了一期题为『Build in Public (透明创业) 的价值和风险』的内容分享,内容长度一小时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Indie Hacker House 小红书Summary本视频讲述了透明创业(Build in Public)的价值和风险。通过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如Peter Levels、Daymond Chen和Nick,视频介绍了透明创业的一些特点和方法,包括记录开发过程、分享想法、展示成果、分享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以及分享运营数据。透明创业需要早期的思考和持之以恒,并且需要保持诚恳。视频强调了透明创业对于个人品牌建设和吸引用户的重要性。Highlights💡 透明创业(Build in Public)是一种透明和开放的创业方式,通过分享开发过程、想法和成果来建设个人品牌和吸引用户。💡 成功案例包括Peter Levels、Daymond Chen和Nick,他们通过透明创业实现了产品的成功和盈利。💡 透明创业需要早期的思考和持之以恒,同时要保持诚恳,不要假装成另外一个形状。💡 透明创业对于个人品牌建设和吸引用户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风险和困难。
2023-11-15
1h 05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7 | 赖嘉伟Gary - 这些产品定价的坑你踩过吗?
出海去社区官网:chuhaiqu.club关注主播推特:x.com/lyc_zh关注嘉宾赖嘉伟Gary:x.com/lai_jia_wei主要话题🎯 定价策略:以产品价值和市场供需为基础,非仅考虑研发成本。💸 避免低价:低价可能降低品质感,增加退款率。💰 勇于定高价:高价有助于运营和推广,保护现有用户体验。📦 多层次定价:设计不同价格层级的套餐,关注高价套餐的转化率。⚖️ 价格调整:新用户上架后根据反应适时调整,避免轻易降价。🚫 明确收费标准:从一开始就明确收费,避免隐藏收费墙。🛡️ 避免价格战:专注提升产品价值,不要与竞品陷入价格战和恶性竞争。🔄 获取早期反馈:关注产品方向和用户获取渠道,推动产品迭代。了解更多请扫二维码:
2023-10-11
42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6 | mymap.ai 创始人 Victor 聊如何 45 天做到 MRR $10K
## 视频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hPSJcUSiw## 关于嘉宾 Victor (https://twitter.com/victorzhrn) 🧑💻 Building MyMap.AI in public — e/acc ZERO revenue in first 1418 days & MRR=10k in 45 day Get MyMap 1st month free with code (TWT20)## 摘要Victor与出海区独立开发出海社区的发起者Yucheng分享了他创业公司mymap.ai在45天内实现MRR 10K的经验。Victor强调创业者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卖自己和故事,而独立开发者需要勇敢地推出产品,吸引用户的commitment。他分享了在Product Hunt上的三次launch经历,以及命名和平台选择的重要性。## 亮点💡 Victor分享了mymap.ai在45天内实现MRR 10K的经验💡 独立开发者需要卖产品、卖自己和故事💡 在Product Hunt上的三次launch经历中,有一次非常成功💡 好的命名和tagline对于用户快速理解产品非常重要💡 Victor推荐使用Reddit平台进行推广💡 独立开发者需要勇敢地推出产品,吸引用户的commitment## 关于“出海去”社区主页: https://chuhaiqu.club往期内容:https://lyc.fyi/tag/community
2023-09-18
48 min
Age of Conquest: A Kings and Generals Podcast
Fall and Rise of China: Boxer Rebellion #1: The Boxer's March on Beijing
Last time we spoke about the road to the Boxer Rebellion. Christians and foreigners were encroaching into China. Boxers and other anti-foreign groups were emerging in places like Shandong and Zhili. Conflicts were growing rapidly as the two forces converged, leaving the Qing government in a terrible situation trying to please both. It seems for a time, they were keeping the hawks of war at bay, but the more incidents flared up the tougher each side became. Then came an evolution to the mayhem, the Yihetuan emerged to the stage, a large scale movement of Boxers seeking to revive...
2023-08-15
33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5 | Zeabur创始人聊ProductHunt榜一冲榜经验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 摘要⛴️独立开发出海社区Zeabur创始人分享ProductHunt冲榜经验,介绍了上平台的好处,发布日期选择,社群参与等。## 亮点- 💡 Zeabur团队成功霸榜ProductHunt,获得高权重的外链和SEO帮助。- 每天花一两周做准备,不需全天忙碌,可偶尔抽出点时间。- 选择发布日期时要注意竞争激烈程度,工作日适合追求流量。- 💡 社群的参与至关重要,可以让用户投票和评论。- 提前在社群上寻求帮助,吸引更多关注和投票。- 利用社群曝光度,借助团队成员的帮助提高曝光。- 💡 发布产品时要确保产品质量好、用户体验佳。- 可参考其他成功案例进行学习和准备。- 提前掌握所有细节,并保证功能齐全。- 💡 冲榜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发布后继续关注社群,留意评价和流量。- 利用好其他平台和工具,提高曝光和回报。
2023-07-31
39 min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4 |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 第4期 #SEO #indiehackers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以下@皆为🐦app账号)嘉宾:@oolong_ym主持:@lyc_zh, @LuoSays概要 嘉宾分享技术问题和构建SaaS业务的经验。 探讨关键词在SaaS和Google Analytics领域的重要性。不仅考虑关键词的流量,还要了解用户转化和市场竞争。 讨论类别和竞争对手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深入研究用户动机和需求。 指出谷歌和个人对关键词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提醒加强研究和用户需求匹配。 外联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将来可以与其他公司竞争,总结关键词列表。 嘉宾Beck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SaaS产品。大家应关注并与他互动。亮点 [🎯] 社区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位有关于独立开发的人找到自己的方向,收获成功 [🔄] 社区计划迁移到Discord,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和保存历史讨论记录 [🗣️] 特邀嘉宾Beck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 主要议题是SEO,Beck分享了他在做SEO的一些研究和心得 [⏳] 做SEO需要耐心和时间,才能收获显著的效果 [💡] 讨论了如何衡量关键词的价值和流量。常用工具列表 Semrush Ahref ChatGPT Google Ads SpyFu Similarweb Google keyword planner
2023-07-17
1h 01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3 |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 #IndieHackers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 Summary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的第三期内容,涉及到开发者遇到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以及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和个人品牌的讨论。## Highlights-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第三期- 介绍了作者遇到的账号问题和推特广告权限的奇怪现象- 讨论了开发者在SEO和推广方面的一些策略和经验分享- 探讨了独立开发者如何在社区中建立个人品牌和提升影响力- 考虑将内容打包出售,并提到了一些与SEO和市场营销相关的观点- 讨论了一个工作室使用自己的方法论取得成功并投资其他企业的情况- 提到了社区上线和一些知识付费的策略- 讨论了独立开发者与传统VC的区别以及目标群体的选择- 指出了热烈讨论的氛围以及个人品牌建设和营销的重要性- 涉及到一些关于社交空区和跨国传播的问题- 讨论了产品发布工具和个人品牌在用户互动和用户调研中的重要性- 祝大家周末愉快,欢迎大家关注并参与讨论。以上是对《0x03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 第3期 #indiehackers》内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作者遇到的问题、讨论的话题以及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和个人品牌的探讨。
2023-07-14
1h 01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2 |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 #IndieHackers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主题: 独立开发者的职业选择与产品开发经验分享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了独立开发者的职业选择,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产品开发经验,并讨论了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内独立开发者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关于产品构建、收益、价值观、收费问题、持续学习和创新、用户反馈和产品改进的实用建议。文章大纲: 独立开发者的选择与挑战:讨论了独立开发者与创业公司的选择,以及独立开发者面临的挑战,如收入稳定性、产品被模仿的压力等。 产品开发经验分享: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产品开发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品牌对于独立开发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打造和推广个人品牌。 国内独立开发者的环境与挑战:分析了国内独立开发者面临的环境和挑战,如政策限制、社会认知度等。 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独立开发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期待。 独立开发者的成功路径:分享了一些成功的独立开发者的职业路径,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构建一系列产品实现经济独立。 现实主义的态度:强调了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保证生活的基本需求。 产品的构建与收益:讨论了如何通过构建一系列产品实现经济独立,以及如何设置合理的产品价格。 独立开发者的价值观:强调了独立开发者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用户反馈与产品改进:分享了一种新的处理用户反馈和产品改进的方式,即通过付费的形式让用户提出功能需求。 寻找创业想法:提供了一些寻找创业想法的方法,如查看用户对优秀产品的负面评价,多实践等。 产品优化:讨论了产品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优化。 产品推广:分享了一些有效的产品推广策略,如SEO优化,找KOL合作等。 独立开发者与创业者的选择:比较了做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的优点和挑战,帮助读者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关键点: 独立开发者需要有正确的心态和策略,包括及时停止无效项目,尽早开始收费,以及重视个人品牌的打造。 分享和学习其他开发者的经验对于独立开发者的成长非常重要。 国内的环境和政策对独立开发者的发展并不友好,需要有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独立开发者出现,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寻找创业想法需要多实践,从解决问题中找到灵感。 产品优化以用户需求为导向,UI并不需要过于精致。 产品推广需要多元化的策略,需要一点点积累动量。 做独立开发者和创业者的选择取决于个人,两者有不同的优点和挑战。
2023-05-28
1h 02
出海去孵化器
出海去 EP01 | 独立开发者出海社区 #IndieHackers
关于「出海去孵化器」 chuhaiqu.club我们相信,在 AI 赋能下,我们将迎来每个人都既是「拥有者」、也是 「创造者」 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意,可以不依附于大公司机构,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造优质产品并实现盈利。「出海去」将帮助中国的独立创客们实现全球淘金的目标。本次会议主题是如何更有效地聚焦、管理预期、营销策略以及如何利用SEO和外力驱动成长。在今天的space里,@madawei2699 强调精力管理和聚焦于垂直、niche赛道的重要性。他还提出英文SEO的潜力,并鼓励通过SEO发现新机会。@LuoBaishun 强调了避免热情消耗,理性设定预期的必要性,提出免费流量其实是最昂贵的,分享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如付费广告,cold email,建立忠实粉丝,以及#buildinpublic 的方式的好处(透明和用户信任)。他还提醒早做SEO,因为其效果有滞后性。@162cm 讲述了关于市场快速增长,避免功能膨胀,以及使用病毒营销和借力策略的观点。#SEO策略 #精力管理 #垂直市场 #英文SEO #免费流量 #付费广告 #ColdEmail #忠实粉丝策略 #公开构建 #市场快速增长 #功能聚焦 #病毒营销 #借力增长 #防止热情消耗 #合理预期
2023-05-23
1h 11
China Stories
[The China Project] The relocated couriers who risked their health in COVID-ravaged Beijing
When a rapid spread of COVID-19 engulfed Beijing and caused severe delays in package delivery, an army of couriers from other cities were relocated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Their bravery has led to a national conversation about privilege and the role of essential workers.Click here to read the article by Yucheng Tang.Narrated by Kim Dalrymple.See Privacy Policy at https://art19.com/privacy and California Privacy Notice at https://art19.com/privacy#do-not-sell-my-info.
2023-02-21
10 min
Age of Conquest: A Kings and Generals Podcast
Fall and Rise of China: Taiping Rebellion #12: Fall of Heavenly Kingdom
Last time we spoke Cholera spread like a plague taking countless lives on either side of the conflict. The loss of so much life hurt the Xiang armies positions, and Zeng Guofan worried dearly for the life of his brother fighting at Yuhaitai. Zeng Guofan desperately tossed any men he could to help his brother and it proved effective as Li Xiucheng was forced to flee for the safety of Nanjing’s walls. The EVA force lost Ward and gained Chinese Gordon as its leader. But it was to be a short lived command as Gordon and the British be...
2023-02-13
48 min
Age of Conquest: A Kings and Generals Podcast
Fall and Rise of China: Taiping Rebellion #11: Siege of Heavenly Kingdom
Last time we spoke Hong Rengan was in misery, nothing was going as planned. Li Xiucheng went off on his own to perform a campaign in the east, but it was drawing ire from the foreign community to make Hong Rengans life even worse. To defend Shanghai from Li Xiuchengs men, Ward’s mercenary force became the Ever Victorious Army and began to work alongside the foreign community and Qing. Chen Yucheng was hunted down and executed, yet another great Taiping king gone. Zeng Guoquan made an extremely bold move and began a siege of Yuhuatai, a fort guarding Na...
2023-02-06
40 min
Age of Conquest: A Kings and Generals Podcast
Fall and Rise of China: Taiping Rebellion #9: Li Hongzhang and the Anhui Army
Last time we spoke the Qing dynasty was looking dreadful. More and more peoples were flocking to the Taiping, as the European forces were humiliating the Qing government. Yet the more independent figure of Zeng Guofan and his Xiang army was making headway with its siege of Anqing, so much so it forced the shield king to depart from Nanjing to meet the enemy on the field. The foreign community had not completely lost its faith in the Taiping and sent envoys to see what relations could be made. Then the grand pincer attack of the Taiping kings failed...
2023-01-23
38 min
Age of Conquest: A Kings and Generals Podcast
Fall and Rise of China: Taiping Rebellion #6: Rise of the Shield King Hong Rengan
Last time we spoke Shi Dakai went into exile while performing a western expedition, riding out into an eventual oblivion. Hong Xiuquan fell into depression, paranoia and seclusion as he began to only trust his close family members and appointed them to grand positions despite the fact their skills might not be up to par. The Taiping kings were gone, now the new military leadership lay in the hands of Li Xiucheng and Chen Yucheng. The Nian rebels began to work closely with the Taiping to campaign against the Qing, but it was ultimately not working out. The taiping...
2023-01-04
43 min
みやたしのぶの投資小噺
みやたしのぶの #投資小噺 - #ブログ 書くのが大変だからHarneys の Yucheng さんと #対談 しました。- #東アジア から #グローバル まで、話が壮大!
みやたしのぶの #投資小噺 。 ブログを書くのが大変なので、話したい人に会って、聞きたいことを聞くこの #対談 、#オフショア #弁護士 事務所 Harneysのパートナー、Yucheng Fan さんとのお話の #第2話 です。 話が、#離島 に進出するアジア系の話から、東アジアの比較論、気づけば #グローバライゼーション ってなにそれ?美味しいの?的な話まで、まぁ、#ファンド の話もそこそこしましたが、何にせよ、仕事を忘れて盛り上がって話していましたw ----- #myshortstories presented by Aizawa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This series of #interviews is to feature favourite business persons in fund industry whom Shinobu Miyata, COO of Aizawa Asset Management, wants to meet and learn what Shinobu wants to learn. This is the second episode of interview series inviting Mr. Yucheng Fan, Partner at #Harneys, an offshore law firm for #caymanisland and #britishvirginislands. His quite unique living experiences from #China, #Japan, #Europe and #asia lead me ask so many related (and unrelated) side topics, and we discussed #culturaldifference among #eastasia countries and what is meaning about #globalization ,versus #japan specific needs and demands in #fund #business. Hope you enjoy!
2022-11-11
17 min
みやたしのぶの投資小噺
みやたしのぶの #投資小噺 - #ブログ 書くのが大変だからHarneys の Yucheng Fan さんと #対談 してみました。- #オフショア オフショア は #離島 だ!
あいざわアセットマネジメントがお送りする #みやたしのぶの #投資小噺 。 ブログを書くのが大変なので、話したい人に会って、聞きたいことを聞くこの #対談 、#オフショア #弁護士 事務所 Harneysのパートナー、Yucheng Fan さんとのお話の #第一話 です。 いつもなら #自己紹介 はあっさり(?)終わるのに、あちこちでの海外経験に #ツッコミ どころ満載だったのに加えて、そのまま自然と #オフショア の離島生活の話で盛り上がったので、ほぼノーカットでお送ります! それくらい、インタビューする私が楽しんでますので、ぜひご覧ください! ----- #myshortstories presented by Aizawa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This series of #interviews is to feature favourite business persons in fund industry whom Shinobu Miyata, COO of Aizawa Asset Management, wants to meet and learn what Shinobu wants to learn. This is the first episode of interview series inviting Mr. Yucheng Fan, Partner at #Harneys, an offshore law firm for #caymanisland and #britishvirginislands. His quite unique living experiences from China, Japan, Europe and Asia lead me ask so many related (and unrelated) side topics, and we moved to a normal life in #offshore islands smoothly, I could not find good timing to edit... Indeed, I really enjoy this interview with Yucheng. Hope you enjoy!
2022-11-09
19 min
China Stories
[Sixth Tone] Office cats laid off as companies close
Office cats were a hot benefit in the recent startup boom. Now that offices are closing, they need a new place to go.Read the article by Tang Yucheng: https://www.sixthtone.com/news/1010601/office-cats-laid-off-as-companies-closeNarrated by Jenny McKenzie.See Privacy Policy at https://art19.com/privacy and California Privacy Notice at https://art19.com/privacy#do-not-sell-my-info.
2022-07-01
06 min
每日一經濟學人 Daily x The Economist
*第五季*【EP. 336】#773 經濟學人導讀 feat. 國際時事 feat. 新聞評論【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幫俄國說話;澳洲政治樸實無華且枯燥;烏克蘭難民急需安置;緬甸仍在受苦受難】
❗您的一杯咖啡錢 = 我們遠大的目標!捐款支持我們:https://pse.is/3jknpx 👍Andre 老師 - 英文檢定考班,等你/妳來報名:https://reurl.cc/dGMrDV 👍Chester 老師 - 英文文法與寫作班,等你/妳來報名:https://reurl.cc/Gmaxod 👍Danny 老師 - 國際時事評論分析班,等你/妳來報名:https://reurl.cc/Q6dQ7O 👍Leon 老師 - 英文閱讀與會話班,等你/妳來報名:https://reurl.cc/Lbk1A4 🔴Monday March 21st 2022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Espresso - The world in brief 每日濃縮 - 世界概況 1️⃣China’s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spoke in favor of Russia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幫俄羅斯說話 Le Yucheng, China’s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said Western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we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utrageous” and would only harm ordinary people. His remarks came after Sergei Lavrov, Russia’s foreign minister, was reported to have said that his country’s co-operation with China would only get stronger in present circumstances…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表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正變得“越來越離譜”,且只會傷害平民百姓。在此前,據報導,俄國外交部長 Sergei Lavrov 曾表示在當前情況下,俄國與中國的合作只會變得更加強大… 2️⃣Australian politics: peopl...
2022-03-27
34 min
China Update
Evergrande Housing Crisis | Chinese Economy | Taiwan | China - EU & more China news
We discuss the China Evergrande Housing Crisis, the Chinese economy, Chinese debt and infrastructure, Taiwan, Le Yucheng, German-China relations, the Beijing situation more #chinaupdate Please Support China Update: https://www.patreon.com/chinaupdateDonate Ethereum: 0xb3Ee3650A61cBDb47BFd9A557623E21E01467CaCChina Update provides you guys with the most up to dat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geostrategic analysis on China - so that you are on top of the world's number 2 economy. I was originally a lawyer who later studie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Beijing. My videos are based on hundreds of articles...
2022-01-19
13 min
給火星人類學家 To Martian Anthropologists
謝佑承|星叢 / 藍幕
謝佑承 謝佑承的專長為複合媒體及空間裝置,其創作擅長製造臨場的觀察誤區,關注影像、機器和錯覺現象之間異動的主體性,進而對應至人與世界的認識經驗與存在關係。 星叢 / 藍幕 2020|互動響應式網頁 夕陽低垂,各種光在夜裡浮動閃現。熙來攘往的公路車潮與通明深邃的街燈,遠看是點點微光與星叢,構築了現代生活與城市。流水時間隨一幀幀靜態影像片段切格,循序播放,造就了真實般的觀視錯覺。而現在,超級逼真的巨量影像以各種介面,朝我們襲來。在此刻所有人被迫遣返的獨處時刻,眼前唯留發光的屏幕與影像,這一切也許是從一個碰撞的火花開始,光以點綿延成線,以線拓展為面, 構成時間與文明。 星叢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ieh_yucheng_star_cluster 藍幕 ▸ https://martian.beauxarts.tw/artwork/hsieh_yucheng_blue_screen Yu-Cheng HSIEH Specialized in mixed media and spatial installations, the artist often creates skillfully on-site optical illusions to explore the floating subjectivity among image, machine and illusional phenomena, in the hope to reflect upon by correspo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irical world and existential state of human beings. Star Cluster / Blue Screen 2020|Interactive and responsive web page The sun goes down and all sorts of shimmering lights linger at night. The bustling highway traffic and bright, deep street light, seen from far, have turned into dispersed dim lights and a star cluster, both of which constitute the modern urban life. The flow of time is cut into static frames of fragmented images, which are played in sequence to create a visual illusion of reality. Nowadays, a great amount of images of super verisimilitude, through all sorts of interfaces, have invaded us. At the moment when everyone is forced to regain the li
2021-06-09
01 min
Dalla selva oscura al Paradiso - From the dark wood to Paradise
ZH - 但丁 – 神曲
Registrazione a cura di: Istituto Italiano di Cultura di Pechino Direttore: Franco Amadei Lingua: Cinese Casa editrice: Yilin Press Traduttore: Huang Wenjie Traduttore dei brani di raccordo: Wen Zheng Voci: Zheng Zhaokai, Gao Yucheng, Sun Leyan Direttori artistici: Franco Amadei, Wen Zheng Regia audio: Luo Rui, Tu TuUn progetto del Ministero degli Affari Esteri e della Cooperazione Internazionale in compartecipazione con il Comune di Ravenna e in collaborazione con il Teatro delle Albe/Ravenna Teatro. Si ringrazia la Civica Biblioteca Guarneriana di San Daniele del Friuli per aver concesso la riproduzione in copertina della miniatura (c.1r...
2020-11-19
1h 38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Banter
How Test Asser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Test Suite Effectiveness: A Q&A with Ali Mesbah
Dr. Ali Mesbah, professor at UBC, visits our class and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is paper (linked below) on how test asser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code and branch coverage for improving test suite effectiveness. Ali also mentions how machine machine generated assertions fare against human written assertions, how mutation testing is making its way into industry use, how being conservative in our claims about SE research may undersell the value of our research. Our discussion also leads to some exciting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is Q&A was recorded...
2020-10-27
28 min
Driven by doing
5. 80+ rejections helped me to learn resiliency and patience - Yucheng Zhang
Being constantly rejected was not easy. There were self doubt, anxiety, and fear of the unknown. However, Yucheng also learned to be resilient and patient. It is okay to be afraid. It is okay to not have an internship while your friends are getting offers. But never let anything stop you from doing what you are passionate about. Never let rejections define who you are. Life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Set your own pace. Yucheng Zhang is a Master's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currently doing an internship at Paypal. ...
2020-06-28
19 min
The On Call Podcast
[Part 1/2] The New Normal: On Call with Dianping.com's Zhang Tao and JAMM Active's Chih Cheung
"Whoever survives will become great, but you need to survive." - Zhang Tao, Dianping.com Founder and CEO About this episode Many talk about the “new normal” in the wake of COVID19, but what is this new normal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artups? How can founders in Southeast Asia truly embrace this, avoid getting left behind, and come out of this ahead of the pack? This is the first of two parts of a Zoom webinar held on 17th April, 2020, and moderated by our founding managing partner Yinglan Tan. Timestamps 0:25 Guest intr...
2020-04-20
30 min
The On Call Podcast
[Part 2/2] The New Normal: On Call with Dianping.com's Zhang Tao and JAMM Active's Chih Cheung
"There is incredible opportunity in a lo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particularly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at may need to be digitized, and might have a new way of selling." - Chih Cheung, co-founder and co-chairman of JAMM Active Limited About this episode Many talk about the “new normal” in the wake of COVID19, but what is this new normal for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artups? How can founders in Southeast Asia truly embrace this and avoid getting left behind?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of a Zoom webinar held on 17th April, 2020, and moderated by our founding managing part...
2020-04-20
19 min
Sermons from Oak Church
The Kingdom of God Has Come Near
09/01/2019 Luke 10:1-20 Yucheng Bai Yucheng Bai is a doctoral student in World Religions in the Duk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eligion. Originally from China, he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Duke chapter of Graduate Christian Fellowship while in Durham. Songs for Today’s Worship Gathering: This is Not the End by Arndt/Gungor Peace Like a River a Traditional […]
2019-09-02
29 min
Amicus Radio
Les In et les Off de Droit en scène – Mercredi 17 juillet
Demandez le programme ! « La Maison de thé » à l’Opéra Confluence (Festival In) Texte: Lao She Mise en scène, adaptation: Meng Jinghui Dramaturgie: Sebastian Kaiser Musique: Hua Shan, Shao Yanpeng, Nova Heart Scénographie: Zhang Wu Lumière: Wang Qi Vidéo: Wang Zhigang Son: Hua Shan Costumes Yu Lei Assistanat mise en scène Li Huayi Distribution Avec Chen Lin, Chen Minghao, Ding Yiteng, Han Jing, Han Shuo, Li Jianpeng, Li Jingwen, Liu Chang, Liu Hongfei, Qi Xi, Sun Yucheng, Sun Zhaokun, Tian Yu, Wang Xinyu, Wei Xi, Zhao Hongwei, Zhang Hongyu, Zhang Jun...
2019-07-17
13 min
Sinica Podcast
Lines of fracture in Chinese public opinion: A conversation with Ma Tianjie
On this week’s episode, our guest Ma Tianjie, editor of the bilingual environmental website China Dialogue and the blogger behind Chublic Opinion, untangles the complexiti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online discussions in China. Tianjie shares insights into three key events in China’s public-opinion landscape that inflamed hordes of online commentators: a shocking family murder-suicide; a famous actor’s cheating spouse; and a mass online action in the name of patriotism against a popular film director and Kentucky Fried Chicken. The conversation also delve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little pink” patriots who combine cutesy pop culture with nationalistic cyberactivism, as well as Ch...
2016-10-13
42 min
NEWSPlus Radio
【专题】慢速英语(美音)2016-02-16
This is NEWS Plus Special English. I'm Liu Yan in Beijing. Here is the news. Spri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seven-day holiday when Chinese residents go home for family reunions. It's also a time many people prefer to spend traveling. Ctrip.com International, the largest online travel agency in China, forecasted that around 6 million outbound trips would be taken during this Spring Festival, setting a record for the Golden Week. Meanwhile, Chinese travelers' budgets for trip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gency says the average spending of Chinese outbound travelers for Spring Festival...
2016-02-06
25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9)
Un grand vide au vestaire (9/12)Alors que Wei (Yucheng Sun) attire les médias chinois, Memed (Adama Diop) voit Saint-Murc monter grâce aux matches truqués. 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a même recours au dopage.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 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sont contents, l'agent et les commentateurs (Christophe Brault) aussi.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Musique : Arnaud Forest - Scripte : Mathilde Guermonprez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30
09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9)
Un grand vide au vestaire (9/12)Alors que Wei (Yucheng Sun) attire les médias chinois, Memed (Adama Diop) voit Saint-Murc monter grâce aux matches truqués. 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a même recours au dopage.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 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sont contents, l'agent et les commentateurs (Christophe Brault) aussi.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Musique : Arnaud Forest - Scripte : Mathilde Guermonprez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30
09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9)
Un grand vide au vestaire (9/12)Alors que Wei (Yucheng Sun) attire les médias chinois, Memed (Adama Diop) voit Saint-Murc monter grâce aux matches truqués. 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a même recours au dopage.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 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sont contents, l'agent et les commentateurs (Christophe Brault) aussi.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Musique : Arnaud Forest - Scripte : Mathilde Guermonprez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30
09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7)
Karaoké à la chinoise (7/12)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est amoureux ! L'autre grande nouvelle au club de St-Murc, c'est l'arrivée de Wei (Yucheng Sun), un joueur venu de Chine. Entre exilés solitaires loin de leur foyer, le courant passe avec Memed (Adama Diop) et le reste de l'équipe lors d'une soirée karaoké bien arrosée...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Mariannick Bellot & Arnaud Forest
2010-11-16
10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7)
Karaoké à la chinoise (7/12)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est amoureux ! L'autre grande nouvelle au club de St-Murc, c'est l'arrivée de Wei (Yucheng Sun), un joueur venu de Chine. Entre exilés solitaires loin de leur foyer, le courant passe avec Memed (Adama Diop) et le reste de l'équipe lors d'une soirée karaoké bien arrosée...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Mariannick Bellot & Arnaud Forest
2010-11-16
10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7)
Karaoké à la chinoise (7/12)La Tourette (Slimane Yefsah) est amoureux ! L'autre grande nouvelle au club de St-Murc, c'est l'arrivée de Wei (Yucheng Sun), un joueur venu de Chine. Entre exilés solitaires loin de leur foyer, le courant passe avec Memed (Adama Diop) et le reste de l'équipe lors d'une soirée karaoké bien arrosée...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Mariannick Bellot & Arnaud Forest
2010-11-16
10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3)
La montagne ça vous gagne (3/12)Memed (Adama Diop) et toute l'équipe de football de St-Murc (Slimane Yefsah, Jonathan Cohen, Mustapha Abourachid, Mohamed Rouabhi) font un stage en montagne. Pendant ce temps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rencontrent le roi des Chinois (Yucheng Sun) qui veut bien investir dans le club à condition de truquer les matches.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02
07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3)
La montagne ça vous gagne (3/12)Memed (Adama Diop) et toute l'équipe de football de St-Murc (Slimane Yefsah, Jonathan Cohen, Mustapha Abourachid, Mohamed Rouabhi) font un stage en montagne. Pendant ce temps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rencontrent le roi des Chinois (Yucheng Sun) qui veut bien investir dans le club à condition de truquer les matches.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02
07 min
Comme un pied
Comme un pied (3)
La montagne ça vous gagne (3/12)Memed (Adama Diop) et toute l'équipe de football de St-Murc (Slimane Yefsah, Jonathan Cohen, Mustapha Abourachid, Mohamed Rouabhi) font un stage en montagne. Pendant ce temps la Présidente (Florence Loiret-Caille) et l'entraîneur (Jackie Berroyer) rencontrent le roi des Chinois (Yucheng Sun) qui veut bien investir dans le club à condition de truquer les matches. Une comédie d'amour et de crampons par Mariannick Bellot, Prix Europa 2011 et Prix Italia 2012 du meilleur feuilleton radio.Enregistrements : mai 10 - Texte : Mariannick Bellot - Réalisation : Arnaud Forest & Mariannick Bellot
2010-11-02
07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