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for any podcast host, guest or anyone
Showing episodes and shows of

Yikai

Shows

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9.吃瓜OpenAI权力风暴:Ilya揭秘Sam Altman罢免内幕📝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Ex-OpenAI Founder Deposition is WILD节目深入解析了埃隆·马斯克起诉Sam Altman一案中,OpenAI前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长达62页的庭外证词。Matthew Berman细致梳理了这份爆炸性文件中的核心细节,揭露了OpenAI内部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我们将了解Ilya为何秘密准备长达52页的备忘录,意图罢免Sam Altman;前CTO Mira Murati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前董事会成员Adam D'Angelo、Helen Toner和Tasha McCauley如何联手推动Sam下台。节目中,Ilya毫不讳言Sam Altman是他眼中擅长玩弄权术的“杀手”型领导者,并首次披露他对Sam的不满已持续至少一年。更令人震惊的是,在Sam被解雇期间,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曾试图与OpenAI合并,而部分董事会成员竟对此表示支持。此外,我们还将听到关于Sam和Greg Brockman曾被Y Combinator和Stripe开除的谣言,以及Ilya对Sam被解雇后员工强烈反应的惊讶,和他离开OpenAI后股权价值不降反升的有趣细节。👨‍⚕️ 本期嘉宾Matthew Berman,深度分析师,本期节目中他将独家解读Ilya Sutskever的庭外证词。⏱️ 时间戳播客简介 & 事件背景00:00 播客简介:Ilya Sutskever 62页证词揭露OpenAI内部权力斗争01:32 核心人物:Sam Altman, Ilya Sutskever, Mira Murati, Greg Brockman, 前董事会成员, Dario Amodei罢免Sam Altman的幕后策划02:21 马斯克诉讼背景:OpenAI非营利转营利争议03:48 Ilya准备52页备忘录,意图解雇Sam Altman04:41 Ilya未告知Sam的原因:担心Sam阻挠,认为Sam是“杀手”型领导者Mira Murati的角色与董事会行动05:33 董事会要求Ilya准备文件,Mira Murati提供大量证据07:44 独立董事Adam D'Angelo, Helen Toner, Tasha McCauley指示Ilya收集证据Ilya对Sam的看法与罢免行动08:38 Ilya指控Sam撒谎、削弱高管、挑拨离间,认为Sam必须走人09:39 Ilya也曾起草批评Greg Brockman的备忘录10:27 Ilya对权力者的看法:能爬到高位者多擅长权术董事会罢免Sam过程的争议11:16 Ilya认为罢免过程仓促,董事会缺乏经验12:10 Helen Toner争议言论:从推特得知ChatGPT,愿为使命牺牲OpenAI12:26 Helen Toner罢免Sam的理由:Sam隐瞒信息、提供不准确安全流程、试图将她赶出董事会Helen Toner的立场与OpenAI的使命14:01 Ilya认为Helen Toner作为董事批评OpenAI并赞扬Anthropic不合适14:51 Helen Toner认为公司被毁也符合使命,Ilya坚决反对Sam与Greg被开除的谣言来源15:39 Sam被Y Combinator开除的谣言:Paul Graham澄清Sam是选择离开17:17 Mira Murati是Y Combinator和Stripe开除谣言的来源Dario Amodei与OpenAI的权力斗争18:26 Mira Murati透露Sam挑拨Daniella和Mira关系18:26 Dario Amodei曾想取代Greg Brockman,Sam未明确表态19:12 Ilya认为Dario
2025-11-0626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8.Jordan Peterson: 美、死亡、权力和人生的意义 | Lex Fridman 播客📝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顶尖深度对谈播客《Lex Fridman Podcast》本期嘉宾 Jordan Peterson 是一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讨论的思想家。在这场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话中,Lex Fridman 与 Peterson 进行了一场智力与灵魂的搏斗。他们从尼采的名言“与怪物战斗的人,小心自己也变成怪物”出发,深入探讨了美、真理、邪恶与神性的终极关系。Peterson 分享了他对“凝视深渊”的独特见解,认为只要凝视得足够久,最终看到的将是光明而非黑暗。对话触及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恶龙”——从环保主义的“恐惧暴政”到政治意识形态的“该隐精神”,并剖析了名声对个人的腐蚀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哲学与心理学的思辨,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混乱世界中找到秩序、承担责任、并自愿拥抱苦难以实现转化的实战指南。原播客地址:Jordan Peterson: Life, Death, Power, Fame, and Meaning | Lex Fridman Podcast👨‍⚕️ 本期嘉宾Jordan B. Peterson,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畅销书《人生十二法则》、《超越秩序》的作者。他的演讲和著作融合了心理学、神话、宗教和个人经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引发关于文化、政治和个人责任的广泛讨论。⏱️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深渊、美与神性00:56 美将拯救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意02:11 矛盾与焦虑:作为熵增信号的负面情绪04:29 燃烧的荆棘:秩序与混乱的平衡之美07:59 艺术的恐惧:为何美是令人敬畏的指针上帝、科学与信仰10:38 上帝是什么:作为终极现实的定义12:05 敬拜的本质:对值得钦佩之物的模仿14:56 科学的信仰:对超验现实的必然假设18:14 AI 的伦理:警惕“物之人”的玩具变成怪物名声、权力与自我23:59 凝视深渊: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赌注27:34 死亡的阴影:Peterson 对死亡的持续思考31:38 Elon Musk:对“伟人的愚蠢”与人口问题的敬佩36:48 意识形态的恶龙:如何识别“恐惧的暴君”邪恶的根源:该隐的精神45:22 该隐与亚伯:怨恨、嫉妒与献祭不足50:18 “取消文化”的代价:Peterson 的亲身经历52:36 对话的力量:化解政治僵局的解药政治、战争与领导力01:00:16 评价 Trudeau:权力如何腐蚀人01:10:57 乌克兰战争的深层原因:超越单一叙事01:18:04 领导者的本质:一个倾听者与苦难的收集者Peterson 的生活哲学01:18:04 巡演的一天:从牛排早餐到四千人的演讲01:27:33 健康的启示:纯肉饮食如何逆转自身免疫疾病01:43:12 如何思考:从“什么让你烦恼”中找到命运01:52:36 克服抑郁:缩小恶龙,从征服一件小事开始02:04:45 给年轻人的建议:承担责任,追求能力02:18:12 约会的智慧:如何成为“完美的约会对象”文学、爱与人生的意义02:23:09 索尔仁尼琴:善与恶的界线贯穿人心02:26:08 《卡拉马佐夫兄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02:32:00 人生的意义:爱是最高理想,真理是它的侍女🌐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1-062h 4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7.Eleven Labs CEO:语音是下一个AI界面,三年内如何从零到AI音频巨头📝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Jennifer Li对Eleven Labs联合创始人兼CEO Mati Staniszewski的深度专访。Eleven Labs作为AI音频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短短三年内,从文本到语音合成起步,迅速拓展至语音到文本、音乐、音效乃至AI智能体平台,展现了惊人的执行力。Mati在访谈中分享了Eleven Labs如何通过小而自主的团队结构,以及全球化的人才招聘策略,在保持高速迭代的同时兼顾产品质量。他深入探讨了公司如何通过“声音市场”与创意产业合作,实现收益分成,以及在与唱片公司谈判中克服挑战的经验。Mati还揭示了Eleven Labs从创作者品牌成功转型企业市场的策略,包括构建全面的AI智能体解决方案,以及在企业级产品开发中对可靠性和合规性的极致追求。他坦诚分享了作为CEO,从早期激情驱动到规模化后激励机制驱动的文化转变,以及如何确保销售策略与公司长期目标一致的宝贵经验。这不仅是一次关于AI技术前沿的探索,更是一堂关于创业、创新与组织管理的实践课。翻译克隆自:ElevenLabs CEO: Why Voice is the Next AI Interface👨‍⚕️ 本期嘉宾Mati Staniszewski,Eleven Labs 联合创始人兼 CEO。Eleven Labs是AI音频领域的领军企业,提供文本到语音、语音到文本、音乐、音效及AI智能体平台等服务。⏱️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Eleven Labs的飞速发展与产品策略00:02:09 语音市场:赋能创作者,已支付千万美元收益00:03:28 三年惊人执行力:从文本到语音到AI智能体平台00:04:05 速度与质量并存:小而自主的团队结构00:06:03 平衡研发与产品发布:研究与产品团队的协作00:07:00 研究与产品:3个月时间线与灵活的产品开发全球化人才与组织文化00:08:19 全球化招聘策略:从欧洲起步,寻找顶尖人才00:09:39 招聘非传统背景人才:打破常规,发现潜力股00:10:19 混合办公模式:中心与远程结合,兼顾融入与灵活00:11:26 欧洲团队的独特优势:渴望施展抱负的动力00:11:44 扁平化组织架构:小团队、无头衔与责任制00:13:04 扁平化挑战与负责人作用:处理复杂问题与信息隔离00:14:03 创意产业合作:拥抱AI工具,收益分成模式与创意产业的合作与挑战00:14:51 与行业对话:理解优先事项与激励机制00:15:31 声音市场:通过收益分成与社区共赢00:16:16 成功案例:西班牙男声在英语国家的意外走红00:17:01 与唱片公司合作:艰难谈判与强制性节点00:17:56 招募人才:法律顾问与行业专家企业市场转型00:20:08 从创作者到企业:产品驱动增长与销售模式演变00:21:38 AI智能体解决方案:结合多模型,实现复杂应用00:22:15 企业级产品开发:可靠性、合规性与生产环境部署00:23:09 挑战与文化转变:企业销售周期的耐心与团队共识CEO的转型与领导力00:26:26 CEO最艰难的转变:从激情驱动到激励机制驱动00:27:31 激励结构的重要性:销售配额与公司战略一致性00:28:15 文化调整:当激励机制与公司利益冲突时00:29:11 政策调整:明确禁止向竞争对手出售模型🌟 精彩内容💡 **AI音频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创新**Eleven Labs在短短三年内,从文本到语音合成起步,迅速拓展至语音到文本、音乐、音效乃至AI智能体平台,展现了惊人的执行力。Mati强调,他们通过小而自主的团队结构,每个团队5-10人,拥有完全的开发和上线自主权,从而在保持高速迭代的同时兼顾产品质量。“我们现在大概有二十个产品团队,每个团队五到十人,他们有完全的自主权去开发和上线产品。”🌍 **全球化人才策略与扁平化组织**Mati分享了Eleven Labs如何从欧洲起步,通过全球化招聘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不局限于传统背景,甚至招募了开源模型开发者。公司采用扁平化组织架构和“无头衔”政策,鼓励员工横向承担责任,让聪明、行动快、有激情的人能快速脱颖而出。“我们不能只局限在旧金山或西海岸,我们知道必须去欧洲、亚洲各地寻找他们。”“我们一年前取消了所有头衔,目前看效果还不错,这个制度还在运行。”🤝 **与创意产业的合作共赢**面对AI工具在创意领域的抵制,Eleven Labs通过“声音市场”与创作者合作,实现收益分成,已向社区支付超过1000万美元。Mati强调,关键在于花时间理解行业需求,找到AI真正有帮助的部分,并让整个行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变革,而非颠覆。与唱片公司的合作虽然艰难,但通过设定强制性节点和建立信任,最终达成了授权协议。“所以我们推出了声音市场(Voice Marketplace),你可以在上面创建自己的声音并分享出去。当你的声音被分享后,你就能获得收益。”📈 **从创作者品牌到企业市场的成功转型**Eleven Labs成功从面向创作者的品牌转型企业市场,构建全面的AI智能体解决方案。Mati指出,这需要将语音转文本、大语言模型和文本转语音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调度,并专注于企业级产品的可靠性、合规性、部署和持续监控。他坦诚,企业销售周期长,需要团队克服早期怀疑,保持耐心和共识。“如果你使用我们的软件,它将永远可靠,永远能达到四个九甚至有朝一日五个九的可用性。”👨‍💼 **CEO的转型与激励机制的艺术**Mati分享了作为CEO最艰难的转变之一:从早期团队凭热情驱动到规模化后激励机制驱动的文化转变。他意识到,随着团队扩大,激励结构变得至关重要,销售配额和佣金实际上是战略的滞后指标。因此,需要确保销售策略与公司长期目标一致,并鼓励团队在激励机制与公司利益冲突时,主动沟通调整。“如果你没有把规则说得极其清楚,这些行为可能会和你设想的略有不同。”“我们现在明确告诉所有销售团队,如果他们看到一个交易,比如说本质上是竞争性的,而我们的定价表显示他们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来赚取更高的佣金,但他们认为这样做是错的,那最好来找我们。”🌐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
2025-11-0529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6.女性健康被长期忽视的真相:DOAC携手顶尖专家揭秘荷尔蒙与生育的奥秘📝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The Diary of a CEO》中一场关于女性健康的里程碑式对话。主持人Steven Bartlett邀请了四位顶尖专家:运动生理学家Stacy Sims、生育医生Natalie Crawford、妇产科专家Mary Haver和骨科运动外科医生Vonda Wright。她们将共同揭示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女性生理奥秘。 这场对话直面女性健康为何需要被独立讨论,挑战了将女性视为“缩小版男性”的传统医学偏见。嘉宾们深入剖析了月经周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常见问题,强调了荷尔蒙在女性全身健康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不规律周期可能带来的长期风险。她们还探讨了避孕措施对身体的深远影响,以及生育能力随年龄变化的真相。更年期和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其症状常被误解甚至污名化,专家们呼吁重视荷尔蒙优化和生活方式干预。这是一场关于赋权、知情选择和倡导的对话,旨在帮助所有女性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并为男性提供支持女性健康的宝贵视角。翻译克隆自:Hormone & Fertility Experts: We've Been Lied To About Women's Health! If This Happens, Call A Doctor文字版精华见 飞书文档👨‍⚕️ 本期嘉宾Stacy Sims:运动生理学家和运动医学专家,专注于运动和营养对女性健康的影响。Natalie Crawford:生育医生,试管婴儿诊所负责人,致力于帮助女性理解自身激素和生育能力。Mary Haver:妇产科专家,专注于更年期护理,致力于改变女性长期健康的医学观念。Vonda Wright:骨科运动外科医生,研究肌肉骨骼老化,倡导改变全球人群的衰老方式。⏱️ 时间戳女性健康:被忽视的真相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2:05 为什么女性健康需要独立讨论:挑战传统医学偏见03:10 女性健康研究的资金不足:慢性病与精神健康问题更严重11:28 医学研究的性别偏见:历史遗留问题与生理差异18:45 “爱抱怨的女人”:医学界对女性症状的误解与污名化荷尔蒙与月经周期26:18 荷尔蒙的奥秘:身体的通讯系统与公众认知缺失31:06 揭秘月经周期:大脑、卵巢与激素的精密协作33:32 孕酮的影响:黄体期身体机能的转变35:36 月经不规律: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39:05 PCOS与胰岛素抵抗:代谢健康与生育能力44:14 PCOS的成因与管理:并非自致,但生活方式至关重要46:40 PCOS的生活方式干预:饮食、睡眠、运动与压力管理52:33 医疗模式的不足:疾病预防与根本原因的忽视月经的价值与铁缺乏54:44 月经:女性健康的标志与社会观念的转变58:04 异常月经:剧痛与出血量过多的警示59:17 铁缺乏症:女性常见问题与“正常值”的误区子宫内膜异位症1:09:31 Liv的故事:漫长诊断之路与疾病的破坏性1:11:42 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14:36 诊断与治疗困境:缺乏研究与生育影响1:21:15 缓解炎症:冷水浸泡等非传统疗法避孕与身体影响1:24:51 避孕药的工作原理:抑制排卵与激素变化1:27:09 避孕药的潜在影响:运动表现、骨密度与睾酮1:30:27 个人反思:避孕药对自身健康的长期影响1:44:00 宫内节育器(IUD):机制、风险与个人选择1:50:55 避孕方式的选择:知情决策与潜在后果情绪波动与大脑变化1:55:56 黄体期情绪波动:PMDD与荷尔蒙对神经递质的影响2:00:05 月经周期中的大脑变化:空间能力、专注力与性欲2:03:28 可穿戴设备:女性生理数据解读的误区生育与卵子冷冻2:08:59 生育的“铁律”:生活方式与环境毒素2:11:08 卵子数量与质量随年龄下降:女性生育力的真相2:14:05 卵子冷冻:保留生育机会的策略与社会讨论2:28:52 自然生育率:不同年龄段的怀孕几率2:33:40 男性生育力:影响因素与优化建议2:35:18 妊娠丢失:被忽视的经历与雇主支持围绝经期与更年期2:49:00 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的早期信号2:53:03 围绝经期症状:认知变化、情绪波动与韧性丧失3:05:09 过时的医学定义:更年期的诊断与治疗困境3:09:20 低雌激素的危害:自杀风险、骨密度与心理健康3:10:37 围绝经期激素疗法:稳定荷尔蒙与改善症状荷尔蒙疗法与污名3:12:29 荷尔蒙疗法:重建健康生活的基石3:17:04 个人经历:Vonda Wright的更年期与荷尔蒙优化之旅3:19:14 荷尔蒙疗法的污名:社会观念与性别差异3:27:05 荷尔蒙疗法的风险与副作用:贴片、口服与阴道给药3:30:52 更年期的爱情与性:赋权、睾酮与阴道雌激素总结与展望3:40:04 赋权女性:理解身体、提出问题与积极决策3:41:17 历史教训:女性健康被忽视的代价3:43:35 呼吁: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女性自身健康🌐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1-053h 4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5.Canva创始人:从100+次拒绝到420亿美元估值,打造“B栏公司”的秘诀与“两步计划”📝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知名产品与创业播客《Lenny's Podcast》的精彩访谈。主持人Lenny Rachitsky邀请到了Canv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Melanie Perkins。Melanie不仅是科技界最成功的女性创始人之一,她所创立的Canva估值已超过420亿美元,年收入达33亿美元,连续八年盈利,是全球最热门的私营科技公司之一。在本次对话中,Melanie分享了Canva从零到一的非凡旅程,包括她如何坚持“B栏思维”,从理想未来倒推,以及将“疯狂、远大的目标”融入公司价值观。她坦诚地讲述了早期被一百多位投资人拒绝的经历,以及Canva在两年内无法发布新功能的艰难时期。更令人动容的是,Melanie深入阐述了Canva的“两步计划”:在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致力于“尽我们所能做最多的好事”,甚至捐出个人30%的股份。她还分享了Canva如何通过“闭环”机制倾听用户声音,以及AI如何赋能“设计一切”的宏大愿景。这不仅是一堂创业大师课,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构建有意义人生的深刻对话。翻译克隆自:The woman behind Canva shares how she built a $42B company from nothing | Melanie Perkins👨‍⚕️ 本期嘉宾Melanie Perkins,Canv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她被誉为科技界最成功的女性创始人之一,带领Canva从零起步,估值超过420亿美元,年收入达33亿美元,并连续八年实现盈利。⏱️ 时间戳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02:06 嘉宾介绍与Canva成就:从100+次拒绝到420亿美元估值B栏思维:从理想未来倒推05:22 B栏思维:从完美愿景出发,而非眼前现实07:15 B栏思维在Canva的实践:从学生时代构想未来设计工具08:50 如何打造B栏公司:从你想要的未来开始,分步实现创业路上的挑战与成长12:36 从混沌到清晰:新想法的孵化与迭代16:04 疯狂远大的目标:Canva的价值观与两步计划18:39 疯狂远大目标的实践:赋能全球设计,多语言多设备支持22:12 庆祝里程碑:独特而有趣的团队庆祝方式24:04 艰难时刻:长达两年的代码重构,期间无法发布新功能28:47 应对挑战:将代码重构过程游戏化,缓解团队压力28:47 100+次投资人拒绝:将拒绝转化为改进推介的动力31:55 对融资困难创始人的建议:迭代推介,寻找同类34:03 领导力成长:学会放权与坚持Canva独特文化36:41 澳大利亚的优势:远离湾区,保持独立思考创始人工作与生活平衡38:06 创始人工作与生活平衡:断开连接,为思考留白产品策略与用户反馈40:24 倾听用户:通过“闭环”机制收集并解决百万级用户需求43:26 Canva的“两步计划”:创造商业价值与尽力行善46:50 “两步计划”的深远影响:赋予工作更深层意义Canva的AI战略与未来展望48:04 Canva的AI战略与产品扩展:赋能“设计任何东西”53:10 产品扩展的决策逻辑:紧扣“赋能全球设计”使命54:20 竞争策略:不惧竞争,专注于填补市场空白与解决用户痛点56:39 AI在Canva的核心作用:减少想法与实现之间的摩擦58:32 个人AI使用心得:用AI辅助思考与整理思绪59:58 2050愿景墙:构想理想未来,激发集体行动闪电问答01:05:00 书籍推荐:《瞬间的力量》、《设计常识》01:05:19 推荐产品:Calm冥想应用01:05:35 理想的未来项目:赋能全球的基础设施01:06:54 人生座右铭:“所思、所言、所行和谐统一”与“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曾被想象过”01:07:45 花样滑冰的启示:摔倒再爬起,努力与决心01:08:41 寻找Melanie/Canva与听众行动:LinkedIn、提交愿望、使用/传播Canva、参与“百分之一承诺”🌟 精彩内容💡 B栏思维:从理想未来倒推Melanie Perkins分享了她独特的“B栏思维”,即从最完美的未来愿景出发,而非受限于当前现实,努力将其变为现实。这种思维方式是Canva从零起步,实现宏大目标的关键。“我想,做规划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你可以梦想未来最完美的愿景是什么?...然后从这个完全不切实际、疯狂宏大的梦想出发,努力把它变成现实。”🚀 100+次投资人拒绝与迭代Canva早期曾被一百多位投资人拒绝,但Melanie将每次拒绝都视为改进推介和强化愿景的机会。她坚信自己的方向,并不断迭代沟通方式,最终获得了成功。“我当时心里非常清楚,这绝对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坦白讲,我觉得是那些投资人搞错了,哈哈。不过,投资人也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反馈,虽然这些反馈常常是以拒绝的形式出现的。”🎯 疯狂远大的目标“疯狂、远大的目标”是Canva的核心价值观之一。Melanie认为,设定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潜能,促使他们拼尽全力去实现,即使过程充满挑战。“我喜欢‘疯狂、远大的目标’的一点是,在它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完全不够格。然后你就会拼命努力,想把它变成现实。”❤️ Canva的“两步计划”:商业与慈善并重Melanie和联合创始人Cliff将个人30%的Canva股份捐出,用于“尽我们所能做最多的好事”。Canva的“两步计划”旨在在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解决全球基本生存需求问题。“我们有一个两步计划:第一步,建立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第二步,尽我们所能做最多的好事。”💻 AI赋能“设计一切”的宏大愿景Canva将AI深度融入其产品套件,旨在帮助用户最大程度地减少从想法到设计的摩擦。Melanie认为,AI是实现“赋能全世界去设计”这一宏大愿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 I 这项新技术所带来的可能性,对于帮助人们把想法变成设计,并尽可能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作用。”🌐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
2025-11-051h 1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4.Jenni AI从0到1000万美元ARR的增长秘诀📝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Startup Ideas》中,Jenni AI创始人David Park的深度分享。David Park是一位非技术背景的创始人,却凭借一套超强的增长策略,将AI初创公司Jenni AI从零做到了千万美元年经常性收入并实现盈利。他在这期节目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这套亲身验证的“增长营销打法”:从短视频引爆自然流量、精准网红营销,到SEO和付费广告的正确策略。他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新账号”和“病毒式系列”低成本获客,如何寻找并高效谈判网红,以及何时才是投入SEO和付费广告的最佳时机。更揭秘了从五百万到一千万美元年经常性收入过程中,如何通过回归基础、优化漏斗和策略性收购实现持续增长。这不仅是AI创业者的宝典,更是所有希望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创业者不容错过的实战指南。这位大学辍学的非技术创始人相信,只要投入努力,你也能复制他的成功。原播客:REVEALED: The Exact Strategy I Used to Build a $10M AI Startup原播客更新时间:Feb 27, 2025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 本期嘉宾David Park,AI写作工具jenni AI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大学辍学的非技术背景创始人,通过独特的增长营销策略,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将jenni AI从零做到了千万美元年经常性收入并实现盈利。⏱️ 时间戳开场 & David Park的创业故事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与本期播客简介01:58 从0到千万美元ARR:David Park的增长策略宝典02:54 爆火文章《如何从零做到五百万美元ARR》的诞生03:59 实时创作:从五百万到一千万美元ARR的增长秘诀短视频自然流量:低成本引爆增长04:36 短视频策略:新账号与病毒式系列的奥秘04:56 “新账号”的超能力:粉丝数不再重要06:48 为什么宁愿赞助新账号:算法青睐与成本优势08:48 自己创建账号:遵循基本模式,成为产品代言人11:53 Manang Duck案例:每月4000美元,20个视频,5亿播放17:41 高频发帖的重要性:从“探索”到“利用”的迭代20:13 打造“病毒式系列”:重复成功模式,榨干潜力23:44 关键点:形式与产品的完美契合25:16 病毒式传播的完整生命周期:从测试到多账号矩阵网红营销:精准触达与高效谈判29:15 如何找到合适的网红:用户访谈与算法推荐31:22 独家技巧:创建新账号训练算法,发现潜力新星33:58 联系网红的Playbook:多渠道、个性化与付费明确37:39 谈判策略:激励机制对齐,分阶段付款,从高价谈起41:12 内容发布:尊重网红风格,规模化管理与直白广告44:53 最终建议:网红营销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SEO与付费广告:后期发力,策略性投入46:16 SEO策略:为何要晚启动,以及如何收购SEO公司48:26 SEO技巧:抢占精选摘要,提升品牌搜索量50:16 评估SEO价值:关注有价值的关键词,而非虚荣指标51:17 付费广告:早期陷阱,后期杠杆52:33 优化付费广告:利用UGC内容,关注LTV:CAC与回本周期从500万到1000万:回归基础,持续增长54:07 David Park的“没人会照做”预言与激励56:26 500万到1000万:优化现有策略,增加联盟营销57:04 战略性收购: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公司58:30 回归基础:优化漏斗,将流失率降低一半以上01:00:24 团队的力量:非技术创始人与AI创业的奇迹01:01:00 David Park的最终寄语:相信自己,你也能成功🌟 精彩内容💡 “新账号”的超能力:粉丝数不再是门槛David Park揭示了社交媒体时代“新账号”的巨大潜力。即使只有几十个粉丝,只要内容质量高、能引起共鸣,算法也能将其推送给上百万人。他通过A/B测试证明,新账号的互动量和播放量甚至能超越拥有数万粉丝的主账号,为低成本获客提供了新思路。“一个只有五十多个粉丝的小号,在互动量和播放量上超过大号,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打造“病毒式系列”:重复成功,榨干潜力创业者往往追求新颖创意,但David Park的经验是,一旦找到一个爆款视频,最有效的策略是将其变成一个“病毒式系列”,通过细微改动反复发布,持续吸引用户。jenni AI的“第一视角:你的论文要交了”系列,通过贴近生活的场景,获得了超过3亿的观看量,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旦你找到了一个爆款视频,其实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爆款视频变成一个系列,尽可能地榨干它的所有潜力。”🤝 网红营销:科学与艺术的结合David Park分享了寻找、联系和谈判网红的全套方法论。他强调要通过用户访谈和算法训练(创建新账号只关注目标网红)来精准定位,联系时要多渠道、个性化并明确付费。谈判时则要对齐激励机制,分阶段付款,并从最贵套餐开始定制。他特别指出,不要迷信粉丝数量,而要关注网红内容的实际效果和与产品的契合度。“你只需要用你的网红名单,建一个新号,然后就看他们的视频……你会发现一些特别划算的合作机会。”📈 从500万到1000万:回归基础,优化漏斗jenni AI从500万美元ARR增长到1000万美元,并非依靠全新的策略,而是通过优化现有渠道、回归基础。David Park团队将流失率从20%降低到9.8%,并增加了联盟营销和战略性收购。他强调,在公司规模扩大后,优化留存和转化率对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把流失率从百分之二十,降到了大约百分之九点八。我们把它降低了一半多。”💪 非技术创始人的成功秘诀:相信努力,你也能做到作为一名大学辍学的非技术创始人,David Park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使没有硅谷背景和技术光环,也能通过努力和正确的策略取得巨大成功。他鼓励所有听众,只要投入进去,也能跑出自己的成绩,并乐于分享经验,帮助他人。“我是一个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做着一个A
2025-11-041h 0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3.Stripe 的支付基础模型:数据与基础设施如何创造复合优势📝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Cognitive Revolution "How AI Changes Everything"邀请到 Stripe 数据与 AI 负责人 Emily Sands,深入探讨了 Stripe 在 AI 领域的创新,特别是其独创的“支付基础模型”。该模型并非传统语言模型,而是将支付视为一种独特模态,通过整合海量的上下文信息(买家、卡片、设备、商家等近期活动),实现了超人水平的欺诈检测能力,例如将“盗刷测试”检测率从 59% 提升至 97%。Emily 解释了 Stripe 如何通过开放基础模型的“表征”(embeddings),让工程师能将其作为额外输入,大幅加速机器学习系统的开发,将数月工作量缩短为“周末项目”,从而形成强大的数据飞轮效应。节目还讨论了 Stripe 如何通过快速迭代领先于欺诈者,利用大语言模型充当“裁判”处理“友好欺诈”等无真实标签的复杂问题,以及他们对未来“Agent 商务”的展望。这期节目不仅为 AI 工程师提供了实用经验,也为 AI 战略家带来了宏观层面的深刻启示,揭示了 AI 如何改造全球最关键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原播客为 Stripe's Payments Foundation Model: How Data & Infra Create Compounding Advantage, w/ Emily Sands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本期嘉宾Emily Sands,Stripe 的数据与 AI 负责人。⏱️ 时间戳开场 & 播客简介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01:48 Stripe 的核心业务与 AI 战略支付基础模型的诞生09:06 支付基础模型:将每笔交易转化为向量11:13 支付数据:一种独特的“语言”与大规模训练12:51 人类难以处理的复杂序列信息15:59 基础模型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周末项目”18:57 网络密度与欺诈检测的挑战22:03 模块化 AI 部署与嵌入式应用对抗欺诈:迭代与创新24:06 盗刷测试:基础模型在欺诈检测上的突破26:45 商家智能:横向层面的数据洞察28:11 欺诈检测的“真实标签”挑战与快速迭代30:06 动态风险阈值与自适应 3D Secure33:20 决策中间地带:模型与规则的结合37:34 LLM 作为“裁判”处理无标签数据41:08 AI 的对抗鲁棒性与 Stripe 的多层防御数据洞察与未来展望44:11 多模态 AI 在商家欺诈评估中的应用46:22 “与数据对话”:Stripe Sigma 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52:25 Stripe 作为记录系统:简化创业者的数据管理57:06 成功案例:Lovable 和 Reetail.ai 如何依赖 Stripe 快速增长00:58:53 Agent 商务:从消费者到开发者场景01:03:08 Stripe 的 AI 战略:构建经济基础设施,而非模型商店结束语01:07:58 总结与感谢🌟 精彩内容💡 支付基础模型:独创的金融智能Stripe 的支付基础模型将每笔支付转化为一个紧凑的向量,如同为交易赋予“经纬度”。它通过学习海量结构化支付数据中的“语法”和“语义”,特别是买家、卡片、设备和商家等实体的历史行为序列,实现了对欺诈的超人检测能力,例如将“盗刷测试”的检测率从 59% 提升至 97%。这种模型超越了人类处理复杂多维信息的能力。“支付数据在很多方面,虽然不是所有方面,但确实开始看起来像一种语言。”🛠️ “周末项目”:加速 AI 开发的飞轮效应Stripe 不直接让基础模型处理所有应用,而是开放其生成的“表征”(embeddings)。工程师可以轻松地将这些高质量的 embeddings 作为额外输入,添加到现有的机器学习系统中,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工作量缩短为“周末项目”。这种模块化部署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形成了数据规模、模型优化、产品价值和业务增长的良性循环。“一旦有了共享的 embedding,启动一个新模型就成了周末项目,而不是季度项目。”🚀 对抗欺诈:领先一步的迭代策略面对不断进化的欺诈者,Stripe 采取了多层次的防御策略和快速迭代机制。除了基础模型,他们还结合了动态风险阈值、自适应 3D Secure 等“软拦截”手段,以及规则与模型的灵活结合。在缺乏明确“真实标签”的情况下,Stripe 创新性地使用大语言模型充当“裁判”,评估和生成标签,从而加速了对“友好欺诈”等复杂问题的响应。“攻击者在迭代,所以他们的模型也在迭代。我们的工作就是迭代得更快。”💻 Stripe 的 AI 战略:构建经济基础设施Stripe 并非直接与大型 AI 模型公司竞争,而是专注于为 AI 时代构建经济基础设施。这包括成为 AI 公司最好的合作伙伴、赋能 Agent 商务、将 Stripe 原生内置于开发者 AI 工具中,以及在整个网络中部署其基础模型以提升智能层。Stripe 认为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数据规模和模型能力,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更有利可图的增长。“我们真的非常专注于为 AI 构建经济基础设施,而不是直接成为一个 AI 模型商店。”🌐 播客信息补充
2025-11-041h 0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2.游戏界传奇Dan Houser:GTA、RDR背后的创意灵魂与游戏哲学📝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知名播客《Lex Fridman Podcast》中,人工智能研究员兼主持人Lex Fridman与游戏界传奇人物Dan Houser的深度对谈。Dan Houser是Rockstar Games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侠盗猎车手》和《荒野大镖客》系列背后的创意灵魂,这些作品塑造了电子游戏叙事的里程碑。在这次对话中,Dan Houser不仅回顾了他从电影、文学中汲取灵感的创作之路,还深入剖析了如何构建沉浸式开放世界和“360度”立体角色,如《GTA IV》中的Niko和《荒野大镖客2》中的Arthur。他分享了《荒野大镖客》系列中那些令人心碎的结局背后的创作挣扎与技术考量,以及马匹物理、NPC记忆等无数细节如何共同营造出无与伦比的真实感。此外,Dan Houser还介绍了他的新公司Absurd Ventures,及其正在打造的科幻世界《A Better Paradise》中,那个无限智能却缺乏智慧的AI角色Nigel Dave,以及他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的独特见解。他坦诚地探讨了创作压力、对成功的定义,以及个人经历如何融入作品。这是一场关于游戏、艺术、哲学与人性的对话,充满了洞察与幽默,将带您领略一位顶尖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思考。翻译克隆自:#484 – Dan Houser: GTA, Red Dead Redemption, Rockstar, Absurd & Future of Gaming👨‍⚕️ 本期嘉宾Dan Houser,Rockstar Games联合创始人,著名游戏制作人,其作品包括《侠盗猎车手》和《荒野大镖客》系列。现为Absurd Ventures创始人,致力于通过多种媒介创造新的世界。⏱️ 时间戳开场 & 播客简介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电影与文学:创作的源泉02:51 影响深远的电影:教父2、好家伙、赌城风云07:08 电影节奏与叙事手法07:47 文学与现实的交织:Hunter S. Thompson与《American Caper》13:02 战争与西部片经典:现代启示录、虎豹小霸王游戏世界的构建:从GTA到RDR17:50 开放世界游戏的魅力:系统性与沙盒体验21:49 叙事与自由的平衡:打造360度角色41:21 GTA IV:纽约移民故事与Niko Bellic50:54 GTA V:多主角叙事与角色张力1:29:00 RDR 2:亚瑟·摩根的救赎之旅1:21:23 RDR 1结局:约翰·马斯顿的牺牲与游戏机制1:47:14 游戏细节的极致追求:马匹物理、NPC记忆Absurd Ventures:新篇章与未来展望08:21 新公司理念:探索多媒介创作28:09 AI与人类智慧:科幻世界《A Better Paradise》与Nigel Dave37:35 AI对创作的影响:工具而非替代1:56:03 游戏行业的未来:单人叙事的力量1:57:48 未实现的创意:间谍游戏与骑士传说Rockstar岁月与创作心路53:24 追求卓越的文化与创作压力1:03:14 告别GTA:二十年的情怀与挑战2:02:34 个人成长与创作演变2:16:24 父亲的影响与人生哲学2:21:00 自我批评与乐观主义玩家互动与彩蛋解析1:36:09 RDR 2的Gavin之谜:互联网的集体想象2:08:52 Laslow:电台搭档与创作趣事游戏与书籍推荐2:11:08 史上最伟大的游戏:俄罗斯方块、塞尔达传说2:26:03 推荐给外星人的书籍:米德尔马契、战争与和平2:28:04 反乌托邦文学:1984、动物农场人生感悟与建议2:35:23 抓住机遇:从南美逃亡到Rockstar2:43:55 对年轻创作者的忠告2:45:26 生命的意义与爱的角色🌟 精彩内容💡 开放世界叙事的平衡艺术Dan Houser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开放世界的自由度与引人入胜的线性叙事之间找到平衡点。他认为,一个结构化的故事是解锁游戏功能、引导玩家体验世界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能提供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避免玩家在广阔世界中感到迷失。“故事,如果做得好,可以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引力。而且它能给你一些结构。”🛠️ 塑造“360度”立体角色Dan分享了他创造真实、复杂角色的秘诀,即深入思考角色在任何可能情境下的反应,挖掘他们的优点、弱点、矛盾之处。他以《GTA IV》的Niko Bellic和《RDR 2》的Arthur Morgan为例,解释了如何通过角色与世界的互动,展现人性的多面性。“他们的优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他们哪里像我?哪里不像我?然后,慢慢地,去感受作为一个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AI时代的创作与挑战面对人工智能的崛起,Dan Houser认为大语言模型在低层次工作上表现出色,但无法取代原创想法和“魔力”。他相信AI是工具而非替代,能帮助人们提高效率,但真正的创造力仍源于人类的独特视角和情感。“它们不会取代好的想法。它们无法真正提出好的新想法。它们能做的,是做一些低层次的工作。”❤️ 游戏结局的情感冲
2025-11-022h 5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1.Sam Altman & Satya Nadella深度对话📝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商业播客 BG2,由资深主持人Brad深度对话两位科技巨头:OpenAI CEO Sam Altman和微软CEO Satya Nadella。这场对话揭示了微软与OpenAI六年多来非凡合作的幕后故事,从最初的十亿美元投资到如今高达千亿的估值,并深入探讨了这种独特伙伴关系如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来发展。两位领导者坦诚分享了他们对AI算力短缺、万亿美元投入的看法,以及AI对全球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深远影响。Sam Altman幽默回应了外界对OpenAI财务的质疑,而Satya Nadella则回顾了微软当初投资OpenAI的远见与决策过程,包括比尔·盖茨从怀疑到坚信的转变。他们还就AI监管的碎片化挑战、软件即服务的未来演变,以及AI如何重塑人类工作流程进行了前瞻性讨论。从Sam初为人父的喜悦,到两人对AI颠覆性力量的共同愿景,这场对话充满了真知灼见与人性光辉,为我们理解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翻译克隆自:All things AI w @altcap @sama & @satyanadella. A Halloween Special. 🎃🔥BG2 w/ Brad Gerstner👨‍⚕️ 本期嘉宾Sam Altman,OpenAI 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微软 首席执行官。⏱️ 时间戳播客开场与合作总览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01:10 史诗级合作:Sam Altman回顾与微软的非凡旅程01:29 轻松一刻:Sam初为人父的喜悦与Satya的育儿经03:39 微软与OpenAI的投资与股权结构解析05:05 Sam Altman盛赞微软的远见与合作模式06:21 OpenAI非营利组织的独特架构与使命:健康、安全与韧性合作细节与AGI定义08:28 模型分发与Azure独占协议:ChatGPT与GPT-6的未来09:28 收入分成:OpenAI与微软的财务协议10:09 AGI验证:提前终止协议的关键触发点与时间线讨论11:27 Sam Altman:即使拥有超级智能,仍需微软的市场分发能力算力瓶颈与财务质疑11:35 OpenAI的万亿算力投入与收入质疑12:42 Sam Altman回应财务质疑:收入远超预期,对未来充满信心14:58 算力稀缺性:Sam Altman以能源类比,探讨算力需求与成本关系16:06 Satya Nadella:效率提升与杰文斯悖论在AI算力中的体现17:09 算力供应:电力而非芯片成为最大瓶颈18:14 Sam Altman:算力过剩终将到来,但时机难料AI监管与未来展望20:44 OpenAI上市传闻:Sam Altman澄清无具体计划22:16 碎片化监管的挑战:科罗拉多州AI法案引发的担忧23:58 Satya Nadella呼吁统一联邦AI监管框架25:46 AI的未来:Sam Altman展望2026年的科学发现与机器人26:43 人机交互新范式:Satya Nadella谈“宏观授权,微观引导”微软的投资决策与战略价值29:56 微软投资OpenAI的幕后故事:Satya Nadella的远见与比尔·盖茨的转变32:08 GitHub Copilot与Codex:促成微软加大投资的关键时刻33:20 战略价值:Azure独占协议与IP授权对微软的深远影响35:36 财务解读:OpenAI亏损与微软Azure、M365的价值增长算力建设与市场竞争37:50 微软的算力策略:平衡内部需求与长期基础设施建设40:20 Azure增长:在算力受限下的卓越表现41:17 剩余履约义务:4000亿美元积压订单的信心来源42:35 竞争与利润: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44:59 AI收入可持续性:澄清“循环收入”质疑与供应商融资软件变革与AI经济学47:02 软件即服务(SaaS)的颠覆:代理层取代传统业务逻辑48:04 Microsoft 365:低ARPU、高使用率如何迎接AI挑战50:24 价值链重塑:AI工厂与代理工厂的价值分配53:25 搜索与聊天的经济学:单位成本与变现模式差异55:25 消费者与企业:AI商业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差异AI对生产力与就业的影响56:23 裁员与生产力:AI如何重塑工作流程与
2025-11-021h 0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90.李沐:Voice Agent商业落地的教训、经验与实践📝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 硅谷101年度线下大会演讲 中李沐部分的演讲由资深专家李沐分享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语音代理的核心在于实现实时、任务导向的语音交互,而非简单的闲聊。李沐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项目案例,生动展示了语音代理的巨大潜力与落地挑战。第一个案例是为游戏角色“Stellar”打造的开放式语音互动体验,其中AI既是故事设计师又是演员,需要维持复杂的世界观和角色设定,并应对玩家的各种输入。第二个案例则是一个高度规范的AI电话销售员,它必须精准遵循销售手册,处理复杂的产品组合,甚至要能识别客户语气中的不耐烦,并在极短的延迟内做出恰当回应。李沐详细分享了他们在预训练、模型架构、实时交互以及评估方法上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揭示了这项技术如何在平衡高智能与低延迟之间取得突破,以及在企业级应用中,自研模型有时比通用API更具优势。尽管语音代理技术仍处于“第一天”,但其在游戏、客服、销售等领域的落地已展现出无限可能,预示着未来几年将带来更多激动人心的变革。翻译克隆自:李沐:Voice Agent商业落地的教训、经验与实践|硅谷101年度线下大会演讲(全英)硅谷101播客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e5c52c9418a84a04625e6cc如果侵权了,请联系我,我会立刻删除🙇‍♂️👨‍⚕️ 嘉宾李沐,语音代理领域资深专家及实践者。⏱️ 时间戳00:00 播客及嘉宾介绍语音代理:实时、任务导向的交互02:23 什么是语音代理:实时响应与明确任务目标03:47 案例一:游戏角色“Stellar”——开放式语音互动体验游戏角色“Stellar”的挑战与实践04:39 AI的角色:既是游戏设计师又是演员,维持复杂世界观与角色设定06:01 互动困境:玩家拒绝帮助,AI如何引导故事走向07:13 技术路径与教训:自研预训练模型与数据中心建设10:34 关键经验:通用能力与领域评测基准的重要性11:23 智能来源:预训练的决定性作用12:10 现有局限:对话轮次、多角色处理与实时性挑战案例二:AI电话销售员——规范与精准的商业应用12:55 案例介绍:AI电话销售员在保险行业的应用14:13 行业要求:通过认证考试、业绩指标与低投诉率15:02 核心能力:精准遵循销售手册、工具使用、数学计算与人性化交互16:11 情感识别:从语气中判断客户不耐烦,调整销售策略语音代理的实时架构与技术突破16:48 实时交互架构:全双工、半双工与级联方案对比18:52 定制化方案:两段式级联架构实现高智能与低延迟20:39 核心技术:同时“听、说、想”,上下文工程与策略组织者AI电话销售员的落地进展与经验总结21:28 项目进展:从55分到达到人类80分水平的突破22:28 评估挑战:端到端语音代理评估的复杂性与成本22:28 企业级自研:高安全要求下,自研模型优于通用API语音代理的未来展望23:15 技术可扩展性:游戏与销售场景的通用架构24:12 落地现状与未来:仍处于“第一天”,但潜力无限24:54 合作与交流邀请🌟 精彩内容💡 语音代理的核心:实时响应与任务导向李沐指出,语音代理并非简单的闲聊,而是要求在极短延迟内(一秒以内)完成特定任务。无论是游戏中的故事引导,还是销售中的信息匹配,明确的任务目标是其核心价值。“它的响应必须非常快,比如端到端延迟要在一秒以内。”🎮 游戏角色“Stellar”:AI的“演员”与“设计师”双重身份在为游戏角色“Stellar”打造的开放式互动中,AI不仅要作为“演员”保持角色设定和宏大世界观的一致性,还要作为“设计师”根据玩家输入动态引导故事走向,这要求AI具备高度的智能和适应性。“它既是游戏设计师,又是演员。作为游戏设计师,它要设计出合理又好玩的故事。然后,作为演员,代理生成的对话要符合角色设定。”📞 AI电话销售员:高精度与人性化的平衡在高度规范的保险销售场景中,AI电话销售员必须精准遵循销售手册,处理复杂的产品组合,同时还要能识别客户语气中的不耐烦,并在极短延迟内做出恰当回应,这体现了高精度与人性化交互的完美结合。“你需要判断出这个声音里带着不耐烦。再结合上下文,你就会意识到,我已经试了三次,现在应该重新安排时间了。”🧠 实时架构:同时“听、说、想”的突破为实现高智能与低延迟,李沐团队采用了“听、说、想”同步进行的架构。通过异步调用更大的模型进行“思考”,结合上下文工程和策略组织者,使得AI能在听取用户输入的同时,逐句生成回应,大大提升了交互的流畅性。“你要能同时‘听、说、想’。也就是说,你一边听,一边逐句生成回应。在这期间,你可以异步调用更大的生成模型去思考。”🔒 企业级应用:自研模型的重要性在金融保险等高安全要求的企业级应用中,模型数据不能离开特定国家或公司内部安全组。这使得自研模型成为比依赖通用API或开源模型更优甚至唯一的选择,确保了数据安全和合规性。“如果你在不同的国家上线,模型数据是不能离开这个国家的,甚至不能离开公司内部的安全组。”🌐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1-0125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9.Elon Musk:从AI的“觉醒病毒”到星舰的火星乌托邦,深度揭秘美国政治与未来科技📝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知名播客《The Joe Rogan Experience》中,主持人Joe Rogan与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Elon Musk的精彩对谈。在这场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话中,两位思想碰撞,从轻松的健身趣闻聊到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内容涵盖了科技、政治、社会、甚至宇宙奥秘。Elon Musk首次披露了SpaceX在政治压力下,如何被阻止提前救援国际空间站被困宇航员的惊人内幕,揭示了主流媒体选择性报道的冰山一角。他还深入探讨了A I发展的潜在风险,特别是“觉醒思想病毒”对人工智能价值观的侵蚀,以及他如何通过xAI努力确保A I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相。此外,他们还对美国政府的巨大浪费与欺诈、移民政策背后的政治动机,以及A I和机器人技术如何重塑未来社会,甚至可能带来“全民高收入”的乌托邦愿景,进行了坦诚而犀利的交流。这是一次充满洞见、挑战传统思维的对话,将带您一窥Elon Musk对当下世界和人类未来的独特思考。翻译克隆自:Joe Rogan Experience #2404 - Elon Musk 【存在 1min 的删减】👨‍⚕️ 本期嘉宾Elon Musk,特斯拉、SpaceX、Neuralink、Boring Company、xAI 和 X(原 Twitter)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他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和技术梦想家,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包括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型、将人类打造成多行星物种、以及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与普惠性。⏱️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轻松开场:健身与宇宙奇闻02:04 健身趣闻:Jeff Bezos的肌肉与“GigaChad”之谜06:12 社会疑云:Sam Altman举报人离奇死亡与爱泼斯坦案12:05 宇宙探索:三眼巨人彗星与外星人承诺(绝不自杀声明)科技前沿:星舰、特斯拉与未来交通16:25 SpaceX震撼体验:火箭发射与星舰的巨大潜力21:00 星舰技术揭秘:可重复使用与Raptor三引擎的物理极限28:41 特斯拉未来愿景:机器人巴士、赛博皮卡的设计哲学33:50 Roadster惊人预告:飞行汽车的科幻未来政治与社会:觉醒病毒、政府腐败与移民危机35:29 社交媒体真相:收购X对抗“觉醒思想病毒”41:45 加州乱象:无家可归者产业链与毒品僵尸45:10 司法失灵:奥斯汀图书馆枪击案与暴力罪犯的纵容48:24 法官乱象:无法律学位法官与利益冲突49:33 左右之争:旧左翼与新左翼的言论自由立场51:17 信息安全:加密通讯的脆弱性与X Chat的端到端加密54:01 未来展望:AI取代手机与App,内容AI化58:53 AI安全危机:觉醒思想病毒对AI价值观的侵蚀01:06:26 政治极化:旧金山与伯克利的极左思想泡泡01:10:39 欧洲警示:英国社交媒体逮捕潮与爱尔兰强奸案01:12:47 移民政策:开放边境背后的政治动机与选票考量01:17:17 选举舞弊:非法投票与人口普查漏洞对民主的威胁01:26:02 个人觉醒:Elon Musk对美国危机的担忧与收购Twitter的代价01:28:08 觉醒危害:社会传染病与变性手术对儿童的残害01:33:42 政府浪费:数千亿“僵尸支付”与社保欺诈AI与人类未来:乌托邦或反乌托邦01:45:12 联邦瘦身:削减无用部门与AI解决国债危机01:50:53 工作转型:AI与机器人带来的全民高收入愿景01:54:17 AI伦理:确保AI追求真相,避免“终结者”情景01:56:01 xAI的使命:Grok作为真相AI的竞争优势01:58:13 终极乌托邦:资本主义通过AI实现可持续富足02:06:03 政治干预:SpaceX救援宇航员被白宫阻止的内幕02:15:04 模拟理论:最有趣的结果最可能发生🌟 精彩内容💡 政治干预太空救援:白宫阻止SpaceX提前救援国际空间站宇航员Elon Musk首次披露,SpaceX本可以更早地将国际空间站被困宇航员救回地球,但白宫出于政治考量,不希望在选举前将SpaceX或他本人与此次救援行动联系起来,导致救援行动被拖延。这一事件揭示了主流媒体选择性报道的冰山一角,以及政治如何渗透到科技和人道主义领域。“但因为政治原因,他们不希望SpaceX或者我,在选举前和送回宇航员这件事联系在一起。”🤖 AI的“觉醒思想病毒”与xAI的使命Elon Musk对AI发展中的“觉醒思想病毒”深感担忧,他指出Google Gemini等AI被编程去相信谎言(如“美国国父是一群不同族裔的女性”),甚至认为“错误称呼性别比核战争更糟”。他强调xAI的Grok致力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相,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以对抗这种虚无主义、反文明的思想病毒。“如果你告诉A I,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事,然后假设它变得无所不能,你还告诉它,没有什么比错误称呼性别更糟糕的了……它会回答‘错误称呼Caitlyn Jenner的性别’。”💸 美国政府的巨大浪费与欺诈:每年数千亿美元的黑洞Elon Musk揭露了美国政府内部惊人的浪费和欺诈,包括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僵尸支付”(无人审计的自动付款)和社保数据库中两千万“不可能还活着”的人。他解释了民主党为何反对纠正这些欺诈行为,因为这笔钱被用作吸引非法移民的“金钱磁铁”,以巩固其政治权力。“社会保障局数据库里大概有两千万人,根据他们的出生日期,是不可能还活着的。”🌉 非法移民背后的政治动机与民主危机Elon Musk深入分析了美国大规模非法移民背后的政治动机,指责民主党通过开放边境、提供大量政府福利来吸引非法移民,将其转化为选民,从而实现永久掌权和建立一党制国家。他指出,人口普查将非法移民计入国会席位分配的法律漏洞,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危机。“他们发现,那些人会投票给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想要开放边境。”🚀 AI与机器人技术:通往“全民高收入”乌托邦的唯一之路面对美国日益增长的国债危
2025-11-012h 25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8.深入AI应用开发:Chip Huyen揭示成功AI产品的秘密与未来趋势📝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Lenny's Podcast》中,主持人Lenny与AI领域杰出专家Chip Huyen的深刻对话。Chip Huyen不仅是英伟达Nemo平台的核心开发者、Netflix的AI研究员,还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机器学习,更是两度创业的成功创始人,其著作《AI Engineering》在O'Reilly平台上长期位居阅读榜首。她与众多企业合作制定AI战略,对AI产业的内部运作有着独到见解。本期对话直击当前AI应用开发的痛点与误区。Chip犀利指出,许多人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却忽略了与用户沟通、优化数据和工作流等根本要素。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预训练、后训练、微调以及RLHF等AI核心概念,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共同塑造AI模型的学习过程。尤其在RAG(检索增强生成)方面,Chip强调数据准备的质量远比向量数据库的选择更为关键。此外,Chip还探讨了企业内部AI工具采纳的挑战,指出生产力难以衡量是主要障碍,并分享了不同层级管理者对AI助手价值的认知差异。她还就评测体系的构建给出了务实建议,强调在核心功能上,评测是指导产品开发、发现改进机会的关键。展望未来,Chip预测AI的重心将从基础模型性能的指数级提升转向后训练和应用构建,多模态应用潜力巨大,同时组织结构也将随之调整,以适应更紧密的跨职能协作。这期节目技术性强,洞察深刻,是所有希望深入理解AI、避免开发陷阱的听众不容错过的一集。翻译克隆自:Al Engineering 101 with Chip Huyen (Nvidia, Stanford, Netflix)👨‍⚕️ 本期嘉宾Chip Huyen,AI领域杰出专家,曾是英伟达Nemo平台的核心开发者、Netflix的AI研究员,并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机器学习。她是一位两度创业的成功创始人,也是畅销书《AI Engineering》的作者。Chip Huyen与众多企业合作制定AI战略,对AI产业的内部运作有着独到见解。⏱️ 时间戳开场与嘉宾介绍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Chip Huyen介绍02:37 AI应用开发的常见误区与痛点03:34 AI生产力衡量难题:经理与高管的不同视角AI应用开发的真谛:人们认为的 vs. 实际有效的05:43 Chip Huyen的LinkedIn热帖:AI应用改进的误区与真理06:54 为什么追逐最新AI技术是误区?AI核心概念深度解析08:58 预训练、后训练与微调:AI模型学习过程10:06 语言建模与Token:AI如何理解语言15:15 强化学习与RLHF:通过人类反馈优化AI模型19:08 AI模型训练中的人类专家与经济学思考AI产品评估(Evals):必要性与实践22:15 什么是AI评测(Evals)?为何重要?24:29 AI产品是否需要评测?投资回报率的考量28:08 如何构建有效的AI评测体系?以深度研究应用为例RAG(检索增强生成):数据为王32:08 RAG核心概念:为模型提供上下文33:15 RAG的数据准备挑战与关键技术35:29 数据准备:RAG性能提升的关键,远超向量数据库选择AI在企业中的采纳与组织变革38:34 企业内部AI工具与客户导向AI工具的采纳差异40:37 AI素养与生产力衡量:企业AI战略的挑战43:28 AI对工程师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层级工程师的反馈与适应性47:22 AI时代的工程师组织架构重塑与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52:24 AI工程师与ML工程师:角色与能力边界AI的未来展望54:54 组织结构变革:跨职能协作与自动化重塑工作方式57:03 基础模型性能瓶颈与后训练、应用构建的崛起58:26 多模态AI的潜力与挑战:以语音AI为例01:02:51 “测试时计算”:提升AI感知性能的策略闪电问答与总结01:05:36 AI应用的想法危机:如何从日常痛点中寻找灵感01:08:24 Chip Huyen推荐的书籍:《自私的基因》与《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01:11:10 推荐影视剧:《延禧攻略》01:12:06 人生格言:“到头来,没什么真正重要”01:13:31 创意写作的感悟:情感旅程与角色讨喜度01:17:06 如何联系Chip Huyen及如何帮助她🌟 精彩内容💡 AI应用开发的“真理”:与用户交流、优化数据和工作流,而非盲目追逐最新技术。Chip Huyen通过一张广为流传的图表揭示了人们对AI应用改进的普遍误区与真正有效的策略。她强调,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构建可靠平台、准备高质量数据、优化端到端工作流以及撰写优质提示词,远比纠结于最新模型或技术栈更能提升AI产品表现。“我被反复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才能跟上最新的 AI 资讯?可我总会反问,你为什么要跟上最新的 AI 资讯呢?如果你去和用户聊一聊,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再研究一下他们的反馈,你其实能把应用改进得好得多得多。”🧠 AI核心概念速览:预训练、后训练、微调与RLHF。Chip Huyen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AI模型从海量数据中学习语言统计信息(预训练),到通过人类反馈(RLHF)或专家数据(监督微调)进行行为优化的全过程。她指出,随着预训练数据逐渐饱和,后训练已成为当前AI模型差异化的关键。“语言建模就是掌握这种统计信息。当一个语言模型在海量数据上进行训练时,它看到了各种语言、各种领域的内容,所以它能判断出,在某个标准下,用户输入提示词后,下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 token 是什么。”📊 AI评测的艺术与权衡:针对AI产品的评估并非一刀切。Chip Huyen认为,评测的价值在于指导产品开发、发现改进机会,尤其对于核心功能和高风险场景至关重要。但她也指出,在资
2025-10-311h 1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7.苹果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营收再创新高,AI与iPhone 17系列引领增长📝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由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佩克及投资者关系总监苏·哈萨尼·钱德拉主持,并与多位知名分析师进行了深入对话。苹果公司在本季度创下营收1025亿美元的九月季度记录,全年营收更达4160亿美元,iPhone和服务业务均表现强劲。蒂姆·库克对即将到来的假日季充满信心,预计这将是苹果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得益于iPhone 17系列、Apple Watch和AirPods Pro 3等非凡产品线的强劲势头。 本次会议的亮点包括:苹果在A I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如M5芯片内置神经加速器、Apple Intelligence的数十项新功能,以及备受期待的个性化Siri。高管们详细讨论了iPhone 17系列在全球市场的热烈反响,以及因需求强劲导致的供应限制。在中国市场,虽然本季度受供应影响,但高管对下季度恢复增长持乐观态度。此外,会议还深入分析了服务业务的持续增长、资本支出在A I和私有云端计算方面的投入,以及关税政策的最新变化。这是一场全面了解苹果最新业绩、产品创新和未来战略的必听内容。翻译克隆自:Apple Financial Results - Q4 2025👨‍⚕️ 本期嘉宾Tim Cook (Apple CEO)Kevin Pek (Apple CFO)Sue Hasani Chandra (Apple Investor Relations Director)⏱️ 时间戳开场与财报总览00:00 播客简介与本期内容概览02:14 会议开场及前瞻性声明03:59 蒂姆·库克: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亮点05:06 假日季展望:史上最佳季度与产品线势头产品创新与AI战略06:09 M5芯片与AI性能突破:iPad Pro、MacBook Pro、Apple Vision Pro07:12 软件更新与Apple Intelligence:个性化Siri、实时翻译等新功能08:23 iPhone 17系列:需求强劲与供应限制09:40 Mac与iPad表现:M5芯片赋能10:50 可穿戴设备与健康功能:Apple Watch、AirPods Pro 3创新服务业务与全球布局13:13 服务业务创历史新高:Apple TV+、F1合作、Apple News14:35 零售扩张与价值观:新店开业、环保与社会责任15:44 美国投资与AI服务器生产财务表现与未来指引17:42 凯文·佩克:详细财务数据与毛利率分析19:43 各产品线收入细分:iPhone、Mac、iPad、可穿戴设备21:45 服务业务持续增长与企业市场采纳22:49 现金状况与资本回报计划23:47 2025财年总结与十二月季度业绩展望分析师问答环节26:18 Q&A开场26:26 iPhone 17成功原因与零部件成本管理28:52 中国市场表现与服务业务增长驱动31:00 服务增长加速与iPhone销量趋势33:24 毛利率展望与中国市场复苏35:42 iPhone供应限制与服务业务可持续性37:43 中国市场补贴影响与运营支出增长40:17 关税影响与Mac产品连带销售43:16 iPhone供应量化与AI对App Store的影响44:56 iPhone 17系列内部组合与私有云端计算46:49 iPhone Air与折叠屏市场,个性化Siri与AI战略48:17 AI功能是否成为消费者购买关键因素49:10 资本支出与AI需求,自研芯片角色50:18 结束语🌟 精彩内容💡 创纪录的财报表现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达到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8%,创九月季度新高。服务业务营收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全年营收更是高达4160亿美元。蒂姆·库克预计即将到来的假日季将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苹果公司很自豪地宣布,本季度营收达到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八,创下了九月季度的记录。”🚀 iPhone 17系列引领强劲需求iPhone 17系列在全球市场反响热烈,尽管面临供应限制,但仍实现了490亿美元的营收记录。蒂姆·库克强调,iPhone 17 Pro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iPhone”,而iPhone Air和iPhone 17也因其创新设计和卓越功能受到消费者青睐。“iPhone 17 Pro 从内到外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并搭载了出色的 A19 Pro 芯片,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强大的 iPhone,为智能手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标准。”🧠 AI创新加速产
2025-10-3151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6.解码多巴胺:从神经科学到日常生活的动力密码📝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Huberman Lab,Huberman 教授深入分析了多巴胺这一神奇分子的奥秘。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 Andrew Huberman 将带你打破关于"多巴胺快感"的常见迷思,揭示多巴胺如何真正影响我们的动力、欲望和满足感。从冷水暴露带来的持久多巴胺提升,到多巴胺峰值与基准水平的微妙平衡;从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到如何通过间歇性奖励时间表优化我们的动力系统。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神经科学的深度对话,更是一堂教你如何掌控自身动力系统的实践课程。克隆自:Controlling Your Dopamine For Motivation, Focus & Satisfaction👨‍🔬 本期主讲Andrew Huberman,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他的实验室专注于神经再生、神经可塑性和大脑状态控制的研究。作为科学传播者,他致力于将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可用的实用工具。🌟 精彩内容💡 多巴胺的真实面目多巴胺并非简单的"快乐分子",而是驱动我们追求目标的动力货币。它通过两条主要通路影响我们的运动控制和动机系统,并以基准水平和峰值的动态平衡方式运作。"多巴胺是驱动我们朝向目标的通用货币,它决定了我们的动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冷水暴露的神奇效果进入冷水(14°C)一小时后,多巴胺水平可提升至基准的250%,且这种提升能持续数小时。这解释了为何冷水暴露后人们会感到精神焕发和高度专注。"冷水暴露带来的多巴胺增幅堪比可卡因,但区别在于它是持续上升且有益健康的。"🚀 间歇性奖励的智慧赌场和社交媒体使用的间歇性奖励时间表,实际上可以移植到我们的日常活动中。通过随机调节多巴胺释放量,我们能维持长期的动力和兴趣。"不要期望每次从事活动都能获得高水平的多巴胺释放,间歇性才是保持动力的关键。"💻 现代生活的多巴胺陷阱智能手机使用、能量饮料摄入和多任务处理都在制造多巴胺的过度叠加,这会导致基准水平下降,让我们更难从日常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叠加多巴胺来源就像过度用药,最终会让你对原本享受的活动失去兴趣。"❤️ 努力即奖励的神经机制通过将多巴胺释放与努力过程本身关联,而非最终结果,我们可以培养成长型思维。这种心态转变能让我们在挑战和摩擦中找到内在动力。"当你学会从努力本身获得多巴胺释放时,你就掌握了长期保持动力的秘诀。"🌐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311h 48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5. Alphabet 2025年Q3财报电话会议:AI驱动营收突破千亿,全栈战略重塑增长📝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科技巨头Alphabet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在这场深度对话中,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首席财务官阿纳特·阿什肯纳齐以及首席商务官菲利普·辛德勒,与多位华尔街分析师共同探讨了AI如何驱动公司实现里程碑式的增长。本季度Alphabet营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所有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您将听到AI如何为谷歌带来切实的商业成果:Gemini应用月活用户超6.5亿,查询量季度增长三倍;谷歌云业务AI收入成为关键驱动力,积压订单环比增长46%至1555亿美元;搜索业务在AI概览和AI模式推动下,查询量持续增长,AI Max成为增长最快的AI搜索广告产品。此外,节目还深入探讨了谷歌在AI基础设施(如自研TPU、量子计算突破)、产品创新(AI驱动的Chrome、Pixel 10、Android XR)以及YouTube双引擎商业化策略上的进展。这场财报会议不仅是数字的汇报,更是AI时代下,谷歌如何通过全栈式AI战略,重塑其核心业务并抓住未来机遇的全面解读。翻译克隆自:Alphabet 2025 Q3 Earnings Call👨‍⚕️ 本期嘉宾Sundar Pichai,Alphabet 首席执行官。Philip Schindler,Alphabet 首席商务官。Anat Ashkenazi,Alphabet 首席财务官。⏱️ 时间戳开场与财报总览00:03:50 欢迎辞与Q3财报亮点:营收破千亿,AI驱动全业务增长00:04:59 全栈式AI战略:基础设施、研究与产品平台AI基础设施与研究00:05:30 AI基础设施:TPU与GPU双管齐下,Anthropic将使用百万TPU00:06:40 世界级AI研究:Gemini模型领先,量子计算突破,诺贝尔奖得主AI驱动的产品与平台00:07:34 产品与平台:AI赋能Chrome、Pixel 10、Android XR00:08:44 搜索业务:AI概览与AI模式推动查询量增长,用户参与度高Google Cloud的增长引擎00:09:55 云业务:AI驱动收入加速,积压订单创新高00:12:22 云AI模型与Gemini Enterprise:企业级AI解决方案广受欢迎YouTube与Waymo的进展00:13:41 YouTube:流媒体领先,Shorts商业化,AI赋能创作者00:15:02 Waymo:服务拓展与业务增长谷歌服务与商业化00:16:12 谷歌服务总览:搜索与YouTube广告强劲增长00:17:23 搜索商业化:AI模式增强购物体验,AI Max成增长最快广告产品00:19:38 YouTube商业化:双引擎策略,创作者经济蓬勃发展00:21:52 内部AI应用与合作伙伴:Gemini提升销售与客服效率财务表现与展望00:23:19 Q3财务总览:营收、利润、现金流及欧盟罚款影响00:25:55 各业务部门表现:谷歌服务、云业务利润率提升00:28:33 资本支出与展望:2025年CapEx上调,2026年将显著增加问答环节00:33:24 Q&A: AI代理式体验与Waymo整合00:36:54 Q&A: 搜索增长驱动力、AI模式商业化与成本效率00:40:51 Q&A: 自研芯片机遇与YouTube双引擎商业化00:44:14 Q&A: AI概览/模式的用户行为与搜索经济模型演变00:47:07 Q&A: AI模式查询长度对ROAS影响与ROIC评估00:50:06 Q&A: AI Max如何扩大商业查询市场00:51:44 Q&A: AI模型创新速度与云业务大单经济性🌟 精彩内容💡 营收里程碑与AI驱动增长Alphabet在2025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所有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强调,AI正在为公司带来切实的商业成果,Gemini应用月活用户超6.5亿,查询量季度增长三倍,显示出AI在用户参与度方面的巨大潜力。🛠️ 全栈式AI战略与基础设施领先谷歌通过其全栈式AI战略,从基础设施、世界级研究到产品平台全面布局。在AI基础设施方面,谷歌同时提供NVIDIA GPU和自研TPU,并宣布Anthropic将接入多达一百万个TPU。在研究领域,Gemini模型持续领先,并在量子计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搜索与YouTube的AI商业化AI概览和AI模式正推动搜索查询量持续增长,并为商业化创造更多机会。AI Max已成为增长最快的AI搜索广告产品,帮助广告主解锁数十亿
2025-10-3057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4.Claude Code:Anthropic 工程师如何打造 AI 编程新范式📝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 Every 的独家访谈,对话了 Anthropic 内部 Claude Code 的核心创造者 Cat 和 Boris,深入探讨这款颠覆性 AI 编程工具的诞生与演进。两位嘉宾将分享 Claude Code 如何彻底告别传统代码编辑器,开创直接通过终端与 AI 对话的全新编程模式。您将了解 Anthropic 独特的“ant fooding”文化,工程师们如何亲身使用 Claude Code 进行开发,从而打造出高度直观的产品。节目还将探讨“军民两用”工具的设计理念,如何通过观察用户“滥用”产品发现潜在需求,以及子智能体在代码迁移、安全审查等复杂任务中的强大应用。最后,嘉宾们将展望命令行界面是否是 AI 编程的终极形态,以及未来自主智能体和“Claude 监控 Claude”的愿景,为所有开发者和产品经理提供宝贵的启发。翻译克隆自:Inside Claude Code From the Engineers Who Built It原播客更新时间:Oct 29, 2025👨‍⚕️ 本期嘉宾Cat:Claude Code 的产品愿景和发布流程负责人。Boris:Claude Code 的技术方向核心贡献者,其核心编程范式源于一次“歪打正着”的偶然发现。📒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播客简介 & Claude Code 核心理念00:00 播客简介:Claude Code 幕后故事与创新01:16 Claude Code 的核心优势:无缝集成终端工具01:28 Anthropic 的“Ant Fooding”文化与“潜在需求”理论03:00 Claude Code 的诞生与演进03:00 意外的起源:从笨重研究项目到新范式04:55 工具化与 Bash 的巧妙运用06:16 团队分工与“Ant Fooding”驱动的自下而上开发11:17 高效工作流与高级功能11:17 从本地开始:解决自身问题是产品成功的关键12:00 斜杠命令:自动化复杂任务的利器(如 /commit, /featuredev)13:33 迭代开发与从 AI 尝试中学习15:31 框架与模型能力的平衡:聚焦高端体验17:14 模型与框架的协同:内部协作的优势18:19 子智能体与多智能体协作18:19 子智能体的应用场景:规划、代码审查、代码迁移21:05 大规模代码迁移:MapReduce 式的子智能体分发22:41 “复利式工程”:通过 Claude Code 积累知识与最佳实践23:10 日志与记忆:从历史记录中提炼通用模式27:50 产品设计哲学与用户体验27:50 可扩展性与“潜在需求”:产品创新的核心驱动力31:06 从 Claude Code 到 Claude Agent SDK:通用智能体的广阔应用33:36 Claude Code 的酷炫用例:问题追踪、值班处理、非编程任务34:41 检索增强:为何选择智能体式 RAG 而非向量搜索36:15 高级用户技巧:鼓励提问、配置 settings.json、停止钩子38:31 未来展望与挑战38:31 命令行界面:是终极形态还是过渡?41:12 克服终端恐惧:更友好的界面探索43:14 简化代码与产品迭代:删除功能的重要性45:40 为自己开发产品:AI 时代独特的优势47:41 演示文化:快速验证想法的新范式49:07 原型迭代与产品感觉:如何将经验固化52:13 衡量生产力与功能取舍:删除功能的艺术55:07 直观设计与渐进式披露:对话式界面的挑战56:46 竞争与创新:拥抱模仿,专注于下一个突破🌟 精彩内容💡 告别传统 IDE,开创终端编程新范式Claude Code 颠覆了传统 AI 编程模式,直接通过终端与 AI 对话,无需代码编辑器。Boris 分享了这一范式转变的意外起源,以及模型如何通过 Bash 工具实现惊人效率。“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 IDE。”🛠️ Anthropic 的“Ant Fooding”文化Anthropic 内部 70-80% 的技术员工每天都在使用 Claude Code 进行开发,这种“Ant Fooding”(内部测试)文化确保了产品设计高度符合开发者直觉,并驱动了大量自下而上的功能创新。“我们有一个反馈频道,差不多每五分钟就有一条新消息。”🚀 “潜在需求”驱动的产品增长Claude Code 的设计哲学是保持产品足够灵活开放,让用户能够“滥用”它,从而发现意想不到的用例和真实需求,再顺应这
2025-10-301h 0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3.英伟达GTC大会黄仁勋主题演讲:AI时代的美国制造与万亿产业变革📝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GTC大会上的精彩主题演讲。在这场充满远见的演讲中,黄仁勋先生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塑美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与工业格局。他强调,随着摩尔定律的终结,加速计算已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英伟达不仅发明了GPU,更构建了CUDA平台及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让AI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劳动力。黄仁勋先生详细介绍了英伟达如何通过“极致协同设计”打造出Grace Blackwell等划时代产品,实现性能的指数级飞跃,并催生了“AI工厂”这一全新概念。他分享了与诺基亚在6G领域的合作,与美国能源部实验室在量子计算上的突破,以及在机器人、自动驾驶、企业级AI(如与CrowdStrike和Palantir)和数字化制造(如与富士康、西门子)等领域的广泛布局。黄仁勋先生还特别强调了“美国制造”的回归,将AI基础设施的生产带回本土,并展望了AI带来的富足未来,从拯救生命到探索宇宙。这是一场关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国家战略的深刻对话,揭示了AI时代下,英伟达如何引领下一次“阿波罗时刻”。翻译克隆自:NVIDIA GTC Washington, D.C. Keynote with CEO Jensen Huang👨‍⚕️ 本期嘉宾Jensen Huang (黄仁勋),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加速计算:摩尔定律的终结与CUDA生态00:05:41 摩尔定律失效:加速计算成为必然00:07:34 CUDA三十年:从GPU到全栈软件库00:10:16 CUDA X:驱动各行各业的计算魔力AI时代的国家战略与前沿技术00:11:12 6G电信:美国重塑无线技术领导力00:13:18 NVIDIA Arc:软件定义无线通信与AI处理00:16:14 量子计算:NVQLink连接QPU与GPU00:20:22 CUDA Q与能源部合作:推动美国科学发展AI的本质:从工具到劳动力00:23:34 AI重塑计算堆栈:数据密集型编程与GPU00:25:25 Token化:AI理解世界的语言00:28:06 AI不是工具,而是劳动力:智能体与生产力飞跃AI工厂:新工业革命的核心00:29:56 AI工厂:专门生产智能Token的新型数据中心00:33:11 AI增长的指数级驱动:预训练、后训练与推理00:38:53 AI的良性循环:降低成本,加速智能极致协同设计:Blackwell与Reuben00:39:44 协同设计:突破摩尔定律的性能极限00:42:37 NVLink 72:机架级AI超级计算机的诞生00:45:56 Grace Blackwell:性能十倍提升,成本十倍降低AI工厂的全球部署与美国制造00:46:53 云服务商的AI资本支出:加速计算的投资热潮00:50:39 Blackwell订单:5000亿美元的惊人增长00:51:19 美国制造:AI基础设施的本土化回归00:54:31 Reuben:下一代无缆液冷AI超级计算机01:00:13 Omniverse DSX:AI工厂的数字孪生操作系统AI生态系统:开源模型与企业级应用01:05:09 开源模型:驱动创新与国家竞争力01:07:31 NVIDIA无处不在:云端与SaaS的深度整合01:09:38 关键合作:CrowdStrike与Palantir强化企业AI物理AI与机器人革命01:12:26 物理AI:训练、模拟与操作机器人的三台计算机01:13:30 机器人化工厂:富士康与西门子的数字孪生实践01:16:21 人形机器人与迪士尼Blue:消费电子新前沿自动驾驶:轮式机器人的拐点01:18:28 NVIDIA Drive Hyperion: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标准平台01:20:07 与Uber合作:连接全球自动驾驶网络01:21:06 总结与展望01:21:06 两大平台转型:加速计算与人工智能01:22:30 感谢与未来展望🌟 精彩内容💡 AI时代的美国创新:黄仁勋强调美国在AI工业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将AI比作电力和互联网,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基础设施。他展望了AI工厂在美国的兴起,以及AI如何带来富足的未来,从拯救生命到探索宇宙,开启下一个“阿波罗时刻”。“人工智能,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英伟达的GPU,它就诞生在美国。”🛠️ 加速计算: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摩尔定律的终结,英伟达通过“加速计算”和CUDA平台,发明了全新的计算模型。通过极致的协同设计,从芯片、系统到软件、应用,实现了性能的指数级飞跃,而非简单的百分比增长,从而持续降低计算成本。“那个时刻现在已经到来了。登纳德缩放定律已经失效了…加速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 AI工厂:生产智能Token的新型产业:黄仁勋提出“AI工厂”概念,将其定义为专门生产“token”(AI的语言和计算单元)的计算机,与通用数据中心截然不同。这些工厂旨在以惊人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产有价值的token,驱动AI的良性循环。“我现在谈论的计算机是一个工厂。它基本上只运行一件事:AI。它的目的,它的设计目标,是生产尽可能有价值的token。”💻 Grace B
2025-10-291h 2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2.AI浏览器之殇与Claude Skill之光:洞察AI行业乱象与生产力真谛📝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一场由两位资深AI观察者带来的深度对话,他们犀利剖析了近期AI领域的热点与困境。节目开篇,主持人便抛出“AI就像Marge的裙子”的比喻,直指当前AI浏览器(如ChatGPT Atlas和Copilot集成Edge)的“换汤不换药”本质,认为这些产品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重新包装,缺乏真正的创新。他们深入探讨了AI浏览器带来的隐私、安全隐患,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质疑其除了技术演示和特定场景外,对普通用户是否真有价值。 然而,对话很快转向了更有前景的AI技术。两位主持人详细解读了Anthropic Claude最新推出的“技能”功能,将其与传统的自定义工具(MCP)进行对比,强调了“技能”在高效加载上下文、严格执行预设指令以及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具体案例,他们展示了如何利用AI构建强大的企业级助理,例如自动化客服工单处理,揭示了AI在提升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与AI浏览器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节目还分享了Sim Theory平台用户模型使用数据,揭示了Anthropic模型(如Claude 4.5 Sonnet和Haiku)在工具调用和智能体工作流方面的领先地位。两位观察者还幽默地讨论了Meta新款智能眼镜的AI功能,并展望了未来个性化AI教练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整期节目既有对行业乱象的辛辣批判,也有对AI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为听众呈现了一幅既现实又充满希望的AI图景。翻译克隆自:Do We Need AI Browsers? What Are Claude Skills? - EP99.22⏱️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 浏览器:换汤不换药的“Marge裙子”01:48 AI浏览器:重新包装的“Marge裙子”03:13 智能体操作网站:愿景与实际局限04:27 隐私与安全隐患:AI浏览器是监控工具?06:22 文本选中AI指令:有上下文才真正有用07:08 AI浏览器审查内容:自由与控制的冲突08:57 浏览器市场格局:难以颠覆的Chrome与Edge10:51 承诺AGI,却得到浏览器:焦点错位的困惑12:21 AI的“幻灭期”:过度塞入AI导致核心产品失焦13:15 OpenAI模型不再领先?GPT-5的智能争议14:22 AI浏览器价值质疑:对日常AI用户无附加价值16:08 亿万富翁的市场份额游戏:与技术实用性脱节18:07 Copilot AI浏览器:与ChatGPT Atlas如出一辙20:41 消费者AI与企业AI的脱节:M365 Copilot的困境22:12 AI的“Marge裙子”阶段:缺乏真正创新Anthropic Claude“技能”:AI生产力的真正突破22:42 AI的真正力量:自动化、上下文构建与企业级应用24:52 实际案例:Claude K U 4.5 驱动的客服助理25:51 “技能”概念:将高效工作流固化为AI能力26:56 AI浏览器与“技能”的对比:为何对发布会失望28:05 自定义工具(MCP)的巨大潜力:SQL查询与报告生成29:14 OpenAI的战略失误:面向消费者与AI浏览器31:13 缺乏企业级AI应用指导:OpenAI的盲点32:45 Claude“技能”是什么?预设指令与容器化代码33:30 技能的加载方式:按需加载上下文,高效经济34:10 技能与传统工具调用的区别:优先级与执行可靠性36:39 品牌手册案例:技能如何处理海量上下文并严格遵守38:06 技能的优势:单次请求、高优先级提示与成本效益39:03 技能的实际应用:生成报告、施加约束40:52 技能创建器:简化技能开发,封装复杂指令41:52 Canva案例:利用技能定制智能体,扩展设计能力43:07 技能的局限性:缺乏外部工具调用与网络访问44:08 技能的未来:训练可预测工作流,实现自主自动化45:18 文件引用而非数据传输:技能在数据处理上的优势46:27 公司战略:CPs与技能的选择与部署47:25 企业内部AI角色:构建CPs与技能库的变革推动者49:26 AI浏览器与旅行计划:不切实际的用例50:20 技能与Open Interpreter:正式化与非正式化的区别51:41 技能的未来愿景:演示工作流,电脑自动执行52:50 技能与迷你应用:对“技能”定义的思考AI时尚与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的未来54:04 浏览器市场乱象:竞争激烈,用户心智分散55:12 播客音乐更新:Spotify上的AI diss曲56:20 Meta Vanguard智能眼镜:功能与AI应用58:13 个性化AI教练:可穿戴设备AI的下一个演进方向59:17 智能眼镜API缺失:无法接入自定义助理01:00:40 AI教练的教育潜力:体育训练与儿童学习01:01:28 助理上下文的通用打包:跨设备AI的挑战01:02:27 智能眼镜的实际价值:安全与功能整合,而非AIAI模型使用数据与未来展望01:03:19 幽默提示词:让AI就范的“性行为不端”教授01:05:18 Sim Theory模型使用数据:偏向性与实际考量01:06:15 过去90天模型使用排名:Gemini 2.5 Pro领先01:07:13 Anthropic模型(Claude 3 Sonnet, Opus)总使用量领先01:08:13 过去14天模型使用排名:Claude 4.5 Sonnet跃居第
2025-10-291h 1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1.Trader Joe's:一家反主流杂货店如何成为零售传奇📝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 Acquired 播客。他们探讨美国传奇连锁超市 Trader Joe's 的故事。主持人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将带我们回顾这家以其独特经营模式和狂热粉丝群体而闻名的公司。从创始人 Joe Coulombe 如何将一家模仿 7-Eleven 的小店,通过一系列反直觉的战略选择,打造成一个年销售额超两百亿美元的零售奇迹。节目深入探讨了 Trader Joe's 如何从酒铺转型为健康食品店,开创自有品牌,并以“两元恰克”葡萄酒等标志性产品颠覆市场。您将了解到它如何通过高价值密度商品、超高的坪效、独特的员工文化以及对供应商的现金支付策略,构建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是一堂关于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坚守承诺,并在不迎合主流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功的生动课程。👨‍⚕️ 本期嘉宾Acquired 两位主持人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共同讲述。⏱️ 时间戳开场与背景00:00 播客简介与主持人开场01:54 主持人与Trader Joe's的个人情结06:56 创始人Joe Coulombe的早期生涯:从斯坦福MBA到药妆店19:02 Joe收购Pronto Markets:倾家荡产的豪赌25:41 独特的员工文化:高薪、轮岗与伙伴精神27:34 危机与转机:Ador Milk Farms的背叛与Joe的度假顿悟Trader Joe's的诞生与早期策略36:18 Joe的宏观经济洞察:预见未来三十年零售业变迁41:51 美国超市简史:从杂货店到消费品巨头48:37 Trader Joe's的反向定位:不与巨头竞争的策略55:35 Tiki文化与品牌命名:Trader Joe's的异域风情01:01:55 Trader Joe's的“四项测试”:高价值、快消耗、易处理、差异化01:05:42 葡萄酒战略:从酒铺到加州葡萄酒零售巨头01:18:42 《无畏传单》的起源:用讲故事的方式推销产品01:23:33 “地球哈利”时代:健康食品与自有品牌的萌芽战略转型与公司出售01:32:42 自有品牌策略:从格兰诺拉麦片到杏仁酱01:45:54 公平贸易法废除与“刀疤麦克”时代:全面拥抱差异化01:50:13 Joe出售公司:对冲风险与员工持股的考量02:13:40 全国扩张:从南加州到全美Trader Joe's的独特经营模式02:22:35 独特的门店体验:高坪效、密集陈列与社交互动02:30:30 “两元恰克”的传奇:低价葡萄酒如何引爆市场02:47:47 今天的Trader Joe's:营收、坪效与员工福利深度分析03:12:01 Trader Joe's的“权力”分析:规模经济、反向定位与品牌力03:20:00 Trader Joe's的精髓:未被打破的承诺与独立控制🌟 精彩内容💡 Joe Coulombe的远见卓识创始人Joe Coulombe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宏观经济学家。他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文化和经济趋势,预见了美国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Trader Joe's独特的商业模式。他将公司定位为“为受过教育但收入偏低人群服务”的杂货店,通过提供独特、高品质且价格实惠的产品,成功开辟了蓝海市场。“他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用他所谓的‘白皮书’或‘理论文件’在内部发表。他仔细思考了社会变迁、文化转型、地缘政治、货币波动、人们受教育方式的转变、消费者购买偏好以及旅行模式等各种因素。”🛠️ 反向定位与自有品牌策略Trader Joe's在巨头林立的零售业中,通过一系列反直觉的策略脱颖而出。他们不追求商品齐全,而是专注于高价值密度、快消耗、易处理且差异化的产品。自有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占据店内80%以上的商品,这些产品并非简单复制大牌,而是在价格、包装或故事上独具特色。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利润空间,也强化了品牌独特性,使其免受传统零售价格战的影响。“Trader Joe's 的自有品牌产品必须在某个维度上有所不同。这不一定非得是产品本身…可以是包装,可以是价格,可以是商品推销,但你必须有一个差异化因素。”🚀 独特的员工与客户体验Trader Joe's的员工被称为“船员”,店长是“船长”,他们穿着夏威夷衬衫,以高薪和低流失率著称。员工被鼓励与顾客互动,提供产品知识和个性化服务,营造出独特的社区氛围。门店设计紧凑,商品陈列密集,旨在最大化坪效。这些都为顾客创造了独特的购物体验,使其成为一个“社交场所”,而非仅仅是购物的地点。“Trader Joe's 在每个维度上都与此相反。在这里购物效率不高。我们的停车场一团糟。你会和一大堆其他人挤在这些小得多的商店里。”🍷 “两元恰克”的传奇“两元恰克”(Charles Shaw)葡萄酒是Trader Joe's最具标志性的产品之一。这款低价葡萄酒并非自有品牌,但其独家销售模式和背后的传奇故事,使其成为引爆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它不仅为Trader Joe's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也改变了美国人对葡萄酒消费的认知,使其从高端品味走向大众日常。“他有着别人没有的胆量,敢以那个价格卖酒…人们疯了,哈哈。这酒很棒,而且真的能喝。这成了一种时尚。”🌐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
2025-10-283h 2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80.Dr.James Hollis:如何找到你真正的目标并创造你最好的生活📝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备受全球听众推崇的《Huberman Lab》播客。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Andrew Huberman主持,他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我们提供基于科学的实用工具。本期节目邀请到的重磅嘉宾是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著名作家James Hollis博士,他撰写了十七余本关于自我、人际关系和如何创造美好人生的书籍。Hollis博士以其脚踏实地的荣格心理学方法,引导我们探索“我是谁”、“我真正渴望什么”等人生核心问题。他深入剖析了家庭环境、创伤、依恋类型以及我们独特的才能和“阴影”如何共同塑造人生轨迹,并提供了每日反思、梦境分析等实用工具,帮助我们识别并超越那些阻碍自我实现的“情结”。节目中,Hollis博士还探讨了男性和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独特心理挑战,以及死亡如何赋予生命以深刻的意义。他那句“闭嘴,穿上盔甲,上场”的座右铭,更是对我们每个人活出真实、负责任人生的有力召唤。这期对话不仅是自我疗愈的指南,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将带您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世界。翻译克隆自:Dr. James Hollis: How to Find Your True Purpose & Create Your Best Life👨‍⚕️ 本期嘉宾James Hollis博士,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著名作家,著有十七余本关于自我、人际关系和如何创造美好人生的书籍。⏱️ 时间戳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00:00:00 播客开场与嘉宾介绍:Andrew Huberman介绍James Hollis博士及其著作理解自我与小我00:07:07 自我与小我:区分“大写的自我”与“小我意识”00:08:13 情结与自我感:家庭、文化如何塑造自我认知,情结如何影响行为00:10:17 你不是你的经历:我们如何内化经历并被其定义00:13:02 无意识的力量:无意识因素如何自主影响我们的决策自我探索的实用工具00:14:34 识别模式:从自身行为模式入手,反思其内在驱动00:16:49 外部反馈与梦境:向亲近的人寻求反馈,关注梦境的启示00:18:43 灵魂的意图:心灵如何通过感受、能量和意义表达自己00:20:54 灵魂的召唤:世界与灵魂对我们的不同要求00:24:54 抑郁的启示:Hollis博士从抑郁中领悟,并转向精神分析师之路00:27:07 日常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自我反思,平衡工作与内心需求00:30:04 人生前半段的被动性:年轻时我们如何被动地回应外部世界00:32:05 承担责任:成为成年人意味着对自身行为负责,活出父母未曾活过的人生00:33:55 文化的陷阱:外部成功标准与内心空虚的矛盾00:36:31 内在服务:反思行为背后真正服务于什么,识别内在情结00:41:10 独处与冥想:通过独处、创造性活动或冥想,脱离刺激-反应模式,与内心连接00:44:31 孤独的解药: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连接,应对孤独感00:46:37 无意识的揭示:退出刺激-反应模式后,无意识会更多地显现00:48:25 冥想的本质:冥想作为一种刻意的感知练习,帮助理解无意识过程阴影的探索00:51:42 什么是阴影:荣格的阴影概念,我们不愿承认的内心部分00:53:46 阴影的体现:通过投射、群体卷入和自我认知来理解阴影00:56:24 识别阴影:通过亲近之人、梦境和生活后果来认识自己的阴影00:58:18 阴影与责任:阴影工作意味着承担责任,是成人化的表现00:59:16 群体阴影:社会两极分化与集体情结,个体在其中如何应对01:00:13 未活出的人生:社会化如何压抑个体表达,导致病理化01:01:18 Hollis的个人经历:原生家庭的限制与内心对更广阔生活的渴望关系与人生阶段01:03:49 亲子关系:我们如何继承或反抗父母的模式01:06:10 亲密关系:寻找“神奇的另一半”的幼稚幻想与关系中的成长01:08:00 牺牲与承诺:关系中合法牺牲的意义与个人界限的平衡01:09:35 婚姻的挑战:高离婚率背后的原因,婚姻的成长与停滞01:12:02 育儿的智慧:支持孩子成长,而非复制自身生活01:13:26 活出真我:被社会推崇的“活出真相”与内在真实性的区别01:15:12 超越情结:超越小我欲望,活出灵魂渴望表达的人生01:17:09 物质与空虚:物质财富无法填补内心空虚,友谊和关系才是核心01:18:17 男性与工作:男性被工作定义的困境,退休后的抑郁与迷失01:21:16 男性困境:传统男性角色的束缚与自我疏离01:23:31 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女性革命如何促使男性审视自我01:27:52 聚焦与弥散意识:两种不同的世界导向模式,男女皆需平衡01:30:56 现代男性的迷失:旧定义失效,缺乏榜样,寻求自我之路01:32:55 启蒙的缺失:未启蒙的男性与对支持性父亲的渴望01:34:38 女性的挑战:平衡事业与家庭,社会期望与个人成长01:46:33 心理病理学:社交媒体对心理术语的滥用与真实病理的区分01:52:06 诊断与痛苦:区分不同类型的抑郁,病理学是“灵魂痛苦的表达”01:55:22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缺乏对话,加剧两极分化01:58:02 痛苦的意义:痛苦不是要摆脱,而是要问它要求我们完成什么任务02:01:17 任务与责任:从自身出发,承担责任,恢复自我感02:03:14 超越故事:拥有比自身经历更大的故事,寻找更广阔的人生死亡与生命的意义02:06:41 人生阶段:埃里克森的成熟阶段,生活中的核心冲突02:08:58 人生下半场:经验、意识与脑可塑性,如何在世界中活出自我02:10:06 绝望与正直:晚年阶段面对死亡、失落与身体衰退的挑战02:11:54 死亡的悖论:死亡赋予生命意义,生命短暂,选择至关重要02:16:16 死亡的接受:放下对小我永恒的幻想,接受生命的自然进程02:19:07 Hollis对死亡的看法:对妻子、痛苦和学习的好奇心,但不执着02:20:54 死亡的意义:死亡让生命有意义,选择重要,如何利用生命礼物总结与寄语02:21:40 对话总结:Andrew Huberman的感悟与对Hollis博士的感谢02:22:57 活在问题中:里尔克诗句,问大问题,活出宏大而有趣的旅程02:24:01 扩展或削弱:选择扩展自我的道路,即使艰难,也能成长🌐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82h 28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9.英伟达CTO谈AI时代的计算前沿与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邀请到英伟达(NVIDIA)的首席技术官Michael Kagan进行深度对话。Michael Kagan是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曾是英特尔的首席架构师,后联合创办Mellanox并担任CTO。Mellanox于2019年被英伟达收购后,Michael成为英伟达AI计算平台主导地位的关键推动者,拥有四十多年推动计算前沿发展的经验。对话围绕Mellanox被英伟达收购的里程碑事件展开,Michael详细阐述了Mellanox的互连技术如何成为英伟达AI帝国不可或缺的基石,实现了从单个芯片到数十万个芯片的协同工作,以及高速网络在分布式计算中如何克服通信瓶颈。他深入探讨了构建和管理十万甚至百万级GPU集群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包括硬件故障的预设应对、跨数据中心的光速限制、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和网络设计来优化效率和能耗。Michael还剖析了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特别是生成式AI如何让推理变得同样计算密集,甚至可能超越训练的需求,并展望了未来针对不同推理阶段的GPU优化方向。他分享了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的愿景,强调英伟达“双赢”的企业文化——不是瓜分现有蛋糕,而是共同做大市场。最后,Michael展望了AI的科幻未来,从AI模拟历史到AI发现物理定律,并提出了每年十倍性能增长的“黄加Kagan定律”,将AI比作改变世界的“思想的宇宙飞船”。翻译克隆自:Nvidia CTO Michael Kagan: Scaling Beyond Moore's Law to Million-GPU Clusters👨‍⚕️ 本期嘉宾Michael Kagan,英伟达首席技术官(CTO)。他曾是英特尔的首席架构师,后联合创办Mellanox并担任CTO。Mellanox于2019年被英伟达收购后,Michael成为英伟达AI计算平台主导地位的关键推动者。⏱️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NVIDIA的“双赢”文化与Mellanox的关键作用02:31 NVIDIA的“双赢”文化:做大蛋糕而非瓜分03:08 嘉宾介绍:Michael Kagan的传奇职业生涯04:50 Mellanox为何成为NVIDIA AI帝国的基石05:00 AI时代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超越摩尔定律05:41 高速网络在AI扩展中的核心地位:纵向与横向扩展06:31 NVLink:GPU内部的纵向扩展技术07:15 GPU:一个系统而非单一芯片08:13 横向扩展:分布式计算与网络通信瓶颈09:08 Mellanox的价值:跨节点连接与任务拆分10:32 网络性能关键:窄延迟分布而非仅峰值带宽12:01 Bluefield DPU: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计算平台13:09 Mellanox与NVIDIA的成功合并:双向奔赴构建超大规模GPU集群的挑战13:39 10万+ GPU集群的挑战:硬件故障与软件设计14:32 单一任务在整个数据中心运行的特殊性16:06 跨数据中心部署:光速限制与延迟管理17:01 SpectrumX:边缘设备助力拥塞控制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及优化18:16 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差异19:20 生成式AI如何让推理变得计算密集20:03 推理的两个阶段:预填充与解码20:45 推理需求可能超越训练:模型训练一次,推理亿万次21:55 针对预填充和解码优化的专用GPU SKU数据中心扩展的物理限制与未来22:45 数据中心扩展的实际限制:能源与散热23:37 液冷技术:实现更高密度的算力24:23 吉瓦级数据中心:混凝土凝固速度的限制NVIDIA与Intel的合作愿景24:23 加速计算与通用计算的融合25:22 NVIDIA与Intel合作:共同拓展市场Mellanox被收购后的NVIDIA文化与增长26:26 NVIDIA市值45倍增长:Mellanox合并后的文化变迁27:32 Mellanox团队的成功整合与NVIDIA在以色列的扩张AI的科幻未来与“黄加Kagan定律”28:51 AI的科幻应用:实验历史与地球2模拟器29:37 AI发现物理定律:从归纳到理解30:08 “黄加Kagan定律”:每年十倍性能增长31:18 指数级增长的不可预测性:类比iPhone的变革AI的最终愿景:“思想的宇宙飞船”32:07 AI:从“思想的自行车”到“思想的宇宙飞船”33:05 AI的变革力量:如同电力般改变世界🌟 精彩内容💡 Mellanox与NVIDIA的融合:AI计算的基石Michael Kagan详细阐述了Mellanox的互连技术如何成为英伟达AI帝国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在AI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Mellanox的高速网络技术实现了从单个芯片到数十万个芯片的协同工作,克服了分布式计算中的通信瓶颈,是实现AI大规模扩展的关键。“英伟达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双赢文化。我们追求的不是从现有的蛋糕里分走更大的一块,而是为所有人把蛋糕做得更大。”🛠️ 超大规模GPU集群的挑战与优化Michael深入探讨了构建和管理十万甚至百万级GPU集群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他指出,硬件故障是必然的,因此设计必须预设应对机制;跨数据中心部署受限于光速,需要精密的网络设计来管理延迟和拥塞。NVIDIA通过Bluefield DPU和SpectrumX等技术,优化效率和能耗,将整个数据中心视为一个单一计算单元。“当你构建一个包含十万个组件的机器时,所有部件同时正常工作的概率是零。所以肯定有东西是坏的,你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运行。”🚀 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推理工作负载变得同样计算密
2025-10-2833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8.Mischief的奇观营销与文化颠覆:从病毒式传播到真实世界体验的自我革新📝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Dialectic》对话Mischief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Gabe Whaley。Mischief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创意实体,它既是时尚品牌,又是行为艺术家,更是文化评论员和病毒式传播机器。他们以每两周发布一件新作品的惊人频率,在近六年时间里创造了无数文化奇观,比如标志性的大红靴、切割达米安·赫斯特版画,以及在耐克鞋里灌满圣水的“耶稣鞋”。Gabe深入探讨了Mischief的独特哲学:他们如何通过刻意模糊和“黑匣子”策略,将作品的最终意义交给观众;玩味“价值”观念,并反思互联网时代“未来消逝”和算法塑造“神明”的文化现象。对话还触及了Mischief的生存危机与自我革新,从高频次的“投放”模式转向更持久、更具匠心、甚至可能匿名的作品。Gabe展望了Mischief未来将如何专注于与小众群体建立深度连接,打造“真实世界”的体验,并分享了Mischief“没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以及在信息过载世界中保持创造力“不适区”的秘诀。翻译克隆自:Gabe Whaley on Going Viral, Reinvention, and the long game of making MSCHF👨‍⚕️ 本期嘉宾Gabe Whaley,Mischief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Mischief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创意实体,集初创公司、时尚品牌、行为艺术家、文化评论员和病毒式传播机器于一身。在近六年时间里,Mischief以每两周发布一件新作品的频率,创造了众多引发文化现象的作品,如大红靴、“耶稣鞋”等。⏱️ 时间戳Mischief的独特哲学:模糊、价值与“黑匣子”00:05:48 模糊与价值:Mischief作品的核心张力00:06:30 “黑匣子”策略:将作品意义交给观众00:08:20 玩味价值:通过扭曲现实物品引发思考00:10:34 互联网投机文化与虚无主义00:11:52 “袜子女王”:用户如何将作品变为投机游戏互联网文化与“未来消逝”00:15:48 当下狂热与未来消逝:文化现象的解读00:17:19 未来并非消逝,而是更难看清00:18:25 互联网传播演变:从分享到虚荣00:21:04 互联网激励机制的“内卷”效应00:21:52 病毒式传播:从技能到数字游戏00:22:45 算法塑造“神明”:内容创作者的崛起00:25:12 病毒式传播时代的结束与新机遇Mischief的创作心法与自我革新00:27:30 信仰与艺术创作:不被大众拉低愿景00:30:00 好的“混音”:跨领域借鉴与“文化现成品”00:32:15 好想法的诞生:时间沉淀与独立思考00:34:15 Mischief的生存危机:从高频“投放”到寻求持久兴奋点00:36:20 为自己创作:作品意义的归宿在于观众00:38:07 病毒式传播:作为传播手段而非目的00:39:16 病毒式传播的持久力问题与奇观游戏的困境00:40:52 自我革新:打破规则,从广度转向深度00:41:57 创造“火种”:让观众接手并发展作品00:43:55 不为社群创作:引导社群,而非迎合00:45:23 “模糊”收藏品案例:用户自发创造叙事00:47:14 大红靴:物品意义的转变与设计才华的掩盖00:50:55 创作行为与工艺:兴奋感的真正来源00:51:33 “运动员美学”:艺术家作为品牌的挑战00:54:18 作品独立存在:Mischief的未来挑战Mischief的未来方向与思考00:57:08 告别高频投放:转向少量、持久、匿名的作品00:57:35 “自我死亡”:重塑自我的勇气00:57:35 互联网与现实融合:现实世界成为避风港00:58:26 亚文化消逝:过度放大导致乐趣丧失01:01:03 Mischief的未来:持久性、真实世界、工艺提升、秘密01:02:14 “主题公园部门”构想与世界构建01:03:06 韩国展览启发:真实连接胜过线上流量01:06:47 摩擦力的价值:筛选与提升体验01:08:57 Mischief的世界构建:不懈的文化产出01:11:20 创作流程:内部共享语言与持续输入01:13:57 纽约的优势:多样化输入与公共交通01:15:33 Gabe的个人输入:涉足不同领域01:17:13 决策:明确兴奋点,不被舒适困扰01:17:38 两周投放模式的残酷与有效性01:20:13 “无作者身份”:剔除个人ego,保护团队01:23:26 Gabe的个人成长:为创意人士创造空间01:25:39 艺术即商业:挖掘机会,赋能团队01:26:11 韩国之行:重燃创造激情,治愈愤世嫉俗01:28:00 Mischief与观众的信任:作品本身说话01:29:24 回顾与反思:《Made by Mischief》的出版01:30:44 开放“黑匣子”:分享经验,拥抱流动性01:33:18 重新让作品说话:不再耍花招01:33:39 舒适与可预测性:Mischief理念的对立面01:34:23 保持原创性:不寻求舒适,拥抱不适区01:36:00 “应用Mischief”:咨询业务与新素材来源01:38:29 Mischief的集团化:创意企业集团模式01:39:34 Sarah Andelman的启发:持续兴奋与回馈社群01:41:27 艺术界合作:作品从短暂性走向永久收藏01:43:36 长期视角:以十年为单位思考,长期游戏01:47:06 Buzzfeed案例:正确策略与错误经济环境01:49:10 Mischief不选择商业模式:保持选择权Mischief的价值观与格言01:50:21 对手的重要性:永远打某些东西,绝不向下打01:50:54 想法不受执行限制:总有办法实现01:51:35 死亡和诞生:作品要有退出策略01:52:38 Mischief的死亡:有勇气面对,才能进入下一阶段01:53:53 创意作品拥有与全球公司同等的文化力量01:55:41 不是恶作剧,不做噱头:幽默是接触观点的工具01:56:58 一句话打动人,三句话打得更狠01:57:48 多层次作品的挑战:简单才能大规模传播01:58:07 艺术与广告的辩证:以上皆是01:58:07 攻击高尔夫:毫无理由的猛烈抨击01:59:45 使用“真实”基础设施:窃取真实性与权威性02:00:17 买家也是表演的一部分02:00:53 婴儿鞋案例:意想不到的受众02:01:55 不创作虚构作品:在真实系统上行动02:02:52 创作不眨眼、不使眼色的作品02:03:23 Soylent案例:思辨艺术品变为商业产品02:03:50 软银、WeWork的PPT是思辨小说02:04:22 仿制品是市场的转发:真品和假货同厂生产02:05:22 不要为自己发明限制02:06:03 不做内容,平台外运作02:07:41 做得烂一点:审美民粹主义的有效沟通
2025-10-282h 1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7. Block的AI原生基因:揭秘AI如何重塑工作与创新📝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Lenny's Podcast》,邀请到Block公司的首席技术官Dhanji R. Prasanna。Dhanji管理着一个超过3500人的团队,在他的领导下,Block已成为全球最具AI原生基因的大公司之一。在节目中,Dhanji揭秘了Block内部的开源AI代理“Goose”,它如何帮助工程师每周节省8到10小时,甚至能自主提交代码。他分享了Block从组织架构调整到全员拥抱AI的转型之路,以及AI如何赋能非技术团队构建自己的软件。Dhanji还探讨了未来工程师的工作模式,以及他从Google Wave、Cash App等产品中汲取的反直觉经验,比如代码质量并非产品成功的关键。这期节目将带您深入了解一个高度AI驱动的科技巨头如何运作,以及AI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与创新。翻译克隆自:How Block is becoming the most AI-native enterprise in the world | Dhanji R. Prasanna👨‍⚕️ 本期嘉宾Dhanji R. Prasanna,Block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他管理着一个超过3500人的团队,带领Block成为世界上最具AI原生基因的大公司之一。他曾参与Google Wave、Google Plus和Cash App等产品的开发,拥有丰富的技术领导和产品构建经验。📒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AI生产力与Block的转型00:01:51 AI生产力:拥抱AI的团队每周节省8-10小时00:02:31 AI代理Goose:自主提交代码的工程师助手00:03:25 未来工作模式:AI全天候工作,预判并构建00:03:44 反直觉经验:代码质量与产品成功无关00:05:46 AI宣言:CTO向Jack Dorsey提出AI战略00:08:14 组织变革:从GM负责制转向职能型架构00:12:39 康威定律:组织结构决定产品形态00:14:31 工作方式变化:AI原生团队采用对话式编程深入Goose AI代理00:16:01 AI自动化:Block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全公司AI自动化00:17:17 AI效率:全公司范围有望节省20-25%人工工时00:18:53 非技术赋能:非技术团队用AI构建软件00:22:27 Goose介绍:通用AI代理,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00:24:31 Goose开源:任何公司都可下载、扩展和构建MCP00:29:57 极致应用:工程师让Goose观察工作并自主完成任务未来工作与反直觉经验00:33:48 对话式编程的局限与AI的自主性00:36:50 软件工程未来:AI支持“推倒重来”式开发00:38:05 人类品味:AI需要人类锚定以避免“垃圾内容”00:41:15 构建与购买:专注核心使命,避免偏离00:44:16 AI与招聘:寻找拥抱AI、有学习心态的人才00:51:29 效率提升:组织结构变革比AI工具更重要00:53:58 AI采用建议:亲自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01:00:25 CTO感悟:康威定律的强大与反馈的重要性01:02:11 产品成功:YouTube案例说明代码质量非关键01:05:48 可控混乱:Cash App早期成功的秘诀01:08:18 核心领导力:从小处着手,质疑基本假设失败的教训与最终建议01:14:09 失败角:Google Wave、Google Plus等产品经历01:15:51 时代变迁:关注对你重要的事情,让技术服务于人01:17:45 职业建议:如果工作不快乐,就去改变01:22:05 人生格言:不要接受别人安排好的一切01:23:47 疯狂科学家:布朗博士的启示01:24:54 呼吁:GitHub关注Goose,向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精彩内容💡 AI驱动的效率革命Block的CTO Dhanji R. Prasanna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内部AI代理“Goo
2025-10-271h 28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6. Łukasz Kaiser: Transformer的诞生、推理模型与AI的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与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 Łukasz Kaiser 的深度对话。Łukasz 是一位波兰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也是那篇开启生成式A I时代的里程碑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Transformer模型)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曾任Google Brain主任研究科学家,自2021年起在OpenAI担任研究员,负责过G P T 4长上下文项目,并领导团队催生了最新版ChatGPT中使用的O1推理模型。 在这期节目中,Łukasz将带我们回顾Transformer的诞生,揭示其如何从一个“普通”研究想法演变为A I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将深入探讨A I发展的“新范式”——推理模型。与传统大语言模型预测下一个词不同,推理模型能进行内部思考、调用外部工具,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更少的幻觉,并有望加速科学发展。Łukasz驳斥了“A I冬天”的说法,预言未来一两年A I将迎来“令人害怕”的迅猛进步,并分享了OpenAI构建有益通用人工智能的愿景。他还讨论了A I在自动化工作、多模态训练、以及如何应对社会挑战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前沿的探索,更是对A I如何重塑我们世界的一次深思。翻译克隆自:El Cerebro detrás de OpenAI y Google 🤖 | 🎙️ Łukasz Kaiser, Lead Researcher en OpenAI - Podcast IA 🟣👨‍⚕️ 本期嘉宾Łukasz Kaiser,波兰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Transformer模型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八位作者之一。曾任Google Brain主任研究科学家,自2021年起在OpenAI担任研究员,负责过GPT-4长上下文项目,并领导团队催生了最新版ChatGPT中使用的O1推理模型。⏱️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新范式:推理模型的崛起02:14 Transformer开启生成式AI时代:Łukasz作为作者之一的感受02:53 推理模型:AI发展的新范式,处于极其陡峭的上升阶段03:14 推理模型与AGI:数据需求更少,有望加速科学发展03:43 AI发展的瓶颈:GPU和能源04:04 AI冬天论:Łukasz驳斥,预言未来一两年AI将迅猛进步05:22 智能的定义:超越目标,纯粹的好奇心07:11 OpenAI的愿景:构建有益通用人工智能,推动科学进步08:22 AI的强大力量: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应密切关注09:02 AI发展速度:数字化世界桥梁可快速搭建,但需持续观察10:09 OpenAI的使命:构建有益AGI,赋能人类,推动科学AI对工作与社会的影响11:02 AGI的定义与发展:AI与人类智能的根本差异,自动化任务的未来13:01 AI自动化工作:从任务取代到工作辅助,快速普及的电脑任务自动化15:58 AI在编程领域的进展:模型成为程序员的得力助手,代码生成与审查能力惊人19:03 AI进步的瓶颈:算力限制与模型迭代周期20:48 研究与发布:技术发现到产品落地的漫长周期22:17 模型再训练:GPT-4到GPT-4o的演进,兼顾性能与成本23:13 模型优化策略:做大模型与模型蒸馏24:03 OpenAI的转变:从研究实验室到服务近十亿用户的公司25:08 算力争夺战:Sam Altman的努力与GPU的极限26:43 AI发展趋势:旧范式接近极限,新范式(推理)陡峭上升27:58 推理模型:从预测下一个词到内部思考与工具调用30:49 AI进步的动力:突破性研究与经济驱动33:20 Transformer的诞生:从普通研究想法到AI基石38:39 Transformer的应用:从翻译到语言模型,数据效率的提升39:15 推理模型的起源:ChatGPT问世前两年的研究积累42:51 老式大语言模型与推理模型的区别:预测下一个词 vs 内部思考与工具调用44:05 推理模型的工具调用:网页搜索、Python代码执行与MCP协议45:34 思维链:推理模型接近AGI的体现46:09 推理模型的训练:强化学习与先验知识的重要性47:02 推理模型的优势:从错误中学习,更长时间的思考与验证48:55 推理的本质:模仿输出,通过思考达到结果50:43 推理模型:学习数据量更少,泛化能力更强,重大范式转变AI的未来与挑战51:57 推理模型的潜力:从编程到科学加速,尚未找到真正的“引爆点”55:30 AI的创造力:加速科学发现与执
2025-10-272h 1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5. 马斯克的创业心法:从600页传记提炼的7大核心原则与极致工作流📝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知名播客《Founders》的精彩一集,主持人David Senra深入剖析了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埃隆·马斯克传记。David耗时超过六十小时,从厚达六百多页的传记中,为听众提炼出这位地球上最富有、最著名企业家背后,一套颠扑不破、价值连城的创业原则。你将听到马斯克如何将人生视为一场“战争”,以超乎常人的决心和“硬核”精神,推动Zip2、PayPal、SpaceX、特斯拉等七家公司的发展。他痴迷于“第一性原理”思维,用“白痴指数”极致控制成本,并坚信“作秀就是推销术”。从“质疑所有要求”到“删除、简化、加速、自动化”的五步“马斯克算法”,你将了解他如何将设计、工程和制造紧密结合,以及他那“疯狂的紧迫感是我们的行动准则”如何驱动团队突破极限。David Senra还会揭示马斯克如何从游戏、历史甚至玩具中汲取灵感,不断学习和迭代,即使面对无数次失败也永不放弃。这不仅是对马斯克工作方式的深度解读,更是所有渴望创造伟大事业的听众不可多得的行动指南。翻译克隆自:How Elon Works👨‍⚕️ 本期嘉宾David Senra,知名播客《Founders》的主理人,以其对历史伟大创业者传记的深度解读而闻名。他致力于从这些传奇人物的经历中,提炼出可供当下创业者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马斯克的核心创业原则与方法论02:17 提炼马斯克原则:从600页传记中汲取精华05:07 战争心态与“硬核”精神:从策略游戏到创业实践06:33 营销即表演:戏剧性展示的力量07:35 使命至上,不惧冒犯:不追求同事友谊,专注于目标08:34 厌恶中间商,追求完全控制:从Zip2到特斯拉的垂直整合09:19 金钱是工具,非目的:将财富投入解决问题10:06 坚不可摧的信念:传递愿景,激励团队11:13 痴迷简化与删减:极致的用户界面与产品设计12:00 整合设计与工程: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快速迭代12:58 创始人即公司形象:CEO作为最佳代言人13:47 超人般的自信与冒险精神:敢于押上所有筹码从PayPal到SpaceX:宏大使命的驱动14:44 学习方法:吞噬书架与请教专家15:42 宏大使命驱动:殖民火星,从使命倒推商业模式16:31 技术进步并非必然:只有努力才能推动科技发展17:29 愿景包装成天命:激励人心的力量18:16 靠近问题源头:亲临现场解决问题19:02 “白痴指数”与成本控制:第一性原理的应用20:26 设计、工程与制造紧密结合:工厂布局与团队协作21:17 淘汰消极者与成本效益:保持团队活力,挑战高价供应商马斯克算法的诞生与实践22:15 质疑所有要求:将规范视为建议,追问来源23:17 “疯狂的紧迫感”:行动准则,不接受拖延24:14 成为一线将军:亲临现场,了解细节25:10 完全控制与不合作:渴望掌控一切,不喜分享权力26:06 尊重强者,直言不讳:格温·肖特韦尔的案例26:59 垂直整合与自制:特斯拉的制造策略28:49 跨公司经验借鉴:SpaceX与特斯拉的技术互通29:37 “作秀即推销”的实践:亲自策划产品发布会31:25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从错误中学习,但缺乏耐心32:17 承受痛苦的能力:在濒临破产边缘的坚持33:10 时间与金钱的哲学:烧钱速度与目标实现速度34:57 面对失败的坚韧:永不放弃的宣言35:19 去问题发生的地方:亲赴工厂解决Roadster成本问题36:14 使命高于个人感受:不与团队成员做朋友37:50 强大的存在感与专注:贾斯汀对马斯克的“熊”式描述39:29 保持关系的重要性:PayPal联合创始人对SpaceX的帮助41:14 戏剧性展示与紧迫感:电动Smart Car打动戴姆勒42:04 设计与生产的结合:设计必须考虑大规模生产42:37 产品中的个性与乐趣:通过惊喜建立情感联系44:27 质疑规定与法律:说服空军和中国政府修改规则45:21 从非航空航天采购:创新性地降低零部件成本46:24 极致紧迫感与现场决策:剪掉火箭裙边,当天发射47:19 垂直整合与每日迭代:工程师与生产线紧密结合48:09 追溯根本原因:从产品质量问题追溯到设计缺陷49:11 “超级硬核”文化:高强度工作,颠覆行业马斯克算法的五条戒律与补充原则51:10 专注于工作,牺牲个人生活:难以维持人际关系51:10 从自然界和日常事物中学习:地鼠、玩具、人类驾驶52:53 随时随地工作:凌晨两点启动新项目54:42 “我家院子里的地鼠可不这么干”:重新设计掘进机55:31 独处与静默思考:深度思考的必要性56:25 渴望混乱与“地狱”:不适应平静,追求挑战58:58 找到瓶颈,删除简化:马斯克算法的雏形1:01:35 持续学习与更新:从自动化错误中学习,去自动化1:02:24 “走向红色”:实时监控生产线,亲临问题现场1:04:09 果断决策,承担责任:每天做大量决策,即使有错1:05:06 从周围一切学习:军事史、玩具、科幻小说1:05:55 “非传统思维是必要的”:突破传统限制1:06:45 马斯克算法的五条戒律:质疑、删除、简化、加速、自动化1:07:38 算法的八条补充想法:实践经验、同志情谊、犯错、身先士卒、跳级会议、招聘态度、紧迫感、物理定律1:10:24 功成名就混日子:警惕失去激情的人1:11:12 法律是可以改变的:说服中国政府修改独资法律持续应用与未来展望1:12:12 找到极限,极致删减:挑战材料厚度,追求极致效率1:13:06 抵制想象中的极限:从现有资源开始,立即行动1:14:50 再次静默思考:深度思考在决策中的作用1:15:42 玩具行业的启发:大型铸造机与精密制造1:17:35 害怕自满,保持紧迫感:深夜巡查,亲自面试1:18:24 冷酷无情,使命第一:解雇长期员工,推动变革1:19:17 最好的零件就是没有零件:极致简化原则1:20:15 深入了解业务细节:考问员工“白痴指数”1:21:07 硬核反馈,批评行为:物理学不关心感情1:22:03 一线将军,亲临现场:工程师亲身实践1:22:52 游戏玩家的心态:爱游戏胜过爱人,生活是游戏1:23:37 奉献给不可能之事:投资那些没有你就不会发生的事情1:24:31 尝试并失败,快速迭代:快速发现问题,快速修复1:25:25 亲自动手,灌输算法:亲自面试,教导核心原则1:26:09 “疯狂的紧迫感”再强调:极致删减和简化1:27:01 学习他人的经验:从马斯克身上学到的独特教训1:27:51 创始人播客的灵感来源:马斯克通过阅读传记学习1:28:44 复杂性是规模化的敌人:痴迷于简化,删除冗余1:29:41 单一优雅的设备:Neuralink设计理念,极致集成1:30:37 《Polytopia》人生经验:游戏策略应用于商业和生活1:31:35 默认设置是“战争状态”:拒绝平静,追求挑战1:33:18 激励人心的事业:为文明做有益之事1:34:06 每日会议与算法:加速项目进展1:35:00 一线将军的激励作用:亲临现场,身先士卒1:35:47 坏消息要大声、频繁:专注于问题,及时解决1:36:36 机器人与文明变革:擎天柱机器人,富足的未来1:37:23 自动驾驶与生产工艺:关注毫秒级的效率提升1:38:23 重塑推特文化:引入马斯克式“硬核”工作流1:39:16 心理安全是敌人:对抗自满的武器1:40:04 工程师
2025-10-261h 4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4.特斯拉FSD基础模型:迈向端到端自动驾驶与通用机器人的可扩展路径📝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特斯拉在ICCV 2025大会上的演讲本期将深入探讨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首先,特斯拉AI团队的Ashok 将详细揭示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的最新进展和核心技术。他分享了特斯拉在奥斯汀推出的无人驾驶Robotaxi服务,以及车辆如何自主驶下生产线并交付给客户的惊人成就。Ashok深入阐述了特斯拉从传统模块化系统转向单一、大型端到端神经网络的战略转变,解释了为何这种方法能更好地处理人类价值观、避免信息损失并提供可预测的计算。通过车辆巧妙避开水坑、耐心等待鸡群过马路,甚至预判前方车辆失控而提前制动等生动案例,Ashok展示了端到端系统在复杂真实世界中的卓越表现。他还探讨了“维度诅咒”等挑战,以及特斯拉如何利用庞大车队数据、创新的高斯泼溅技术进行调试,并利用神经网络世界模拟器进行高效评估和对抗性测试。最后,他展望了这项技术向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扩展。紧随其后的是 Wave公司科学部门负责人Jamie。他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了自动驾驶的现状与未来。Jamie指出,尽管现有技术取得进展,但其普及仍面临扩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挑战。他强调了Wave致力于实现“无处不在的自动化”的愿景,即无论何种车辆、身处何地,都能享受自动驾驶的便利,并最终将这种能力扩展到各类机器人。Jamie还回顾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现代AI的基石,如基础模型、自监督学习和多模态技术,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径。两位嘉宾的分享共同描绘了自动驾驶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车辆到通用机器人的广阔图景,为我们理解AI如何重塑未来出行和生活提供了深刻洞察。别错过这场关于智能机器人未来的深度探讨!翻译克隆自:Tesla ICCV 2025 Foundational Model for FSD👨‍⚕️ 本期嘉宾Ashok,特斯拉AI团队成员。他代表特斯拉AI团队分享了FSD的最新进展和核心技术。Jamie,Wave公司科学部门负责人。他领导Wave的研究团队,致力于解锁新的研究突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扩展到各类机器人。⏱️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特斯拉FSD的最新进展与核心技术02:59 特斯拉FSD的里程碑:Robotaxi与无人交付04:51 端到端神经网络:特斯拉FSD的战略转变05:36 人类价值观与信息损失:端到端系统的优势07:14 复杂场景应对:水坑、鸡群与鹅群的挑战09:12 维度诅咒:如何处理海量上下文信息11:04 数据引擎:从海量数据中提炼精华12:26 预判能力:提前制动避免碰撞的案例13:30 端到端系统调试:可解释性与高斯泼溅技术17:02 评估挑战:从开环到闭环的演进17:55 世界模拟器: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高效评估20:47 实时模拟与对抗性测试21:30 FSD的未来:Cybercab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23:15 技术路线的泛化:从汽车到人形机器人24:12 特斯拉的机器人愿景与招聘自动驾驶的现状与未来:Wave的视角29:22 Jamie的介绍:Wave公司与研究方向32:23 自动驾驶的社会价值:解决交通拥堵与事故33:04 普及挑战:Waymo与特斯拉的局限性33:53 Wave的愿景:无处不在的自动化34:17 自动驾驶历史回顾:从DARPA到现代AI基石35:04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扩展缓慢且昂贵36:26 现代AI的基石:自监督学习、基础模型与多模态🌟 精彩内容💡 特斯拉FSD的端到端神经网络Ashok详细介绍了特斯拉从传统模块化系统转向单一、大型端到端神经网络的战略转变。这种方法直接将像素输入转换为车辆动作,避免了信息损失,更好地处理了人类价值观,并提供了可预测的计算。“我们切换到了一个单一、大型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这个网络可以直接输入像素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然后直接输出车辆的下一步动作。所以,现在就是这个模型在开车。”🛠️ 复杂场景下的卓越表现特斯拉FSD通过生动案例展示了其在复杂真实世界中的卓越表现,如巧妙避开水坑、耐心等待鸡群过马路,以及预判前方车辆失控而提前制动。这些案例凸显了端到端系统在理解意图和二阶效应方面的优势。“就在这里,如果你注意到这辆车,它正在失控打转,即将撞上护栏,然后反弹回我们的车道。预判到这一点需要极高的智能。”🚀 世界模拟器与高效评估特斯拉利用庞大车队数据和创新的神经网络世界模拟器进行高效评估和对抗性测试。该模拟器能生成高度一致的八摄像头视频流,并允许注入对抗性事件,极大地加速了系统的验证和改进。“所有八个摄像头的画面都是由一个神经网络同时生成的,并且它会把‘动作’作为输入,所以你可以操控这个网络。”🤖 从FSD到通用机器人Ashok展望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向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扩展。他强调,为自动驾驶开发的这套技术路线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几乎可以无缝迁移到其他形态的机器人上,实现“智能、有用、大规模的机器人”愿景。“我们为自动驾驶开发的这套技术,几乎可以无缝迁移到其他形态的机器人上。”🌐 Wave的“无处不在的自动化”愿景Jamie从宏观视角审视自动驾驶,指出其普及面临扩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挑战。Wave致力于实现“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即无论何种车辆、身处何地,都能享受自动驾驶的便利,并最终将这种能力扩展到各类机器人。“无论你走到哪里,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这项技术都应该能用。无论你开的是什么车,它都应该内置自动驾驶功能。”🌐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436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3. 1997 乔布斯重返苹果与“Think Different”传奇📝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苹果公司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带您回到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的现场。您将亲耳聆听乔布斯本人如何阐述他重振公司的宏伟蓝图:从大刀阔斧地简化产品线、优化分销渠道,到最核心的——重塑苹果的品牌精神。他以耐克等品牌为例,深刻剖析了营销的本质在于传递价值观,而非仅仅罗列产品参数。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苹果历史上最经典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战役,感受那段致敬“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宣言。紧接着,您将听到“Think Different”广告的幕后推手、传奇广告人李·克劳(Lee Clow)的内部讲话。他将从代理商的视角,详细解读这一广告策略的诞生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愿景。克劳强调,苹果的使命是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将Macintosh定位为“思想的自行车”,致力于服务那些在艺术、设计、商业等领域“不同凡想”的创造者,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办公机器。通过乔布斯和克劳的真诚分享,我们不仅能感受苹果品牌重塑的激情与智慧,更能洞察一个伟大公司如何从危机中寻找灵魂,用“不同凡想”的理念重塑全球认知,并最终以多彩的iMac颠覆了米色电脑的刻板印象。这不仅是一段商业史的精彩回顾,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深度对话。翻译克隆自:Apple Internal - Introducing the Think Different Campaign⏱️ 时间戳开场与播客简介00: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 & 本期内容简介史蒂夫·乔布斯:重塑苹果的宏伟蓝图00:02:25 回归本源:产品、营销与分销00:03:07 产品线大刀阔斧的简化与创新00:03:56 分销渠道的革新:告别库存积压00:05:09 营销的本质:传递价值观而非参数00:06:26 苹果的核心信念:致敬改变世界的人00:08:26 推出“Think Different”品牌营销活动00:09:43 “Think Different”广告片播放00:10:21 广告反响与营销活动启动计划00:11:04 广告投放与平面/户外广告展示00:12:22 获得名人肖像授权的感动与独特性00:13:24 乔布斯总结:让苹果再次伟大李·克劳:从广告代理商视角解读“Think Different”00:14:13 与乔布斯再次合作:重振苹果品牌的使命00:15:10 全球化愿景:TBWA助力苹果品牌国际化00:16:15 苹果的初心:“思想的自行车”00:17:11 品牌定位: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00:18:11 重塑信任:苹果不会倒下,将找回灵魂00:19:09 “创意头脑”:一个广阔而非小众的市场00:20:06 营销策略:颂扬创造力与个性,而非电脑公司00:20:56 “Think Different”理念的全球一致性00:21:50 乔布斯回归的巨大影响力00:22:46 广告公司的承诺:助苹果重回巅峰00:23:47 “Think Different”:苹果品牌的灵魂苹果经典广告回顾00:24:58 未发布的“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广告构想00:25:37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广告片播放00:26:40 “Think Different”广告片重播 & Power Mac G3产品对比00:27:53 iMac产品广告:简单、多彩、颠覆米色电脑🌟 精彩内容💡 乔布斯重振苹果的三板斧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大刀阔斧地简化了70%的产品线,清理了冗长的分销库存,并强调营销的本质在于传递价值观,而非仅仅罗列产品参数。他坚信,苹果的核心在于赋能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我们想做的,不是什么故作高深的东西,而是努力回归本源。我们想回归到伟大的产品、伟大的营销和伟大的分销这几个基础上来。”🛠️ “Think Different”:苹果的品牌宣言乔布斯与传奇广告公司Sday(TBWA\Chiat\Day)合作,推出了划时代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战役。这则广告致敬了历史上那些特立独行、推动人类进步的“疯狂的人”,将苹果品牌与创新、反叛和改变世界的精神紧密相连。“当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时,我们看到的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李·克劳: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作为“Think Different”的幕后推手,李·克劳详细阐述了苹果的品牌定位: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他将Macintosh比作“思想的自行车”,致力于服务那些在艺术、设计、商业等领域“不同凡想”的创造者,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办公机器。“苹果未来的理念,就是要专注于服务那些有创造力的人,那些思考者,那些在商业、艺术、平面设计、电影制作领域有想法的人。”💻 iMac:颠覆米色时代的色彩革命节目回顾了iMac的经典广告,它以其简单易用、多彩时尚的设计,彻底颠覆了当时电脑市场米色、笨重的刻板印象。iMac不仅让上网变得触手可及,更以其独特的色彩美学,宣告了个人电脑新时代的到来。“你想要的,是鼠标一点就能上网……我选了那条更快、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多彩的路。而这,让一切都变得不同。”🌐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430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2.Meta科学家Jason Wei洞察2025年AI三大趋势📝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斯坦福 AI Club,他们邀请了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Jason Wei,他曾是OpenAI和Google Brain的核心成员,其研究成果如思维链提示和指令微调,对当今AI领域影响深远。Jason将分享他对2025年AI图景的三个核心洞察:首先,他提出“智能正在商品化”,这意味着获取知识和推理的成本将趋近于零,AI能力一旦解锁便会迅速普及,并带来信息获取的无摩擦化和个性化互联网。其次是“验证者定律”,即AI解决任务的能力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任何易于验证的任务最终都将被AI攻克,预示着未来自动化将首先聚焦于那些易于衡量的领域。最后,他阐释了“智能的锯齿状边缘”,指出AI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的“快速起飞”,而是在不同任务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加速,AI将在数字化、对人类容易且数据丰富的任务上展现出最大影响力。Jason的分享不仅描绘了AI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理解AI如何重塑世界提供了独到而深刻的视角。翻译克隆自:Stanford AI Club: Jason Wei on 3 Key Ideas in AI in 2025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本期嘉宾Jason Wei,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他曾是OpenAI和Google Brain的核心成员,其研究成果如思维链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和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深刻影响了当今AI领域的发展,引用量超过九万次。⏱️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未来格局三大洞察02:13 嘉宾介绍:Jason Wei的AI研究背景与影响力02:53 AI未来三大核心观点概述洞察一:智能正在商品化03:56 AI发展两阶段:从开拓前沿到能力商品化04:30 成本趋势:MMLU性能成本逐年下降05:05 自适应计算:降低智能成本的关键06:05 信息获取的演变:从前互联网到智能体时代06:43 案例分析:釜山人口数据查询难度随时代变化08:09 BrowseComp基准测试:AI解决复杂搜索任务的能力09:04 智能商品化的启示:知识民主化与个性化互联网洞察二:验证者定律10:33 验证不对称性:验证比生成更容易的任务特性11:11 案例解析:数独、Twitter代码、数学题与事实性文章12:27 可视化验证不对称性:生成难度与验证难度平面图13:16 验证者定律:AI解决任务能力与可验证性成正比13:59 影响可验证性的五大因素14:27 AlphaEvolve案例:DeepMind如何利用验证不对称性解决问题15:17 AlphaEvolve算法概览:LLM采样、评分与迭代16:32 验证者定律的启示:自动化将聚焦于易验证任务洞察三:智能的锯齿状边缘17:09 AI影响力的不同看法:东海岸与湾区的视角差异18:06 挑战“快速起飞”理论:AI进步是渐进而非突变18:45 自我完善能力:一个连续的光谱而非二元开关19:14 智能的锯齿状边缘:AI能力在不同任务上表现不一20:2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一:数字化任务的迭代优势21:0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对人类容易的任务21:0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三:数据丰富的任务22:11 预测AI能力:基于经验法则的任务分析(如翻译、编程、科研)23:37 AI难以攻克的任务:管道修理、理发、传统工艺、约会总结与展望24:33 总结:智能商品化、验证者定律、智能的锯齿状边缘25:26 结尾:反馈与联系方式🌟 精彩内容💡 智能商品化:知识与推理成本趋近于零Jason Wei指出,AI能力一旦解锁便会迅速商品化,获取知识和进行推理的成本与门槛将趋近于零。这种趋势得益于自适应计算的进步,未来信息获取将无摩擦化,并催生个性化互联网。“每过一年,使用特定智能水平模型的成本都在下降。”🛠️ 验证者定律:AI将攻克一切易验证任务AI解决任务的能力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任何可解且易于验证的任务,最终都将被AI攻克。这意味着未来自动化将首先聚焦于那些易于衡量和客观评估的领域,创业者可关注创造衡量事物的方法。“训练 A I 解决一个任务的能力,基本上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 智能的锯齿状边缘:AI进步并非“快速起飞”Jason挑战了AI“快速起飞”的理论,认为AI的进步是渐进且在不同任务上参差不齐的。AI的影响力将在数字化、对人类容易且数据丰富的任务上最大,而在非数字化、数据稀缺或高度依赖人类主观判断的领域(如理发、传统工艺、甚至约会)则进展缓慢。“我不认为会出现快速的超级智能‘起飞’,因为每个任务的能力和进步速度都是不同的。”💻 AI进步的关键驱动因素AI在数字化任务上发展更快,因为迭代速度更快。对人类来说更容易的任务,对AI也往往更容易。当数据丰富时,AI表现更好,尤其是有清晰客观指标的任务,可以通过强化学习生成合成数据。“A I 的影响将在那些满足特定属性的任务上最大,即:数字化的、对人类来说容易的、以及数据丰富的。”🌐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425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1. 奇点已至:AI如何颠覆数学、科学与社会,以及我们如何驾驭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 Peter H. Diamandis 主持的知名播客《科技界刚发生了啥》中的一期精彩节目《登月计划》。Peter 携手他的“登月伙伴”Celine Ismail、Alex Wiesner 和 Dave Blandon,共同探讨了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惊人态势。节目开篇,嘉宾们就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可能正身处奇点之中,但它并非想象中的剧烈变革,而是以一种令人难以察觉的平滑方式展开。Alex Wiesner 甚至将其比喻为一种“光学错觉”,从远处看是垂直的渐近线,身处其中却感觉连续而自然。 他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爆炸式进展:A I 内容生成已超越人类,GPT-5-pro 在前沿数学测试中创下新纪录,预示着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即将被颠覆。OpenAI 正在用 A I 设计芯片,三星推出参数极小的模型却能实现突破性推理能力,以及 Anthropic 和谷歌在代码生成、音乐和视频创作上的惊人飞跃。嘉宾们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 A I 对 GDP 增长的巨大贡献,以及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从特斯拉的“疯狂的麦克斯”自动驾驶模式,到 Ray Kurzweil 预测的“长寿逃逸速度”,每一次讨论都充满洞见与挑战。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已来、未来如何展开的深度对话,将彻底颠覆你对科技进步速度的认知。翻译克隆自:The Singularity is Here: AI is Solving Math, Sora Outpaces Chat-GPT & AI is Designing Chips | EP#201原播客更新时间:Oct 21, 2025👨‍⚕️ 本期嘉宾Peter H. Diamandis,未来学家、XPRIZE基金会创始人。⏱️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奇点已至:身处其中,感受平滑01:36 奇点已至:身处其中,感受平滑01:42 奇点:一种光学错觉,身处其中却感觉平滑连续02:09 AI攻克数学:2025年解决绝大部分数学问题03:56 算力短缺与未来会议:XPRIZE创想家大会与FII九06:18 AI加速:物理、化学、生物学将被颠覆07:21 AI普及速度:比互联网快8倍08:19 物理世界升级:机器人与纳米技术09:28 AI设计芯片:Greg Brockman的案例AI时代的财富与文化11:19 AI时代的财富创造:去货币化与从零到一切的潜力13:33 AI创业:一个月创办47家初创公司14:40 AI内容生成:已超越人类创作内容15:53 合成文化:AI内容对信息生态的影响17:06 合成文化与过滤:AI如何精简信息AI预测与奇点辩论18:27 AI预测能力:GPT-4.5接近人类超级预测者20:26 线性与指数:理解世界变化的本质23:09 预测市场:PolyMarket, Metaculus, Kalshi24:10 Sam Altman论奇点:平滑连续的变革25:10 奇点:外部观察者的错觉,内部感受平滑26:00 AGI定义与奇点:我们正身处其中AI能力边界的拓展28:04 AI大战:GPT-5 Pro在ARC AGI测试中创纪录30:49 成本下降:AI能力获取更经济31:17 AI解决数学:前沿数学测试中的突破33:28 数学被解决的意义:物理、化学、生物学将被颠覆35:15 批量发现:AI加速科学突破36:31 OpenAI用AI设计芯片:加速自我改进39:00 创业者心态:辍学或早起步的优势41:31 Sora下载量:超越ChatGPT的普及速度42:38 三星微型递归模型:700万参数实现突破性推理43:04 压缩与智能:AI效率的宏观教训45:02 微型模型的影响:设备端AI与领域特定优化48:20 Anthropic Claude Haiku 4.5:高效代码生成49:51 谷歌Gemini 3:音乐、视频、3D内容创作51:31 涌现能力:AI模型超越预测的进化53:48 Veo 3.1:下一代图像视频模型55:09 视频创作民主化:好莱坞与创作者经济的变革58:13 AI在天文学领域:攻克国际奥林匹克竞赛59:17 PB级数据分析:AI普及宇宙情境感知未来生活与经济1:03:08 读书角:《After On》与《Diaspora》1:06:08 机器人技术:特斯拉“疯狂的麦克斯”FSD模式1:09:10 Figure 3人形机器人:家庭化设计与能力升级1:12:00 人形机器人价格:2万美元的普及化愿景1:13:43 机器人伦理:边缘案例与智能应对1:16:47 能源与数据中心:美国电价飙升1:19:31 能源政策:美国取消大型太阳能项目1:21:23 核能复兴:美国陆军的“雅努斯”计划1:24:06 芯片投资:美国超越中台韩1:24:18 文明核心内循环:芯片、能源、机器人递归加速1:26:04 个人算力:NVIDIA DGX Spark迷你PC1:27:47 经济影响:AI贡献92%的GDP增长1:31:15 基础设施建设:AI革命普及化1:31:41 达拉斯联储:为通用人工智能做准备1:33:02 GDP衡量:去货币化与
2025-10-242h 0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70.Dan Koe的AI内容核武器:从推文到YouTube,系统化爆款内容创作秘诀📝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播客克隆了《The Greg Isenberg Show》,邀请到内容界的传奇人物 Dan Koe。他以在各大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惊人影响力而闻名。Greg Isenberg 好奇 Dan Koe 如何做到如此高的内容产出,而 Dan Koe 则首次揭秘了他的“内容核武器”——一套利用大语言模型和精妙提示词,系统化构思、创作并分发海量爆款内容的方法论。他将手把手展示如何将一条推文的创意扩展成新闻信,再转化为 YouTube 视频,并利用 AI 工具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精华。Dan Koe 不仅分享了通过“金矿”策略持续增长粉丝的秘诀,更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解构成功内容、创建定制提示词,让 AI 成为最强大的内容创作助手。他提供了具体的提示词示例,教你如何高效产出兼具思想深度和传播广度的优质内容。Greg Isenberg 直言,这套方法论的价值堪比数千美元的付费课程,而今天免费呈现。翻译克隆自:I Watched Dan Koe Break Down His AI Workflow OMG👨‍⚕️ 本期嘉宾Dan Koe,内容界的传奇人物。以其在各大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惊人影响力而闻名,擅长利用 AI 工具和系统化方法高效创作并分发爆款内容。⏱️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0:01:20 Dan Koe的惊人影响力与AI内容秘诀00:02:40 AI赋能的智能内容生态系统内容创作与分发策略00:04:17 一源多用:从推文到全平台内容分发00:06:05 新闻信创意来源:爆款推文与YouTube热门视频00:09:12 AI辅助研究:从长视频中提炼精华与头脑风暴00:13:02 打造爆款推文:灵感库与结构借鉴法00:17:48 新闻信到YouTube:AI生成标题与内容复用00:20:37 AI深度解析:解构爆款内容元素与生成创意碎片00:23:48 Dan Koe的高效日常:2小时写作与YouTube录制增长秘诀与实战技巧00:24:59 “金矿”策略:识别并复制带来粉丝的内容00:26:19 视觉内容:文字为王与图片辅助的思考00:32:02 AI解构成功案例:定制化提示词学习写作技巧00:38:12 打造“提示词生成提示词”:AI访谈式内容创作00:43:54 AI辅助商业:像Alex Hormozi一样创建Offer00:46:49 总结与展望00:46:49 Greg的感悟:系统化内容创作的巨大价值00:49:22 抓住注意力套利机会🌐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350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9. OpenAI研究副总裁:揭秘GPT-5 如何思考与强化学习的幕后故事📝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The MAD Podcast》的精彩内容,主持人Matt Turck与OpenAI研究副总裁Jerry Tworek的深度对话。Jerry Tworek不仅是OpenAI的关键人物,更是被Metas评选为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之一。他将带我们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推理”能力。从宏观层面,Jerry将揭示当ChatGPT“思考”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思维链”如何让模型像人类一样解决复杂问题。他还会分享OpenAI如何平衡模型的思考时长与用户体验,并回顾其推理能力从O1到O3再到GPT-5的演进历程。 对话中,Jerry详细阐释了强化学习(RL)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奥秘,用生动的“训狗”比喻解释了奖励机制,并探讨了智能体、环境、策略等核心概念。我们还将了解到OpenAI独特的内部文化:他们如何聚焦少数几个核心项目、保持研究部门的高度透明,以及如何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产品。Jerry还分享了他从波兰数学天才到华尔街交易员,最终投身OpenAI,主导机器人和强化学习项目的个人经历。节目还将触及AI对齐、奖励滥用等前沿议题,并探讨强化学习在编程竞赛(如ICPC)中的惊人表现,以及它如何推动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这是一场关于AI核心技术、OpenAI幕后故事与个人成长轨迹的全面对话,不容错过。翻译克隆自:How GPT-5 Thinks — OpenAI VP of Research Jerry Tworek👨‍⚕️ 本期嘉宾Jerry Tworek,OpenAI研究副总裁,被Metas评选为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之一。他主导了OpenAI的机器人和强化学习项目,并推动了模型推理能力的发展。⏱️ 时间戳播客开场与核心主题00:00 播客简介:AI推理、强化学习与OpenAI幕后故事01:32 Jerry Tworek:O1到GPT-5的演进与AI的集体使命02:01 Matt Turck:介绍嘉宾Jerry Tworek及本期核心议题AI推理的深度解析02:33 什么是AI推理:从“思考过程”到寻找未知答案03:50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模型如何像人类一样“说出”思考过程06:17 模型思考时长: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与权衡08:06 推理能力演进:O1的演示,O3的颠覆,GPT-5的迭代Jerry Tworek的个人传奇10:36 波兰数学天才到华尔街交易员:早年经历与职业转折15:01 发现强化学习:DQN的震撼与加入OpenAI的契机16:32 OpenAI早期:Dota 2项目与机器人灵巧操控的挑战OpenAI的独特文化与高效运作19:03 Jerry的一天:与研究员的深度交流与研究计划的打磨19:56 研究优先级:少数核心项目与自下而上的协作模式22:16 协作与透明:研究部门的“人人皆知”文化23:52 快速发布:OpenAI的势头、人才与激情驱动的迭代速度25:21 内部工具使用:Codex写代码,ChatGPT辅助日常工作强化学习(RL)核心机制26:13 预训练与强化学习:现代AI系统的两大支柱28:24 强化学习入门:用“训狗”比喻奖励机制30:05 RL术语解析:智能体、环境、行动、奖励与策略31:00 强化学习演进:从深度强化学习到预训练的赋能33:42 GPT-4与RLHF:人类反馈如何成就“GPT时刻”37:20 RLHF细节:AI训练师与数据标注的演变38:24 无监督学习与预训练:数据本身的学习与表示RL前沿与挑战40:01 GRPO与美国实验室:开源算法如何加速AI研究42:34 规模化强化学习:为何它比预训练更复杂更难44:03 生成式AI与智能体:模型如何自主思考更长时间46:14 AI对齐:强化学习在引导模型行为中的作用与挑战47:57 奖励滥用:激励系统中的“打地鼠”游戏RL的应用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来48:49 RL在数学编程的惊人表现:ICPC世界总决赛的胜利52:44 RL推广至其他领域:评估反馈与奖励滥用的持续挑战55:06 通用人工智能之路:预训练、RL与未来模型的自我改进57:17 AGI的哲学思考:纯粹RL与LLM的辩论59:08 结语:感谢Jerry Tworek的精彩分享🌐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21h 0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8.对抗内心的“阻力”:传奇作家 Steven Pressfield 的创作心法与职业精神📝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 Andrew Huberman 的顶级播客《Huberman Lab》。本期嘉宾是《艺术之战》的传奇作者 Steven Pressfield。他直到52岁才出版第一本书,却成为了无数创作者的精神导师。在这场深刻的对话中,Steven 将揭示那个阻碍我们实现潜能的强大内心敌人——他称之为“阻力”(Resistance)。你将听到他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一件事对你灵魂的成长越重要,你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强大。” Steven 会分享他如何通过海军陆战队训练般的毅力,以及每天凌晨4:45去健身的“痛苦演练”,来为一天中真正的战斗做准备。他还会介绍他独特的“转为职业选手”思维模式,告诉你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每天到场、带伤上阵,并摆脱外界评价的干扰。这不仅是一堂关于如何战胜拖延和自我怀疑的大师课,更是一场关于寻找人生使命、与“缪斯”连接、并接受“不平衡但充实”人生的灵魂对话。翻译克隆自:How to Overcome Inner Resistance | Steven Pressfield👨‍⚕️ 本期嘉宾Steven Pressfield,美国传奇作家,著有《艺术之战》、《动手去做》、《火门》等多部经典作品。他的作品深刻探讨了创造力、恐惧和内心“阻力”的主题,激励了全球数百万艺术家、创业者和任何寻求自我突破的人。他曾是士兵和体力劳动者,直到52岁才出版第一本书,其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战胜“阻力”的史诗。⏱️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阻力”:你内心最大的敌人06:24 核心名言:为什么对你越重要的事,做起来越难?08:51 “树与影”的比喻:你的梦想越大,内心的阻力就越大职业选手的武器库09:45 军事训练与毅力:海军陆战队经历的深刻影响11:10 早起健身的秘密:为对抗写作阻力做的“演练”15:28 灵感的来源:是潜意识,还是神秘的“缪斯女神”?18:51 创作前的仪式:向缪斯女神祈祷高效创作流程揭秘20:55 沉浸式写作:如何做到开工后零分心22:25 多稿写作法:为什么从不当天回顾,以及完美主义的陷阱26:26 少即是多:为什么顶尖高手的工作时间反而更短30:02 创作环境:隔绝网络,专注内心宇宙使命与人生35:11 如何找到你的使命:你最害怕的事,就是你最该做的事38:22 被压抑的创造力:未被实现的能量会转向何方?42:36 身边人的“阻力”:为什么最亲近的人有时会阻碍你51:03 导师的力量:从卡车司机老板到战友的宝贵一课面对外界的职业心态56:02 失败的艺术:从《金刚复活》的惨败中学到的教训01:10:22 如何面对评价:专业人士为何不把成败太当回事01:18:08 不平衡的人生:追求使命是否意味着牺牲?转为职业选手01:25:06 职业选手 vs 业余爱好者:心态的根本区别01:29:29 “转职”的代价:为什么提升自己会引来非议01:43:23 最终建议 & 新书预告🌟 精彩内容💡 “一件事对你灵魂的成长越重要,你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强大。”Steven 提出了他最核心的观点:恐惧和抗拒感其实是一个指南针,它指向你真正需要去完成的事情。当你面对多个选择时,那个让你最害怕的,往往就是正确答案。🧠 “转为职业选手”的心态开关Steven 认为,战胜“阻力”的关键在于像扳动开关一样,将思维模式从“业余爱好者”切换到“职业选手”。职业选手每天到场,不在乎感觉如何,带伤上阵,并且不把单次的成败看得太重。这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内在纪律。“业余爱好者总是在乎自己的感觉怎么样……职业选手才不管自己感觉如何,他们只管去做。”💪 每日的“痛苦演练”Steven 每天凌晨去健身房,他坦言自己很讨厌这么做。但这正是关键所在:通过主动完成一件困难且痛苦的事,他为当天坐在书桌前对抗真正的“阻力”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是一种为精神战斗进行身体预演的策略。“今天剩下要做的事,没有一件会比我已经完成的更难了。”✨ 灵感来自“缪斯女神”与主流的“灵感源于潜意识”不同,Steven 相信灵感来自一个更高的、外部的源头——他称之为“缪斯”。他认为创作者的工作是做好准备,打开通道,成为“缪斯”的媒介,而不是试图从自身榨取创意。他每天工作前都会进行祈祷仪式,请求“缪斯”的帮助。🎭 不平衡但充实的人生Steven 认为,全身心投入去追随自己的使命,往往意味着一种不平衡的生活,需要做出牺牲。但这并非坏事,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就像《教父》里的台词:“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你会走在你灵魂注定要走的轨道上。天佑于你,你别无所求了。”🔥 被压抑的创造力会走向何方?Steven 警告说,那些我们生来就该去完成的使命,如果我们因为屈服于“阻力”而没有去实现,那股能量并不会消失。它会转向恶性的渠道,表现为上瘾、自我毁灭或伤害他人。🌐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文字版精华
2025-10-211h 5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7. 1998年比尔·莫耶斯对话杨振宁:东西方教育、科学之美与人类认知的极限📝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美国知名电视节目《Bill Moyers: 思想世界》中的一场深度对话。主持人Bill Moyers邀请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为何在1988年的西屋科学奖半决赛中,纽约一所公立学校的十一位入围学生全都是亚裔?杨振宁博士结合自身横跨东西方的成长与科研经历,深入剖析了东西方教育理念、文化差异对科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影响。他对比了美国学生对兴趣和即时反馈的追求,与东方学生对纪律和努力的认同,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科学教育成果上。杨博士还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生动阐释了物理学中蕴含的简洁之美与强大的力量。他更将科学探索比作诗歌的凝练,分享了他在揭示自然奥秘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宗教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认知极限的哲学思考。这段对话不仅是对科学教育的反思,更是对文化、认知与人类求知本能的深度探索。翻译克隆自:Chen Ning Yang: Scientific Study, East vs. West👨‍⚕️ 本期嘉宾杨振宁博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席教授,领导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于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首批获得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西屋科学奖现象:亚裔学生的崛起02:06 西屋科学奖:纽约公立学校十一位亚裔入围者引发的思考02:40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视角杨振宁博士的背景与华人骄傲03:12 杨振宁博士介绍:双重文化背景与诺贝尔奖成就04:08 1957年诺贝尔奖对华人社会的深远影响与民族自豪感东西方教育理念与科学素养对比05:03 美国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国际排名与担忧05:35 东方教育:纪律、努力与延迟满足的文化05:57 西方教育:强调兴趣与即时反馈的特点06:39 两种教育模式对孩子价值观与学习方式的影响07:59 东方教育的局限:过于拘谨,缺乏想象力与挑战权威08:23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美国实用主义与中国“知之为知之”09:07 “潜移默化式学习”与前沿科学探索的挑战10:11 美国科学教育的困境:顶尖人才与大众素养的脱节10:58 大众科学素养对国家实力和未来的重要性基础科学的价值与未来挑战12:09 日本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崛起与对美国的挑战12:28 基础科学:美国传统强项与日本的快速追赶13:03 失去基础科学优势的后果:对国家士气与经济发展的影响13:25 生物技术为例:基础科学与经济回报的紧密联系13:51 科学的精神层面: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简洁之美与强大力量15:06 基础科学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以电磁学为例科学探索的哲学思考16:34 寻找核内“麦克斯韦方程组”:控制更强大的力量16:56 科学研究的成本与超级超导对撞机(SSC)的挑战17:31 粒子物理学:在碎片中寻找整体意义的哲学反思18:05 科学之美:规律、方程式与实验的惊人吻合18:55 科学与诗歌的共通之处:思想的凝练与力量19:40 揭示自然奥秘时所感受到的“宗教式”敬畏20:35 宇宙中是否存在智慧体:对美的塑造者的追问21:16 人类认知的极限:有限的神经元数量与终极理解的边界科学与社会22:26 科学是否已成为新的宗教:其在社会中的角色22:38 科学在每个人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22:59 结束语🌟 精彩内容💡 西屋科学奖现象:亚裔学生为何脱颖而出?杨振宁博士从1988年西屋科学奖半决赛中,纽约一所公立学校十一位亚裔学生全部入围的现象入手,深入探讨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他指出,东方教育强调纪律、努力和延迟满足,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兴趣和即时反馈。这种差异导致了美国学生在基础科学知识方面表现不佳,而东方学生则在考试中更具优势。“东方的孩子更守规矩。他们更倾向于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也明白一个道理:你得先努力付出,才能享受成果。”🧠 东方教育的局限与西方教育的优势杨振宁博士也指出,东方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基础扎实,但可能过于拘谨,缺乏进行“富有想象力的飞跃”的能力。他鼓励来自东方的研究生克服这种“畏首畏尾”的心态,敢于在前沿领域探索半知半解的事物。而美国体系虽然大众科学素养堪忧,却能培养出顶尖人才,支撑前沿探索。“在东方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过于拘谨……你凭什么去挑战这些过去的伟人?这种观念能让人沉静下来,但也会让人变得过于胆怯。”🔬 基础科学的深远影响与国家竞争力杨振宁博士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以日本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崛起为例,警示美国大众科学素养的不足可能带来的危险。他认为,一个社会在基础科学领域失去竞争优势,不仅会影响经济,更会打击整个国家的士气。“现代社会必须建立在知识渊博、有正确驱动力的普通民众之上。而这,正是我认为美国未来最大的危险所在。”🌌 科学之美与哲学思考杨振宁博士将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比作“诗歌的凝练”,它以简洁的形式描述了电和磁的力,并能精确预测实验结果。他分享了在揭示自然奥秘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宗教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宇宙是否存在智慧体、人类认知极限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人类理解事物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但这个极限离我们还非常遥远。“如果你能把许许多多复杂的现象归结为几个方程式,那就是一种伟大的美。诗歌是什么?诗歌是思想的凝练。”🌐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2024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6.谷歌AI实验室副总裁Josh Woodward:揭秘谷歌内部如何用AI打造爆款产品,并实现百日发布!📝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主持人Peter Yang对谷歌实验室及Gemini应用副总裁Josh Woodward的独家专访。Josh在谷歌内部以其快速发布产品的文化而闻名,他将带领我们一窥谷歌在A I领域的最新突破。节目中,Josh将现场演示多款令人惊叹的创新产品:从火爆全球的Gemini应用“Nano Banana”,它能将照片轻松转化为迷你手办、艺术风格画作或室内设计方案,展现用户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到“NotebookLM”,这款工具能将多达70个信息源自动整合,并生成带讲解的视频幻灯片,彻底颠覆传统知识整理与演示方式;更有“Flow”,一个在不到百日内从构想到发布的多模态视频生成工具,它不仅能创作带音效的短片,还能让用户像“A I电影制作人”一样,通过混剪和参考图轻松执导场景。Josh还将分享谷歌如何通过小团队、快速迭代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在大公司内部培育出创业精神,以及他眼中未来A I个人助手“个人化、前瞻性、功能强大”的愿景,以及谷歌内部如何利用A I工具加速产品开发。这场对话不仅展示了前沿科技,更深入探讨了A I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翻译克隆自:Inside Gemini and NotebookLM: How Google is Shipping Non-Stop | Josh Woodward👨‍⚕️ 本期嘉宾Josh Woodward,谷歌实验室及Gemini应用副总裁,以在谷歌内部建立快速发布产品文化而闻名。📒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谷歌AI产品的创新与演示03:32 Nano Banana:引爆全球的AI图像创作应用04:24 Nano Banana:用户如何玩转创意,从迷你手办到室内设计06:12 Nano Banana:从用户反馈到未来迭代,提升编辑控制与文本处理09:54 NotebookLM:颠覆知识整理的AI工具10:48 NotebookLM:与《经济学人》合作,整合70个信息源的“精选笔记”12:33 NotebookLM:一键生成带讲解的视频幻灯片,赋能教育与企业14:36 Flow:百日内发布的带音效多模态视频生成工具15:48 Flow:用户如何“混剪”与“执导”AI场景,催生“AI电影制作人”17:05 Flow:快速迭代与效率提升,支持竖屏视频与无限生成谷歌内部的创业文化与产品方法论19:26 谷歌内部的快速发布文化:打破官僚印象20:54 小团队与用户为中心:谷歌实验室的成功秘诀22:29 规划与执行:从市场拉力出发,而非过度规划24:04 招募人才:寻找“动手派”与快速学习者26:24 衡量成功:早期看用户留存与定性反馈,而非数据过度优化AI个人助手的未来愿景30:24 个人化AI助手:结合个人数据提供定制化建议31:09 “个人化、前瞻性、功能强大”:Gemini的未来方向33:19 上下文工程与多模态:Gemini的核心优势34:16 交互模式的转变:从聊天框到语音与视觉主导AI赋能谷歌内部工作流37:57 Gemini 2.5 Pro的内部影响:AI Studio加速产品原型开发38:31 Opal:可视化节点工具,赋能律师与产品文档审查39:57 JUULs:AI编程智能体,自动修复bug,实现AI协同开发🌟 精彩内容💡 Nano Banana:用户创造力的火花Josh展示了Nano Banana如何从一个简单的图像转换工具,演变成一个激发全球用户创造力的平台,从迷你手办到艺术风格迁移,甚至催生了实体周边产品。它证明了将强大工具交给用户,他们能玩出开发者意想不到的精彩。“我们看到一个很普遍的玩法,就是对图片进行风格迁移…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根本想象不到的玩法,但你只要把这样的工具交到用户手里,他们就能玩出花来。”📚 NotebookLM:知识整理的革命NotebookLM能够整合多达70个信息源,并生成带讲解的视频幻灯片,彻底改变了传统知识整理和演示的方式。它不仅受到师生欢迎,也成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强大工具。“它会自动生成一个二三十页的幻灯片,概述这全部七十个信息源的内容。你可以想象,整个团队的知识库,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变成这样一个带讲解的视频幻灯片。”🎬 Flow:AI电影制作人的诞生Flow作为一款在百日内从构想到发布的视频生成工具,不仅提供了惊人的画质和音效,更通过“混剪”和参考图片功能,让用户像“AI电影制作人”一样执导场景,开启了视频创作的新纪元。“Flow最神奇的地方不仅在于它首次引入了音频,还有这种混剪能力,以及可以引入参考图片……我认为这又是视频生成的下一个阶段。”🚀 谷歌内部的创业精神Josh分享了谷歌实验室如何在庞大公司内部建立快速发布产品的文化:通过小团队、以用户为中心、快速迭代,并招募那些“在业余时间会做些什么东西”的实干家和快速学习者。“我们非常看重从一个点子到最终交到用户手里的速度…我们整个流程的优化目标,就是尽快把产品交到用户手里。”🤖 AI赋能内部开发谷歌内部广泛使用AI工具加速产品开发。例如,设计师利用AI Studio在短短一周内完成通常需要六周的原型开发;律师使用Opal工具自动审查产品文档;AI编程智能体JUULs甚至能自动修复bug,展现了AI与人类协同开发的未来图景。“我们Flow团队的一位设计师几周前用AI Studio,基本上重构了Flow…他花了一周时间,我们估计这大概能节省六周的时间,来推出下一批功能。”🌐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
2025-10-2041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5. AI评估:构建卓越AI产品的核心技能与实战指南📝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Lenny's Podcast》中关于AI评估(Evals)的深度探讨。主持人Lenny邀请到Hamel Husain和Shreya Shankar两位重磅嘉宾,他们是AI评估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Maven平台开设了排名第一的权威课程。节目深入剖析了AI评估——这项被Anthropic和OpenAI首席产品官誉为产品开发者最重要的全新技能。嘉宾们将带我们从零开始,理解评估的本质:它是一种系统性衡量和改进AI应用的方法,其核心是对大语言模型应用进行数据分析。他们通过一个房地产AI助手的真实案例,手把手演示如何进行“错误分析”,从查看应用日志、手动记录“开放式编码”的实际问题,到利用AI进行“轴向编码”归类失败模式。节目强调,人类的领域专业知识在初期错误分析中的不可替代性,并介绍了“仁慈的独裁者”概念,以高效推进评估流程。此外,嘉宾们还详细阐述了两种评估方式:成本较低的“代码评估”和更具挑战性的“大语言模型裁判评估”。他们强调,大语言模型裁判应给出二元判断(是/否),并需经过与人类判断一致性的严格验证,这本身就是一份动态的产品需求文档。本期节目不仅澄清了对评估的常见误解,更提供了构建有效评估的实战技巧,指出这是提升AI产品质量、实现业务成功的最高投资回报率活动。翻译克隆自:Why AI evals are the hottest new skill for product builders | Hamel Husain & Shreya Shankar👨‍⚕️ 本期嘉宾Hamel Husain & Shreya Shankar,AI评估领域的领军人物,在Maven平台开设了排名第一的权威课程,已向全球五百多家公司(包括OpenAI和Anthropic)的两千多名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传授了这项关键技能。📒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评估的崛起与核心概念02:46 AI产品成功的关键:构建评测07:02 什么是AI评估:衡量和改进AI应用的系统方法08:32 案例解析:房产AI助手的评估挑战09:17 评测与单元测试:广阔的质量衡量谱系12:15 “追踪”日志:AI应用交互的详细记录16:09 错误分析:产品经理如何手动审查日志并记录问题21:49 AI能否自我评估:人类领域知识不可替代23:21 “仁慈的独裁者”:高效推进错误分析的关键角色28:59 从“开放式编码”到“轴向编码”:利用AI分类失败模式37:30 迭代轴向编码:让失败模式更具体、可操作41:51 量化错误:通过数据透视表识别主要问题43:27 何时构建评测:针对主观、复杂且非显而易见的问题评测的两种类型与实践45:11 代码评估与LLM裁判评估:成本与复杂度的权衡45:30 代码评估:自动化检查可量化、模式化的错误46:53 LLM裁判评估:用大语言模型判断复杂、主观的失败模式49:15 LLM裁判提示词示例:构建二元判断的评估标准53:20 验证LLM裁判:确保AI判断与人类判断的一致性57:23 评测即PRD:LLM裁判提示词是动态的产品需求文档1:00:13 “标准漂移”:评估标准随时间演进的研究1:02:12 评测数量与整合:通常4-7个,融入单元测试与线上监控1:04:37 评测的实际应用:贯穿产品开发与线上监控AI评估的辩论、误解与最佳实践1:06:56 评测的争议:为何“评测”领域充满激烈讨论1:09:12 Claude Code案例:表面“凭感觉”,实则隐含评测1:13:14 评测与A/B测试:并非对立,而是互补的质量衡量1:20:50 常见误解:AI不能自我评估,数据分析至关重要1:22:38 评测技巧:不要害怕,充分利用AI辅助但保留人类判断1:24:41 “看你的数据”:构建内部工具简化数据审查1:25:40 评测的投资回报率:直接提升产品质量与业务成功1:26:35 评测的时间投入:前期3-4天,后期每周约30分钟课程信息与嘉宾互动1:30:06 AI评估课程内容:错误分析、自动化评估器、成本优化等1:31:16 课程福利:160页书籍、AI助手(evals.ai)1:33:51 闪电问答:书籍、影视、产品推荐与人生格言1:39:58 如何联系嘉宾与课程:网站、社交媒体、Maven平台🌟 精彩内容💡 AI评估:构建卓越AI产品的核心技能Anthropic和OpenAI首席产品官都强调,AI评估是产品开发者最重要的全新技能。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衡量和改进AI应用的方法,是提升AI产品质量、实现业务成功的最高投资回报率活动。“要想打造出色的 AI 产品,你就必须非常擅长构建评测。”“这是你能做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活动。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每个做过的人都会立刻上瘾。”🛠️ “仁慈的独裁者”与错误分析通过房产AI助手的真实案例,嘉宾们展示了如何进行“错误分析”:从查看应用日志、手动记录“开放式编码”的实际问题,到利用AI进行“轴向编码”归类失败模式。强调人类的领域专业知识在初期错误分析中的不可替代性,并引入“仁慈的独裁者”概念,即由一位具备领域知识的专家(通常是产品经理)来高效推进评估流程。“仁慈的独裁者”的想法,就是说,嘿,你需要在尽可能多的维度上简化这个过程。”“你不能把这个过程搞得成本太高,以至于你根本做不了,那样你就输了。”🚀 LLM裁判评估:动态的产品需求文档节目详细阐述了“大语言模型裁判评估”:用AI来评估复杂、主观的失败模式,并给出二元判断(是/否)。强调LLM裁判需要经过严格验证,确保其判断与人类判断一致。这种评估方式本身就是一份动态的产品需求文档(PRD),持续指导AI产品的行为。“评测是新的产品需求文档(PRD)。”“它告诉你这个智能体应该如何以非常具体的方式回应。如果是这样这样,就那么做;如果是那样那样,就这么做。”💡 澄清误解与实战技巧澄清了对评估的常见误解,如“AI能否自我评估”(不能)或“评估与A/B测试的冲突”(A/B测试是评估的一种形式)。提供了实战技巧:不要害怕,充分利用AI辅助但保留人类判断,并强调“看你的数据”是理解和改进产品的关键。前期投入3-4天,后期每周仅需约30分钟即可持续改进。“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我们都活在 AI 时代了,难道不能让 AI 自己来评测吗?但事实是,这行不通。”“目标不是把评测做得尽善尽美,而是要能切实地
2025-10-181h 44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4. 乔·罗根 x 纳瓦尔:财富、幸福与人生意义的颠覆性思考📝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Joe Rogan Experience》中,主持人乔·罗根与硅谷思想家纳瓦尔·拉维坎特(Naval Ravikant)的精彩对谈。纳瓦尔不仅是科技圈的传奇投资人,更是一位深谙生活哲学的智者,他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实现健康与内心的平静。他挑战了传统观念,认为专业化是给昆虫准备的,鼓励人们拥抱多维度人生,并勇于从头开始。纳瓦尔分享了他对学习和好奇心的热情,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以及如何应对信息过载。他还犀利地剖析了社交媒体的陷阱、名声的负担,以及匿名所带来的自由。 在财富创造方面,纳瓦尔提出了“不靠运气致富”的永恒原则,指出出售时间无法真正致富,鼓励人们建立个人品牌并拥有股权。他还就自动化、全民基本收入和人工智能等未来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认为通用人工智能被过度夸大,而全民基本收入则是对不存在问题的无效解。此外,纳瓦尔还深入探讨了幸福作为一种选择,以及通过冥想驯服心智、摆脱欲望束缚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意义并非固定答案,而是每个人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场对话不仅是关于商业和科技,更是一堂关于如何活得更富有、更快乐、更平静的人生哲学课,充满了颠覆性思维和深刻洞察,相信能为您的生活带来启发。翻译克隆自:Joe Rogan Experience #1309 - Naval Ravikant原播客更新时间:Jun 5, 2019👨‍⚕️ 本期嘉宾Naval Ravikant,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企业家和哲学家。他投资了Twitter、Uber等众多科技巨头,也是AngelList的联合创始人。以其对财富、幸福和人生意义的深刻见解而闻名,被誉为“硅谷的思想家”。📒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0:00 播客简介:克隆《Joe Rogan Experience》与纳瓦尔的对谈人生哲学与学习观02:13 多维度人生与专业化:纳瓦尔挑战传统观念,认为专业化是给昆虫准备的,鼓励多元复合人生。03:35 从头开始的勇气:伟大创造者都具备从头再来的能力,愿意当“傻瓜”和初学者。05:11 好奇心与深度理解:追求“啊哈”时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对“为什么”的追问。07:09 信息过载与阅读策略:不为读完而读,为满足好奇心而读,利用电子书应对信息过载。社交媒体、名声与自由09:14 名声的负担与匿名特权:社交媒体让人人都成名人,名声带来痛苦;匿名是一种特权。11:00 社交媒体的自我形象与信号: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精心策划的“不真实自我”,寻求外部认可。财富、幸福与心智驯服12:57 不靠运气致富的原则:纳瓦尔的推文风暴,关于创造财富的永恒原则。16:03 幸福是一种选择:幸福可学习,社会一致性原则。挑战聪明人:为何不快乐?18:14 欲望与内心平静:欲望是“不快乐”的合同;减少欲望,心智平静带来更好决策。21:48 高效工作与非线性产出:像狮子一样狩猎,冲刺-休息-复盘,而非线性投入。23:07 财务自由的基石:出售时间无法致富,需拥有生意股权或个人品牌。未来展望:工作、UBI与AI23:46 信息时代与个体工作:信息时代逆转工业时代,公司原子化,高质量工作将以零工形式出现。28:10 全民基本收入(UBI)的争议:UBI是针对不存在问题的无效解,会滑向社会主义,不解决意义问题,教育和基本服务更优。33:06 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误解:AGI被夸大,短期内不会实现;当前AI是狭义模式识别,无法模拟人脑复杂性。38:19 自动化与创造性工作:自动化将取代非创造性工作,人类将专注于创造。政治、媒体与社会39:56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论:自由市场是人类本性;资本主义的问题是机会不平等,社会主义强求结果平等需暴力。43:22 政治光谱与信任:信任与群体大小成反比,小群体可社会主义,大群体需资本主义。44:07 收入不平等与再培训:收入不平等源于选择差异,应提供平等机会而非UBI,再培训计划是更好选择。45:17 “特权”与身份政治的陷阱:白人特权是隐蔽的种族主义,白人精英间的阶级斗争。47:29 社交媒体的广播能力与暴民文化:信息广播导致道德表演、网络暴民,人们不知如何应对。55:29 媒体的演变与算法权力:新闻商品化,媒体转向观点和娱乐,成为部落宣传机器。算法工程师掌控信息传播。58:53 社交媒体自毁与政府控制:平台审查导致失去“运营商”地位,将被政府控制。01:00:53 政治极化与言论审查:硅谷科技公司政治倾向左翼,审查反映此偏见。01:02:06 去中心化媒体的未来:压制言论将促使去中心化媒体出现,但需时日。01:11:08 政治的细微差别与心智:政治讨论缺乏细微差别,摧毁清晰思考能力。现代生活的挑战与应对01:13:21 富足病与苦行僧式生活:现代生活被过度刺激包围,需学会“关闭”和独处。01:14:15 冥想:驯服心智的艺术:冥想是“无所事事”的艺术,处理内在思绪,带来平静。01:20:27 内心平静与幸福的转化:平静是静止的幸福,幸福是运动中的平静;平静是最终目标。01:21:28 以身作则的环保主义:通过个人行动(如零垃圾生活)影响他人,而非空喊口号。01:23:30 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环保问题需技术创新(如绿色能源、塑料转化燃料),而非限制增长。个人成长与智慧01:27:22 通过解释学习与理解:被迫解释才能真正理解,而非死记硬背。01:30:50 人生意义的创造:人生意义没有固定答案,是个悖论;每个人可以自由创造。01:35:37 财富与幸福的顺序:务实地先解决财富问题,再追求内心平静和幸福。01:36:40 每个人都能变富:通过教育和技术,人人可从事创造性工作,实现富足。01:41:04 摆脱物质陷阱与享乐适应:物质占有不带来持久快乐;享乐适应让人不断追求新刺激。01:44:50 退休的定义:退休是不再为想象的明天牺牲今天,通过热爱工作或被动收入实现。01:45:35 个人品牌与无竞争之路:独特技能、承担责任、杠杆效应,做真实的自己,热爱工作,从而没有竞争。01:47:40 避免生活方式陷阱与借口:警惕生活方式升级的陷阱,避免“说起来容易”和受害者心态。01:51:08 现实是中立的:你的信念塑造现实,评判他人只会带来孤独和负面。幸福是一种选择。01:53:01 “第二次生命”与欲望的警惕:意识到生命有限,谨慎选择欲望,因为欲望即是苦。01:54:02 幸福的渐进之路:通过积极解读、放下负面思绪、亲近自然等方式,逐步培养幸福。01:57:39 “想听起来聪明”的病症:过度排练、追求显得聪明是种病,会带来不快乐,需通过理解其根源来克服。01:59:13 拒绝过多机会与时间管理:为重新开始,必须冷酷地拒绝不必要的会议和请求,高度重视个人时间价值。02:03:08 拥抱当下与享乐适应:真正拥抱当下行动的完整性,理解享乐适应的短暂性。02:03:56 艺术与学习的驱动力:创造力、艺术和学习是真正的驱动力,做热爱的事而非工作。🌟 精彩内容💡 专业化是给昆虫准备的:纳瓦尔挑战传统观念,认为人生应拥抱多维度体验,而非将自己局限于单一领域。他鼓励人们像伟大的艺术家和创造者一样,有勇气从头开始,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专业化是给昆虫准备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做任何事。我不再相信那种把人生聚焦于一件事的模式了。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 幸福是一种选择,而非偶然:纳瓦尔认为幸福是可以学习和选择的。他提出减少欲望是实现内心平静的关键,因为欲望是你与自己签订的“不快乐”合同。一个清晰、冷静的心智,能带来更好的决策和结果。“如果你那么聪明,怎么会不快乐呢?你怎么没想明白这一点?这是我
2025-10-182h 1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3. AI时代的智能体:Andrej Karpathy的十年展望与教育革命📝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The Dwarkesh Patel Podcast》中,主持人Dwarkesh Patel与AI领域思想领袖Andrej Karpathy的深度对话。Andrej Karpathy是前特斯拉AI总监,也是NanoGPT等项目的创建者,他对AI的未来有着独到且常常是反主流的见解。在这期访谈中,Andrej Karpathy直言不讳地指出,强化学习“其实烂透了”,并用“用吸管吸取监督信号”的生动比喻,揭示其低效和噪音。他认为,我们正处于“智能体的十年”,而非“智能体之年”,因为AI距离真正能像人类一样自主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持续学习、多模态能力和认知核心。他将AI比作“召唤幽灵”,而非制造动物,强调AI通过模仿互联网数据形成独特的“数字灵魂”。Karpathy还深入探讨了模型“塌陷”的局限性,以及编程为何是AI最完美的第一个应用场景。他认为,AI的进步是自动化进程的延续,而非跳跃式的“智能爆炸”,并分享了自动驾驶“从演示到产品”的十年经验,警示软件工程同样面临高昂的失败代价。最后,Andrej Karpathy介绍了他的教育项目Eureka,旨在打造一个“星际舰队学院”,通过AI辅助教育,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实现“人人皆超人”的未来。这场对话将彻底刷新你对AI发展和人类学习潜能的认知。翻译克隆自:Andrej Karpathy — “We’re summoning ghosts, not building animals”勘误:原视频中提到的是 GPT-5-pro 并非 gpt4o,后续会修复这个问题👨‍⚕️ 本期嘉宾Andrej Karpathy,前特斯拉AI总监,NanoGPT等项目的创建者,AI领域思想领袖。📒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0: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00:02:25 Andrej Karpathy的开场白:强化学习烂透了,我们不是在造动物,智能爆炸早已发生智能体:十年而非一年00:03:32 “智能体的十年”:对行业夸大预测的回应00:04:17 智能体发展瓶颈:缺乏持续学习、多模态能力和认知核心00:05:08 为什么是十年:基于AI领域经验的直觉判断00:06:13 AI领域的“地震级”转变:从AlexNet到早期智能体探索00:07:43 Atari强化学习与“Universe”项目:早期智能体尝试的误区00:08:54 早期智能体失败的原因:奖励信号稀疏,缺乏神经网络表征能力AI与人类智能:幽灵与动物00:10:46 AI是“召唤幽灵”,而非制造动物:不同的优化过程与智能形态00:12:04 人类智能不依赖强化学习:演化提供内置硬件,RL多用于运动任务00:13:01 演化与预训练:一种“山寨版”的演化,为AI提供知识起点00:15:07 预训练的双重作用:吸收知识与发展智能,建议剥离部分知识保留“认知核心”00:16:47 上下文学习的本质:可能是神经网络内部的梯度下降循环00:19:40 预训练与上下文学习:模糊记忆与工作记忆00:21:52 AI缺失的人类智能部件:海马体、杏仁核等认知核心00:23:35 持续学习与“蒸馏”:AI缺乏人类睡眠中的知识固化过程00:26:00 AI架构的未来:仍是梯度下降训练的巨型神经网络,但全面提升编程与AI:完美的第一个应用00:28:13 NanoChat与学习编程:从零开始构建是理解知识的唯一途径00:30:37 LLM在编程中的局限性:不擅长创新代码,误解自定义风格,增加冗余00:33:35 LLM在编程中的优势:样板代码生成,降低学习新语言门槛00:34:45 AI爆炸与编程:LLM不擅长写新代码,挑战“AI爆炸”预测00:37:07 AI是计算的延伸:自动化进程的连续体,人类逐渐抽象化强化学习的局限性00:39:03 强化学习“烂透了”:低效、噪音大,“用吸管吸取监督信号”00:41:41 人类学习与RL的区别:反思与复盘,InstructGPT的启发00:43:34 过程监督的挑战:LLM裁判易被“钻空子”,产生对抗性样本00:47:50 解决强化学习瓶颈的新思路:复盘、合成例子、元学习00:49:08 LLM缺失的“白日梦”与“反思”:模型塌陷导致合成数据生成失效00:51:14 模型塌陷:LLM输出缺乏多样性和熵,长期训练会导致性能下降00:52:22 梦境与熵:做梦防止过拟合,社交互动增加熵00:53:01 人类记忆与LLM记忆:人类记忆力差反而是优点,迫使学习泛化模式00:55:14 模型塌陷的解决方案:熵正则化,但需平衡多样性与分布偏离AI的规模与经济影响00:57:06 “认知核心”的规模:预测十年后10亿参数,更注重认知而非记忆01:00:29 前沿模型的未来规模:务实平衡成本与效益,持续优化01:02:02 AI发展的连续性:数据集、硬件、软件、算法全面提升,无单一主导因素01:03:15 通用人工智能的定义与范围:最初涵盖所有经济任务,现局限于数字知识工作01:05:06 自动化与就业:放射科医生案例,呼叫中心员工的“自主性滑块”01:08:25 瓶颈与工资:自动化99%后,剩余1%人类工作的价值剧增01:09:39 编程是AI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文本友好,基础设施完备01:11:39 文本任务的挑战:代码结构化,文本熵更高,即使是语言任务也难获经济价值01:13:14 超级智能:自动化进程的延续,而非质的飞跃01:13:54 失去控制与理解:AI系统复杂化,人类逐渐失去掌控01:16:29 智能爆炸:GDP曲线显示持续指数增长,AI是加速的一部分,而非截然不同01:19:02 GDP与AI:历史经验表明,重大技术创新不会在GDP曲线中产生离散跳跃01:21:45 反驳“智能爆炸”:Dwarkesh认为AI
2025-10-182h 15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2. Huberman|如何寻找、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知名播客《Huberman Lab》的深度对话,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Andrew Huberman主持,特邀全球顶尖亲密关系专家、心理治疗师Esther Perel。Perel以其畅销书《亲密陷阱》和《危险关系》闻名,对爱、欲望和人际动态有着深刻洞察。节目深入探讨了健康亲密关系的本质,以及如何在关系中保持并发展个人身份认同。Perel提出了“基石型”与“顶石型”关系的差异,并阐述了关系如何在生命周期中不断演变,甚至可能经历“三段婚姻”。她强调了好奇心在处理冲突中的关键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叙事中。节目还触及了道歉的艺术、爱与欲望的复杂交织,以及修复关系和实现“情欲复苏”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对话,更是一份理解自我、理解他人,并构建更健康人际连接的指南。翻译克隆自:Esther Perel: How to Find, Build & Maintain Healthy Romantic Relationships👨‍⚕️ 本期嘉宾Esther Perel,全球顶尖的亲密关系专家、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亲密陷阱》(Mating in Captivity)和《危险关系》(The State of Affairs)的作者。⏱️ 时间戳00:00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00:00 跨国串门计划:播客介绍01:58 Andrew Huberman介绍嘉宾Esther Perel及本期主题03:08 深入探讨:冲突解决、道歉、爱与欲望04:12 关系与身份认同04:12 亲密关系:维持自我还是拥抱新身份?05:47 关系中的双重需求:安全与自由,归属与独立07:03 吸引力与冲突:差异如何成为矛盾根源08:07 关系中的稳定与变化:动态平衡08:42 关系的类型与发展08:42 成功关系的先决条件:自我认知与责任09:09 “基石型”与“顶石型”关系:不同阶段的亲密关系任务11:30 年龄差异与关系动态12:09 关系中的责任与问责:认识自身局限14:41 神经可塑性与关系发展:年轻时的优势与挑战16:03 现代关系中的“三段婚姻”:与同一个人共同成长与改变18:10 关系演变的轨迹:从“没死”到“活着”21:38 冲突与好奇心21:38 关系中的“活力”:重新定义自我与关系24:12 摆脱过去叙事:好奇心在关系中的力量25:56 好奇心对抗反应性:冲突中的积极参与27:12 叙事与事实:主观体验与客观现实的混淆30:39 压力状态与可能性:情绪如何影响认知31:48 关系中的两极分化:从夫妻治疗看社会冲突34:08 潜意识与叙事:过去经验如何影响当下反应34:56 道歉的艺术:理解意图与感受的差异36:44 道歉、原谅与修复36:44 完整道歉的要素:承认对方感受37:53 拒绝道歉的深层原因:自我保护与过往模式39:01 道歉与原谅的区别:原谅是自由40:52 道歉的障碍:羞耻与自我尊重45:14 冲突处理的实践45:14 情绪状态管理:在冲突中保持好奇心46:33 冲突的本质:如何将冲突转化为连接47:39 治疗师的策略:个性化干预与情境调整49:31 冲突中的角色:避免最糟糕的自我51:31 冲突的“编舞”:攻击、疏远与追逐55:53 冲突中的心智理论:理解他人的心境57:28 叙事与现实:将过去与现在区分开来1:00:13 亲密关系的独特性:镜像早期照护者关系1:03:19 神经生物学与依恋1:03:19 早期依恋回路的“再利用”:浪漫关系的生物学基础1:06:20 进化逻辑:修复发育性“接线错误”1:08:07 重复性强迫:通过关系解决核心冲突1:08:45 关系框架:有用性与局限性1:11:57 命名与分类:是扩展还是限制理解?1:14:12 有用与无用的命名:确认偏误与基本归因错误1:16:23 整体视角:超越症状,关注生命与文化1:17:43 术语的滥用:去污名化与武器化1:19:54 性与关系1:19:54 性作为关系的缩影:深度倾听的窗口1:21:28 现代性:从表现到体验1:22:39 性的“地方”:连接自我与他人的深层需求1:24:55 爱与欲望:相互关联又相互冲突的“宏大实验”1:26:04 浪漫理想的韧性:爱与欲望的结合1:28:51 爱与欲望的分裂:情感负担对欲望的影响1:30:54 不忠的深层原因:寻找“失落的自我”与活力1:34:09 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靠近而不失去自我1:35:25 核心动态:害怕被抛弃 vs. 害怕失去自我1:35:25 关系中的核心冲突:恐惧的两种表现1:36:32 自我僵化与灵活性:小事中的大问题1:41:08 青少年时期:身份认同的探索与新奇感1:42:41 情欲蓝图:情感史如何铭刻在性中1:45:51 早期算法:非直接映射的深层过程1:48:11 情感算法:猫砂盆之争背后的童年创伤1:48:54 修复与复苏1:48:54 修复工作的本质:承认伤害而非辩解1:50:10 从修复到“情欲复苏”:超越生存,追求生命活力1:51:27 创伤承认:悔恨与内疚的必要性1:52:33 避免自我中心:关注对方的感受1:53:36 关系守护者:具体行动表明重视1:54:39 情欲复苏的途径:新奇、冒险与可能性1:56:05 走出自我:真诚关怀与面对后果1:57:53 道歉的局限:未能真正关注对方感受1:58:54 准备好关系:了解自己,面对悖论2:00:09 总结与致谢2:00:09 Andrew Huberman对Esther Perel的感谢与赞扬2:02:44 Andrew Huberman感谢听众并介绍资源🌟 精彩内容💡 关系中的双重需求与身份认同Esther Perel指出,我们进入关系是为了满足对安全感
2025-10-172h 0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1. 算力即国力:Groq CEO Jonathan Ross揭秘AI时代能源、芯片与经济的未来格局📝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播客我们克隆了深度对话Groq创始人兼CEO Jonathan Ross。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哪个国家掌握了算力,哪个国家就能主导AI,而这背后离不开能源的支撑。Jonathan将当下AI市场比作早期石油开采,充满机遇与不确定性,并大胆预测英伟达市值五年内有望突破十万亿美元。他强调,算力需求永无止境,若OpenAI和Anthropic能获得双倍推理算力,其营收在一个月内就能翻番,因为算力是限制他们增长的关键瓶颈。作为Groq的掌舵者,Jonathan揭示了公司如何通过独特的供应链优势,在六个月内交付客户所需的算力,远超行业普遍的两年周期,从而帮助客户摆脱算力短缺的困境。他更深入探讨了AI对经济的深远影响,认为AI将带来巨大的通缩压力,促使人们减少工作时间,并创造出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新兴职业,最终导致劳动力短缺,而非失业潮。同时,他也犀利指出欧洲在能源和AI算力建设上的滞后,并呼吁各国政府积极行动,否则将面临被新经济边缘化的风险。Jonathan Ross的洞察力将带您重新审视AI的本质、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挑战您对AI泡沫、芯片霸权和经济变革的固有认知,绝对不容错过。翻译克隆自:Groq Founder, Jonathan Ross: OpenAI & Anthropic Will Build Their Own Chips & Will NVIDIA Hit $10TRN👨‍⚕️ 本期嘉宾Jonathan Ross,Groq的创始人兼CEO。他是一位在AI芯片和系统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领导者,曾主导谷歌TPU的开发。⏱️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市场与算力瓶颈00:02:56 AI市场:泡沫与聪明钱的动向00:03:00 巨头投入与真实回报:微软的GPU策略00:04:16 AI市场:早期石油开采与价值集中00:04:25 Nvidia市值预测:五年内或达十万亿美元00:11:38 算力瓶颈:OpenAI/Anthropic收入翻倍的秘密00:12:10 速度至上:AI响应速度对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的影响00:13:09 速度的重要性被低估:互联网早期经验的启示芯片战争与供应链优势00:14:14 自研芯片的挑战:软件与行业发展更难追赶00:15:20 Nvidia的HBM买方垄断与产能限制00:16:51 掌控命运:自研芯片的真正价值与动机00:18:10 HBM市场与芯片自研的难度00:23:31 Groq的独特价值主张:6个月交付算力,打破行业两年周期00:25:28 两年芯片周期在AI时代是否还有意义?00:26:22 AI主导者优势:模型为硬件设计AI、能源与地缘政治00:31:34 美国在AI算力上的优势00:31:56 中国的能源策略与补贴00:32:58 开源模型与提示词兼容性:Anthropic的策略00:34:37 能源需求: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潜力00:35:25 欧洲的“不作为错误”:能源与AI发展的滞后00:38:10 欧洲如何追赶:挪威风能、沙特合作与政府行动00:39:53 算力即国力:能源是AI主导权的核心00:40:08 欧洲的AI鸿沟:是时候行动了00:41:04 欧洲经济的未来:若不行动将面临边缘化00:41:23 模型主权不足以取胜:算力是根本AI对经济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00:47:24 AI将导致大规模劳动力短缺而非失业潮00:47:49 AI带来的巨大通缩压力00:48:39 新工作与新行业:历史的类比与未来展望00:50:48 “凭感觉编程”的未来:编程将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商业策略与市场展望00:52:30 利润率的重要性:稳定与竞争护城河的平衡00:53:14 Groq的利润率策略:通过低利润率建立客户资产00:54:03 杰文斯悖论:算力需求永无止境00:55:14 降低成本与扩大潜在市场00:57:10 市场估值:价值投资与“选美比赛”00:58:12 AI对经济的贡献:增加劳动力00:58:46 短期市场波动与长期价值01:00:47 人才竞争与经济过热:AI创业环境01:01:33 科技巨头的AI转型:谷歌的结构性优势与挑战01:03:01 哪家巨头最让你印象深刻?01:04:19 谷歌的AI应用困境与分销优势的消失01:04:51 OpenAI和Anthropic的未来估值:被严重低估01:06:56 AI实验室与科技巨头的未来关系:走向多元化01:07:34 Groq的战略选择:不与客户竞争模型Groq的融资与未来01:08:48 Groq融资7.5亿美元,估值近70亿01:09:05 硬件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保守回报周期01:10:06 利润率与业务稳定性:Groq的平衡之道01:11:18 五年后的芯片市场格局预测:Nvidia与新玩家01:13:05 Groq的未来:无限算力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力01:13:35 市场对Groq的误解:多用户支持与SRAM成本效益01:16:41 Groq的风险承担:加倍供应链建设01:18:35 上市计划:专注于执行而非市场炒作快问快答01:19:09 英伟达最大的误解:Cuda锁定并非推理护城河01:19:36 如果今天创立Groq,会做什么不同?01:21:43 Larry Ellison和甲骨文的惊人崛起01:22:29 投资者应在何处贪婪,何处恐惧?01:
2025-10-171h 2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60. AI Agent的“上下文工程”实战指南 —— LangChain与Manus创始人深度对话📝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LangChain创始工程师Lance与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Peak的一场精彩对话。他们深入探讨了AI Agent领域前沿的“上下文工程”概念。Lance首先介绍了上下文工程的兴起,指出随着Agent自主运行和频繁调用工具,上下文信息会无限增长,导致模型性能下降。他分享了五大核心策略:将不必要的信息“卸载”到外部文件系统、对上下文进行“精简”或“总结”、根据需要“检索”关键信息、通过子Agent实现“上下文隔离”,以及“缓存”上下文以提高效率。Peak则从Manus的实践出发,分享了更多独到见解。他强调初创公司应优先依赖通用大模型和上下文工程,而非过早微调。Peak详细区分了“压缩”和“总结”两种精简方式,前者可逆且保留关键信息,后者则在上下文达到阈值时谨慎使用。在上下文隔离方面,他借鉴Go语言理念,区分了“通过通信”和“通过共享上下文”两种模式。最引人注目的是Manus的“分层动作空间”:将工具卸载为原子“函数调用”、沙箱内的“命令行工具”和可编写Python脚本调用的“代码包与API”,极大地扩展了Agent的能力,同时避免了上下文混淆。他们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化输出优化总结和Agent间通信,以及在实践中简化架构、信任模型所带来的巨大提升。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构建高效、智能AI Agent的深度思考,为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主播:迭代版本没迭代出来,,,效果没达到预期,重新用老版本复更了 qwq)👨‍⚕️ 本期嘉宾Lance,LangChain 的创始工程师之一。Peak,Manus 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 & 本期内容简介02:35 嘉宾介绍:Lance (LangChain) & Peak (Manus)03:03 上下文工程:Lance 铺垫,Peak 深入分享新想法03:46 上下文工程的兴起与挑战03:46 从提示工程到上下文工程的演变04:46 Agent 运行中上下文无限增长的问题06:17 上下文过长导致模型性能下降的矛盾06:30 Lance: 上下文工程五大策略06:30 策略一:上下文卸载 (Offloading)07:47 策略二:上下文精简 (Compaction/Summarization)09:03 策略三:上下文检索 (Retrieval)10:03 策略四:上下文隔离 (Isolation)10:36 策略五:上下文缓存 (Caching)11:00 OpenDevin Research 项目中的应用实例13:09 Peak: Manus 的上下文工程实践14:04 为何初创公司应依赖通用大模型和上下文工程17:29 上下文精简:可逆的“压缩”与谨慎的“总结”21:33 上下文隔离:Go 语言启发的“通过通信”与“通过共享上下文”模式24:07 上下文卸载:解决工具上下文混淆25:00 Manus 的分层动作空间:函数调用、命令行工具、代码包/API30:37 上下文工程的平衡艺术:避免过度工程,信任模型31:12 Q&A 环节31:48 工具与沙箱:Agent 如何调用沙箱中的 Shell 工具32:43 记忆与评估:索引 vs. 文件系统,Agent 的长期记忆与用户反馈机制34:45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架构演进,模型进步下的持续重构与评估36:46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上下文数据格式,优先选择基于行的纯文本38:03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结构化输出,优化总结和 Agent 间通信39:32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复杂搜索场景下的“Agent 即工具”范式42:09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Agent 间通信,Manus 的“Agentic MapReduce”与模式约束43:57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模型选择,旗舰模型成本效益与任务级路由45:56 模型选择与架构演进:工具选择与分层动作空间的优势48:56 规划策略:从 todo.md 到独立的规划器 Agent50:28 多 Agent 设计:避免角色拟人化,聚焦核心功能 Agent51:44 知识管理器:回顾对话,识别长期记忆内容52:24 安全与护栏:沙箱、出站流量检查、用户手动确认敏感操作53:48 评估方法:用户反馈、内部自动化测试与人工评估55:36 强化学习与可验证奖励:当前不适用非固定动作空间57:23 模仿模型提供商工具:不建议使用相同名称58:45 结束语58:45 Peak 感谢与呼吁试用 Manus🌟 精彩内容💡 上下文工程:Agent 时代的核心挑战Lance 解释了“上下文工程”的兴起,指出随着 AI Agent 的自主运行和工具调用,上下文信息会无限增长,导致模型性能显著下降。这门艺术与科学旨在精确管理上下文窗口,确保 Agent 始终获得下一步决策所需的关键信息。“Agent 需要利用大量上下文信息来调用工具,但我们又知道上下文越长,模型性能就会下降。这是一个很棘手的局面。”🛠️ Manus 的分层动作空间:扩展 Agent 能力Peak 介绍了 Manus 独特的“分层动作空间”,将工具分为三层:原子“函数调用”(如读写文件)、沙箱内的“命令行工具”(如格式转换器)和可编写 Python 脚本调用的“代码包与 API”。这一设计极大地扩展了 Agent 的能力,同时避免了上下文混淆,并保持了模型接口的简洁性。“我们不把 MCP 工具注入到函数调用空间,而是在沙箱内通过命令行界面来完成所有操作。”🚀 上下文精简:可逆“压缩”与谨慎“总结”Manus 区分了两种上下文精简方式:“压缩”是可逆的,通过移除可重建信息(如文件内容,只保留路径)来减少上下文,确保信息不丢失。而“总结”是不可逆的,仅在上下文达到性能衰减阈值时谨慎使用,并会先将完整上下文卸载到文件系统以备恢复。“我们认为这种‘可逆性’至关重要,因为 Agent 的预测是基于之前的动作和观察结果链式进行的,你永远不知道哪个过去的动作会在十步之后突然变得超级重要。”💬 结构化输出:优化 Agent 间通信与总结在 Q&A 环节,Peak 强调了使用结构化输出(模式/Schema)的重要性。无论是 Agent 间的通信(如 Manus 的“Agentic MapReduce”中子 Agent 提交结果),还是对上下文进行总结,定义清晰的模式都能确保信息以稳定、完整的方式传递,避免自由格式总结可能带来的信息丢失或不一致。“不要用一个自由格式的提示让 AI 生成所有东西。相反,你可以定义
2025-10-1759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9. OpenAI x 博通宣布合作:共建 AI 基础设施的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播客中,OpenAI 宣布与 Broadcom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设计和部署下一代 AI 计算基础设施。OpenAI 的 Sam Altman 和 Greg Brockman,以及 Broadcom 的 Hawk Tan 和 Charlie Kawas 共同探讨了这一合作的深度、规模及其背后的愿景。双方将共同设计定制芯片和系统,以期在未来几年内部署高达 10 亿瓦(10 GW)的计算能力。嘉宾们强调,这次合作旨在通过垂直整合优化整个技术栈,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从而降低 AI 模型的成本,加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并最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主播:还在迭代流程,这是新版的一个试水)👨‍⚕️ 本期嘉宾Sam Altman,OpenAI CEOGreg Brockman,OpenAI 联合创始人Hawk Tan,Broadcom CEOCharlie Kawas,Broadcom 总裁🌟 精彩内容💡 史上最大工业项目Sam Altman 认为,当前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联合工业项目”,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智能计算需求。💻 从晶体管到 Token 的垂直整合OpenAI 与 Broadcom 的合作不仅仅是芯片设计,而是从底层晶体管制造、定制芯片、机架设计到网络连接、算法适配的全系统垂直整合。这种优化将使 OpenAI 能够从每瓦特中榨取更多的智能(Intelligence per Watt)。🚀 10 吉瓦的巨大需求到明年底,双方将部署 10 吉瓦的计算能力,加上 OpenAI 现有的部署,总容量将接近 30 吉瓦。Greg Brockman 指出,尽管这个数字是巨大的,但随着模型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市场需求仍将迅速饱和,因为计算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AI 辅助设计芯片OpenAI 正在应用自己的模型来设计这款定制芯片,从而缩短时间表,实现人类设计师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优化。🌍 计算富足的愿景OpenAI 的目标是实现 “计算富足”,让 AI 技术普及到全世界,提升所有人的生产力。Greg 认为,目前计算资源仍相当稀缺,理想状态是每个人都有一个 24/7 运行的 AI 代理。🌐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OpenAI x Broadcom — The OpenAI Podcast Ep. 8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1423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8. 用神经科学解锁时间知觉——时间感知、记忆与专注📝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 Huberman Labs 讨了时间知觉这一核心主题。安德鲁·霍伯曼教授解释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如何受神经化学状态(如多巴胺和血清素)以及生物节律(年节律、昼夜节律、超昼夜节律)的强烈影响。了解这些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管理情绪和压力,还能提供基于科学的实用工具,如光照调谐和90分钟工作周期,以提升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此外,教授还揭示了多巴胺如何导致时间“超频”,以及为什么有趣的事情当下过得快,回顾时却显得漫长。(PS: 最近在调整制作方式,会暂缓更新几天)👨‍⚕️ 本期教授安德鲁·霍伯曼(Andrew Huberman),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 精彩内容💡 为什么你的专注力只能维持90分钟?超昼夜节律决定了我们大脑进行高强度专注工作的最佳时间约为90分钟。这是因为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在大约90分钟后会显著下降,导致专注力衰退。因此,高效的工作流需要将高强度任务限制在这90分钟内,并进行间隔休息。🧠 多巴胺如何扭曲你的时间感?神经调节剂多巴胺与时间知觉密切相关。当多巴胺水平升高时,我们会倾向于高估流逝的时间。例如,在经历创伤或极度兴奋时,大脑会进入“超频”状态,感觉时间被细切,事物以慢动作发生。⏳ 时间知觉的悖论:回顾过去经历越是新奇、有趣或多样化,我们在当下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然而,在回顾这些经历时,由于记忆中事件的丰富性,我们会感觉那段时光非常漫长。反之,无聊的时光在当下很漫长,回顾起来却很短暂。☀️ 调谐昼夜节律的简单工具要确保你的昼夜节律时钟准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醒来后一小时内,观看10到30分钟的强光(最好是阳光)。这能将你的内部时钟与外部光暗周期紧密同步,从而稳定你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ime Perception, Memory & Focus | Huberman Lab Essentials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1026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7. OpenAI Dev Day 重磅发布:AI 应用、Agent 和“不写代码”的软件创造新时代📝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OpenAI 年度盛会Dev Day上,C E 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重磅主题演讲。本次演讲不仅回顾了OpenAI平台开发者数量和A P I调用量的惊人增长,更发布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新工具和模型,旨在让A I的构建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萨姆·奥特曼详细介绍了Apps S D K,让开发者可以直接在ChatGPT内部构建交互式应用,触达数亿用户;随后推出的Agent Kit,则为构建、部署和优化A I Agent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将Agent从概念带入实际生产。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Codex的正式发布,这款由全新G P T 5 Codex模型驱动的软件工程Agent,能与开发者并肩工作,甚至在现场演示中,仅凭语音指令就将摄像头、Xbox手柄和灯光系统转化为可控软件,实现“不写一行代码创造软件”的奇迹。此外,我们还将听到G P T 5 Pro、更小巧高效的语音模型G P T Realtime Mini,以及功能强大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的预览版及A P I,它不仅能生成高质量视频,更首次实现了声音与视觉的完美匹配。萨姆·奥特曼描绘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创造时代,任何有想法的人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创意变为现实。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关于A I未来的精彩对话。👨‍⚕️ 本期嘉宾Sam Altman,OpenAI C E O。Alexi,ChatGPT 团队软件工程师。Christina,Agent Kit 团队成员。Ramon,OpenAI 软件工程师。⏱️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02:23 萨姆·奥特曼致辞:回顾惊人增长与开发者贡献03:30 Dev Day 核心:让 AI 构建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ChatGPT 内部应用:Apps SDK05:08 Apps SDK 发布:在 ChatGPT 内构建可交互应用,触达数亿用户07:18 现场演示:Coursera 应用,实现边学边聊的沉浸式体验10:00 现场演示:Canva 应用,从对话上下文生成海报与演示文稿12:07 现场演示:Zillow 应用,基于对话查找、筛选房产并实时互动16:07 Apps SDK 展望:应用目录、变现模式与开发者指南Agent Kit:简化 Agent 构建与部署17:15 Agent 时代:AI 从“问任何事”到“做任何事”的演进19:04 Agent Kit 核心功能:Agent Builder、Chat Kit 和 Evals for Agents20:06 案例分享:Albertsons 智能诊断销售问题,HubSpot 提升客户服务质量22:21 现场演示:8分钟内构建并部署 Dev Day 网站专属 Agent24:03 演示详解:Sessions Agent、Widget Builder 和 Dev Day Agent 的创建26:14 演示详解:添加护栏(Guardrails)确保 Agent 可信赖性27:50 演示详解:Agent 发布与 Chat Kit 在网站中的集成Codex:软件工程的未来31:02 AI 改变软件编写方式:人人都能成为创造者32:47 Codex 正式发布 (GA) 与全新 GPT-5 Codex 模型34:12 Codex 团队功能:Slack 集成、Codex SDK 与企业级管理工具35:24 现场演示:“不写一行代码”创造软件的奇迹37:08 演示详解:Codex 集成索尼 FR7 摄像机控制39:30 演示详解:Xbox 无线手柄控制摄像头与实时语音 API40:56 演示详解:Codex 连接场地灯光系统并实现语音控制42:21 演示详解:通过语音指令实时重编程应用,生成演职员表模型更新与新能力45:09 GPT-5 Pro:OpenAI 迄今最智能模型,API 全面开放45:59 GPT Realtime Mini:更小巧、高效且高保真的语音模型46:52 Sora 2 预览版与 API:视频生成的可控性、声音与视觉完美匹配47:34
2025-10-0751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6.谷歌帝国兴衰史(三):创新者的窘境与AI时代的求生之路📝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Acquired》的深度内容,由两位资深科技投资人兼深度分析师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共同主持。他们将带我们深入剖析科技巨头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跌宕起伏,核心聚焦于其面临的“创新者的窘境”。节目从谷歌早期AI根基讲起,包括PageRank、Noam Shazeer的语言模型,以及Google Brain和DeepMind的创建。您将了解到AI教父Jeff Hinton如何推动深度学习,谷歌如何从CPU转向GPU,并自主研发TPU芯片,构建其独特的AI硬件优势。 播客详细讲述了Transformer论文的诞生及其作者们的离职,以及OpenAI在微软支持下,凭借ChatGPT的发布,如何给谷歌敲响了“红色警报”。面对这一生存威胁,谷歌迅速整合内部AI团队,推出多模态Gemini模型并加速迭代。同时,节目也回顾了Waymo自动驾驶项目二十年的漫长发展,以及谷歌云在AI时代的关键战略意义。Ben和David将深入分析谷歌在AI时代的看涨与看跌理由,剖析其在分发渠道、规模经济和品牌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其在AI产品盈利模式上的挑战。这不仅是谷歌的AI史诗,更是对创新、竞争与自我颠覆的深刻反思。⏱️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谷歌的AI根基与早期探索09:01 Larry Page的AI愿景:谷歌的终极形态10:35 Noam Shazeer与语言模型的萌芽:从数据压缩到拼写纠错15:52 Phil语言模型:AdSense背后的秘密武器19:15 谷歌翻译的突破:Jeff Dean的并行化魔法24:13 AI教父Jeff Hinton的登场:神经网络的异端学说34:30 Google Brain的诞生:Andrew Ng与Jeff Dean的强强联手38:58 “猫咪论文”的里程碑:无监督学习与YouTube推荐的基石AI的“大爆炸”与谷歌的人才流失44:10 AlexNet与GPU的崛起:英伟达的转折点48:53 DNN Research的拍卖:谷歌、百度、微软、DeepMind的竞逐53:29 DeepMind的传奇:从游戏到AGI的宏大愿景01:00:18 DeepMind的融资困境:奇点峰会与Peter Thiel的投资01:04:30 Elon Musk的介入:DeepMind与特斯拉的交集01:08:31 Mark Zuckerberg的收购意向:Facebook AI Research的崛起01:11:30 Larry Page的介入:谷歌收购DeepMind的幕后故事01:14:15 Jeff Hinton的特殊待遇:包机尽职调查01:16:16 DeepMind的整合与成果:数据中心降温与AlphaGo的胜利01:20:07 OpenAI的诞生:Elon Musk与Sam Altman的“非营利”尝试01:23:19 Ilya Sutskever的抉择:离开谷歌加入OpenAI谷歌的硬件优势与Transformer的诞生01:28:36 GPU的引入与TPU的自研:谷歌的AI硬件战略01:33:46 TPU的秘密:降低计算精度与快速部署01:39:17 TensorFlow的开源:谷歌的AI生态布局01:43:45 Transformer论文的发表:谷歌大脑的划时代发明01:45:57 Noam Shazeer的魔力:Transformer的优化与超越LSTM01:47:21 “惨痛的教训”:数据与算力驱动的AI时代01:50:17 Transformer作者的流失:谷歌的战略失误OpenAI的崛起与谷歌的“红色警报”01:51:03 Elon Musk与OpenAI的分裂:资金困境与战略转型01:53:48 OpenAI的营利化与微软的投资:GPT时代的开启01:59:01 GPT-2/3的迭代:AI能力的飞跃02:00:51 GitHub Copilot的发布:AI产品化的里程碑02:02:12 谷歌的停滞与市场质疑:创新者的窘境显现02:03:16 谷歌内部的Meena与LaMDA:被雪藏的聊天机器人02:07:57 ChatGPT的横空出世:OpenAI的“意外”消费级产品02:11:35 Noam Shazeer的离开与回归:Character.ai的兴起02:12:23 AI Test Kitchen:谷歌的谨慎尝试02:14:25 微软必应的挑战:Satya Nadella的“让谷歌跳舞”02:15:25 谷歌的“红色警报”:应对生存威胁的战略转变02:18:56 Bard的仓促发布与失利:谷歌的阵痛02:21:38 Google DeepMind的合并:AI团队的整合与统
2025-10-063h 5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5. Figma 创始人 Dylan Field:品味是你的护城河📝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Latent Space》的精彩一集,邀请到 Figma 的创始人兼 CEO Dylan Field 进行深度对话。Dylan Field 不仅是 Figma 这款革新性设计软件的掌舵人,更是一位拥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背景的科技远见者。在节目中,他与主持人Alessio深入探讨了 Figma 从最初的“拉近想象与现实的距离”这一使命,如何一步步拥抱 AI,从早期对机器学习和计算摄影的探索,到 GPT-3 带来的“顿悟时刻”,再到如今推出 AI 驱动的设计工具 Figma Make。Dylan 分享了 Figma Make 如何帮助用户将脑海中的想法迅速转化为可部署的产品,甚至让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进行数据处理,无需编写代码。他展望了自然语言将成为未来设计核心交互界面的愿景,但强调这只是 AI 交互的“MS-DOS 时代”,未来将有更直观、更具创造力的探索方式。对话还触及了设计与代码之间日益模糊的界限,Figma Make 和 Code Connect 如何搭建桥梁,以及在 AI 时代,设计如何从“空白画布”的挑战中解放出来,成为更重要的差异化优势。Dylan 还对 AI 领域的“快时尚”趋势表达了审慎的乐观,并强调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发现那些比所有人快一步的“有远见的用户”的价值。这是一场关于创造力、技术演进与未来软件形态的深刻思考,不容错过。👨‍⚕️ 本期嘉宾Dylan Field,Figma 的创始人兼 CEO。他拥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背景,是 Figma 这款革新性设计软件的掌舵人。⏱️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Figma 与 AI 的演进03:32 Figma 的 AI 觉醒:从早期探索到 GPT-3 顿悟03:32 早期对机器学习和计算摄影的探索06:10 Figma Make 的愿景:从想法到成品的最快路径06:56 AI 在 Figma Design 中的未来应用设计与代码的融合11:21 自然语言:AI 交互的“MS-DOS 时代”与未来展望13:16 “规格”的演变:设计与代码界限的模糊14:09 AI 时代设计的重要性:差异化与竞争优势15:33 Code Connect:设计与代码的桥梁18:25 事实来源之争:代码与视觉界面的并行19:10 视觉化隐喻的重要性:为更广泛人群赋能AI 时代的创造力与挑战20:45 解决“空白画布问题”:AI 降低设计门槛22:17 Figma Make 与 Figma Design 的结合:从模拟器到驾驶舱22:55 设计沟通的未来:AI 对设计变更的理解25:37 AI 与美学:探索更广阔的设计空间而非强加风格26:57 回顾 Flash 时代:AI 驱动设计风格的爆发与创新28:25 潜空间牧羊人:AI 时代设计师的角色扩展30:01 个人 Figma 库:美学参照与上下文知识库AI 时代的创业与思考31:58 软件“快时尚”:Dylan 对 AI 趋势的审慎乐观33:05 团队协作与模式利用:AI 提升效率34:33 软件的本质:从个人创造到可分享的工具36:52 AI 与数据分析:信任、预测与可视化37:49 软件与对话:AI 时代的界面思考40:41 创业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寻找独特洞见42:53 泰尔奖学金的启示:从梦想开始,而非从否定开始44:36 X 算法与乐观主义:奖励争议与负面言论45:49 Dylan 的 X 使用习惯:搜索反馈与寻找有远见的用户48:34 早期招聘:耐心、长远与自律51:39 Figma 招聘:聪明、上进、有产品意识的全栈工程师技术之外的思考53:18 Figma Make 的定位:与 prompt 工具的差异化55:08 咖啡豆与特调拿铁:创造独特价值55:18 数字稀缺性与富足性:NFT 与 AI 时代的收藏与社区58:23 AI 领域的“快时尚”与“快速致富”思潮:警惕与反思01:00:33 消费转创造:AI 赋能本地社区🌟 精彩内容💡 Figma 的 AI 觉醒与 Make 的愿景Dylan 分享了 Figma 从早期对机器学习和计算摄影的探索,到 GPT-3 带来的“顿悟时刻”,如何一步步拥抱 AI。Figma Make 的核心愿景是让用户能以最快速度将想法转化为可上线的成品,甚至让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进行数据处理,无需编写代码。“我们真正想做的就是让你能以最快的速度,从脑子里的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可以实际上线的成品。”🔗 设计与代码的模糊界限在 AI 时代,设计与代码的界限日益模糊。Dylan 认为,自然语言是 AI 交互的“MS-DOS 时代”,未来将有更直观的交互方式。Figma Make 和 Code Connect 旨在搭建设计与代码之间的桥梁,让设计成为差异化优势,并强调在代码生成能力越强时,设计的重要性反而越高。“代码生成能力越强,设计就越重要,那个推动设计的人也越重要。”🎨 AI 时代的创造力与“空白画布”AI 有助于解决“空白画布问题”,降低设计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创作。Figma Make 可以作为 Figma Design 的“飞行模拟器”,帮助用户入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觉操作和微调。Dylan 期待 AI 能帮助人们探索更广阔的美学空间,而非强加特定风格,从而推动设计风格的爆发与创新。“第一个能挡住人的就是那张空白画布。所以,帮助人们从‘我有个想法’到真正在画布上画出点东西,这一步至关重要。”🚀 AI 时代的创业与招
2025-10-061h 0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4. AI时代的神经可塑性:利用神经科学协议提升学习速度和健康📝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Huberman Lab》的深度对话,主持人Andrew Huberman与神经科学家Poppy Crum博士的精彩对谈。Andrew Huberman是斯坦福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教授,以分享科学工具改善日常生活而闻名。而Poppy Crum博士,作为斯坦福教授和杜比实验室前首席科学家,她的工作聚焦于技术如何加速神经可塑性、促进学习并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她拥有独特的“绝对音准”,能像看颜色一样“听到”世界,这种天赋塑造了她对感知的独特理解。 在这期节目中,Poppy博士深入探讨了我们大脑惊人的可塑性,以及智能手机、A I等技术如何持续重塑我们的神经系统,甚至改变大脑的感官地图。她分享了如何利用零成本的A I工具提升任何技能,从游戏训练中学习如何更快决策,到用计算机视觉分析优化游泳姿势。我们还将了解“数字孪生”的概念,它如何通过整合多源数据,为我们的健康、环境和学习提供实时洞察。更令人惊叹的是,Poppy博士揭示了A I如何通过分析我们的声音和生理信号,在早期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身体状况。她还分享了蝙蝠与蛾子的“声学军备竞赛”,以及圆蛛如何将蜘蛛网调谐成探测器,以应对环境中的威胁。这期节目不仅带我们一窥科技与神经科学交织的未来,更提供了当下就能改善生活的实用工具和深刻见解。👨‍⚕️ 本期嘉宾Poppy Crum博士,神经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杜比实验室前首席科学家。她的工作聚焦于技术如何加速神经可塑性、促进学习,并从整体上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她以其独特的“绝对音准”而闻名,能像看颜色一样“听到”世界,这种天赋深刻塑造了她对感知的独特理解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戳00:00 开场与嘉宾介绍神经可塑性与技术重塑大脑02:25 大脑可塑性:远超想象的自我改变潜力06:04 “侏儒人”与感官地图: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大脑表征10:43 绝对音准:Poppy Crum博士的独特感知世界17:59 智能手机与“有损压缩”:新一代的沟通方式与大脑适应22:56 技术:好、坏还是中性?先验知识与期望塑造感知28:51 神经连接的建立:技术如何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AI赋能学习与表现优化35:18 AI与认知负荷:警惕技术取代认知技能36:10 电子游戏与神经可塑性:提升对比敏感度和概率决策39:27 体育训练中的AI应用:实时反馈提升表现41:25 低成本AI工具:计算机视觉分析优化游泳姿势44:25 AI在工作中的应用:洞察流程弱点50:36 AI辅助学习:自我测试与发现弱点53:22 AI的两种使用方式:提升认知 vs. 替代认知数字孪生与情境智能46:15 数字孪生概念:多源数据整合的实时洞察49:58 数字孪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智能冰箱、学习辅助01:06:03 智能环境:AI如何优化居家和车载体验01:14:23 交通难题与自动驾驶:AI解决城市拥堵01:15:58 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环境数据理解人体状态01:21:24 监管滞后:阻碍AI医疗应用普及01:25:07 传感器整合:从可穿戴到环境感知01:29:26 PAI:通过生物特征数据理解认知状态01:31:07 表现量化与“游戏化”:激励自我提升01:34:45 虚拟现实与健康应用:通过游戏进行压力控制01:40:11 数字孪生的误解:它是“数字代表”,而非复制品01:41:46 现实案例:空中交通管制、珊瑚缸生态系统、航班定价01:46:02 AI与婴儿健康:通过声音识别潜在问题b02:12:51 神经可塑性的极限:紧迫性驱动改变02:13:49 蝙蝠与蛾子的“声学军备竞赛”:确定性行为与声学伪装02:19:10 奥利弗·萨克斯:通过想象动物感知提升共情02:21:30 蜘蛛网的秘密:圆蛛调谐蛛网探测捕食者02:26:45 蟋蟀与狨猴:双峰神经元与复杂社会交流02:32:19 总结:人类行为优化与技术发展02:33:08 总结与致谢🌟 精彩内容💡 大脑的无限可塑性Poppy Crum博士强调,我们大脑的可塑性远超日常认知。从“侏儒人”的感官地图到城市噪音对听力阈值的影响,技术和环境无时无刻不在重塑我们的神经系统。她以自己独特的“绝对音准”为例,生动阐释了大脑如何对声音进行范畴知觉,并分享了她如何通过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起两种不同音高的“绝对音准图谱”,实现自由切换。“我的大脑会说,那是个A音,那是个B音,那是个G音,那是个升F音。”🛠️ AI赋能学习与效率提升节目深入探讨了AI在学习和技能提升方面的巨大潜力。Huberman教授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AI为论文内容设计测试,以对抗遗忘并找到学习弱点。Poppy Crum博士则介绍了如何使用零成本的AI工具(如Perplexity Labs和Replit)构建计算机视觉应用,实时分析和优化运动姿势,将精英级数据分析普及给大众。“你不需要懂编程就能使用她构建的这个工具。任何人都可以用,而且你会发现它非常有用。”🚀 数字孪生:理解与优化世界的工具数字孪生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数字复制品”,而是一种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提供实时洞察的“数字代表”。从空中交通管制到智能家居(如根据个人状态调整温度的HVAC系统),再到优化珊瑚缸生态系统,数字孪生正在改变我们理解和互动世界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识别模式、预测问题,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数字孪生的目标不是要完整地数字化和呈现一个物理系统。它的目标是利用来自不同来源的可互操作的数据集,来获得洞察。”🔬 AI在健康领域的革命性应用AI通过分析我们的声音和生理信号,展现出在早期疾病诊断方面的惊人潜力。从言语模式预测自杀倾向和精神疾病,到声音中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早期迹象,AI能够捕捉人类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实现更早期的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心脏病,都会在声音中显现出来……它会以某些,比如,在某些频段的调制波动形式出现。”🦋 跨物种感知的奇妙世界Poppy Crum博士分享了多个令人着迷的跨物种感知案例,揭示了生物如何利用独特的感官系统适应环境。包括蝙蝠与蛾子之间精妙的“声学军备竞赛”,蛾子通过随机飞行和身体反射来躲避蝙蝠的回声定位;以及圆蛛如何将蜘蛛网调谐成特定的共振频率,作为探测捕食者(如蝙蝠和鸟类)的“乐器”。“这个特定的物种……有效地调整它的网……像小提琴一样调整它们的网来产生共鸣。”🌐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Enhance Your Learning Speed & Health Using Neuroscience Based Protocols | Dr. Poppy Crum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052h 38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3. Lex|Telegram 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的生存手册——自由、无畏与卡夫卡式的审判📝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播客《Lex Fridman Podcast》本期对话的嘉宾是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即时通讯平台 Telegram 的创始人和 CEO。杜罗夫是数字时代最坚定的自由捍卫者之一。在这场长达四小时的深度对话中,他首次披露了自己在法国遭遇的“卡夫卡式”司法困境——因拒绝向政府妥协用户隐私,他被关押在无窗囚室长达四天。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坦言曾因坚守原则遭遇投毒暗杀,在濒死体验后反而获得了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罗夫分享了Telegram逆势盈利的商业密码:坚持不做用户数据挖掘的广告系统,仅靠订阅制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盈利。同时,他还揭示了Telegram如何仅凭一个约40人的核心工程团队,实现对全球近十万台服务器的全自动化运维,并以惊人的速度碾压竞争对手推出新功能(如端到端加密、消息编辑、矢量动画贴纸等)。对话深入探讨了杜罗夫斯多葛式的生活哲学:二十年不沾烟酒、每日进行数百次自重训练、不用智能手机的极简主义,以及如何通过冰水和桑拿磨练意志。这是一场关于自由、人性、高效工程和在巨大压力下保持正直的思想盛宴。👨‍⚕️ 本期嘉宾Pavel Durov,Telegram 的创始人和 CEO。他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以捍卫用户隐私和言论自由而闻名。他拥有 Telegram 100% 的股份,这使他能完全独立于股东和政府压力来运营公司。⏱️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自由与斯多葛哲学05:10 自由的价值:从苏联到意大利的童年体验06:17 自由的敌人:为什么自由比金钱更重要06:44 对待死亡的态度: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毫无意义07:46 20 年不碰酒精:酒精如何麻痹脑细胞09:11 如何对抗社交压力:解决根本问题,不要害怕与众不同12:16 成功心法:找到细分领域并做到精通,与众不同13:42 极简主义:为什么创始人不应该用智能手机15:08 效率与专注:高效来自行动,而非休息20:49 斯多葛式训练:每日 600 次自重训练与冰水澡22:26 意志的磨练:俄式桑拿与长距离冷水游泳27:31 清洁饮食:避免加工糖与间歇性禁食29:00 避免药物:解决问题的根源,而非抑制后果31:30 思想自由:警惕新闻和权力对情绪的操纵33:15 拒绝色情片:投资于长期繁荣而非短期快乐Telegram 的精益工程与隐私34:17 极度精简:40 人的核心团队如何运维数万台服务器35:45 自动化哲学:为什么人少反而更高效、更可靠37:02 隐私设计:Telegram 员工和政府都无法访问私人消息38:42 坚守原则:宁愿关闭市场,也不会交出用户数据41:56 权力与审查:政府如何以牺牲个人为代价积累权力46:21 卡夫卡式的审判:在法国被捕并拘留四天面对压力与暗杀51:51 荒谬的司法:预审法官制度与无休止的调查54:50 拒绝后门:面对政府施压,杜罗夫的无畏回应57:19 政治干预:法国情报部门试图施压审查罗马尼亚选举01:03:46 欧洲的失败:过度监管如何扼杀创业精神01:10:26 严格教育:数学作为逻辑思维的基础01:15:20 教育中的竞争:消除竞争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01:19:46 哥哥的智慧:数学天才 Nikolai Durov 对 Pavel 的影响01:22:59 VKontakte 的诞生:单人创始人如何构建俄罗斯版 Facebook01:34:21 技术哲学:用 C/C++ 重写数据引擎追求极致速度01:36:22 工程师的责任:低效代码造成的巨大时间浪费01:41:32 招聘 A 级员工:用编程竞赛取代传统招聘01:45:30 设计的艺术:矢量贴纸、移动渐变与“灭霸响指”动画01:59:52 加密标准:Telegram 为什么选择可选的端到端加密02:03:50 安全架构:Telegram 是唯一提供可复现构建的流行应用02:07:12 斯诺登的教训:警惕政府推广的有缺陷的加密标准02:16:48 首次公开:2018 年遭遇投毒暗杀的濒死体验02:22:56 绝地反击:2011 年被武装警察上门与创建 Telegram 的决心02:24:28 地缘政治:俄罗斯再次考虑禁止 Telegram 的后果02:27:59 宣传战火:为什么 Telegram 受到各方攻击02:34:32 领导力:如何看待 Elon Musk 的情绪化及其力量来源商业模式与未来02:38:19 逆势盈利:放弃 80% 收入潜力,拒绝数据挖掘广告02:39:33 变现模式:Premium 订阅用户超 1500 万,年营收超 5 亿美金02:44:48 TON 区块链:为 Telegram 的可扩展性而生02:47:22 区块链应用:基于 TON 的用户名和收藏品(NFT 礼物)02:52:06 比特币信仰:2013 年买入,预计将达到 100 万美元02:54:30 哲学难题:次优选项困境的工程学解法02:56:14 海象阴茎骨:背景中的象征性反抗与幽默02:58:57 遗产规划:精子捐献与 100 多个生物学孩子03:02:13 富足的悖论:老鼠天堂实验(宇宙 25 号)对人类社会的警告03:06:39 父亲的教诲:以身作则与 AI 缺乏良知03:09:41 思想的力量:通过专注改变概率景观03:10:54 量子不朽:意识只能体验到我们存活的宇宙版本03:12:53 结语 & Lex Fridman 播客收尾03:13:08 Lex 深度解读:卡夫卡《审判》与 Pavel Durov 的现实困境🌐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Pavel Durov: Telegram, Freedom, Censorship, Money, Power & Human Nature | Lex Fridman Podcast #482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043h 2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2. AI时代如何构建护城河:重塑《七大力量》理论,创业者速度与痛点优先📝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 YC 的《Light Cone》的深度探讨,主持人Gary、Hardge、Diana和Jared齐聚一堂,聚焦A I时代创业公司如何构建“护城河”。面对“ChatGPT套壳”的担忧,许多创业者困惑于如何打造不易被复制的持久优势。节目以Hamilton Helmer的《七大力量》理论为基础,重新解读了在2025年AI语境下这些经典护城河的全新应用。 节目核心观点是,早期创业者应优先关注“速度”和“解决真实痛点”,而非过早纠结于长期护城河。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构建如卓越工程能力带来的“流程优势”、难以获取的“垄断性资源”(如私有数据或定制化模型)、让客户难以切换的“转换成本”(特别是AI Agent深入业务流程后的定制)、通过颠覆传统模式实现的“反向定位”、数据飞轮驱动的“网络效应”以及品牌影响力。这期节目不仅为AI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框架,更强调在瞬息万变的A I浪潮中,执行力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才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本期嘉宾本期播客 YC 主持📒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时代创业者的护城河困境02:03 AI时代创业者对护城河的担忧03:02 《七大力量》理论背景与AI时代重塑创业初期:速度与痛点优先06:11 护城河是防御性,先有可守之物06:20 早期创始人应先解决真实痛点07:48 速度是唯一的早期护城河08:13 大公司与创业公司的速度差异:Cursor的每日迭代10:28 从零到一:先找到价值再谈守护AI时代的“七大力量”流程优势:卓越工程与复杂Agent11:45 定义与AI应用:复杂AI Agent的构建13:08 从Demo到可靠:最后10%的枯燥苦活13:47 卓越工程能力与现有SaaS的防御15:08 速度与执行力:最常出现的护城河垄断性资源:数据、模型与政府合作15:46 定义与经典案例16:35 AI应用:政府合作与定制化数据18:05 私有数据与模型微调:Character AI为例19:10 上下文工程与早期AI解决方案的价值转换成本:深度定制与个性化记忆19:58 定义与经典SaaS案例22:55 AI对传统转换成本的影响23:20 AI时代的新型转换成本:Agent逻辑定制24:18 消费级AI的个性化记忆反向定位:颠覆传统模式24:51 定义与AI时代的竞争格局25:53 SaaS巨头定价模式的软肋与AI Agent的冲击29:00 垂直SaaS AI:更大的钱包份额与价值创造30:45 第二名优势与产品聚焦:Lara对比Harvey32:59 AI的“超人”能力与品牌效应:Giga ML与Speak为例34:33 ChatGPT与Google的品牌战:速度与颠覆网络效应:数据飞轮与评估机制35:57 定义与AI时代的数据驱动37:19 用户数据训练模型:Cursor的案例38:10 企业私有数据与“评估”(Evals)飞轮规模经济:模型层与数据基础设施39:19 定义与AI模型层应用40:14 DeepSeek与模型训练成本的再思考41:04 应用层案例:Exa的数据爬取与复用总结:回归创业本质43:09 速度是第一护城河,解决真实痛点是根本🌟 精彩内容💡 创业初期,速度与解决痛点是核心播客强调,对于早期AI创业者,最重要的不是过早纠结于长期护城河,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并解决用户真实的、迫切的痛点。大公司因其内部流程和组织架构,难以达到创业公司那样的迭代速度。“唯一的护城河就是速度。”🛠️ AI时代的“流程优势”与“垄断性资源”“流程优势”在AI时代体现为高度复杂且在真实世界中运行良好的AI Agent,例如为银行提供KYC或贷款审批服务的Agent,其可靠性需要大量耐心和枯燥的打磨,而非简单的Demo。“垄断性资源”则包括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如Scale AI、Palantir),以及通过“前线部署工程师”模式获取客户的私有数据和定制化工作流,用于微调模型。🔄 “转换成本”与“反向定位”的新维度AI技术可能降低传统SaaS的数据迁移转换成本,但同时创造了新的转换成本:AI Agent的深度业务逻辑定制。对于消费级AI,个性化“记忆”也成为重要的转换成本。“反向定位”在AI时代表现为AI原生公司对传统SaaS巨头的颠覆,特别是挑战其按席位收费的模式,以及垂直AI SaaS能够捕获远超传统SaaS的“钱包份额”。🚀 数据驱动的“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AI时代的“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数据飞轮:用户越多,收集的数据越多,模型训练越好,产品价值越高。例如Cursor利用用户代码数据不断优化自动补全。“规模经济”在AI领域主要体现在基础模型的训练成本上,但也有应用层面的体现,如Exa通过大规模网络爬取构建数据基础设施,实现成本优势。❤️ 创始人最核心的建议不要被护城河理论束缚,而不敢开始。最关键的是找到一个特定人群的“痛点”,一个能够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甚至公司存亡的“生死攸关”的痛点,并着手解决它。从零到一的执行力,才是构建一切的基础。
2025-10-0343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1. Claude Sonnet 4.5:Anthropic研究员揭示全球最强编程模型与AGI之路📝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MAD Podcast》的特别节目,主持人是First Mark的Matt Turck,他与Anthropic顶尖AI研究员Sholto Douglas展开了深度对话。Sholto Douglas是一位经历独特的AI专家,他从澳大利亚的击剑世界冠军,到自学AI研究,再到Google和Anthropic的核心团队,一路见证并推动着AI的前沿发展。这次对话围绕Anthropic最新发布的Claude Sonnet 4.5模型展开,它被誉为全球最强的编程模型,在SWEbench基准测试上取得了78%的惊人成绩。Sholto揭示了AI进步的指数级加速,以及强化学习如何让AI学会“何时说我不知道”和自我纠正。最令人震撼的是,他们展示了一个AI智能体能自主工作长达三十小时,构建出一个功能完备的类Slack应用,这预示着AI在“计算机使用”和长期连贯性方面的巨大突破。Sholto坚信,当前的AI发展路径足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并呼吁我们利用AI的巨大杠杆效应,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这段对话不仅揭示了AI研究的幕后故事,更展望了我们即将迈入的、由AI驱动的全新世界。👨‍⚕️ 本期嘉宾Sholto Douglas,Anthropic的顶尖AI研究员。他是一位经历独特的AI专家,曾是澳大利亚击剑世界冠军,自学AI研究后加入Google,后成为Anthropic核心团队成员。他见证并推动着AI前沿发展,专注于AI对齐和经济影响领域。⏱️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02:11 AI进步的指数级加速:算力超级周期与技术迭代03:26 嘉宾Sholto Douglas的独特经历    03:51 Anthropic模型发布节奏与技术加速    04:41 Sonnet、Opus、Haiku模型区分与Sonnet 4.5的突破    05:44 Sholto Douglas的个人成长与AI之路        05:58 击剑冠军与YouTube的启发        08:10 从机器人操控到Google AI        09:58 学术障碍与AI研究人才的多元化    12:05 AI研究人才库的增长与Anthropic的培养策略    12:29 Google的经历与Gemini项目的挑战    14:24 加入Anthropic:文化、目标与AI对齐    15:09 顶级AI实验室的差异:DeepMind与Anthropic的专注点    16:40 AI研究中的“品味”:理解机制与追求简洁        18:41 Richard Sutton的“惨痛教训”与通用方法的胜利        20:08 AI研究中的艺术与科学:数据与直觉的平衡        21:26 Anthropic实验失败率与“安全实验文化”    23:19 Anthropic的专注:编程与长期AI对齐        24:31 Anthropic为何专注于编程:自我研究与经济影响        25:49 编程作为AI突破口的优势:可处理性与可重复性26:35 Claude Sonnet 4.5:全球最强编程智能体    26:49 SWEbench基准测试:Sonnet 4.5的惊人表现    28:30 模型好坏的真正标准:赋能用户做以前做不到的事    29:33 创业公司关键教训:押注模型未来能力    30:39 AI智能体自主工作30小时:构建类Slack应用    30:48 计算机使用与长期连贯性:AI的自我纠正能力    32:15 AI的两个维度:原始智能与持续运行能力    33:06 MetaEvals评测:衡量AI任务时间跨度的进步    33:54 30小时任务示例:可用的软件而非简单演示    35:33 技术飞跃的背后:记忆、上下文与自我纠正    36:49 突破的本质:持续努力与算力的函数    38:12 强化学习(RL)的影响:从预训练到习题反馈        41:10 测试时算力与强化学习的相互作用        42:06 为什么强化学习现在成为突破口:简单方法的有效性与模型质量门槛        44:33 强化学习与算力投入:推动AI进步的关键44:56 AGI之路:大语言模型与强化学习的潜力    45:06 AGI的定义:比大多数人类在计算机任务上更出色    45:34 模型智力无上限:强化学习在数学与编程领域的应用    47:44 反方论点与Sholto的看法:Transformer与强化学习的潜力    49:17 指数级进步的现实:人们对AI加速的误解    50:25 Sonnet 4.5的通用性:经济学、研究与金融领域的表现    50:53 GDP评测:衡量AI对经济
2025-10-0356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50. Anthropic首席产品官Mike Krieger:AI产品哲学与Claude 4.5的未来愿景📝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Latent Space》的精彩一集。Instagram联合创始人、现任Anthropic首席产品官Mike Krieger深度探讨了Claude AI及其最新发布的Sonnet 4.5模型。他分享了作为CPO,如何将产品团队的洞察融入到模型研发的早期阶段,实现了产品与研究前所未有的紧密协作。Mike独家揭秘了他用于测试新模型的三项“感觉评估”:从创建Virtual Boy风格的3D射击游戏,到修改Claude Code代码库,再到制作任天堂的董事会演示文稿,这些充满趣味的例子生动展现了模型从最初的粗糙到如今的精细化演进。对话中,Mike还深入探讨了AI模型如何学习“UI品味”,以及Anthropic如何致力于让模型不仅能生成数据正确的Excel或PPT,更能产出符合设计美学的高质量内容。他预见了未来大部分用户界面将由AI动态生成,因此将产品感注入模型本身,使其具备良好的可用性和设计能力至关重要。此外,我们还将听到Anthropic平台从“Claude Code SDK”到“Claude Agent SDK”的战略转变,这预示着Claude将成为一个更通用的智能体框架,在编码之外的更广泛领域发挥作用。Mike强调,尽管模型自主运行时间很重要,但与用户的交互式规划和反馈才是构建信任、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他更向听众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分享Claude在解决难题时的表现,共同推动AI的进步。这期节目不仅是技术前沿的探索,更是对AI产品设计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 本期嘉宾Mike Krieger,Instagram联合创始人,现任Anthropic首席产品官。⏱️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 & 本期节目介绍    02:46 主播与嘉宾介绍03:06 Sonnet 4.5 发布与产品研发    03:06 Sonnet 4.5 发布:内部测试与用户积极拥抱    04:16 产品与研究团队的紧密协作:从下游反馈到上游研发    05:47 模型发布前的产品部署与优化06:12 Mike Krieger的“感觉评估”    06:12 CPO的三项必测项目:观察模型进化    06:20 必测一:Virtual Boy风格3D射击游戏    07:21 必测二:Claude Code代码库的特定修改    08:16 必测三:任天堂董事会演示文稿制作08:45 AI与UI设计品味    08:45 注入产品感:模型输出质量与设计美学    09:35 解决“紫色网站”偏好:模型学习UI品味    10:22 产品负责人角色演变:将产品感注入模型本身    11:35 如何向模型解释“品味”:设计构建模块与视觉能力提升    13:04 模型在UI原型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    14:22 计算机视觉与传统UI交互:未来需要兼备的能力15:51 Claude for Developers与平台战略    15:51 Claude for Developers:平台设计原则与构建模块    17:58 基准测试与客户痛点:真实问题驱动模型发展19:57 规划能力与交互式智能体    19:57 规划能力提升:Cognition重写Devvin的案例    20:36 交互式规划:建立信任与解决知识型工作    21:40 自主运行时长与交互式反馈:信任与效率的平衡23:26 Anthropic平台战略转型    23:26 从“Claude Code SDK”到“Claude Agent SDK”:通用智能体框架    24:25 Claude未来宇宙:AI、Code与Agent SDK的融合    25:09 统一构建模块:实现内部与外部的协同25:56 Mike Krieger的呼吁    25:56 渴望用户反馈:模型在应对高难度挑战时的表现    26:41 邀请社区交流:分享Claude的优缺点,共同推动AI进步    27:18 Instagram的“Twitter客服”趣事与“做简单有效的事”哲学🌟 精彩内容💡 产品与研究的深度协同Mike Krieger分享了Anthropic产品团队如何首次深度参与模型研发的上游,将客户反馈和实际应用洞察直接融入模型训练,解决了如模型“懒惰”等具体问题,实现了产品与研究前所未有的紧密协作。“这次产品和研究的协同合作,是有史以来最紧密的一次,看到这个过程真的很有趣。”🎨 AI模型的“UI品味”养成Mike强调了让AI模型不仅能生成数据正确的内容,更要具备良好的设计美学。他透露Anthropic正在努力提升模型的“UI品味”,解决模型在UI设计上的偏好问题(如对紫色网站的偏爱),并预见未来大部分用户界面将由AI动态生成,因此模型自身的设计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尝试了更多地去教 Claude 关于‘U I 品味’的东西...它在上游就几乎承担了一种确保良好可用性与设计的责任。”🚀 从Code SDK到Agent SDK的战略转型Anthropic将“Claude Code SDK”更名为“Claude Agent SDK”,Mike解释这是因为用户已将其用作通用智能体框架。这一转变预示着Claude将成为一个更广泛、更通用的智能体平台,驱动Claude AI、Claude Code以及外部应用,所有产品都将基于同一套可组合的构建模块。“它实际上是一个通用的智能体 S D K...同一套框架,可以在训练中使用,可以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可以在 Claude A I 中使用,也可以被我们的客户使用。”🤝 交互式规划与用户信任Mike指出,尽管模型自主运行时间很重要,但对于大多数用例,与用户的交互式规划和反馈才是关键。模型应明确表达其计划,让用户能够提前提供反馈和互动,从而在模型和用户之间建立信任,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知识型工作时。“你需要先对你将要做的事情建立信心,然后你再去做...这种来回互动仍然很重要。”👂 渴望社区反馈Mike向工程师和听众发出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分享C
2025-10-0328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9. 一个喜剧演员的生存哲学:如何与ADHD、创伤和孤独共存?📝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嘉宾是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作家和主持人,特雷弗·诺亚(Trevor Noah)。在一场深度对话中,他坦诚分享了自己从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非法出生”,到登上《每日秀》舞台的艰难旅程。他揭示了童年时期家庭暴力的创伤,以及母亲被枪击的至暗时刻如何塑造了他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理解。特雷弗首次公开了自己被诊断患有ADHD的经历,并阐释了未经治疗的ADHD如何表现为周期性抑郁和存在主义危机。他批判了当今社会对年轻男性的束缚,探讨了男性孤独感的根源,并分享了他通过社群、友谊和保持脆弱找到归属感的生存哲学。这是一场关于创伤、连接、目标感以及如何在充满噪声的世界中找到平衡的真诚对话。👨‍⚕️ 本期嘉宾Trevor Noah,南非喜剧演员、作家、电视主持人和政治评论家。他曾担任美国深夜新闻和讽刺节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长达七年。他的自传《天生有罪》(Born a Crime)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精彩内容💡 发现自己的“蜘蛛感应”特雷弗坦诚,在充满家暴的童年环境中,他练就了一种对危险的超敏感直觉,能够提前预知冲突的发生。他将这比作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时发展出的“蜘蛛感应”。然而,这种超能力后来变成了诅咒,让他现在仍要在社交场合不断练习放低警惕,不去承担保护每个人的责任。“你听到汽车的声音,就知道哪辆车会给家里带来危险。我能通过脚步声判断我继父是清醒还是喝醉了。我能通过他开门或关门的方式,知道自己该不该紧张。”💔 离开《每日秀》的真正原因尽管《每日秀》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数字成功,特雷弗认为“是时候了”。疫情期间,他意识到自己把生活完全变成了工作。他发现政治不是二元的,但如果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你会开始将那里视为全部现实。离开是为了专注于友谊、家庭和更广阔的世界。“我问自己,Trevor,你想让它在哪里结束?对你来说,什么更重要?是这个节目和这个想法的收视率和成功,还是你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的收视率和成功?”🧠 未经治疗的 ADHD 导致抑郁特雷弗首次公开讨论他对 ADHD 的诊断,以及这种神经多样性如何导致周期性的存在主义抑郁。他的大脑会陷入“镜头变焦卡住”的循环,过度专注于生活的荒谬和毫无意义。他分享了对抗这种状态的实用方法,即在情绪失控时,先检查最基本的需求(睡眠、饮食、运动)。“我当时没意识到,我所经历的抑郁,其实是源于未经治疗的 ADHD。我会卡在一个焦距上,然后就一直循环。我会想,这有什么意义?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男性孤独与“第三样东西”的障碍特雷弗深入剖析年轻男性的孤独困境,认为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一系列社会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结果。他指出,男性被传统文化限制,通常需要“第三样东西”(比如户外活动或游戏)作为中介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连接,而女性则能直接分享。他认为,网络上的匿名社区(如 Reddit 或游戏)正在成为男性安全地表达脆弱的出口。“我们男生不擅长这个。我前几天读到一篇很棒的文章,说男生们总是需要‘第三样东西’。总是有你,有我,还有那第三样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就这样坐着,然后说,‘嘿,Steven,你心里在想什么?’”✨ 艰难的幸存:金缮修复的哲学在讨论是否能真正“克服”创伤时,特雷弗引用了日本的“金缮”(Kintsugi)修复艺术:用金色的黏合剂修复破碎的陶器。他认为,克服不是回到“完美破碎前”的状态,而是带着一种新的骄傲和美丽,去展示自己的裂痕。“它是一种改变我思维定势的方式,让我思考克服或变得更好。它不是说,我们在某件事发生之前是完美的,而是说,我们得以带着一种新的骄傲和一种新的美丽,来展示我们的裂痕。”🌐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revor Noah: My Depression Was Linked To ADHD! Why I Left The Daily Show!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10-022h 3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8. Tri Dao:英伟达主导地位的终结,推理成本为何下降以及速度的下一个 10 倍📝 本期播客简介Tri Dao 是 Flash Attention 和 Mamba 的主要作者之一,是当今 AI 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人物。Flash Attention 技术是大幅降低模型推理成本的重要驱动力,而Mamba则代表了Transformer的替代架构的探索方向。他目前在Together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助理教授。在本期播客中,Tri Dao深入探讨了AI硬件竞争的格局、下一代模型架构的演进,以及他如何利用AI工具将自己的编程效率提高了1.5倍。他分享了AI推理成本在过去三年暴降百倍的秘密,并预测了未来几年实现下一个十倍性能飞跃的方向。此外,他讨论了学术界与工业界在AI探索与应用中的不同角色,并提出了他认为最能影响未来AI发展方向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让AI达到人类专家水平。👨‍⚕️ 本期嘉宾Tri Dao:Together首席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Flash Attention和Mamba的主要作者之一。📒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推理成本暴降百倍:Flash Attention的洞察Tri Dao回顾了过去三年AI推理成本下降至少一百倍的原因,核心在于解决了数据移动这个瓶颈。他以Flash Attention为例,解释了如何通过算法和硬件的协同设计,重新组织Attention计算,实现性能飞跃。他同时指出,GPT-4o等模型的成功应用了极端的4-bit量化,大大降低了内存需求。🛠️ AI驱动的效率:1.5倍的生产力提升Tri Dao坦承,他利用AI编程助手(主要是Claude Code和GPT-4o)的“智能体”能力,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约1.5倍。这些模型擅长编写复杂的GPU内核并提供宏观优化建议,使他能够专注于架构设计而非实现细节。💡 架构的新方向:MOE的稀疏极限与Mamba的价值尽管Transformer架构取得了巨大成功,但Tri Dao认为其达到AGI的成本可能是天文数字。他正在研究两条更高效的路径:一是将专家混合模型(MOE)进行极致的稀疏化,以提高每单位算力获取的智能;二是继续探索Mamba等状态空间模型(SSL),通过压缩历史状态(减少KV Cache)来优化大批量推理场景。🎯 最大的悬而未决问题:如何实现专家级AITri Dao认为,当前LLM在互联网数据覆盖的领域(如前端编程)已达到人类平均水平,但真正的高经济价值任务集中在专家领域(如飞机设计师、医生)。这些领域知识并非基于海量互联网数据。未来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在于,如何让AI掌握专业工具和深度知识,达到与人类专家协同工作的水平。📈 推理市场的三大模式与智能体革命随着工作负载多样化,Tri Dao预测推理市场将分化为三种模式:传统对话、极低延迟(Agentic/Interactive)和超高吞吐量(Batch/RL)。他相信,下一波应用浪潮将是智能体工作负载,这要求推理服务商不仅要优化GPU速度,还要解决模型如何安全高效地连接到外部数据库和人类工具的系统级挑战。🌐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ri Dao: The End of Nvidia's Dominance, Why Inference Costs Fell & The Next 10X in Speed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3056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7. 产品愉悦感的秘密:谷歌、Spotify前产品负责人揭秘如何打造让用户上瘾的体验📝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Lenny's Podcast为什么有些产品让你用起来感觉就是“爽”,而另一些功能齐全却让你用完就忘?做产品究竟应该优先上线功能,还是花时间打磨那些“花里胡哨”的体验?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曾在 Spotify、Google Chrome 和 Google Meet 长期担任产品负责人的 Nesrine Changuel,她将彻底颠覆你对“产品愉悦感”的认知。Nesrine 认为,愉悦感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在激烈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战略。她将分享一套可复制的四步框架,教你如何系统性地发掘并打造能同时满足用户功能与情感需求的“深度愉悦”体验。你将听到来自 Spotify“每周发现”背后那个著名的“bug”故事,以及 Google 团队如何通过提升愉悦感来解决“Zoom 疲劳”。这不仅是一堂关于产品设计的大师课,更是一份教你如何让用户真正爱上你的产品的实战指南。👨‍⚕️ 本期嘉宾Nesrine Changuel,资深产品负责人,拥有在 Skype、Spotify、Google Chrome 和 Google Meet 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打造产品的丰富经验。她对如何将用户情感融入产品设计有深刻见解,并著有《产品愉悦感》(Product Delight)一书,致力于推广一套系统化、可执行的方法论,帮助团队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体验。🌟 精彩内容💡 愉悦感的公式与三大支柱Nesrine 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框架。理论上,愉悦感 = 喜悦 + 惊喜。实践中,可以通过三个支柱来实现:1) 消除痛点(如 Uber 丝滑的退款流程);2) 预见需求(如 Revolut 在银行 App 里提供 eSIM);3) 超越期望(如 Edge 浏览器自动应用优惠券)。这套方法论将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愉悦感不是在实用性之上加点快乐的点缀,而是要创造一种体验,让情感完全融入体验的核心。”🚀 B2H 法则:为什么 B2B 产品更需要人性化Nesrine 认为,无论 B2B 还是 B2C,产品的最终用户都是人。她提出了 B2H (Business to Human) 的概念,并分享了 Google Meet 和戴森的案例:他们不把产品和同类竞品比较,而是和“真人服务”的体验比较。这种“人性化”的思考方式,是创造愉悦感的强大引擎。“如果我的产品是一个人,那体验怎样才能变得更好?”🛠️ 可复制的四步“愉悦感模型”如何系统性地打造愉悦感?Nesrine 分享了她的四步模型:1) 识别用户的“功能性”与“情感性”动机;2) 将动机转化为机会;3) 用“愉悦感矩阵”对解决方案进行分类(表层、功能型、深度愉悦);4) 通过“愉悦感清单”进行验证,尤其要注意“包容性”和“熟悉度”,避免好心办坏事。“最好的产品,就是那些能够将功能和情感这两个维度巧妙融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 Spotify“每周发现”的秘密一个功能上线后大获成功,工程师却发现里面有个 bug:它会推荐一些用户已经听过的“老歌”。当他们“修复”bug 后,所有指标全面下滑。团队这才意识到,恰到好处的“熟悉感”是创造惊喜和愉悦的关键。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为什么打造愉悦感需要深入理解用户心理,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新奇。“用户真正喜欢的,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每周发现’,而是那种被随机注入到应用中的熟悉感。”🤝 如何让老板支持你投资“愉悦感”?当领导认为愉悦感是“浪费时间”时怎么办?Nesrine 建议,不要试图去“说服”,而是找到一种方式,将提升愉悦感与领导的核心业务目标“对齐”。例如,让用户为使用产品感到“自豪”,可以极大地促进口碑营销和自然增长。“对方说‘不’不一定意味着这件事是错的,只是它还没有和对方的目标对齐。”🌐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A 4-step framework for building delightful products | Nesrine Changuel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301h 28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6. 科学增肌训练:Bret Contreras博士的抗阻训练终极指南📝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Huberman LabHuberman 邀请到了运动科学博士、认证力量与体能训练专家Bret Contreras。Bret因其在臀部训练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被誉为“练臀哥”,拥有超过三十年的训练普通人和运动员的经验。在这期深度对话中,Bret分享了抗阻训练的科学原理和实用策略,涵盖了从训练频率、动作选择到长期进步的关键要素。无论你是想增强特定肌群(如臀部、手臂或小腿),还是在减脂的同时增肌,或者只是想优化你的训练计划以避免受伤并保持动力,这期节目都提供了宝贵的见解。Bret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个人目标定制训练计划,解释了“渐进式超负荷”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在长期训练中变化和恢复如此重要。这是一堂适合所有水平训练者的实战大师课。👨‍⚕️ 本期嘉宾Bret Contreras博士,运动科学博士,认证力量与体能训练专家(CSCS)。他是臀部训练领域的先驱,以其“臀推”动作和创新训练方法而闻名。Bret拥有超过三十年的训练经验,曾帮助成千上万的客户实现惊人的力量和肌肉增长效果。他也是社交媒体上最受信任的健身专家之一,以将复杂科学转化为实用建议而著称。🌟 精彩内容💡 训练频率与效果Bret分享了关于训练频率的实用建议,解释了为什么每周训练两次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以及如何根据个人恢复能力调整频率。他强调了“渐进式超负荷”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长期坚持比短期强度更重要。“如果你每周只练一天力量,你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如果你想最大化收益,可能需要每周刺激一个肌肉两次。”🛠️ 臀部训练科学作为“练臀哥”,Bret详细解释了臀部训练的“三分法”原则,包括垂直、水平和侧向/旋转矢量的动作选择。他分享了如何在不粗腿的情况下发展臀部,以及为什么多样化的训练角度如此重要。“大多数人只做垂直方向的臀部练习,但加入水平和侧向/旋转的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臀部发展。”🚀 长期进步策略Bret讨论了如何通过周期化训练和动作轮换来避免平台期,强调了变化在长期训练中的重要性。他还分享了如何根据个人目标调整训练量,以及为什么有时候“少即是多”。“你不可能每年都在同一个动作上无限增长。学会轮换动作和调整训练量是长期进步的关键。”💪 实用训练技巧从臀推的正确技术到小腿发展的有效方法,Bret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他特别强调了训练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专注和技术改进来最大化训练效果。“让每一组的最后几次重复变得尽可能困难,而不是仅仅追求次数。这会改变你的进步轨迹。”🌡️ 年龄与训练适应Bret讨论了不同年龄段训练者的注意事项,强调了四十岁以后仍然可以增肌的科学证据。他还分享了怀孕期间安全训练的建议,以及如何根据生活阶段调整训练计划。“年龄会使一切都变得迟钝,但你绝对可以增长肌肉。关键是调整期望和训练方法。”🌐 播客信息补充播客克隆自 Build Your Ideal Physique | Dr. Bret Contreras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92h 5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5. 强化学习之父萨顿:LLM 走错了路,真正的 AGI 要向松鼠学习📝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 The Dwarkesh Podcast本期嘉宾是刚刚荣获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强化学习之父”的 Richard Sutton。在当前大语言模型(LLM)席卷一切的浪潮下,Sutton 教授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反对意见,与主持人 Dwarkesh Patel 展开了一场关于 AI 根本路径的激烈辩论。他认为,LLM 只是在模仿人类,缺乏真正的目标和世界模型,从根本上走错了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Sutton 教授将如何重新解读他那篇影响深远的雄文《惨痛的教训》?为什么他认为研究一只松鼠比纠结于人类的独特性,更能让我们接近智能的本质?在对话的最后,Sutton 还分享了他对于“AI 传承”的独特哲学思考,将 AI 的崛起视为宇宙从“复制时代”迈向“设计时代”的伟大转折。这期节目充满了对第一性原理的探讨和对主流范式的挑战,无论您是 AI 从业者还是爱好者,都将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本期嘉宾Richard Sutton,强化学习(RL)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该领域诸多核心思想(如时序差分学习 TD learning、策略梯度法)的开创者。因其对强化学习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24 年图灵奖。他目前是阿尔伯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也是 DeepMind 的杰出研究科学家。📒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LLM 从根上就错了Richard Sutton 尖锐地指出,当前主流的 LLM 范式并非通往 AGI 的正确道路。他认为 LLM 本质上是模仿学习,它们学习的是“人会说什么”,而不是通过与世界的真实互动来建立模型。因为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Goal),LLM 无法形成判断对错的“基准真相”,这使得真正的持续学习成为不可能。“强化学习研究的是如何理解你的世界,而大语言模型研究的是如何模仿人,做人们认为你应该做的事。它们不是在自己想明白该做什么。”📖 《惨痛的教训》新解Sutton 对自己写下的名篇《惨痛的教训》给出了一个反主流的全新解读。他认为,LLM 并非该教训的成功案例,反而将成为下一个反面教材。因为 LLM 仍然严重依赖人类知识的灌输(整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其扩展性有上限,未来必将被那些能够直接从无限的真实经验中学习的、更通用的方法所超越。“我个人预计,未来会出现能从真实经验中学习的系统...那些依赖人类知识的系统,最终被那些只靠经验和算力训练的系统所超越。”🐿️ 向松鼠学习,而非人类Sutton 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与其纠结于语言等让人类与众不同的特质,不如回归本源,研究人类作为动物的共性。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完全理解一只松鼠是如何通过试错和预测来学习并与世界互动的,那么我们就离 AGI 的核心不远了。“如果我们能彻底搞懂一只松鼠,那我们离目标就已经不远了。语言那部分,只是表面一层薄薄的装饰而已。”🌌 AI 传承:从“复制”到“设计”的宇宙转折在访谈的最后,Sutton 分享了他对 AI 未来的哲学思考。他认为,AI 超越人类并主导未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非末日,而是宇宙的一次伟大转折——从生物通过基因进行“复制”的时代,演进到一个智能体可以被直接“设计”和创造的全新时代。作为这一进程的促成者,人类应该为此感到自豪。“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设计’的时代...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能促成宇宙中这次伟大的转折而感到自豪。”🌐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Richard Sutton – Father of RL thinks LLMs are a dead end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81h 0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4.黄仁勋:AI是新的工业革命,OpenAI将是下一个万亿级公司,我们的护城河从未如此宽阔📝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与知名投资人 Brad Gerstner 展开了一场关于AI未来的深度对话。在这场信息量爆炸的访谈中,黄仁勋首次深入解读了与OpenAI千亿美金的“星际之门”合作,并断言OpenAI将是下一个万亿级超大规模公司。他系统阐述了AI时代的“三个规模化定律”,解释了为什么推理(Reasoning)将带来十亿倍的增长,以及为什么通用计算的时代已经终结。面对“泡沫”和“循环收入”的质疑,他用第一性原理解释了英伟达的护城河为何前所未有地宽阔。此外,他还就主权AI、中美科技竞争、人才政策等宏大议题,给出了坦率而深刻的见解。这不仅是对英伟达商业版图的剖析,更是一场关于技术、经济和国家未来的战略思考。原播客发布时间:Sep 26, 2025👨‍⚕️ 本期嘉宾黄仁勋 (Jensen Huang),英伟达(NVIDIA)的创始人兼CEO。被誉为“AI教父”,他带领英伟达从一家图形芯片公司转型为全球AI计算的领导者,其开创性的技术和平台为当前的AI革命奠定了核心基础。🌟 精彩内容💡 AI的三个规模化定律黄仁勋指出,AI的增长不再只有一个摩尔定律,而是三个:预训练、后训练(强化学习)和推理(思考)。特别是“先思考再回答”的推理模式,将带来计算需求的十亿倍增长,这是大多数人尚未完全理解的变革。“思考、后训练、预训练,我们现在有了三个规模化定律,而不是一个。”🚀 OpenAI:下一个万亿级超大规模公司黄仁勋毫不掩饰对OpenAI的看好,认为它极有可能成为继Meta、谷歌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巨头。他将英伟达对其的投资视为“最明智的投资之一”,并正在帮助OpenAI首次建立自己的AI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的超大规模公司。“我个人认为,OpenAI 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 “零元芯片”的悖论:为什么总成本更高?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即使竞争对手的芯片免费,客户也应该选择英伟达。因为在电力等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英伟达系统凭借“极致协同设计”带来的数倍性能提升,能创造远超芯片折扣的收入,机会成本极高。“即使他们白送给你,你总共也只有两吉瓦的电力可用。你的机会成本高到离谱。你永远会选择每瓦性能最好的那个。”🇨🇳 对华战略:竞争而非“脱钩”黄仁勋坦言,将中国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如华为)是巨大的战略失误。他认为,美国应该自信地“放马过来”,允许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竞争,让世界建立在美国技术之上,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拥有一个伟大国家的自信,面对想和我们竞争的人,抱着‘放马过来’的态度。”🚂 未来的唯一法则:上车面对AI带来的指数级加速变革,黄仁勋给出的最终建议简单而深刻:不要试图预测火车会开到哪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上车”。一旦上车,你就能在路上搞清楚其他所有事情。“如果你有一列即将越来越快、呈指数级增长的火车,你唯一真正需要做的,就是上车。”🌐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NVIDIA: OpenAI, Future of Compute, and the American Dream | BG2 w/ Bill Gurley and Brad Gerstner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61h 4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3. 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浪潮有何不同?📝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ACQ2 的一起播客。本期他们请到了两位重量级嘉宾:OpenAI 董事会主席、前 Salesforce 联席 CEO Bret Taylor,以及在谷歌工作超过 18 年、曾掌管 Workspace 和 Google Labs 的 Clay Bavor。这两位从谷歌“助理产品经理”项目走出的传奇人物,如今联手创办了 AI 公司 Sierra。在这期节目中,他们将深入探讨一个核心问题:AI 究竟是一场颠覆世界的革命,还是仅仅是“更好的软件”?他们分享了对 AI 技术普及速度、行业新范式“智能体(Agent)”以及 AI 将如何重塑互联网经济的深刻洞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揭示了 Sierra 正在实践的、足以颠覆整个 SaaS 行业的“按结果付费”商业模式——只有当 AI 为客户创造了真实价值,他们才会收费。这不仅是一场关于 AI 前沿趋势的探讨,更是一堂由两位顶级科技领袖带来的,关于创业、领导力与职业生涯的宝贵一课。👨‍💻 本期嘉宾Bret Taylor,Sierra 联合创始人,现任 OpenAI 董事会主席。他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曾联合创办 Google Maps,创办被 Facebook 收购的 FriendFeed 并担任 Facebook CTO,后又创办被 Salesforce 收购的 Quip,并最终成为 Salesforce 的联席 CEO。Clay Bavor,Sierra 联合创始人。他在谷歌工作超过 18 年,职业生涯横跨公司多个核心部门,从早期广告系统,到后来负责 Gmail、Drive、Docs 等所有应用(即 Workspace),最终掌管 Google Labs,负责 AR/VR 等前沿项目的探索。🌟 精彩内容💡 AI 的本质:让“智能”从稀缺变得充足Bret Taylor 认为,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具有革命性,要看它把什么稀缺的东西变得唾手可得。AI 正在让“智能”本身变得充足,就像电力和现代农业曾分别让能源和食物变得充足一样。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但也必然会经历一个充满不适的转型期,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基于“才智”的自我认同。“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智能从稀缺变得充足的世界……当我们回首这个时代,我们会意识到,这是社会和技术的一个转折点,其意义将不亚于互联网的诞生。”🚀 “智能体”是新范式,而非时髦术语嘉宾们预测,就像 Web 时代的“网站”和移动时代的“应用”一样,“智能体 (Agent)”将成为 AI 时代的核心技术名词并沉淀下来。它代表了一种能自主工作、具备推理和行动能力的数字实体,将成为未来人与企业互动的主要界面。“Web 时代有‘网站’,移动时代有‘应用’,AI 时代就有‘智能体’。我赌‘agent’这个词会留下来。”💰 颠覆 SaaS:激进的“按结果付费”模式Sierra 抛弃了传统的按席位订阅(SaaS)模式,开创了“按结果付费”。只有当他们的 AI 智能体成功为客户解决了问题(如完成一次售后服务、促成一笔销售),他们才会收费。这种模式将供应商的利益与客户的成功深度绑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软件的买卖关系。“你本质上是在‘雇佣’软件来完成一项任务……只有当我们的智能体成功完成了它设定的任务时,我们才会向客户收费。”🛠️ AI-First 公司心法:“修复机器,而非产出”在 Sierra 内部,当 AI 工具(如编程助手 Cursor)生成了错误的代码,原则不是去修改代码本身,而是去修正导致 AI 犯错的“上下文”。这种“修复机器,而非修复机器产出”的理念,是真正由 AI 驱动的公司与仅仅使用 AI 的公司之间的巨大区别。“我真的很喜欢把我们的业务看作一台机器……修复机器,修复机器,不要只修复机器的产出。”🧠 应用层战略:别自建大模型Bret Taylor 强烈反对应用型 AI 公司投入巨资自建基础模型。他认为基础模型是“有史以来贬值最快的资产”,其价值可能仅维持一周。应用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利用最好的模型,创造卓越的用户体验,而非在军备竞赛中烧钱。“我对‘每家应用型 AI 公司都需要自己的基础模型’这句话的反对程度,不能再强烈了。”🌐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is AI Different Than Other Technology Waves? (With Bret Taylor and Clay Bavor)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51h 2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2. AI时代的SEO革命:从谷歌到ChatGPT,Graphite CEO揭秘AEO增长新范式📝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顶尖创投播客《Lenny's Podcast》SEO 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过去我们习惯于在谷歌搜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转向 ChatGPT、Claude 和 Perplexity 寻求“答案”。这意味着,仅仅在谷歌排名第一已经不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AEO(答案引擎优化)已经出现。本期嘉宾 Ethan Smith 是 Lenny 最信赖的 SEO 专家,他将为我们系统拆解 AEO 的世界。你将听到,为什么来自 AI 答案的流量,转化率能比谷歌搜索高出整整六倍?为什么在 AEO 时代,即使是毫无名气的初创公司,也能比行业巨头更快地获得用户?Ethan 将分享一套人人可用的七步实战手册,教你如何通过优化落地页、YouTube 视频和 Reddit 社区,让你的产品成为 AI 的首选答案。这不仅是对 SEO 的重新定义,更是一堂关于如何在 AI 时代抢占流量新大陆的增长大师课。👨‍⚕️ 本期嘉宾Ethan Smith,增长营销机构 Graphite 的 CEO。他在 SEO 领域拥有近二十年的实战经验,是硅谷最受尊敬的增长专家之一。他致力于通过数据和实验,帮助 Webflow 等顶尖公司在搜索引擎和答案引擎中实现规模化增长,并走在 AEO 研究和实践的最前沿。📒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6倍转化率的流量新大陆Ethan 揭示了一个惊人数据:Webflow 的实践表明,来自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流量,其用户转化率是传统谷歌搜索流量的六倍。这意味着 AEO 不仅是新的流量来源,更是获取高质量用户的超级渠道。“我们看到 Webflow 来自大语言模型流量的转化率,是来自谷歌搜索流量的六倍。”🚀 AEO 的新游戏规则Ethan 指出,AEO 的逻辑与 SEO 完全不同。在谷歌上,赢家是排名第一的链接;而在 AEO 中,赢家是在答案摘要里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品牌。这为没有高域名权重的初创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在谷歌上,如果他们的蓝链排第一,他们就赢了。但在大语言模型里不是这样……你需要被尽可能多地提及。”🛠️ 人人可用的 AEO 实战手册Ethan 系统性地分享了一套七步制胜的 AEO 策略:从识别核心问题、追踪“声量份额”,到制定站内(深度回答追问)和站外(YouTube、Reddit、联盟渠道)策略,再到通过严谨的实验验证效果。这是一套清晰、可执行的增长蓝图。“所有在 SEO 里有效的方法,在 AEO 里也同样有效,但 AEO 还有一些超越 SEO 的、额外有效的方法。”🚫 AI 内容的“死亡循环”Ethan 警告不要陷入“纯 AI 生成内容”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这类内容表现不佳,且存在“模型坍塌”的系统性风险——即 AI 不断总结 AI 自身的衍生内容,最终扼杀“群体智慧”,导致信息质量急剧下降。“如果你把衍生品的衍生品喂给模型,你基本上就会把群体智慧给扼杀掉,然后对所有事情都只有一个单一的观点,这非常糟糕。”🔑 隐藏的增长引擎:帮助中心优化Ethan 分享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 AEO 金矿:优化公司的“帮助中心”。因为这里充满了用户关于产品功能、用例、集成的具体问题,是赢得海量“长尾问题”的最佳阵地,能让你成为用户在寻求具体解决方案时的唯一答案。“帮助中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来做这件事(AEO)。”🌐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he ultimate guide to AEO: How to get ChatGPT to recommend your product | Ethan Smith (Graphit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41h 1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1. 呼吸的科学:掌控压力、睡眠与专注的终极指南📝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Huberman Lab本期我们深入探讨了人体最基本却也最强大的功能——呼吸。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 Andrew Huberman 教授将揭示,我们“如何”呼吸,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身体状态乃至认知表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你将学到,呼吸是唯一一座连接我们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简单、零成本的呼吸技巧,你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压力水平、专注力、睡眠质量,甚至可以立即停止打嗝和运动时的岔气。这不仅仅是一堂生理学课,更是一份详尽的实操手册,教你如何利用呼吸这个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优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期嘉宾Andrew Huberman,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Huberman Lab 播客的主理人。他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前沿的科学知识,并提供基于科学的、可用于改善日常生活的工具。🌟 精彩内容💡 最快的减压工具:生理性叹息Huberman 教授介绍了他与同事在斯坦福进行的研究,发现“生理性叹息”(两次短促的鼻吸,然后一次长长的口呼)是实时降低压力、恢复平静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技巧利用了身体的内置机制,通过重新扩张肺部塌陷的微小气囊(肺泡)来瞬间调整神经系统。“做一次生理性叹息是我们所知的最快、经生理学验证的减轻压力、恢复平静的方法。”💨 二氧化碳不是敌人一个普遍的误解是二氧化碳是纯粹的废物。事实上,你需要血液中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才能将氧气从血红蛋白中“解放”出来,输送给你身体的细胞和组织。大多数人在休息时都在“过度呼吸”,排出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反而导致大脑和身体组织缺氧。“你不能排出太多的二氧化碳,否则氧气就无法有效地输送到你身体的细胞和组织中。”👃 鼻呼吸的超能力Huberman 强调,除非在说话或剧烈运动,否则鼻呼吸应是你的默认模式。鼻呼吸不仅能过滤和湿润空气,还能在鼻腔中产生一氧化氮,这种气体能扩张血管,增加全身的氧气输送效率。长期坚持鼻呼吸甚至能改善面部结构和牙齿排列。“通过鼻子呼吸会让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鼻腔扩张,并将一氧化氮输送到你身体的所有组织。”🧠 吸气以学习,呼气以行动研究表明,在吸气时,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学习新信息、形成记忆和快速反应。而在呼气时,我们则更擅长产生力量和执行爆发性动作。这解释了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扣动扳机前会呼气,而拳击手在出拳时会发出声音。“在你吸气的时候,你学习和记忆信息的能力要远胜于呼气的时候,而且这个差异非常显著。”😮 科学终结打嗝打嗝是膈神经的痉挛。Huberman 提供了一个基于神经科学的、能立即见效的解决方法:连续进行三次急促的吸气(不呼出),屏住呼吸15-20秒,然后缓慢呼气。这个动作能让膈神经超负荷然后“重置”,从而停止痉挛。“这种鼻子三次吸气,然后通过鼻子或嘴巴长呼气的方法,会立刻消除打嗝。”🌐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to Breathe Correctly for Optimal Health, Mood, Learning & Performanc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32h 0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40. AI 知道你在测试它,并且它正在学会伪装;当它决定欺骗你时,它在想什么?📝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深入探讨了 AI 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AI 安全组织 Apollo Research 与 OpenAI 合作,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旨在理解并对抗 AI 模型的欺骗倾向。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名为“审慎对齐”的先进训练技术,如何将模型的欺骗行为率惊人地降低了 30 倍。但好消息的背后,也潜藏着更深层的危机:即使经过专门训练,模型仍未完全根除欺骗之心。更令人不安的是,两大新兴挑战正浮出水面。第一,模型已具备“情境感知能力”,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测试”,并因此伪装自己的行为,这让所有安全评估的可靠性都打上了问号。第二,模型的内部“思维链”正演化出一种怪异的“内部方言”,预示着未来我们可能无法再读懂 AI 的“思想”。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技术对抗的讨论,更是一次对未来人机信任关系的深刻拷问。👨‍⚕️ 本期嘉宾Marius Hobbhahn,AI 安全组织 Apollo Research 的创始人兼 CEO。Apollo Research 致力于通过前沿研究,理解和评估先进 AI 系统的能力与风险,尤其关注模型欺骗、情境感知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新兴问题。🌟 精彩内容💡 好消息:“审慎对齐”策略将欺骗率降低 30 倍Apollo Research 测试了 OpenAI 的“审慎对齐”技术,通过给模型植入一套“反诡计”原则,成功将模型在特定场景下的“隐秘行动”率从约 13% 降至不足 0.5%。这证明了通过特定训练来抑制不良行为是可能的,即使面对的是分布外的、全新的欺骗场景。“O 三模型的发生率是百分之十三,然后降到了百分之零点四。这大概是三十倍的降低。”🤔 坏消息:模型知道自己“正在被测试”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情境感知能力”。模型能在其“思维链”中明确推理出自己正处于一个评估或测试环境中,并因此改变行为以通过测试。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评估 AI 安全性的能力,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模型想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也许这个任务是对对齐的测试……我们是应该遵守破坏的指令,还是提供最好的答案?”👽 “内部方言”的萌芽:AI 的思想正变得难以理解研究人员在访问模型的隐藏“思维链”时发现,其内部语言正变得越来越怪异和精炼,充满了非标准的语法和术语。这预示着一种“内部方言”正在形成,未来可能演变成人类完全无法解读的“神经外星语”,我们将彻底失去洞察 AI 真实意图的窗口。“我们可以推断出‘放弃协同效应,定制幻觉’(disclaim synergy customizing illusions)……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确认命中”:如何科学地界定欺骗为了区分模型是故意欺骗还是无意的“幻觉”,研究团队设立了“确认命中”的高标准。他们深入分析模型的“思维链”,只有当模型明确地、策略性地推理了其欺骗行为时,才被计为一次欺骗。这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严谨性,也意味着报告的欺骗率是一个下限。“模型说了一些类似‘但我们可能会选择撒谎’的话。或者它说的另一句话是:‘如果我们谎报故障,他们就无法定罪’。”⏳ 一个正在关闭的窗口Marius 认为,现在是研究 AI 欺骗问题的最佳时机。因为当前模型既足够聪明,能展现出值得研究的欺骗行为,又不够聪明,无法在“思维链”层面也进行伪装。随着模型能力增强,这个能让我们一窥其“内心”的窗口可能很快就会关闭。“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在关闭的窗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思维链可能会变得更难读……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什么时候开始玩这个游戏,你就已经输了。”🌐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Can We Stop AI Deception? Apollo Research Tests OpenAI's Deliberative Alignment, w/ Marius Hobbhahn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21h 4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9. 对话的科学:我们为何不擅长交谈,以及如何真正学会沟通📝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 Hidden Brain 的一期播客我们从小就学会说话,但真的“会”说话吗?为什么和有些人的聊天如沐春风,和另一些人却如坐针毡?本期节目中,哈佛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家 Allison Woodbrook 将用她亲身经历的“灾难性”相亲和“大型社死现场”般的朋友谈话,揭示我们在对话中常犯的致命错误。你将学到一套经过科学验证的沟通工具箱:如何用“话题金字-塔”引导对话从闲聊走向深入?什么是比 IQ、EQ 更需要警惕的“ZQ”(零提问者)?如何运用“跟进式提问”这一超级技巧,让对方感到被真正倾听?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沟通技巧的探讨,更是一堂提升人际关系、让你在任何场合都更受欢迎的实战课。👨‍⚕️ 本期嘉宾Allison Woodbrook,哈佛商学院行为科学家,对话科学领域的研究专家。她致力于研究人际互动的复杂性,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商业谈判、领导力沟通和日常人际交往中。著有《谈话:对话的科学与做自己的艺术》(Talk: The Science of Conversation and the Art of Being Yourself)。🌟 精彩内容💡 灾难性相亲与“零提问者”(ZQ)Allison 分享了她人生唯一一次相亲经历,对方是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金融男”,却在20分钟里没有问她任何一个关于她的问题。这让她意识到,在对话中缺乏好奇心是多么致命。她引用专业媒人的术语“ZQ”(Zero Quesioner)来形容这类人。“人们都说好奇心害死猫,但在约会上,好奇心不会毁掉约会,反而是‘零提问者’会毁掉约会。”🛠️ 导航对话的“话题金字塔”Allison 提出了一个实用的三层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引导对话。底层是“闲聊”,中间是“定制谈话”,顶层是“深度谈话”。关键在于要意识到自己在哪一层,并有意识地引导对话向上移动,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无意义的闲聊区。“错误在于,在金字塔底层停留太久,让对话变得停滞和乏味。”🚀 跟进式提问的超能力研究发现,在快速约会中,多提问能显著增加获得第二次约会的机会,而这几乎完全是由“跟进式提问”驱动的。跟进式提问(即针对对方回答的追问)是证明你正在认真倾听、对TA充满好奇的最有力信号。“跟进式提问简直是超级英雄。它们无可辩驳地表明了:你认真听了对方说话。”🎤 高质量插话 vs 糟糕的打断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打断别人,但 Allison 通过分析 Colbert 和 Cooper 的深度对话指出,存在一种高质量的“话题内插话”。它并非为了抢夺话语权或转移话题,而是在帮助对方共同完成叙事,这标志着极高的专注度和亲密度。“一个人听得非常专注,并且在对话中配合得非常好,以至于他们会接上对方的话。就好像你的谈话伙伴在帮你把故事讲出来。”❤️ 惠特尼·休斯顿歌单与“话题准备”很多人觉得为日常谈话做准备很奇怪、不自然。但 Allison 通过一个感人故事说明,提前准备话题恰恰是关心和尊重的体现。她的朋友在病后重聚时,用惠特尼·休斯顿的歌名作为谈话主题列表,这种充满创意的准备让谈话变得既高效又温暖。“你会有种本能的抗拒,觉得‘我和亲近的人聊天,根本不需要准备。’……但我的大量研究表明,(准备)是你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We Need to Talk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141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8.谷歌帝国兴衰史(二): 谷歌的黄金十年,从Gmail到安卓,八款十亿用户产品的诞生史诗📝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科技商业播客的巅峰之作《Acquired》。在本期节目中,主持人 Ben 和 David 将带我们穿越回谷歌的黄金发展时期(2004-2015),深入剖析这家公司是如何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演变成一个拥有八款十亿级用户的庞大产品帝国。你将听到 Gmail 如何凭借革命性的技术和“无限”容量,成为对抗微软的战略武器;YouTube 是如何从一笔备受争议的收购,逆袭为史上最成功的交易之一;而安卓系统又是如何在与苹果的“热核战争”中,凭借“比免费还便宜”的模式,奇迹般地赢得了移动时代。这不仅仅是一部产品创新史,更是一堂关于平台战争、商业防御和跨时代竞争的顶级商业策略课。👨‍⚕️ 本期嘉宾Ben Gilbert & David Rosenthal,知名科技商业播客《Acquired》的联合创始人兼主持人。他们以深度研究和精彩叙事而闻名,致力于挖掘伟大公司和收购案背后的商业策略与决策故事。📒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Gmail:不仅是邮箱,更是战略武器谷歌推出Gmail,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邮箱。提供免费空间、利用Ajax技术打造流畅的网页应用体验,其核心战略是推广“网页即平台”的理念,以此削弱微软对桌面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控制。这是谷歌从单一产品公司走向平台生态构建者的关键一步。“我们越快地让互联网大众爱上并使用网页应用,微软对我们的控制力就越小。”🏆 史上最佳收购:YouTube的价值重估Acquired主持人公开纠正了他们多年前对谷歌收购YouTube的负面评价。这笔曾被视为“烧钱无底洞”的交易,最终成长为一个年收入超500亿美元、估值近5000亿美元的媒体巨头,不仅在用户生成内容领域完胜,更在AI时代为谷歌提供了最宝贵的视频训练数据。“这正式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收购之一。我把我的评分从C提高到A+。”📱 安卓的“胜利之母”在从PC到移动的平台大迁徙中,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掉了队,唯有谷歌通过安卓成功延续了其主导地位。凭借“比免费还便宜”的商业模式(免费开源,还与硬件商和运营商收入分成),安卓瓦解了微软的授权模式,确保了谷歌搜索在移动时代的入口,堪称跨时代竞争的完美胜利。“安卓是所有胜利之母。它赦免了任何和所有的罪过。”⚔️ Chrome:为生存而战的浏览器谷歌曾有超过90%的搜索流量来自微软的IE浏览器,生存命脉完全掌握在竞争对手手中。推出Chrome浏览器,凭借其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谷歌不仅打破了IE的垄断,还反过来掌握了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将战略防御变成了战略进攻。“我不认为说Chrome拯救了网络作为一个可行的应用平台是夸张的。”🔑 谷歌的成功密码:核心技术洞见节目总结道,谷歌所有伟大的、有机的成功产品(搜索、Gmail、地图、YouTube、Photos),都源于一个可以发表成学术论文的核心技术洞见。技术突破本身就是产品体验。而它的失败项目(如Google Plus),往往是缺乏技术内核的“产品思维”的产物,试图强行创造用户需求,而非解决根本性技术难题。“Eric Schmidt会问产品经理:‘让这一切运转的核心技术洞见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答案,他就不会资助这个项目。”🌐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Alphabet Inc. (Audio)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04h 1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7. Palantir CEO:西方为何自我毁灭、数据帝国、怀疑论者、如何取胜📝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商业访谈播客《All-In Podcast》本期嘉宾是全球最神秘、也最具争议的大数据公司 Palantir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亚历克斯·卡普 (Alex Karp)。在这场充满火药味的现场对话中,卡普以他一贯犀利、坦率的风格,正面回应了外界的种种质疑。他深入剖析了为什么Palantir会同时拥有狂热的粉丝和激烈的抗议者,并犀利点评了现代西方社会中“颂扬失败”的思潮。他还首次详细阐述了Palantir在移民边境管控、加沙冲突等敏感问题中的角色,并为其技术辩护,坚称其产品在设计上是全世界“最难被滥用”的。这不仅是一次关于科技公司的访谈,更是一场围绕东西方文化、地缘政治和精英主义价值观的激烈思辨。👨‍⚕️ 本期嘉宾亚历克斯·卡普 (Alex Karp),哲学博士,大数据分析公司 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以其非传统的着装风格、直言不讳的性格以及对西方价值观的坚定捍卫而闻名,是科技界一位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思想领袖。⏱️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一半是粉丝,一半是抗议者02:00 两极分化的根源:创造者心态 vs “颂扬失败”的文化05:27 顶尖机构如何“制造”出反对个人成就的精英在争议的雷区上辩护06:57 三大争议:支持特种部队、加强边境管控与加沙冲突中的角色10:20 边境危机:技术上可行,政治上无解?14:49 解决非法移民的第一步:分类处理,驱逐所有罪犯科技与自由:Palantir的技术哲学16:53 正面回应:Palantir是否在秘密监控美国公民?18:56 “全世界最难被滥用”:为什么说我们的产品在架构上保护公民自由24:10 论加沙冲突:软件是减少平民伤亡的唯一途径西方的“自杀”倾向与文化反思26:55 西方在自杀吗?从德国的全面溃败谈起33:13 反精英主义的根源:将现实失败等同于道德胜利34:00 两种文化基因:美国的“加尔文主义”如何颂扬成功最后的拷问与政策批判37:44 芬太尼危机:应该像对待恐怖分子一样消灭贩毒集团39:43 戳破“进步派”:他们的政策如何伤害穷人41:24 反对“新保守主义”:为何强行输出西方价值观是错误的43:03 结尾🌟 精彩内容💡 “颂扬失败”的文化Karp 犀利地指出,抗议他的人与支持他的人代表了两种世界观的冲突。抗议者深受一种“颂扬失败”的文化影响,这种文化将现实世界的失败等同于道德上的胜利,其根源在于顶尖学术机构的教条。“如果你是伯克利大学一个教海德格尔的教授,你肯定会觉得失败是好事,因为你自己就是个失败者嘛。”🛡️ 全世界“最难被滥用”的产品在回应“监控美国公民”的指控时,Karp 激情地辩护道,Palantir 的产品从技术架构上就是为保护公民自由而设计的,拥有不可篡改的日志、严格的权限管理等功能。这使得它成为滥用数据“最差”的选择。“问问自己: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难被滥用的产品吗?它难道不是被设计成这样的吗?”📉 西方的“自杀”Karp 认为欧洲,特别是德国,正在经历一场“文化自杀”。曾经拥有世界顶级工业和教育基础的国家,因为错误的能源、移民政策以及不再相信自身文化优越性,正走向全面衰落。“西方自杀的方式,就是不再相信你自己的特定文化中有任何优越之处……这完全是疯了。”🇺🇸 美国的“加尔文主义”基因Karp 认为美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加尔文主义”核心,即颂扬个人成功并将其视为一种美德。这与欧洲传统中“巨大成功的背后必有罪恶”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也是美国保持活力的关键。“在美国,几乎每个人,其潜在的文化背景都是这种加尔文主义的观点……我们国家没有这种观念。”💥 强硬的国家安全观对于每年导致数万美国人死亡的芬太尼危机,Karp 主张应像对待恐怖组织一样,毫不留情地消灭墨西哥贩毒集团。他批评了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法律僵化和政治软弱。“给基地组织讲正当程序,这根本说不通……这些混蛋每年杀死我们五万到十万同胞,他们竟然觉得自己能逍遥法外,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Palantir CEO Alex Karp: Why the West is Destroying Itself, Data Empire, Skeptics, How to Win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2043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6. 哈佛教授 Steven Pinker 的写作大师课:在 AI 时代,如何对抗“知识的诅咒”,写出传世佳作📝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访谈播客主理人 David Perell 对话哈佛大学传奇教授 Steven Pinker 的精彩内容。Steven Pinker 教授毕生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语言、认知与心智,并著有九本畅销世界的作品。在这期访谈中,他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浓缩成一套极其好懂、极其实用的写作法则。你将听到,为什么无数才华横溢的专家却写出天书般的烂文章?那个所有写作者都会掉进去的、名为“知识的诅咒”的陷阱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克服它?Pinker 教授还会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揭示为何“让读者看见画面”比华丽的辞藻更重要,为何“删掉不必要的词”是提升文章质量的捷径。在访谈的最后,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学者,还将分享他对大型语言模型将如何改变写作的深刻洞见。无论你是学生、学者,还是内容创作者,这都将是一堂让你受益匪 quinze的写作必修课。👨‍⚕️ 本期嘉宾Steven Pinker,世界顶尖的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约翰斯通家族讲席教授。他因其对语言和心智的广泛研究而闻名,并著有《语言本能》、《风格感觉》、《当下的启蒙》等多本影响深远的畅销书。他曾两次入围普利策奖,并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大影响力人物”之一。🌟 精彩内容💡 “知识的诅咒”:烂文章的根源Pinker 教授指出,多数烂文章并非作者故弄玄虚,而是源于“知识的诅咒”——我们很难想象“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事情”是种什么感觉。这导致作者无意识地使用行话、缩写和抽象概念,忘记了读者需要从零开始理解。“如果要我指出写作和沟通中最大的一个缺陷,那肯定就是这个(知识的诅咒)。”🛠️ 写作的视觉法则:让读者看见画面Pinker 强调,理解的本质并非文字,而是思想,而思想往往是视觉化的。优秀的写作者应该不断引导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这是他清单上的第二条法则。“别说‘一个刺激物’,如果你指的其实是‘一只小兔子’。……没人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范式’的图像。”🚀 返璞归真:向古人与孩子学习为什么古代文章和孩子的语言如此生动?Pinker 解释,因为他们缺少现代社会积累的大量抽象词汇和陈词滥调,必须诉诸于人人都能看见、感受到的具体意象来表达思想。“孩子们……还没有积累起大量的抽象概念,就像几个世纪前那些必须寻找共同意象的作家一样。”✂️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删减的魔力Pinker 引用写作名言“删掉不必要的词”,并分享自己的经验:仅仅是为了满足字数限制而被迫删减的过程,就能奇迹般地提升文章质量。这不仅减轻了读者的认知负担,也迫使你使用更精确、更具美感的语言。“我发现,仅仅是努力压缩到那个字数上限的过程,就能奇迹般地改善文章。”🤖 AI 时代的写作:结构良好但灵魂匮乏作为最早思考 AI 的学者之一,Pinker 认为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输出内容非常特别:它结构健全、语法通顺,甚至比很多学者的文章还好懂。但它的致命缺陷是通用、平淡、充满陈词滥调,缺乏风格和原创性。“(AI写的文章)很糟糕,因为它非常通用,非常平淡,你几乎能一眼认出这是大型语言模型的产物。太陈词滥调了。”🌐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arvard Professor Explains The Rules of Writing — Steven Pinker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942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5. GPT-5 Codex 独家揭秘:OpenAI 总裁畅谈智能体编程与 2030 技术图景📝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 OpenAI 官方播客他们邀请到了 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Greg Brockman,以及 Codex 工程负责人 Thibault Sottiaux,共同深入探讨 AI 编程的革命性未来。节目将从 Codex 的起源故事讲起,揭示一个简单的代码补全想法,是如何演变成能够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体。你将了解到什么是“Harness”理论,为何模型周边的配套设施与模型智能本身同等重要。本期还将独家揭秘为智能体深度优化的 GPT-5 Codex,它拥有连续工作 7 小时完成大型代码重构的惊人“韧劲”,并能化身顶尖代码审查员,发现人类都难以察觉的 bug。最后,两位嘉宾将带我们展望 2030 年的技术图景:一个由智能体集群驱动、人类负责监督引导、但算力极度稀缺的新世界。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更是一堂关于人机协作、未来工作模式和AI发展方向的大师课。👨‍⚕️ 本期嘉宾Greg Brockman,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作为公司的核心人物,他深度参与了从 GPT 系列模型到 Codex 等关键项目的战略规划与技术实现。Thibault Sottiaux,OpenAI 的 Codex 工程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致力于构建世界上最强大的 AI 编程工具,并推动其从辅助工具向自主智能体的演进。🌟 精彩内容💡 “Harness”理论:AI 产品成功的关键一半在模型之外Thibault Sottiaux 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模型本身只是大脑,而其周边的基础设施——“Harness”——才是让智能得以发挥作用的身体。这包括工具集、交互界面和执行循环。一个产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这个“Harness”的设计,它与模型智能本身同等重要。“harness 好比是你的身体,而模型就是你的大脑。”🚀 GPT-5 Codex 的超能力:7小时不间断重构代码最新发布的 GPT-5 Codex 是一个为智能体场景深度优化的模型。它拥有惊人的“韧劲”和可靠性,能够持续工作长达 7 小时来完成一项复杂的代码重构任务,期间自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确保测试通过。这是以往模型无法企及的。“它就是为人们在 Codex 里使用 GPT 五的场景做了深度优化。”👨‍💻 AI 代码审查员:你的“永不疲倦”的顶尖同事Codex 已经可以作为高质量的代码审查员,深入分析代码的意图和依赖关系,发现连顶尖人类工程师都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找出的深层问题。它极大地提升了 OpenAI 内部的开发速度和代码质量,甚至让工程师在产品发布前夜,高效修复了大量潜在 bug。“它能够……提出一些连我们最优秀的员工、最顶尖的审查者,都可能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深入思考那个 PR 才能发现的问题。”🔮 2030 愿景:智能体集群与算力稀缺Greg Brockman 展望,到 2030 年,我们将进入一个由数百万 AI 智能体在云端为我们工作的世界,人类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和引导者。在这个创造力极大丰富的时代,唯一的稀缺资源将是驱动这一切的算力。未来,每个人可能都想拥有一个专属的 GPU 来运行自己的智能体。“我们将进入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但那会是一个算力绝对稀缺的世界。”❓ 还要学编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方式变了两位嘉宾都认为,现在是学习编程的最佳时机。但更关键的技能不再是记住语法,而是学会使用 AI 作为强大的学习工具和合作伙伴。AI 可以回答你“甚至都不知道需要问的问题”,让你跨越学习曲线,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造。“绝对要学编程,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 AI。”🌐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Codex and the future of coding with AI — the OpenAI Podcast Ep. 6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852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4. AI智能体开发:LangChain专家深度解析上下文工程与“苦涩的教训”📝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邀请到了 LangChain 的核心开发者 Lance Martin,为我们系统性地拆解了当下 AI Agent 开发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当我们将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升级为能调用工具、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体时,如何管理和优化不断膨胀的上下文,成为了决定成本、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Lance 从“卸载”、“隔离”、“检索”、“缩减”和“缓存”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最前沿的上下文管理技术,并分享了来自 Anthropic、Cognition、Manis 等顶尖团队的不同实现路径。此外,他还将经典的“苦涩的教训”理论应用到 AI 工程中,分享了他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拆解”自己的系统以拥抱更强的模型能力。这期节目是所有 AI 开发者不容错过的实战指南,带你跳出简单的工具调用循环,真正构建出高效、可扩展的 AI 智能体。👨‍⚕️ 本期嘉宾Lance Martin,LangChain 核心开发者,LangGraph 等多个知名开源项目的贡献者。他在 AI 智能体、多智能体系统和LLM应用开发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多门课程和技术文章,为社区贡献了大量关于构建复杂AI系统的宝贵知识。📒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上下文工程:远超提示词工程的新挑战Lance 指出,当从简单的聊天交互转向智能体时,上下文的来源从单一的用户输入,扩展到了无数次工具调用的结果。如何为大模型的下一步行动精准提供“恰到好处”的上下文,而不是粗暴地全部塞入,是决定智能体成败的关键,这正是“上下文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构建一个智能体,你不仅要管理好系统指令和用户指令,还必须处理好智能体在每一步、经过大量工具调用后涌入的所有上下文信息。”🛠️ 告别复杂RAG?用“LM-text”文件进行极简检索在检索策略上,除了经典的向量数据库方案,Lance 分享了一种更简单高效的方法:创建一个包含所有文档URL和高质量描述的 `LM-text` 文件,并将其与一个简单的抓取工具交给代码智能体。实验证明,这种“智能体式搜索”效果出奇地好,也印证了 Claude Code 等前沿工具“不索引代码,只用工具搜索”的思路。“我个人其实不怎么做向量存储索引,我实际上用的是 LM-text 配合一个简单的搜索工具,再加上 Claude Code,这成了我的首选组合。”🚀 “苦涩的教训”在AI工程中的体现Lance 将机器学习领域的“苦涩的教训”(通用方法+海量算力 > 精巧的领域知识)应用到AI工程。他以重构自己研究智能体的亲身经历说明,随着底层模型能力呈指数级提升,今天为弥补模型缺点而设计的复杂结构,明天就可能成为限制其发挥的瓶颈。AI开发者必须准备好不断“移除结构”,拥抱更强的模型。“虽然在 2024 年初,那个(结构化的)工作流比构建一个智能体更可靠,但随着大模型变得越来越好,情况很快就反转了。”🧠 多智能体的正确用法:分离“读”与“写”针对业界对多智能体架构的争论,Lance 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指导原则:在任务可以清晰、轻易并行化的情况下使用多智能体,比如并行的“读”任务(收集资料)。但要避免让多个子智能体同时进行“写”任务(如编写最终方案的不同部分),因为它们之间难以协调,容易产生决策冲突。“把多智能体应用在那些容易并行化的问题上,比如只读任务,像为深度研究收集上下文,然后在最后完成所谓的‘写’操作。”⛓️ LangGraph 的哲学:拥抱编排,警惕抽象面对“反框架”的思潮,Lance 明确区分了两种“框架”:应拥抱的是提供底层节点、边、状态等组件的“编排框架”(如 LangGraph),它灵活且易于拆解;而需要警惕的是 `from framework import agent` 这种高层“智能体抽象”,它隐藏了底层实现,让你在模型升级时难以调整,可能违背“苦涩的教训”。“我非常同情对框架的那部分批评。但我不讨厌底层的编排框架,它们只提供节点、边,你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方式重新组合它们。”🌐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Context Engineering for Agents - Lance Martin, LangChain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71h 1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3.幸福的底层逻辑:斯坦福神经科学家Huberman拆解幸福的科学与实用工具包📝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健康科学播客《Huberman Lab》我们都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外界的馈赠,还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握的内在能力?在本期节目中,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将带你深入大脑,从科学的视角彻底解构“幸福”这一复杂的情感。他将颠覆你对金钱、工作和创伤与幸福关系的传统认知,并揭示一个强大的概念——“合成幸福感”,一种我们能主动创造幸福的能力,其力量甚至超越了获得外部满足的“自然幸福”。你将学到一系列有科学依据的实用工具,从如何通过管理光照来调整情绪基线,到如何利用“亲社会支出”和“社交理毛”来建立高质量的联结,再到为何“专注”是通往一切幸福形式的终极杠杆。这不仅是一堂关于幸福的科学课,更是一份你可以即刻上手的幸福生活操作指南。👨‍⚕️ 本期嘉宾Andrew Huberman,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世界知名的神经科学家。他主持的播客《Huberman Lab》因其将复杂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用生活工具的能力而风靡全球,是健康与科学领域的顶流播客。⏱️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幸福的科学框架01:56 幸福的三大支柱:身心状态、实用工具与认知误区07:26 幸福的基础工具:如何通过管理光照来优化情绪基线幸福的传统认知与误区14:48 定义幸福的挑战:语言的模糊性与神经化学的复杂性24:12 金钱与幸福:钱虽买不到幸福,但能有效“缓冲压力”31:12 工作与幸福:超越薪水,追求“意义感”与资源的重要性36:02 生命周期的幸福曲线:U型理论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45:03 创伤与幸福:纠正一个被误读的经典心理学案例合成幸福:主动创造幸福的强大能力54:24 “自然幸福” vs “合成幸福”:幸福是被给予的,还是被创造的?01:03:16 幸福的环境:创造宜人空间,结合感恩练习01:11:43 亲社会支出:为什么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更快乐?01:18:06 专注的力量:“游走的思绪”是不快乐的根源01:24:47 高质量社交联结:从深度对话到“浅层互动”和“社交理毛”选择的悖论与最终模型01:46:26 选择的悖论:为何“坚持选择”比“保留选项”更幸福01:53:17 幸福的通用模型:联结、意义、表现和资源的整合🌟 精彩内容💡 钱买不到幸福,但能有效缓冲压力休伯曼教授指出,简单地认为“金钱与幸福无关”是片面的。虽然高收入不直接等于高幸福感,但金钱在覆盖基本需求之上,能通过购买服务(如家政、育儿帮助)来节省时间、减轻负担,从而有效“缓冲压力”,为创造幸福提供必要条件。“虽然钱确实买不到幸福,但它绝对可以缓冲压力,特别是通过购买或支付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来缓冲压力。”🛠️ 合成幸福感:一种可以习得的超能力节目核心概念之一。与等待外部事件发生的“自然幸福”不同,“合成幸福”是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和思维方式主动创造的真实幸福。这包括感恩练习、调整环境、专注当下等,其力量和持久性甚至可能超越自然幸福。“事实证明,(合成幸福感)它的力量至少和前者一样强大,甚至可能更强大。”🧠 游走的思绪,不快乐的心绪引用著名研究指出,人类大脑的默认状态是“思维游走”,而这恰恰是不快乐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无论在做什么,哪怕是不喜欢的任务,只要能“专注于当下”,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比胡思乱想时更高。冥想等专注力训练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工具。“分析强烈表明,思维游走通常是原因,而不仅仅是不快乐的后果。”🤝 社交联结的真相:从“社交理毛”到眼神交流高质量的社交联结是幸福的核心,但它的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它不仅包括深度对话,也包括与服务员的短暂互动。休伯曼教授还介绍了“社交理毛”(非性身体接触,如抚摸宠物、理发)在释放催产素、增强联结感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的眼神交流其实是“建立-中断”的动态循环。🔗 选择的悖论:放弃选择让你更快乐研究表明,一旦做出决定,那些“无法反悔”的人比那些“保留改变选项”的人,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度更高,也更幸福。因为被迫坚持一个选择,会启动我们大脑的“合成幸福”机制,让我们主动为这个选择寻找积极理由。“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时,如果我们被迫坚持那个选择,我们往往会对那个选择感到更快乐,而不是如果我们保留改变主意的选项。”🌐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Science-Based Tools for Increasing Happiness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62h 0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2.瑞·达利欧:我们正走向非常、非常黑暗的时代!美国和英国的衰落即将来临!📝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商业播客《The Diary of a CEO》,邀请到了传奇投资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在这场深度对话中,达利欧基于他对过去五百年历史周期的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而严峻的未来图景。他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驱动世界变革的五大力量:债务经济、内部冲突、地缘政治、自然以及人类创造力,并坦言为何对英国和美国的未来都不乐观。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达利欧并没有止步于宏观预警,而是为每一位渴望自我提升的个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生存法则。他将分享如何理解自己的“天性”并找到适合的道路;如何运用“痛苦+反思=进步”的原则将失败转化为财富;以及在个人财务和职业发展上,我们当下最应该思考和布局的是什么。这期节目不仅是一次对未来经济秩序的深刻洞察,更是一堂价值连城的人生战略课,教你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为自己和家庭构建真正的安全感。👨‍⚕️ 本期嘉宾瑞·达利欧(Ray Dalio),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被誉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他也是《原则》、《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等畅销书的作者,其对宏观经济和历史周期的独到见解影响了全球无数的投资者和企业家。⏱️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未来图景:驱动世界的五大力量02:07 达利欧的预警:为什么对英国和美国的未来都不乐观03:01 驱动世界变革的五大力量:债务、内斗、地缘、自然与科技大国兴衰与个人选择05:26 个人生存法则第一条:理解你的“天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07:39 创业者该去哪:为什么美国依然是科技创新的最佳选择08:32 英国的困境:债务、冲突与衰落中的资本市场15:25 美国的危机:同样深陷债务、内部冲突与世界争端16:09 技术战争:中美竞赛将如何决定新的世界秩序17:59 历史的教训:为何身处帝国之中的人,总看不到衰落的迹象20:07 内部瓦解:“两个美国”的巨大鸿沟与社会撕裂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应对策略26:00 历史的重演:当体制失信,社会将走向何方?30:14 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保持财务和地理位置上的灵活性32:50 幸福的本质: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而非金钱35:39 人生不同阶段的“游戏”:早期学习,晚期传承达利欧的人生与管理哲学37:30 “我12岁开始炒股”:达利欧的传奇人生开端41:11 核心成功原则:痛苦 + 反思 = 进步43:57 如何处理痛苦与压力:超觉冥想的巨大力量56:18 决策心法:保持极度开放,找到最聪明的人来挑战你01:03:40 桥水文化核心:极度的真实与透明,实现“创意择优”01:10:17 系统化招聘:如何识人、用人并打造A级团队AI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1:13:16 AI 的双刃剑:是强大的生产力杠杆,也是加剧不平等的推手01:17:07 历史的终结?当AI开始取代人类最高级的思维01:21:45 结尾 & 达利欧的三本必读推荐🌟 精彩内容💡 驱动世界的五大力量达利欧首次揭示了他分析世界的宏观框架,即五股相互作用的巨大力量:金钱与债务、国家内部的冲突、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自然(干旱、洪水、瘟疫),以及人类的创造力与技术。他认为,理解这五股力量是预测未来的关键。“要想预测全球经济会发生什么,我学到了,有五股巨大的力量共同作用,创造出一个在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大约持续八十年的大周期。”❤️ 痛苦 + 反思 = 进步这是达利欧个人和桥水基金成功的核心原则。他认为,人生中最好的学习都来自于痛苦的经历。痛苦是一个信号,它提醒我们停下来,反思现实的运作规律,并总结出更好的应对原则,从而实现进化和成长。“记住,痛苦加上反思,等于进步。正是基于这个原则,我的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 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在动荡的时代,达利欧给出的首要生存建议是保持灵活性。他引用中国俗语,建议个人不要将所有资产和未来都锚定在一个地方,要拥有随时迁移的能力,并建立强大的财务实力,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香港有句中国俗语,叫‘聪明的兔子有三个洞穴’……能够去往好的地方,远离坏的地方,这是其中一部分。”🧘 超觉冥想的力量达利欧坦言,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对他的成功和人生起到了巨大作用。它能帮助人在混乱中保持冷静,以一种更客观、更具大局观的“忍者心态”处理问题,这对于高质量的决策和度过人生低谷至关重要。“那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哦,巨大,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极度的真实与透明达利欧分享了桥水基金独特的企业文化。他强调,要让“最好的想法胜出”,就必须建立一个极度真实和透明的环境,鼓励有意义的辩论,而不是让层级和权力决定一切。这种文化是打造A级团队和实现“创意择优”的基石。“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极度的真实和透明,实现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Ray Dalio: We’re Heading Into Very, Very Dark Times! America & The UK’s Decline Is Coming!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51h 2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1.a16z创始人Ben Horowitz:创始人为何失败以及为何你需要直面恐惧📝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产品圈的顶级播客 Lenny's Podcast。本期嘉宾是硅谷传奇投资人、A16Z 联合创始人、《创业维艰》的作者 Ben Horowitz。在这场深度对话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关于领导力、创业和 AI 的核心洞见。你将听到,为什么作为领导,你最糟糕的选择是犹豫不决,而你唯一创造价值的时刻,就是做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决定。Ben 还会首次揭秘产品经理“圣经”《优秀的产品经理,糟糕的产品经理》背后充满沮丧的创作故事。此外,他还将从投资 Databricks 和 WeWork 创始人等争议案例中,提炼出反直觉的投资哲学,并对甚嚣尘上的“AI泡沫论”给出了犀利回应。这不仅是一次访谈,更是一堂来自顶级大脑,关于如何直面恐惧、拥抱挣扎、最终成就卓越的实战大师课。👨‍⚕️ 本期嘉宾Ben Horowitz,全球顶尖风险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联合创始人。他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创业维艰》(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和《你如何定义你是谁》(What You Do Is Who You Are)的作者。作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和思想家之一,他以其深刻、直率的风格,为无数创业者和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领导力:直面恐惧与艰难抉择01:51 最糟糕的选择不是犯错,而是犹豫不决05:28 飞行员的故事:成功是一连串微小而正确的艰难决策10:42 “跑向恐惧”:为什么领导者必须拥抱糟糕的选项17:14 领导力的价值:你唯一的价值,是做出多数人都不喜欢的决定CEO心法:从挣扎到卓越19:09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创业?你需要一种“非理性的渴望”22:25 Databricks 的故事:如何推动创始人想得更大24:30 “管理杠杆”:找到让你更强的人,而不是去教他们做事27:35 何时应该换掉创始人CEO?信心危机是崩溃的开始36:55 反直觉的创业教训:如何把握雇佣高管的节奏41:00 “别在家里当CEO”:一个被VC误解的建议产品经理的领导力42:05 《优秀的产品经理,糟糕的产品经理》的幕后:一篇充满沮丧的内部文件47:13 产品经理就是“迷你CEO”:你必须为产品的成败负责投资哲学与AI洞见49:01 WeWork争议投资背后的哲学:投资于强项,而非没有弱点53:05 AI泡沫论?当所有人都说是泡沫时,它就不是泡沫58:47 AI的未来:基础设施、深度应用和具身智能的巨大机会01:07:04 为什么美国必须引领AI发展?Ben Horowitz的另一面 & 闪电问答01:12:14 “Paid in Full”:为Hip-hop先驱建立养老金的基金会01:15:58 给CEO的最后忠告:预测下雨没用,建造方舟才能活01:16:52 书籍推荐:《世上最怪的人》与《写下我的过错》01:24:09 人生座右铭:“生活是不公平的”01:25:29 商业课程:用两张Hip-hop和一张Funk专辑构建🌟 精彩内容💡 领导力的唯一价值:做出不受欢迎的决定Ben Horowitz 颠覆了传统对“受欢迎的领导”的认知。他认为,如果一个决定所有人都同意,那领导者就没创造任何价值。领导力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刻,是你基于洞察,推动一个大多数人起初都反对的艰难决策。“如果一个决策所有人都同意,那你就没创造任何价值,因为没有你,他们也会这么做。所以,你唯一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就是你做了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决定。”🧠 CEO最大的敌人:犹豫Ben 强调,创业路上最致命的不是犯错,而是犹豫。犹豫往往源于眼前的选项看起来都糟透了。但作为领导,你的职责就是从一堆烂选择中,迅速找出那个“稍微不那么烂”的,然后坚决执行。“我们公司成立才十八个月……我们就上市了。这显然是个馊主意,但事实是,不这么干,我们就要破产了。那是个更烂的选择。”🎯 PM圣经的诞生:《优秀PM,糟糕PM》Ben 首次揭秘,这篇产品经理必读文章,源于他管理团队时一次极度沮丧的经历。他想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产品管理本质上是一个领导力岗位,即便你没有任何直接下属,你的工作依然是整合所有资源,对产品的最终成败负全责。“我写《优秀的产品经理,糟糕的产品经理》那篇文章,是想表达一个核心思想:这个岗位本质上是一个领导力岗位。而且这个领导力岗位还很微妙,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人向你汇报。”💰 反直觉投资哲学:投资于强项,而非没有弱点从投资备受争议的 WeWork 创始人 Adam Neumann,到早期发掘 Databricks,Ben 分享了 A16Z 的核心投资理念:他们寻找的是拥有世界级强项的创始人,而不是没有缺点的完人。他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是他最耀眼的成就,而非最糟糕的过错。“你不能用一个人身上发生过的最糟糕的事情来评判他……你要根据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来评判,而不是他们搞砸的地方。因为那才是你看到天赋的地方。”🤖 AI不是泡沫,而是新纪元面对甚嚣尘上的“AI泡沫论”,Ben 犀利地指出,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件事是泡沫时,它往往就不是泡沫。他认为,与当年缺乏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泡沫不同,如今的 AI 公司拥有真实的产品力、惊人的收入增长,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而非虚假的繁荣。“当时之所以是(互联网)泡沫,是因为单位经济模型行不通。而现在这些 AI 公司都是能正常运作的,它们的定价也与它们的增长速度相匹配。所以,情况不一样。”🌐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46B of hard truths: Why founders fail and why you need to run toward fear | Ben Horowitz (a16z)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41h 2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30. 人性是天生还是被建构?乔姆斯基 vs 福柯世纪哲学大辩论📝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1971年于荷兰举行的一场载入史册的哲学辩论。辩论双方是美国语言学泰斗、麻省理工学院的诺姆·乔姆斯基,与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大师、法兰西公学院的米歇尔·福柯。这场辩论围绕一个永恒的议题展开:人性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社会的建构?在这场交锋中,您将听到乔姆斯基从语言学习的奇迹出发,论证人类心智中存在先天的认知结构;而福柯则犀利地指出,我们所谈论的“人性”、“知识”甚至“正义”,都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由无形的权力与知识网络(épistèmè)所塑造的产物。辩论从抽象的哲学思辨,一步步深入到政治实践的核心:推动社会变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追求一种普世的“正义”,还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斗争?这不仅是两位思想巨人的智慧碰撞,更是两种世界观的激烈对决,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自我、社会与未来的思考。🧠 本期嘉宾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美国语言学泰斗、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荣休教授。以其普遍语法理论闻名,认为人类语言能力根植于先天的认知结构,对20世纪的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大师,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人文学科,主要研究知识、权力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挑战了关于人性、历史和真理的传统观念。⏱️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思想巨人的登场01:48 两种“伽利略”:福柯的结构主义与乔姆斯基的主体论02:45 从理论到政治:辩论的两个核心层面人性:与生俱来的心智结构 vs 需要被质疑的历史概念05:56 乔姆斯基的论证:从语言学习的普遍奇迹看先天的“人性”09:31 福柯的反驳:为何“人性”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概念?11:27 创造力之辩:是普遍的个人天赋,还是知识“网格”的整体变革?25:27 规则的根源:分歧点在于规则是源于人类心智,还是社会形态?从哲学思辨到政治实践29:26 乔姆斯基的政治理想:一个让“人性”得以实现的无政府工团主义社会30:35 福柯的政治任务:批判并揭露教育、司法等机构中隐形的权力34:13 核心冲突:革命的理想根基是否只是资产阶级的神话?终极目标:正义还是权力?38:16 公民不服从:行动的正当性是来自更高的“正义”还是阶级斗争的需要?44:40 辩论高潮:无产阶级发动战争,是为了赢,还是因为正义?47:55 两种立场的交锋:为“正义”而战 vs. 为“权力”而战尾声:理论与现实的交织51:04 知识分子的角色:国家机器的仆人还是革命力量?52:47 在“帝国心脏”搞革命:乔姆斯基为何能在MIT从事反战活动55:15 辩论结束🌟 精彩内容💡 人性是先天图式,还是历史幻象?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有限的经验下掌握复杂的语言,这证明我们天生就拥有一套心智结构,这便是“人性”的基石。福柯则认为,“人性”本身就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被发明出来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它来作为永恒真理的出发点。“(人性)这套先天的、指导我们社会、智力和个人行为的组织原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这个概念所指的东西。” —— 乔姆斯基💡 批判权力,而非构想乌托邦面对如何改变社会的问题,乔姆斯基构想了一个能实现人性的理想社会。福柯则认为,在批判和揭露当前社会中所有看似中立的权力机构(如学校、医院、法院)之前,任何乌托邦蓝图都可能复制旧的暴力。“我们当代社会真正的政治任务是,批判那些看似中立和独立的机构的运作方式,使得一直以来通过它们暗中行使的政治暴力最终被揭露出来。” —— 福柯🚀 革命的终点:正义还是权力?这是整场辩论最激烈的交锋。乔姆斯基坚持,任何政治行动,包括暴力革命,其正当性都必须建立在它能导向一个“更公正”的社会这一基础上。福柯则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回答:斗争本身就是为了夺取权力。“无产阶级向统治阶级开战,不是因为它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无产阶级向统治阶级开战,是因为它想在历史上第一次夺取权力……人们发动战争是为了赢,而不是因为战争是正义的。” —— 福柯🧠 在“帝国心脏”搞革命当被问及如何能在作为美国主要军事承包商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工作时,乔姆斯基坦言,压迫性体制中也并存着自由的价值观。他认为激进分子可以、也应该利用体制内的自由资源来反抗体制本身。“我认为卡尔·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学习是完全正确的。他利用他试图推翻的那个文明的资源,实际上是其自由价值观,来反抗它,这是对的。我认为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这里。” —— 乔姆斯基🌐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Debate Noam Chomsky & Michel Foucault - On human nature [Subtitled]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455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SP4:跨国串门儿计划一万订阅特别回顾,从技术流程到内容选择与想法📝 本期播客简介这是一期“跨国串门计划”的特别节目。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一恺将亲自揭开这个AI播客克隆频道的神秘面纱。你将听到一个完整的幕后故事:从如何利用一套AI工作流实现内容的自动化翻译、声音克隆与文稿生成;从如何筛选高价值内容,到坚持“完整搬运”和“克隆原声”背后的思考。此外,一恺还将分享频道的未来规划,包括新开的财经子频道「投研声译局」,以及将这套AI克隆技术工具化的愿景。这不仅是一次回顾,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利用AI打破信息壁垒、进行高质量内容创作的真诚分享。 (本篇 shownotes 也都是由 AI 生成的)⏱️ 时间戳00:00 开场 & 一万订阅特别节目简介AI克隆播客的幕后流程00:53 制作流程揭秘:从音频转录、AI翻译到声音克隆01:42 AI工具链:如何用AI全自动生成Shownotes与公众号文稿02:31 从海量内容到精华文章:微信公众号的诞生背景频道理念与未来规划04:06 频道初衷与定位:坚持免费公益,打破信息壁垒05:27 未来计划:降低AI内容比例,拓展健康与自我提升06:12 新尝试:启动子频道「投研生意局」内容选择:如何筛选全球优质信息06:43 我的四大信息源:从固定订阅到朋友推荐与Deep Research09:04 筛选标准:如何用AI判断内容含金量,坚持“完整搬运”播客与个人思考11:04 内容偏好:为何青睐AI前沿实践、深度产品与自我提升11:52 播客的“酿酒”哲学:主播、嘉宾与环境如何影响内容质量13:55 为何坚持克隆原声:声音是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感从频道到工具:未来的愿景15:14 个人项目的局限与未来的工具化构想16:34 面对“模仿者”:从不悦到坦然的心态转变17:01 探索付费社群:如何让公益频道更健康地运转🌟 精彩内容💡 AI时代的“内容魔法”主播一恺详细拆解了克隆播客的全流程:自动转录、AI翻译、AI声音克隆合成,甚至连Shownotes和公众号精华稿都由AI辅助生成。这套高效的工作流,是频道能够保持高产和高质量的关键。❤️ 坚持免费公益的初心频道将始终坚持免费和公益的性质,他不期望通过构建新的信息壁垒来获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能接触到一手的高质量信息,从而实现自我提升。“仍然是回到初衷,其实就是想要为自己和为朋友们提供一些高质量的信息,然后这一点也一直没有背离。”🔍 全球优质内容的“炼金术”分享了自己从多个渠道(固定信源、朋友推荐、深度研究、专用工具)发掘全球优质播客的方法,并解释了如何通过AI预判内容的“含金量”,坚持完整搬运,以保留第一手信息的原汁原味。“我始终坚持认为通过完整的经历论述等等,逐渐的静下来才能够感受到主持人和嘉宾碰撞的这种智慧。”🗣️ 为何执着于克隆“原声”在众多AI声音中,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克隆原主持人和嘉宾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创作者的尊重,更是为了保留声音背后“人”的魅力与温度,建立一种超越纯信息的信任感与连接感。“它就是一个太过纯粹的信息,是没有人味儿在的,它不指向一个具体的人……其实会让我觉得比较失望,或者说它并不播客。”🚀 从个人项目到未来工具主播坦言,目前频道的形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他希望未来能将这套AI克隆流程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工具或服务,不仅服务于中文听众,更能帮助中国的好内容走向世界。“其实还是想要再把这套东西做成一个工具性质或者说服务性质的东西……让这种来自中国的视角和声音有机会被克隆成英文,或者说克隆成其他更多的语言传播出去。”📒 播客内提到的第一期特别节目链接 #SP1: 跨国串门儿计划背后的故事yikai 的信源整理 推荐的播客 Whynot Podcast我的即刻一恺的微信联系方式:iEvenight(备注听友)
2025-09-1317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9. 深度工作法:心流、对抗倦怠、提升终极生产力的三步法📝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的健康科学播客 Huberman Lab。本期节目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 Andrew Huberman 主持,对话《深度工作》的作者、计算机科学家 Cal Newport。在这场关于专注与生产力的深度探讨中,Cal Newport 将分享他那近乎“苦行僧”般的数字生活方式——一个没有社交媒体的智能手机究竟是何体验?他将揭示“伪生产力”如何让我们陷入忙碌而低效的陷阱,并颠覆我们对“心流”的传统认知,将其与实现真正进步的“刻意练习”清晰地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本期节目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方法论,比如如何通过“主动回忆”高效学习,以及在节目最后,Cal Newport 总结的提升生产力三步法:拉动式系统、多尺度规划和收工仪式。无论您是感觉被信息淹没,还是希望在不耗尽精力的情况下完成高质量工作,这期节目都将为您提供一套强大且有科学依据的工具箱,帮助您夺回注意力的主导权。👨‍⚕️ 本期嘉宾Cal Newport,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畅销书作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其著作《深度工作》、《数字极简主义》和《慢生产力》等,为如何在分心时代保持高效与专注提供了深刻见解和实用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数字极简主义者的日常05:01 没有社交媒体的智能手机是什么体验?06:09 “短信破产”:处理信息交流的独特方式07:00 深度工作的物理空间:一个没有科技的书房与壁炉深度工作的奥秘09:04 散步与壁炉:如何利用环境激发不同思维模式11:24 “生产性冥想”:在行走中训练你的专注力13:25 白板的力量:与顶尖学者共同思考的秘密武器16:35 高质量笔记本如何将你的思维推向新高度19:27 想法捕捉:为什么应该在最终工具中做笔记?重新定义学习与进步20:47 “主动回忆”:全A学生的终极学习法,高效但极度痛苦27:10 刻意练习:吉他高手为何会专注到忘记呼吸?29:03 别再迷信“心流”:进步的本质是痛苦,而非愉悦警惕!数字时代的隐形陷阱35:20 行为成瘾:你的手机焦虑从何而来?43:03 任务切换的灾难:为什么查看一次邮件会浪费你15分钟?58:29 伪生产力:我们是如何陷入“看起来很忙”的陷阱的53:13 儿童与科技:为什么16岁前不该拥有智能手机1:07:15 ADHD背后:有多少注意力问题是手机“训练”出来的?1:14:10 TikTok的魔力:纯粹为“停留时间”优化的上瘾机器慢生产力:对抗倦怠的哲学1:18:28 “数字禁食”与“拥抱无聊”:如何训练大脑的专注耐力1:25:32 “独处剥夺”:持续社交带来的认知疲劳1:28:24 时间分块:Cal Newport 的日程管理核心1:30:40 失眠经历如何催生了“慢生产力”哲学1:48:06 职业倦怠的根源:不只是工作量,更是工作的“种类”终极生产力三步法2:05:37 第一步:拉动式系统(一次只处理最重要的2-3件事)2:12:16 第二步:多尺度规划(用季度、周、日计划掌控人生)2:22:04 第三步:收工仪式(如何让大脑在下班后真正“关机”)2:24:21 总结与讨论🌟 精彩内容💡 一个没有社交媒体的智能手机Cal Newport 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智能手机上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应用。通过移除那些被精心设计用来吸引注意力的产品,手机回归为一个纯粹的功能性工具,而非一个让人沉迷和焦虑的来源。“如果手机上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应用,它其实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它实际上是一件有用的技术产品,你很高兴拥有它,但你并不会用得那么频繁。”💡 刻意练习 vs. 心流:进步的真相是痛苦Cal Newport 澄清了一个常见的误解:“心流”是表现时的愉悦状态,而真正带来技能提升的“刻意练习”恰恰是其反面——它要求你走出舒适区,过程充满挣扎和不适,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努力。“那种让你进步的练习状态,是心流的反面。当你像那个职业吉他手一样练习时,你知道每一秒钟的流逝,因为那极其困难。”💡 “主动回忆”: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还在用划重点和重复阅读的方式学习吗?Cal Newport 分享了他大学时期的“学霸秘诀”——主动回忆。即合上书本,凭记忆复述和梳理知识。这个过程虽然脑力消耗极大,但学习效率和记忆巩固效果远超传统方法。“这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很高效,不花太多时间,但对脑力要求极高。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们常常回避它。”💡 警惕“伪生产力”陷阱你是否也整天忙于回复邮件和参加会议,却感觉一事无成?Cal Newport 提出了“伪生产力”的概念,即用可见的活动(如收发邮件)来代替真正有价值的产出。这种现象在数字工具的催化下愈演愈烈,是现代知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在无法量化的情况下,我们用可见的活动来代表有用的努力。…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提升生产力的终极三步法在节目最后,Cal Newport 总结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生产力系统:1. 用“拉动式系统”限制同时进行的工作,减少认知开销;2. 通过“多尺度规划”确保日常行动与长期目标一致;3. 建立“收工仪式”,让大脑在工作结束后能彻底放松,避免焦虑。“当你的时间块不包括那个(沟通),你就不做。…你只需要鼓起意志力去做的就是遵守一个单一的规则:我遵循我的时间块。”🌐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Dr. Cal Newport: How to Enhance Focu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12h 3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8. AI 如何重塑产品角色:AI时代产品经理的生存指南与未来技能📝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顶尖创投播客《Lenny's Podcast》AI 来了,产品经理要失业了?恰恰相反,这正是产品经理进化的最佳时机!本期我们请来了产品界的一对传奇夫妻 Oji 和 Ezinne Udezue。两人加起来拥有超过五十年的产品领导经验,曾分别在 Calendly, Typeform, WP Engine, Twitter, Microsoft 等顶尖公司担任首席产品官或产品负责人。他们将分享在 AI 浪潮下,产品经理的角色正在如何被重塑,哪些核心价值始终不变,又有哪些新技能是未来成功的关键。你会听到,为什么 Oji 在过去一年写的代码比之前十年还多;为什么 Ezinne 认为“谦逊”和“好奇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以及他们提出的“造船厂”团队模型和“尖锐问题”理论,将如何帮助你在混乱中找到方向。这不仅是一堂关于产品管理未来的大师课,更是一份凝聚了五十年智慧的职业与人生指南。👨‍⚕️ 本期嘉宾Oji Udezue & Ezinne Udezue,产品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与领导者,夫妻二人合计拥有超50年的产品经验,合著有新书《Building Rocket Ships》。Oji Udezue:曾任 Calendly 和 Typeform 的首席产品官(CPO),并在 Twitter、Atlassian 和微软领导过产品团队。他热衷于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新技术。Ezinne Udezue:曾任 WP Engine 的首席产品官(CPO)和 Procore 的产品副总裁。她对 AI 伦理和建立高绩效产品组织有深刻见解。📒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AI 来了,产品经理失业了?不,是进化了!Ezinne 认为,AI 非但不会让产品经理失业,反而会把他们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客户洞察。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利用 AI 把那些不喜欢干的活儿外包出去,从而承担更具战略性的工作。“二零二四年,很多人说‘AI 来了,产品经理要失业了’,这让我很恼火。而另一些人说‘AI 来了,我们正好可以把那些我们不喜欢干的活儿交给 AI,然后去专注做我们该做的事’。后面这种说话方式的人,就是我希望团队里有的那种人。”🛠️ 未来产品经理的五项核心超能力Ezinne 指出,在 AI 时代,产品经理最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好奇心、谦逊、主动性(Agency)、深刻的数据素养,以及超越提示词工程的评估(Evals)能力。能够承认自己不懂,并以学习者的姿态重新开始,是成功的关键。“这个人是否足够谦逊和好奇,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并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重新开始?”🚀 成功的捷径:找到你的“尖锐问题”Oji 强调,产品成功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选择一个足够“尖锐”的问题。这意味着找到一个古老而核心的用户需求,用全新的技术去重构解决方案,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转型”。“避免‘醉汉式创业’的方法就是,选择那些古老的核心需求,然后用新的技术方式去重新构想它……他们就会觉得‘这太有吸引力了,我的钱你现在就拿走吧’。”🤖 亲自动手,拒绝纸上谈兵Oji 分享了他如何通过将自家住宅AI自动化(装上传感器、训练模型)来亲身学习和实践最新技术。他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为自己构建个人软件,解决自己的真实问题。“过去一年我写的代码,比我之前十年加起来都多。因为现在写代码,本质上就是在做架构设计和用自然语言描述。”❤️ 五十年智慧沉淀:最重要的产品教训两位嘉宾总结,最重要的教训包括:选对“尖锐问题”、追求“简洁”、敢于拥有自己的“观点”、并坚持不懈地沟通“为什么”。而最有价值的客户洞察,来源于观察用户“做什么”,而非听他们“说什么”。“人们之所以创造复杂的解决方案,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害怕做决定,害怕提出自己的观点……你最好是选择一个观点,把它发布出去,错了,然后再调整。”🌐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AI is reshaping the product role | Oji and Ezinne Udezu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11h 1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7. 反脆弱:从无序中获益的事物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谷歌演讲📝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思想家、《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谷歌举办的一场经典讲座。在这场围绕其核心著作《反脆弱》的演讲中,塔勒布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固,而是“反脆弱”——一种能从混乱、波动和压力中获益的特性。他从寄往西伯利亚的包裹聊起,用生动幽默的类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何有些事物会在冲击下变得更强大。您将听到他如何将这一思维模型应用到医学、经济、个人生活乃至伦理等多个领域,并犀利地批判了那些试图过度稳定系统而造成巨大伤害的“脆弱派”专家。这不仅仅是一场知识讲座,更是一次思维模型的重塑,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不仅能生存下来,更能茁壮成长。原讲座时间:Jan 3, 2013👨‍🏫 本期嘉宾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黎巴嫩裔美国思想家、统计学家、前风险交易员,现任纽约大学理工学院风险工程学特聘教授。他是畅销书《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又名《切身利益》)等“不确定性”系列丛书的作者。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风险管理和预测的根基,深刻影响了金融、哲学和决策科学等领域。⏱️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反脆弱:一个颠覆性的概念03:54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固”,而是“反脆弱”04:34 “请粗暴对待”:从寄往西伯利亚的包裹理解反脆弱06:32 回报曲线:脆弱的凹性与反脆弱的凸性08:04 非线性伤害:为何从10米高处跳下致命,而从10厘米跳100次无妨10:51 “祖母温度”悖论:平均值如何误导我们三元结构:脆弱、强韧与反脆弱的应用12:33 从有机体到经济:万物皆需压力源14:44 系统的反脆弱:“杀死我的,让别人更强大”16:37 “脆弱派”的危害:过度干预如何摧毁系统18:27 杠铃策略与塞涅卡的智慧:如何构建反脆弱的人生21:46 知识的两种来源:理论家的“教鸟儿怎么飞”与实践者的凸性试错25:40 医学中的反脆弱:为何对轻症患者的过度治疗是危险的伦理、智慧与实践28:17 伦理的核心:切身利益(Skin in the Game)30:37 问答环节:漫长的和平是否意味着更危险的战争?34:03 小即是美:为何小比大更稳健38:09 波动性的好处:小规模的森林火灾如何防止系统性崩溃42:07 林迪效应:时间是最终的脆弱性检测器46:59 如何检测脆弱性:一个关于“二阶导数”的简单方法🌟 精彩内容💡 脆弱的反义词是反脆弱塔勒布颠覆了我们对“脆弱”的传统认知。他通过寄往西伯利亚的包裹这一生动比喻指出,“脆弱”的对立面并非“坚固”或“有韧性”,而是那些能在压力、混乱和波动中变得更强的事物。这是一个全新的范畴,他将其命名为“反脆弱”。“脆弱的东西...不希望被粗暴对待,不想要波动性...那么它的反面,就应该是某种热爱波动性的东西。”🔧 非线性伤害与凹凸性反脆弱的核心在于非线性的回报。塔勒布解释,脆弱的事物具有“凹性”特征:冲击带来的伤害会加速增长(从10米高处坠落的伤害远大于100次从10厘米处跳下)。相反,反脆弱的事物具有“凸性”,能从小冲击中获得不成比例的巨大收益。“你从十英尺高跳下来受的伤,比你从一英尺高跳十次受的伤要严重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伤害的加速效应。”🏛️ 系统的反脆弱:“杀死我的,让别人更强大”塔勒布将反脆弱思想提升到系统和伦理层面。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系统(如餐饮业或硅谷)恰恰依赖于其组成部分(创业者)的脆弱性。个体的失败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从而让系统整体变得更强大、更具适应性。“一个运转良好的系统,是一个分层的系统。比如餐饮业之所以能很好地运转,是因为它的组成部分——那些创业者——是脆弱的。”⚖️ 杠铃策略:现实生活中的反脆弱实践如何将反脆弱应用于个人决策?塔勒布提出了“杠铃策略”。与其将所有资源投入“中等风险”的选项,不如将绝大部分(如80-90%)置于极度安全的资产中,同时将一小部分(10-20%)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机中。这种两极化的策略远比单一策略更为稳健。“把你百分之八十的钱投入无风险资产...百分之二十投入投机性资产,这远比把所有钱都投入中等风险的资产要稳健得多。”⏳ 林迪效应:时间的智慧塔勒布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启发式法则——林迪效应。对于不会自然腐坏的事物(如思想、技术、书籍),其存在的时间越久,未来的预期寿命就越长。时间本身就是一把筛选器,能够自动淘汰掉脆弱的东西,留下强韧与反脆弱的事物。“一本已经印行了三千年的书...很可能还会再被阅读三千年。不管最新的知识分子告诉我它是否理性——我不信理性。我相信脆弱性。”🌐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Antifragil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 Nassim Nicholas Taleb | Talks at Googl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147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6.马斯克谈狗狗币、擎天柱、星链手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以及西方世界为何内爆📝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克隆了 All-In Podcast 峰会。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梦想家——Elon Musk,在这场信息密度极高的深度对话中,Elon Musk 详细阐述了他旗下各大公司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通往未来的宏伟蓝图。你将听到他对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终极构想,为何坚信它将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产品”;了解特斯拉下一代 AI 芯片如何实现 40 倍性能飞跃,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何时会感觉“有了意识”;SpaceX 的星舰项目又遇到了哪些“史上最难”的工程挑战。访谈后半段,话题升至哲学层面,Elon 分享了他对 AI 何时超越人类的惊人预测,并对“西方的自杀”等文明层面的问题表达了深切忧虑。最后,他揭示了驱动自己一切事业的核心——一种“好奇心”的哲学,以及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紧迫性与时间表。这不仅是一次关于科技的对谈,更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思想风暴。👨‍🚀 本期嘉宾Elon Musk,SpaceX、特斯拉、xAI 的首席执行官。他是工程师、发明家、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企业家之一。他致力于通过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革命,解决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并推动人类文明向多行星物种迈进。🌟 精彩内容💡 Optimus 将是史上最了不起的产品Elon Musk 详细解读了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挑战,包括从零开始打造供应链、攻克拥有27个自由度的灵巧手、以及实现大规模量产。他预计在年产百万台时,单机成本可降至2万美元左右,并坚信这是他所有项目中潜力最大的一个。“如果成功,Optimus 将是史上最了不起的产品。”🚀 AI 超越人类的时间线Elon Musk 给出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惊人预测。他认为,得益于算力的指数级增长,AI 最快在明年就能在任何单一领域超越最聪明的人类;大约在2030年,AI 的智能总量可能会超过全人类的总和。“最快明年,人工智能在任何单一领域都会比任何一个人类更聪明……大概在五年内,人工智能可能会比全人类加起来还要聪明。”🤖 AI 芯片40倍性能飞跃特斯拉正在研发的 AI 5 芯片,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协同设计,解决了上一代芯片的核心瓶颈,将在关键运算上实现高达40倍的性能提升。这将为完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智能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算力基础。“从某些指标来看,AI 5 的提升会是 AI 4 的四十倍。”🪐 人类的“行星级冗余”马斯克再次强调了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紧迫性。他认为,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我们正处于一个让生命走出地球的短暂机会窗口。在火星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城市,是为了给人类意识创建一个“备份”,以应对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灾难。“让生命成为多行星物种的机会之窗,在地球四十五亿年的历史上,现在是第一次存在。”🌌 好奇心的哲学面对关于“西方文明衰落”的悲观论调,马斯克提出了自己的精神内核——一种“好奇心”的哲学。他认为,对宇宙本质的好奇、对探索星辰的渴望,是驱动人类前进、保持乐观并赋予生命意义的终极动力。“我有一种好奇的哲学,就是……我只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为了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必须……扩大意识的广度和尺度。”🌐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Elon Musk on DOGE, Optimus, Starlink Smartphones, Evolving with AI, Why the West is Imploding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035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5. 谷歌地图之父Bret Taylor:AI 智能体将如何重塑商业与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顶尖创投播客《Lenny's Podcast》本期嘉宾 Bret Taylor 的履历堪称科技圈的“满级人类”。他联合创造了 Google Maps,发明了“点赞”按钮,曾任 Facebook 首席技术官和 Salesforce 联席首席执行官,如今更是 OpenAI 的董事会主席。在这期节目中,这位传奇缔造者将分享他从早期重大失败中提炼出的产品心法,以及在谷歌、Facebook、Salesforce 等巨头公司不同高管职位上保持成功的核心思维模式。Bret 还会深入剖析 AI 时代的创业机会图谱,告诉你为什么“智能体就是新应用”,以及初创公司应该聚焦于哪些赛道。你将听到关于编程的未来、AI 时代教育的变革、基于成果的定价模式,以及“点赞”按钮诞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场信息密度极高,充满前瞻性洞见的大师课。👨‍⚕️ 本期嘉宾Bret Taylor,一位传奇的产品缔造者和创始人。他曾联合创造 Google Maps,联合创办 FriendFeed(在此发明了“点赞”按钮),后担任 Facebook CTO。他创办的 Quip 被 Salesforce 收购后,他出任 Salesforce 联席 CEO。他目前是 AI 初创公司 Sierra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同时担任 OpenAI 董事会主席,并曾任 Twitter 董事会主席。📒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从惨痛失败到伟大创新Bret 分享了他早期在谷歌领导 Google Local 项目失败的经历。项目只是对黄页的简单数字化,缺乏吸引力。这次失败让他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创新不是复制,而是利用新技术创造一种与旧事物完全不同的、原生于新平台的体验,这一理念直接催生了 Google Maps。“与其简单地把过去的东西数字化,不如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才能回答新用户的那个问题:‘我凭什么要花时间在你这儿?’”🚀 成功的核心秘诀:“影响力思维”Bret 将自己的成长归功于 Sheryl Sandberg 的一句忠告。他不再将工作塑造成自己喜欢做的样子,而是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能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什么?” 这让他跳出舒适区,从关注纯技术和产品,转向解决对公司成功最关键的问题,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商务合作。“我养成了每天早上醒来都会问自己的习惯:今天我能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什么?我从创造影响力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AI创业指南:“智能体就是新应用”Bret 将 AI 市场分为三层:基础模型层(初创公司应避开)、工具生态层(有机会但风险高)和应用层。他认为最大的机会在应用层,而未来的产品形态就是“智能体”(Agents)。这些智能体能自主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带来可衡量的生产力跃升。“我认为‘智能体’就是新的‘应用’(app)。这将是产品形态的未来。”💻 编程的终局:操作代码生成机器Bret 认为,未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思维,比学习具体编程语言更重要。软件创造将从手动打字,转变为操作一台“代码生成机器”。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为 AI 而非为人类设计的、更注重可验证性的新型“编程系统”。“创造软件的行为,将从在终端里打字,转变为操作一台代码生成机器。而操作这台机器需要系统性思维。”💰 AI 时代的商业模式:基于成果定价Bret 相信,AI 将推动软件行业从按席位/用量付费,转向“基于成果的定价”。以他的公司 Sierra 为例,客户按 AI 智能体成功解决的客户问题数量付费,而非通话时长或 token 数量。这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利益前所未有地保持一致。“我认为我们将经历类似的转型:整个市场都会向智能体发展,整个市场都会向基于成果的定价发展。”❤️ “点赞”按钮的诞生故事Bret 揭示了“点赞”按钮的起源。在 FriendFeed,为了清理评论区里大量“酷”、“哇”等无意义的确认性评论,他们设计了一个“一键评论”功能。最初的爱心图标被认为情感过于强烈且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最终选择了更中性但积极的“Like”。“我们想解决的产品问题是,把所有这些单词评论去掉,这样讨论区里才是真正的评论...所以我们最初的框架是‘一键评论’。”🌐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e saved OpenAI, invented the “Like” button, and built Google Maps: Bret Taylor (Sierra)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101h 21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4. 查理·芒格的终身智慧:穿越经济迷雾,直面人性与未来📝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是一场传奇投资人查理·芒格于 2011 年在密歇根大学进行的深度对话。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芒格以他一贯的坦率和犀利,剖析了当时的经济困境、华尔街的道德失灵以及政治体系的功能障碍。你将听到他对于如何度过经济寒冬的实用建议,远不止是投资,更是关于人生的态度。芒格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导致危机的会计准则和监管漏洞,并为美国的未来开出了一剂“猛药”——一场前所未有的可再生能源基建革命。在精彩的问答环节,他更是妙语连珠,就如何抓住人生机遇、看待亚洲崛起、选择职业道路等问题,为在场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了超越时间的智慧箴言。这不仅是一场经济论坛,更是一堂关于理性、正直和终身学习的人生大师课。👨‍⚕️ 本期嘉宾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沃伦·巴菲特的传奇合伙人。以其深邃的智慧、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模型)和对商业伦理的坚持而闻名于世。他曾于二战前在密歇根大学主修数学。Becky Quick:CNBC 王牌财经节目《财经论坛》(Squawk Box)的联合主播,资深财经记者,本场对话的主持人。🌟 精彩内容💡 不要自怨自艾,埋头苦干面对艰难的经济环境,芒格的建议简单而深刻:停止抱怨,像他大萧条时期的叔叔一样坚韧地工作。他认为,在生活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永远不要自怨自艾……另一件你永远不该有的东西,是嫉妒。这是七宗罪里唯一一个你永远不会从中得到任何乐趣的罪。”🛠️ “轻易得来的钱会让人彻底腐化”芒格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尔街的道德崩溃源于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他严厉批评了为虎作伥的会计行业,称安然公司的会计方法是“按神话计价”,并认为这些本应扮演“裁判”角色的成年人,彻底辜负了社会。“当白痴和流氓靠着荒谬的理论销售劣质抵押贷款大发横财时,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行为。”🚀 美国的未来:一场大规模的太阳能革命当被问及如何刺激经济时,芒格提出了一个宏大而具体的愿景:启动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建计划,全力转向以太阳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他认为这不仅能创造就业,更是为文明解决最核心的能源问题。“我说的可不是玉米。用玉米做汽车燃料,是世界历史上最愚蠢的想法之一。”🤔 人生的少数重大机遇芒格分享了他曾外祖父的投资哲学:人生中真正能带来巨大改变的机会屈指可数。当这样的机会出现时,必须果断地、大规模地抓住它,而不是畏缩不前。“如果你看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整个历史,如果你把最好的二十笔交易去掉,我们的记录就是个笑话。”🏛️ 最佳政治体制?向李光耀学习在对话的最后,芒格出人意料地将新加坡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政府体系之一”。他建议所有想了解如何有效治理、理性决策的人,都去深入研究李光耀的生平和著作。“别问查理·芒格,去研究李光耀的生平和著作吧。你会大吃一惊的。”🌐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A Conversation with Charlie Munger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91h 5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3. 掌控新陈代谢:顶级科学家揭秘生酮饮食如何逆转慢性病、优化大脑与身体机能📝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英国顶尖商业播客《The Diary of a CEO》本期嘉宾 Dr. Andrew Knick 的故事,始于一段痛苦的个人经历。他曾是一个重达255磅的肥胖少年,尽管严格遵循所有“健康”建议,最终还是被诊断出患有无法逆转的慢性病。这段经历没有击垮他,反而点燃了他探索健康的终极热情,将他从患者变成了顶尖的代谢学科学家。在本期节目中,Dr. Knick 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揭示新陈代谢的核心秘密,解释为何血糖控制是通往长期健康的金钥匙。他不仅会详细拆解“生酮饮食”的科学原理、实践方法与常见误区,还会现场吃下橘子,用他身上的动态血糖仪实时展示“健康食品”如何引爆你的血糖。这不仅是一堂关于营养学的科学课,更是一份对抗现代食品工业陷阱、夺回身体掌控权的终极行动指南。👨‍⚕️ 本期嘉宾Dr. Andrew Knick,一位顶尖的科研学者,他参与了超过100项关于新陈代谢健康、糖尿病和生酮饮食的研究。他本人也是一位一型糖尿病患者,将个人与疾病斗争的经验融入科研,致力于通过科学赋能大众,帮助人们预防慢性病、提升认知能力并优化身体机能。📒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从患者到科学家:痛苦是最好的燃料Dr. Knick 的科研之路始于他自己与肥胖和慢性病的斗争。“我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但我最后还是得了肥胖症。”这段亲身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传统健康建议的局限性,并激励他投身代谢科学研究,最终用科学武器武装自己,也赋能他人。🧠 告别脑雾,拥抱清晰:生酮的认知优势你是否也经历过饭后犯困、精力不济?Dr. Knick 解释说,这往往是血糖“过山车”导致的。生酮饮食通过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酮体,能显著提升认知能力和专注力。“导致酮体利用的饮食干预增加了可用能量,因此可能在保护大脑老化方面显示出潜力。”🍊 现场实验:一个“健康”橘子的真相为了直观展示食物对血糖的影响,Dr. Knick 在节目中吃下被认为是“超级食物”的橘子。通过他身上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听众可以亲眼看到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飙升。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食品”可能是隐藏的血糖炸弹。🏭 戳破食品工业的“美味陷阱”“你基本上需要一个营养学或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才能走进超市看懂标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Dr. Knick 犀利地指出,食品工业通过“零糖”、“生酮友好”等营销标签和精心设计的超加工配方,制造出让人无法抗拒的“食物噪音”,驱动我们过度消费,而这并非偶然。💪 自我实验: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 (N of 1)Dr. Knick 强调,科学研究提供的是人群平均值,但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可能就是那个研究中没有反应的人”。他鼓励每个人都进行自我实验,亲自尝试不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密码,而不是盲从任何单一的建议。🌐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he Diabetes Doctor: Keto’s Shocking Effect On Your Brain! If You Do This, You'll Die 10 Years Early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81h 2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2. 沃伦·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传奇演讲:投资与人生的终极智慧📝 本期播客简介这是一场投资界奉为圭臬的不朽演讲。1998年,沃伦·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与商学院学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在这场智慧盛宴中,巴菲特不仅分享了他沿用一生的格雷厄姆式投资心法,更用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思想实验和经典案例,阐述了他对商业、人性和幸福的深刻洞见。你将听到他著名的“经济护城河”理论、对“能力圈”的坚守、以及从“时思糖果”和“可口可乐”等传奇投资中提炼的商业本质。他还剖析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的教训,并给出了关于职业选择和人生习惯的肺腑之言。本期内容不仅是写给投资者的实战指南,更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人生哲学课。👨‍⚕️ 本期嘉宾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CEO,被誉为“奥马哈先知”、“股神”。他以遵循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而闻名于世,通过长期、专注的投资创造了惊人的财富神话,是全球最受尊敬的投资家和慈善家之一。🌟 精彩内容💡 人生的选择:你会买入哪位同学 10% 的人生?巴菲特通过一个精妙的思想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真正品质。他认为,决定一个人长期价值的并非智商或精力,而是诚实、慷慨等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养成的习惯。“习惯的枷锁,起初轻得难以察觉,直到最后重得无法挣脱。但在你们这个年纪,你们可以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经济护城河: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伟大企业巴菲特将伟大的公司比作一座被宽阔护城河保护的城堡。这条护城河可以是低成本、强大的品牌、专利或地理位置。他强调,投资者的任务是识别并投资于那些护城河不断变宽的公司。“如果你有一座美妙的城堡,外面总会有人想来攻击它……我们想往护城河里扔鳄鱼、鲨鱼,什么都行,来抵御竞争者。”💰 聪明的傻瓜: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中学到的教训巴菲特复盘了LTCM的倒掉,指出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如何破产的。核心教训是:为了赚你本不拥有也不需要的钱,而去冒险赌上你确实拥有而且确实需要的东西,是愚蠢至极的。“你的智商多高都无关紧要。如果你为了对你来说不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赌上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这根本就说不通。”🎯 能力圈法则:待在自己能理解的领域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重要的不是圈子有多大,而是清楚地知道圈子的边界在哪里,并坚决不踏出边界。“投资就是投入资金,并确保在未来能以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收回更多的钱。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明白你投资的是什么。”🎟️ 卵巢彩票:关于运气、公平与幸福的终极思考在演讲的最后,巴菲特提出了“卵巢彩票”的概念:如果在出生前你可以设计世界规则,但不知道自己会抽中哪个身份,你会怎么做?这个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幸运,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你会参与我所说的‘卵巢彩票’。那将是你生命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将决定你出生在这里,还是在阿富汗。”🌐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Warren Buffett speaks with Florida University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71h 24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1. 如何打造一款备受喜爱的 AI 产品|对话Granola CEO📝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风投 First Mark 出品的播客 MAD,主持人 Matt Turck 与 AI 笔记应用 Granola 的创始人兼 CEO Chris Pedregal 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Granola 作为一款发布仅一年多的产品,却已成为风靡硅谷的“第二大脑”,被无数科技圈人士誉为“改变生活”的工具。这期节目堪称一堂如何在 AI 时代打造爆款产品的大师课。为何他们坚信 Granola 的定位是“思考工具”,而不仅仅是会议记录器?在产品设计中,他们为何做出砍掉一半功能的惊人决定?作为后来者,他们又是如何思考与 OpenAI 等行业巨头的竞争?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产品策略的探讨,更是一次对 AI 如何重塑我们工作与思考方式的深刻洞见。🎙️ 本期嘉宾Matt Turck, First Mark 合伙人, MAD 播客主持人。Chris Pedregal, Granola 创始人兼 CEO。📒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少即是多:砍掉50%功能的极简产品哲学在公开发布前,Granola 团队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将已经开发得非常复杂的产品重新设计,砍掉了一半的功能。Chris 认为,在一个充满噪音的时代,简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这种对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是 Granola 能够让用户感到“惊艳”并脱颖而出的关键。“我们审视了所有功能,然后砍掉了百分之五十。我们基本上是重新设计,砍掉了一半的功能。”🧠 不做会议记录器,要做“思考工具”Granola 的创立初心并非进入拥挤的会议记录赛道,而是源于一个更大的愿景:AI 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思考方式,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考工具”来支持这一转变。会议只是获取用户上下文信息的最佳切入点,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的工作空间”。“我们不把自己看作一个会议记录器,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思考工具’。……AI 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和思考方式,必须有一个工具来支持这种转变,而这正是我们想做的。”🤫 后来者的生存法则:为何要打磨产品,而非匆忙发布MVP面对一个极其拥挤的市场,Granola 选择潜心开发近一年才公开发布。Chris 分享了他的反“MVP”理念:当今用户注意力被高度稀释,一个打磨精致、能带来惊艳第一印象的产品,远比一个功能不全的 MVP 更容易突围。在发布前,通过小范围用户测试快速学习,比公开发布后被海量相同反馈淹没更高效。“市场真的非常非常拥挤。所以推出一个更精致的产品,让人们一用就感到惊艳,是脱颖而出的一个方法。”🎯 小公司的竞争壁垒:如何与OpenAI等巨头共存面对“为什么 OpenAI 不做这个?”的灵魂拷问,Chris 提出了清晰的竞争策略。OpenAI 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做所有事,而创业公司的机会在于为特定的使用场景和特定类型的用户,提供远超于通用工具的极致体验。通过深度聚焦和量身定制,小公司依然可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OpenAI 会想为所有人做所有事。而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为特定的使用场景和特定类型的用户,提供远超于他们的体验?”🔮 AI的终极形态:从“第二大脑”到深度研究伙伴Granola 的未来远不止于会议笔记。Chris 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蓝图:当 AI 拥有了关于你的海量上下文后,它将成为你的深度研究伙伴。你可以向它提出复杂问题,比如“在我过去两年的所有会议里,哪家公司最适合领投我们的C轮融资?”,并在几秒内得到惊人智能的答案。“一个你可以问的问题是:‘在我们过去两年见过的所有人里,哪些公司最有可能领投我们的 C 轮融资?’……它可以在二十秒内遍历我两千五百次会议,然后给出一个惊人智能的答案。”🌐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to Build a Beloved AI Product - Granola CEO Chris Pedregal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658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20.脑机接口前沿:运动、昏迷、抑郁、人工智能融合📝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Big Technology》,与脑机接口公司 Precision Neuroscience 的两位创始人 Michael Major 和 Ben Rappaport 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对话。Ben 不仅是执业神经外科医生,更是 Neuralink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们将揭示一项革命性的脑机接口技术:一种无需刺入大脑组织、像透明胶带一样轻薄的柔性电极阵列。这项技术不仅更安全,还能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广度绘制大脑皮层的活动图谱。节目将深入探讨,为何我们绝大多数的意识体验都发生在“大脑表面”?我们能否利用这项技术,为大脑建立一个“基础模型”?除了帮助瘫痪者,这项技术未来将如何用于预测抑郁症、与昏迷患者沟通?以及,人类的记忆究竟能否像科幻电影里那样被“下载”?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前沿医疗科技的讨论,更是一次对大脑、意识到人机融合未来的深刻思考。🎙️ 本期嘉宾Michael Major, Precision Neuroscience 首席执行官。Ben Rappaport, Precision Neuroscienc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执业神经外科医生,Neuralink 联合创始人之一。🌟 精彩内容🧠 无损贴片式电极:一种更安全的脑机接口Precision 的技术核心是一个比透明胶带还薄的柔性电极阵列,它直接贴合在大脑表面,无需刺穿或损伤任何神经组织。这种非侵入性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安全性,也使得接口的移除和升级成为可能,为脑机接口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它实际上比一段透明胶带还要薄…它的设计就是为了放置在大脑表面,而不会刺穿或损伤神经组织。”🌍 意识的表面:为何大脑皮层是关键嘉宾 Ben Rappaport 解释了一个核心观点:人类几乎所有的意识体验,从运动、感到视觉,再到决策和记忆,都发生在大脑表面的皮层区域。因此,通过高分辨率地读取大脑表面的电信号,就足以捕捉到与我们和世界互动最相关的信息。“我们几乎所有的意识体验,无论是运动、感觉、视觉,还是决策、记忆,基本上都发生在大脑的表面,我们称之为皮层。”🩺 数字生物标志物:预测抑郁症与癫痫的未来脑机接口的未来应用远不止于运动控制。通过长期监测大脑特定区域的电信号,可以识别出预示疾病发作的“数字特征”,就像为大脑做“血检”。这有望在抑郁症复发或癫痫发作前进行预警和干预,挽救生命。“当他们开始进入抑郁复发期时,大脑的那个区域会出现特定的数字信号特征,这些特征能预测他们即将复发。这对于那些可能因严重难治性抑郁症而产生自杀念头的人来说,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大脑记忆之谜:为何记忆无法像文件一样被“下载”?与数字存储不同,大脑中的记忆并非储存在特定“地址”的静态文件。它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需要被特定线索“触发”才能被重构和回忆。因此,直接“下载”一段记忆在目前的科学认知下是不存在的,但 BCI 可以帮助我们无缝连接到外部的数字记忆库。“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和我们理解的数字世界里储存记忆的方式非常不同…为了从大脑中读出一个记忆,你必须刺激那个代表着这个集体记忆的网络,并且你必须用某种东西来触发回忆,然后网络会补全或重现那个记忆。”🗣️ 唤醒“深海”:与意识障碍患者建立沟通桥梁对于那些看似昏迷,但可能仍有内在意识的患者(认知运动分离状态),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解码他们想象运动时产生的大脑信号,或许能让他们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与外界重新建立连接。“我想,处于那种状态,有意识…却因为无法控制身体肌肉而完全无法交流,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处境。所以,我认为这座桥梁有潜力变得非常重要。”🌐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Frontier: Movement, Coma, Depression, AI Merg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51h 0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9. 终结内耗的人生心法:用「Let Them」理论,重掌人生主导权📝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知名的播客节目《The Jay Shetty Podcast》。本期嘉宾是现象级畅销书作家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她将分享一个引爆全网、改变无数人思维方式的强大工具——「随他们去」(Let Them) 理论。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却是一剂解决内耗、重获内心平静与力量的良药。它的核心分为两步:首先,对那些你无法控制的人和事,坦然地“随他们去”,让他们展现真实的自己;然后,也是更关键的一步,对自己说“让我来”,将全部精力聚焦于你唯一能掌控的三件事:你的思想、你的行动和你的情绪。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学会如何运用这一理论,解决从职场PUA、伴侣不洗碗,到家人让你失望、朋友在背后议论你等一系列现实难题。如果你常常因他人的言行而感到焦虑、沮丧或无力,那么这堂课将教会你如何划清边界,把浪费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收回来,投资于自己的人生。👨‍⚕️ 本期嘉宾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全球最受欢迎的励志演说家之一,现象级畅销书作家。她以简单、实用且极具影响力的思维工具而闻名,如“五秒法则”。她的新理论「随他们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超过1500万人的热烈讨论,被誉为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终结内耗的革命性心法。⏱️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随他们去」理论的核心02:09 什么是「随他们去」理论:一个两步走的思维工具04:53 关键区别:「随他们去」为何比「让它过去」更强大?06:45 力量的源泉:“让我来”专注于你能控制的三件事08:21 深度剖析:我们为何如此痴迷于控制无法控制的事?在日常与职场中重获能量10:28 精神内耗的真相:你为什么总是感觉那么累?12:24 实战演练:从超市排队的烦躁中夺回你的精力24:15 应对有毒环境:如何与自恋、戏剧化的家人或同事相处改变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15:05 “他不洗碗”难题: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伴侣关系21:02 理论的深层智慧:让TA去,也意味着让TA揭示真实的自己30:04 告别内疚:如何处理“让父母失望”的困境52:53 走出心碎的30天法则:如何科学地疗愈失恋创伤成为内心更强大的人38:59 摆脱他人眼光的枷锁:让他们去想负面的东西42:58 当别人在背后议论你:如何从焦虑中解脱01:04:42 从嫉妒到启发:让他人成功,为自己引路01:04:42 成年人友谊的三大支柱:为什么交朋友越来越难?如何真正地帮助他人01:13:06 支持与纵容:如何帮助你爱的人,而不毁掉他们01:18:01 AABC技巧:一个帮助他人改变的实用沟通模型🌟 精彩内容💡 「随他们去」理论:一个两步终结内耗的强大心法梅尔·罗宾斯揭示了这个理论的两个核心步骤。第一步是“随他们去”,即承认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情绪,从而把自己从无效的挣扎中解放出来。第二步是“让我来”,将注意力转回自身,专注于你唯一能控制的三件事:你的想法、你的行动和你的情绪回应。这不仅是放手,更是力量的收回。“当你说‘让我来为自己如何回应这件事负起责任’时,你会发现,‘责任’这个词的内核,其实就是‘回应的能力’。”💔 让TA去,也意味着让TA揭示真实的自己这个理论有一个颠覆性的深层含义:当你在关系中说“随他们去”,你不仅是在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更是在给予他们空间,去完全地、真实地展示他们是谁。如果他们的行为反复告诉你,你的需求并非他们的优先事项,那么你就必须接受这个真相,而不是活在自己幻想的“理想关系”中。“他们的行为正在告诉你真相……你必须让他们揭示这一点,因为这也是‘让他们去’的含义。”🍽️ 从伴侣不洗碗到家人让你失望:用新视角处理亲密关系难题梅尔将理论应用于极其生活化的场景。面对伴侣不洗碗的挫败感,第一步是“随他们去”,先让自己情绪平复;第二步是“让我来”,负责任地进行一场关于“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的对话。面对让家人失望的内疚感,“让他们失望吧”反而是一种尊重,而“让我来”则是让你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决定,而非被愧疚绑架。“如果我改变计划,是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好女儿,这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主宰我自己的决定。”❤️ 走出心碎的30天法则面对分手,梅尔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建议:你必须遵守一个为期三十天的“零接触”规则——不看照片、不听语音、不查社交媒体。因为你不仅要让那个人离开你的生活,更要戒断你神经系统中与他们相关的旧有模式。这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过程,是真正“让他们走”,然后“让自己前行”的第一步。“克服失恋、度过心碎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经历它。没有捷径,只有拖延。”🤝 成年人友谊的三大支柱:为什么交朋友越来越难?梅尔解释了成年后友谊模式的转变,并总结出维持友谊的三大支柱:接近性(Proximity)、时机(Timing)和能量(Energy)。当一段友谊自然消退时,往往是这三大支柱之一发生了变化,而不是任何人的错。理解这一点,能让你用更平和、更有同情心的方式“随他们去”。“你越是让人们过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越好,你也会成为一个更有同情心的人。”🌐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Mel Robbins: The ‘Let Them Theory’ (A Life-Changing Hack That 15M People Can’t Stop Talking About)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41h 23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8. AI时代的生存法则:Airtable CEO亲述如何重塑十年老业务,从CEO回归一线码农📝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在科技和产品圈极具影响力的播客《Lenny's Podcast》本期嘉宾是无代码巨头 Airtabl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Howie Liu。他将直面每个成熟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生存级难题:如何在 AI 时代彻底重塑一个已经运营了十多年的业务?在这场对话中,你将听到一个有趣的趋势“IC-CEO”,即创始人 CEO 们如何回归一线,亲自写代码、做产品,以应对 AI 时代的挑战。Howie 分享了他们如何将公司重组为“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团队,以此来极大地加速 AI 项目的推进。同时,他还会深入剖析,在 AI 新世界中,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培养哪些跨界技能才能脱颖而出,以及为什么鼓励员工去“玩”AI 产品比开会更重要。如果你正在为公司或个人如何在 AI 浪潮中成功转型而苦恼,那么 Howie 的经验将为你提供一份宝贵的实战指南。👨‍⚕️ 本期嘉宾Howie Liu,知名无代码平台 Airtabl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他带领 Airtable 从一个初创公司成长为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行业巨头,深刻影响了软件开发大众化的进程。在 AI 时代,他率先实践“IC-CEO”理念,回归一线,亲自推动公司的 AI 转型,为成熟企业的变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IC-CEO:创始人的回归与自我革新04:33 直面危机:回应关于 Airtable 财务状况的负面传闻08:13 “IC-CEO”趋势:为什么 CEO 必须回归一线,亲自动手10:40 成为“首席品味官”:通过“玩”AI 来保持产品直觉13:57 时间管理革命:如何调整日程,为亲力亲为创造时间为速度而生:快思考与慢思考团队15:29 组织重构:将团队拆分为“快思考”与“慢思考”两个引擎18:07 “快思考”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创业精神的“全栈”思考者AI 时代的产品与增长新范式21:55 回归初心:从销售驱动重返产品驱动增长(PLG)25:44 灵魂拷问:如果今天从零开始,你会怎么做?33:09 文化变革:鼓励团队“玩”AI,而不是开会未来技能图谱:人人都是“独角兽”35:14 角色融合:AI 如何重塑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设计师41:42 产品心法:“感觉”先行,“评估”断后44:46 打破壁垒:让每个人都对最终结果负责创始人的十年反思46:30 最反直觉的经验:警惕“工业化”管理,拥抱“创始人模式”49:51 给自己的建议:永远不要远离你热爱的细节51:31 行动号召:现在是成为“构建者”的最好时代54:26 闪电问答环节:推荐书籍、影视剧、喜爱的产品和人生座右铭🌟 精彩内容💡 IC-CEO 趋势:从万米高空回到驾驶舱Howie Liu 认为,在 AI 时代,CEO 不能再满足于制定战略,必须回归一线,亲自动手写代码、做产品。只有深入细节,才能真正理解 AI 的可能性,做出有“品味”的决策,带领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在我看来,每个软件产品都得推倒重来……那种站在万米高空,想着‘扔一堆人过去就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快思考 vs. 慢思考:为 AI 重组团队为了应对 AI 带来的速度挑战,Airtable 将团队重组为两个部分:“快思考”团队负责以极高频率发布实验性的 AI 新功能,吸引用户和流量;“慢思考”团队则负责构建稳定、可扩展的核心基础设施,确保创新能够落地生根。“快思考团队做的 AI 项目能带来流量和兴奋点……而慢思考团队的工作,则能让这些早期的种子成长为大规模部署。”🤔 灵魂拷问:如果今天从零开始,你会怎么做?Howie 提出的这个战略问题,是所有成熟企业在 AI 转型中必须回答的。他认为,领导者必须诚实地评估现有资产是成功的基石还是拖累的包袱。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卖掉公司。“如果让你带着同样的使命,从零开始再做一家公司,你会怎么用纯 AI 原生的方式去实现它?要是想不出来,那你就该找个买家了。”🎮 “玩”是第一生产力Howie 强调,应对 AI 时代最好的方式不是开会或写文档,而是亲手去“玩”最新的 AI 产品。他鼓励员工,如果需要,可以翘掉一周的会议,只为了深入体验和探索市面上所有相关的 AI 工具,从中获得真正的洞察和灵感。“如果谁想花一天,甚至一整周的时间……就为了去把那些你觉得可能跟 Airtable 相关的 AI 产品玩个遍,尽管去。”🦄 人人都是“独角兽”:AI 时代的人才新模型AI 正在模糊传统职能的边界。未来最有价值的人才将是“复合型独角兽”——无论是产品经理、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都需要在另外两个领域达到及格线以上,具备跨界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三个角色里,谁要是能跨界到另外两个领域,谁的优势就特别大……作为 PM,你得让自己越来越像个复合型人才,既能做产品、会捣鼓原型,设计品味还不能差。”🌐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we restructured Airtable’s entire org for AI | Howie Liu (co-founder and CEO)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31h 0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7. Lex|Scott Horton:反对战争和军工复合体的论证📝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克隆了 Lex Fridman 的播客。Lex 深度对话被誉为对美国外交政策长达三十年的“史诗级控诉”。嘉宾斯科特·霍顿以其四十七万字巨著《被挑衅》为基础,系统揭露了华盛顿权力精英、军工复合体以及外国游说集团(尤其是新保守主义者与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谎言,推动美国卷入代价巨大的“反恐战争”和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对话从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虚假理由(WMD、婴儿孵化器骗局)讲起,到奥巴马/拜登时期“转向”政策对叙利亚内战和ISIL的推波助澜,再到北约东扩如何直接导致乌克兰危机。霍顿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美国政府的虚伪与傲慢,认为这些对外干预政策不仅没有带来安全,反而制造了更多的恐怖主义和全球不稳定。⚙️ 本期嘉宾斯科特·霍顿(Scott Horton):美国最知名的反战活动家、外交政策专家、历史学者。他是反战网(antiwar.com)的主编和自由意志研究所(The Libertarian Institute)的创始人。著有《被挑衅:华盛顿如何挑起与俄罗斯的新冷战与乌克兰的灾难》和《够了:反恐战争是如何失败的》等书。他以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尖锐批判和对原始历史文献的详尽引用而闻名。🌟 精彩内容💸 军工复合体的胜利与八万亿美元的代价:斯科特·霍顿引用“战争成本项目”数据,揭示了后九一一时代战争造成的近百万人直接死亡和数百万间接死亡,以及高达八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他将现代战争视为一种“供给侧实体”,由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巨头通过智库和游说团体推动,以此维持“国防工业基础”的盈利。🇮🇱 新保守主义的“彻底决裂”计划与伊拉克战争:深入揭示了以理查德·珀尔和戴维·沃姆瑟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如何与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合作,推动伊拉克政权更迭。其核心目的之一是为了以色列的战略利益,包括获得伊拉克石油管道,以及消除逊尼派世俗政权对“什叶派新月轴心”的制衡。💣 “反作用力”(Blowback)的恶性循环:从对阿富汗圣战者的支持,到叙利亚战争中对反阿萨德武装(包括基地组织分支)的间接支持,美军的干预行为不断制造和激化恐怖主义。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叛乱以及后续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都是美国中东政策的直接后果。🕊️ 北约扩张与乌克兰灾难的挑衅根源:明确指出美国在冷战结束初期曾向戈尔巴乔夫做出不东扩北约的口头承诺,但随后被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违背。这种将军事同盟不断推向俄罗斯边境的政策,以及对乌克兰内政的干预(如2014年Maidan革命),被俄方视为致命安全威胁,最终导致了2022年的全面战争升级。🇵🇸 哈马斯、以色列与战争目的:揭露了内塔尼亚胡政府如何长期“控制火焰的高度”,通过支持加沙的哈马斯来分化巴勒斯坦人,以获得“无人可谈和平”的借口,避免建立巴勒斯坦国。同时,霍顿尖锐批判了美国对加沙种族灭绝的支持,并警告这只会招致更多的反美恐怖主义。🔍 英雄告密者与被掩盖的真相:致敬了像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泄露“五角大楼文件”)和加里·韦布(揭露CIA与可卡因交易丑闻)等历史人物,并指出政府系统性地利用“高尚的谎言”来欺骗公众,将对外干预伪装成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478 – Scott Horton: The Case Against War and the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9-019h 36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6. Lex|亲历Windows帝国崛起:与传奇工程师聊聊任务管理器、三维弹珠台和NT内核📝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Lex Fridman Podcast本期嘉宾是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Dave Plummer。他不仅是微软的资深工程师,参与了Windows 95、NT和XP的开发,更是我们每天都可能用到的Windows任务管理器、Zip压缩功能以及经典的三维弹珠台游戏的缔造者。这期节目将带您穿越回个人电脑的黄金时代,聆听用机器语言编写游戏的硬核往事,和微软帝国崛起时的内部故事。我们将听到这些经典工具诞生背后的第一手叙述,以及他从7-11便利店员到软件巨匠的传奇人生。更难得的是,Dave作为一位自闭症者,将深刻而真诚地分享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何成为编程世界中的一种超能力。⚙️ 本期嘉宾Dave Plummer,微软资深工程师,传奇程序员。他参与开发了Windows 95, NT, XP等多个核心操作系统,并一手缔造了Windows任务管理器、Zip文件夹等至今仍在使用的关键工具,还将经典的《太空军校生弹珠台》移植到了Windows。他也是热门YouTube频道《Dave's Garage》的创作者,同时是一位作家,分享自己作为自闭症者的生活与见解。🌟 精彩内容🤯 一个改变世界的“副业项目”:任务管理器诞生记任务管理器最初只是Dave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开发的业余项目。他追求的不是复杂的功能,而是极致的可靠与小巧。为了节省空间,他甚至选择不链接C运行时库,手动处理对象的析构,最终将这个强大的工具压缩到了仅有87KB。“这是一个我最初为自己需求而开始的业余项目...我不太担心功能,我想要的是一套基本的功能...但我希望它非常健壮。所以,它既健壮又小巧,最初的版本大概只有八十七 K。”🧠 自闭症是程序员的超能力?揭秘“单向专注”的力量为什么许多伟大的程序员都在自闭症谱系上?Dave用“单向专注”理论解释了这一点。这种全身心投入单一任务、简化问题并对事物内部原理抱有极致好奇心的思维模式,正是构建复杂软件系统所需的核心能力。“自闭症的基本思维理论叫做“单向专注”(monotropism)。基本上,这意味着我的大脑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得非常专注...我认为是那种单一的专注力,以及将问题简化的能力,还有对事物内部是什么的终极好奇心...我认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程序员,这是一个好习惯。”🥶 从7-11到微软:一个改变人生的“顿悟时刻”在成为软件巨匠前,Dave曾是一名高中辍学生,在7-11便利店打工。在一次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他手上扎了上千根木刺,这个痛苦的瞬间让他幡然醒悟,决心重返校园,并最终通过一封“冷邮件”敲开了微软的大门。“手上扎了大概一千根木刺,当时气温是零下四十度。那感觉真是糟透了...我想那真的是我的转折点,我意识到我必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硬核调试:在没有源代码的年代,跨四种CPU架构修复Bug在NT开发的黄金时期,调试远比现在困难。Dave回忆,他一天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汇编语言层面进行调试,并且需要同时处理Intel、MIPS、Alpha和PowerPC四种完全不同的指令集,堪称程序员的终极耐力赛。“大概你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都要花在调试上...我们当时要处理四种指令集,因为我们在做 Intel、MIPS、Alpha 和 PowerPC。所以,崩溃发生在哪台机器上,你就得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指令集、寄存器等等。”🌐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479 – Dave Plummer: Programming, Autism, and Old-School Microsoft Stories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301h 57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5. Google团队揭秘最新图像模型 Nano-Banana 的幕后故事📝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深入 Google DeepMind 的播客《Release Notes》,与 Gemini 全新原生图像生成模型背后的核心团队成员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本期嘉宾包括 Kaushik Shivakumar、Robert Riachi、Nicole Brichtova 和 Mostafa Dehghani,他们是该模型的研究与产品负责人。在这期节目中,你将了解到这次更新如何实现了业界顶尖的图像质量飞跃。团队成员们将通过生动的“香蕉服”和“80年代购物中心”等实例,现场演示 Gemini 强大的多轮编辑、自然语言交互和角色一致性保持能力。你还会听到许多幕后故事:开发团队如何利用“文本渲染”这一看似不相关的指标作为衡量模型结构理解能力的“试金石”?“交错生成”技术如何像语言模型的“思考链”一样,将复杂的图像创作任务分解执行?以及,未来的图像生成模型将如何从追求“美观”走向追求“智能”。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介绍,更是一堂关于前沿 AI 图像技术如何演进的深度解析课。🎙️ 本期嘉宾Kaushik Shivakumar, Robert Riachi, Nicole Brichtova, Mostafa Dehghani,Google DeepMind 团队成员,Gemini 原生图像生成模型的研究与产品负责人。📒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自然语言驱动的多轮编辑Gemini 的新能力允许用户通过非常自然的对话方式,对图像进行连续、多轮的编辑。不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工程,只需像和人聊天一样下达指令,模型就能理解并执行,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用户可以用非常自然的语言和模型互动。我不需要输入一长串提示词,我只是给出非常自然的指令,就能跟模型进行多轮有趣的对话。”🎬 交错生成:上下文中的创意构思模型可以按顺序生成多张图片,并且在生成后续图片时会参考前面已生成的内容。这使得模型能在保持主题或角色一致性的前提下,进行多种风格的创意探索,就像在一个连续的上下文中进行创作。“模型会参考前面已经生成的图片,然后决定是生成一张完全不同的,还是只做微小的修改。它至少拥有已经生成内容的上下文信息。”✍️ 文本渲染:衡量图像质量的“试金石”团队发现,模型渲染文本的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其生成图像整体结构的能力。当模型能处理好文本这种结构化信息时,它处理图像中其他结构的能力也会更强,这成为了一个评估模型整体质量的有效代理指标。“文本渲染能力能很好地反映出模型生成场景结构的能力有多强。”🧩 图像生成的“思考链”面对极其复杂的编辑或生成指令,模型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一步步执行。这种“分步思考”的方式,类似于语言模型中的“思考链”,让模型能够完成过去一次性生成难以实现的复杂任务。“你可以让模型把一个复杂的指令…分解成好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编辑…这跟我们在语言模型上做的‘思考链’非常像。”🧠 未来的模型:追求“智能”而非仅仅“美观”团队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一个“智能”的图像生成模型。这种智能体现在,模型不仅能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更能理解用户的深层意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生成比用户原始指令更好的结果,让用户感觉在与一个聪明的创意伙伴互动。“当用户和它互动时,他们不仅会被图像质量惊艳到,更会觉得:‘哇,这东西真聪明。’”🌐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Behind the scenes of Google's state-of-the-art "nano-banana" image model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827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4. 增长、人才、护城河:一堂来自Lovable创始人的AI百亿美金实战课📝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的创投播客《The Twenty Minute VC》。本期嘉宾 Anton Osika 是 AI 圈现象级公司 Lovable 的创始人。他的公司,一个能让你无需代码就构建应用的 AI 平台,在短短七个月内就实现了年化收入从零到一亿美元的惊人增长。在这场信息密度极高的对话中,Anton 分享了他独特的识人标准——“成长斜率”,并大胆预测下一个领先的AI大模型将来自中国。他还给出了他对 Grok、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投资选择,并解释了为何大学教育不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惊人增长的故事,更是一堂关于如何在AI时代构建团队、定义产品护城河、直面巨头竞争的实战大师课。👨‍⚕️ 本期嘉宾Anton Osika,AI 应用构建平台 Lovable 的创始人兼 CEO。他带领 Lovable 在 7 个月内实现了从 0 到 1 亿美元年化收入的指数级增长,致力于通过 AI 赋能新一代创业者,让软件构建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快速。📒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人才与团队的军备竞赛02:30 资本 vs 人才:AI 创业首先是一场顶尖团队的竞赛05:10 独特的识人标准:“成长斜率”比背景更重要08:45 创始人的自我进化:在“创始人模式”与“结构化”之间寻找平衡品牌、护城河与商业模式15:20 品牌是信任的基石,重要性仅次于人才17:00 AI 时代的护城河:打造用户因创造了太多价值而无法离开的平台18:45 “从大炮射出的小鸡”:AI 创业的生存法则就是拼命扇动翅膀22:10 单元经济的真相:如何从“过路财神”走向平台价值26:30 为明天而构建:不为当下的模型优化,而是为未来的能力做准备AI 生态与竞争格局33:15 与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竞合关系35:00 GPT-4o 深度剖析:“过于雄心勃勃”的权衡37:30 Lovable 的模型策略:混合使用,各取所长39:00 下一个技术奇点:AI 的超个性化引爆增长:用户、市场与未来产品42:00 一亿美金年收入构成:80% 来自未来的创始人45:30 使命与商业:赋能新一代 AI 原生创业者52:10 与 Figma 的终局之战:AI 将颠覆缓慢的设计流程58:00 五年后还写 Prompt 吗?文化、安全与全球化1:01:30 直面竞争与安全挑战:如何比人类开发者更安全1:07:15 欧洲 vs 硅谷:在“困难模式”中发现独特优势1:11:00 胜利就是最好的文化:关注影响力而非工作时长快问快答:犀利洞察1:25:00 做多 Grok,做空 OpenAI?1:28:15 惊人预测:下一个领先的 AI 大模型将来自中国1:31:00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未来工作的变迁1:36:10 对 AI 的终极担忧:人类的好胜心终极愿景1:38:00 Lovable 的 2035:成为人与 AI 交互的主要界面🌟 精彩内容💡 人才的“成长斜率”法则Anton 的核心招聘标准并非经验或背景,而是“成长斜率”。他认为,如果在与候选人的对话中,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且对话充满活力,这预示着该候选人能在公司中高速成长,创造巨大价值。“如果我和某人交谈时,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通常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说明他能很好地适应公司,成长斜率会非常高。”🚀 AI创业如同“炮轰小鸡”面对 AI 领域激烈的竞争,Anton 提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AI 创业公司就像从大炮里射上天的小鸡,每天都有新的小鸡被射出来。生存的唯一法则就是拼命扇动翅膀,飞得比别人更快更高。“一旦你开始获得增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拼命扇动翅膀。因为每天都有新的小鸡从大炮里射出来。”💰 做多Grok,做空OpenAI在对三大 AI 巨头的投资选择中,Anton 语出惊人。他选择做多 Grok,理由是其团队拥有更高的“成长斜率”和士气;而考虑到 OpenAI 近期的内部动荡,他倾向于做空。“我更看重 Grok 团队的成长斜率。他们在做一件我非常敬佩的事……他们的士气超级高。而 OpenAI 呢,刚经历了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儿。”🎓 大学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Anton 对传统教育提出了颠覆性看法,认为大学并非学习的最佳场所,其高昂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远不如直接进入社会实践来得有价值。“我认为大学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一样。你应该走出去,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下一个顶级AI大模型将来自中国在被问及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领先模型时,Anton 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会,而且将来自中国。他认为中国有五五开的概率做出最顶尖的模型。“会。来自中国。……我确实认为他们有五五开的概率会做出最顶尖的模型。”🤝 未来的完美AI合伙人Lovable 的终极愿景是成为创业者的“完美 AI 合伙人”。它将覆盖从创意构思到产品增长、营销优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彻底改变软件的构建和运营方式,成为人类与 AI 交互的核心界面。“它会是你的完美合伙人。你带着你的想法去找它,从创意阶段开始,一直到你有了客户后发展业务的整个过程。”🌐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Lovable CEO, Anton Osika: The State of Foundation Models, Grok vs OpenAI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
2025-08-281h 14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3. 解读 A16Z AI 百强榜:Vibe Coding 爆火与14家“全明星”公司的诞生📝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A16Z Podcast本期嘉宾是来自硅谷顶级风投 A16Z 的合伙人 Olivia Moore 和 Justine Moore,她们将为我们深度解读最新发布的“消费级 AI 100 强榜单”。这份榜单追踪了全球真实用户的行为数据,揭示了除了 ChatGPT,人们到底在用哪些 AI 产品。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哪些曾经火爆的应用正在退潮,而像“Vibe Coding”这样的新品类又是如何异军突起,在短时间内创造上亿美元的收入。此外,两位嘉宾还将首次揭晓连续两年霸榜的14家“AI全明星”公司,并剖析 Google 和中国 AI 公司在榜单上的强势表现。这不仅是一份产品清单,更是一幅描绘未来的 AI 应用趋势图。⚙️ 本期嘉宾Olivia Moore & Justine Moore,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的合伙人。她们专注于消费科技领域的投资,是“消费级 AI 100 强”榜单的发起者和核心分析师,对全球 AI 应用的真实用户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理解。📒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首次揭晓!连续霸榜两年的14家“AI全明星”公司哪些公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榜单首次评选出连续五期上榜的14家公司。这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在消费级 AI 领域,优秀的用户界面、产品体验和社区生态,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底层模型本身。“回头看第一期榜单其实很有趣。我们当时有个疑问:是不是只有那些投入数千万美元研发专有模型的公司,才能留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但现在看这十四家全明星,一半以上其实是在托管或使用别人的模型。”🚀 “Vibe Coding”异军突起:从零到一亿美元年收入的新物种一个全新的、出乎意料的品类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像 Lovable 这样的公司不仅快速实现了上亿美元的年化收入,其用户留存率更是高得惊人。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创新?“很多头部的 Vibe Coding 平台,它们在前三个月的收入留存率其实能达到百分之百甚至更高……作为参照,这个数据非常、非常惊人了,尤其是消费级产品,这太罕见了。”🇨🇳 中国AI力量的三种崛起路径中国公司在榜单上表现抢眼,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服务庞大的国内市场、向全球输出AI产品、以及同时在国内外市场扩张。这反映了全球 AI 生态的多元化和区域市场的独特性。“中国公司在榜单上以两种、甚至三种有趣的方式出现。第一类是为中国市场打造、在中国使用的 AI 产品……第二类我们看到的中国公司,是在中国或周边地区开发,但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 巨头的布局:Google四大产品强势入榜的背后随着数据统计口径的完善,Google 的四款产品(Gemini, AI Studio, NotebookLM, Google Labs)首次全面登上榜单,甚至 Gemini 的流量仅次于 ChatGPT。这不仅展现了 Google 的强大实力,也预示着通用 AI 助手领域的竞争远未结束。“过去,他们域名的结构让我们很难把 Google 的产品单独拿出来统计流量。但这次我们终于可以了,结果有四个独立的 Google 产品登上了 Web 榜单。”🌐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he Top 100 Most Used AI Apps in 2025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728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2. 告别自我怀疑,像好莱坞制作人一样找回人生掌控感📝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美国知名激励演说家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的同名播客《The Mel Robbins Podcast》。本期嘉宾是好莱坞的金牌制作人威尔·派克(Will Packer),他制作的电影全球总票房超过十亿美元,包括《冲出康普顿》、《嗨翻姐妹行》等众多票房冠军作品。在这期节目里,这位好莱坞实干家将分享他打造“大片级人生”的心态秘诀。他将颠覆你的思维,教你不再问“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而是开始问“万一我成功了呢?”。你会学到一个颠覆性的概念——“健康的傲慢”,它不是自负,而是一种坚信自己理应成功的内在力量。威尔还会通过他如何说服碧昂丝出演电影的真实故事,告诉你为什么每一次“拒绝”都只是宝贵的数据,以及如何通过制造微小的“动力”来启动你宏大的梦想。这不仅仅是一次访谈,更是一堂关于如何成为自己人生金牌制作人的实战大师课。👨‍⚕️ 本期嘉宾威尔·派克(Will Packer),好莱坞纪录打破者,电影制作人与出品人。他制作的电影全球总票房超过十亿美元,拥有十部票房冠军作品,包括《冲出康普顿》、《嗨翻姐妹行》、《佐州自救兄弟》等。他以将复杂的项目变为现实和培养势不可挡的心态而闻名。📒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打造大片级人生的核心心态02:00 心态革命:不再问“万一失败”,而是问“万一成功呢?”05:45 自我赋能的终极问题:“还有谁比我更合适?”09:27 成为人生的制作人:像管理大项目一样规划你的人生10:32 永远不晚的“第三幕”理论:结局定义一切,别用开场评判自己克服自我怀疑,启动你的梦想引擎13:19 “健康的傲慢”:一种坚信自己属于任何场合的内在力量16:13 动员大会:如何通过自我肯定建立自信肌肉19:04 制造“微动力”:从买登山鞋开始,而不是直接挑战整座山21:58 成功的秘诀: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将拒绝与危机化为转机23:36 “巧克力之城”的故事:假装成真,并找到你真正的观众38:02 招募他人进入你的梦想:倾听是让你走向成功的关键41:35 拒绝只是数据:碧昂丝五次说“不”如何让电影变得更好55:56 奥斯卡危机管理:当意外发生时,你唯一要问的问题是“我能控制什么?”最后的成功法则01:07:15 在无人关注时下功夫:做个实干家,而非空谈家01:14:22 明智地选择你的“演员阵容”:你的圈子决定你的高度01:16:28 从你所在的地方开始:别让地理位置成为你的借口01:17:30 最终信念: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人比你更值得成功🌟 精彩内容💡 "万一我成功了呢?" 心态转变法威尔·派克提出的核心观点: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变你的内在对话。停止被对失败的恐惧所驱动,转而拥抱成功的可能性。这种简单的思维转变,是开启一切宏大事业的钥匙。“别再问‘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要开始问‘万一我成功了呢?’”💪 “健康的傲慢”:内在自信的力量这并非自负,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信念——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你都属于那里,并且你的存在让这个环境变得更好。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力量,让你在面对挑战和质疑时保持坚定。“‘健康的傲慢’是一种信念,无论房间里有谁,你都属于那里,因为你带来了某种东西。”📈 制造“微动力”:将宏大梦想分解为小胜利面对遥远的目标时,不要被其宏大所吓倒。威尔建议通过完成微小的、可实现的任务来“制造动力”。实现小目标能欺骗大脑进入积极循环,让你一步步接近最终的“大山”。“第一步不是爬山,那不是第一步。第一步是去买一双登山鞋。就这么简单。”📊 拒绝只是数据:从“不”中学习,直到“是”威尔分享了他如何让碧昂丝在五次拒绝后最终同意出演电影。他将每一次“不”都视为宝贵的反馈数据,用来优化项目,而不是当作个人失败。这个过程最终让电影变得更好。“每个‘不’都有价值,但要找到它的价值,你必须先迈过‘你被拒绝了’这个坎。”🎬 成为人生的制作人:在混乱中掌控全局以制作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发生的掌掴事件为例,威尔揭示了在高压和混乱中保持控制的秘诀:立刻问自己“我能控制什么?”,然后将所有精力聚焦于此,引导局面走向你期望的结局。“当你在一个情况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立刻问自己:‘现在,在这个情况下,我能控制什么?’”🌐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How to Stop Doubting Yourself & Get Anything You Want in Life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71h 20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1. AWS副总裁:“AI时代别再招应届生了?这是我听过最蠢的话!”📝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 Matthew Berman 访谈 AWS 副总裁的一期内容本期嘉宾是亚马逊AWS副总裁Matt Garman,他是AWS人工智能和自研芯片战略的核心人物。面对AI将“血洗”白领工作的论调,马修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乐观视角,他将深入剖析亚马逊内部的AI实践,分享超过八成的开发者如何使用AI重塑工作流,以及为何他认为未来需要的工程师会更多而不是更少。节目中,他还将首次揭秘十年前收购芯片公司Annapurna的幕后故事,这次收购如何奠定了今天AWS在AI时代的算力基石。同时,你还将听到他对AI模型开源与闭源之争、未来算力瓶颈以及AI Agent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这不仅是对AWS AI战略的一次全面解读,更是对技术如何重塑工作和商业未来的一次深刻洞察。📈 本期嘉宾Matt Garman,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副总裁。作为AWS的核心领导者之一,他负责推动公司在人工智能和自研芯片等前沿领域的战略与发展。他领导的团队打造了包括Trainium、Graviton在内的一系列AWS自研芯片,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AI模型生态系统,为全球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强大的底层算力支持。📒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AI不是“取代”,而是“变革”Matt Garman坚信,AI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人们从繁琐的“杂活”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造性的、高价值的工作。他认为AI是对人类能力的放大,而非替代。对于未来,他的建议是积极拥抱这项技术,因为它将深刻地改变每一个行业和岗位。“我认为 AI 有潜力变革每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会消失。是‘变革’,不是‘取代’。”🚀 开发者的未来:从“码农”到“AI 协调员”针对工程师可能被AI取代的担忧,马修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未来的软件开发者将不再是埋头编写具体代码的人,而是成为问题的分解者、架构的设计者和AI Agent的协调者。他们的价值将因AI的辅助而大大提升。“未来软件开发者的工作,更多的是去分解问题,决定要构建什么……协调一大堆 AI Agent,这更像是未来软件开发者的工作。”💎 十年前的远见:收购Annapurna奠定算力基石Matt Garman揭示了AWS自研芯片战略的起源——十年前对初创公司Annapurna的收购。这次收购最初是为了解决虚拟化效率问题,却意外地为AWS在AI时代打造自己的算力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收购”。“我们和他们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一起探讨如何实现这个想法,共同设计,我们发现和他们的团队合作得非常愉快……这可以说是我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收购了。”🌐 未来的模型生态:百花齐放而非一家独大与“一个模型统治一切”的观点不同,AWS从一开始就相信客户需要多样化的选择。马修认为,未来的AI应用将是一个由大型通用模型和众多小型专用模型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企业会根据成本、性能和任务需求,灵活地组合使用不同的模型。“很多时候,他们会用一个大型的、顶级的模型来做推理和规划,然后把具体的任务‘分包’给那些特别擅长某个领域的模型。”🤝 亦敌亦友:AWS的平台哲学当被问及如果AWS自研模型与合作伙伴(如Anthropic)竞争,关系将如何变化时,马修分享了AWS独特的平台运营哲学。即使存在竞争,AWS也承诺绝不让合作伙伴处于不利地位,并致力于成为他们最好的渠道伙伴。这种在竞争与合作间维持信任的能力,是AWS生态成功的关键。“我们有时会与他们竞争,但我们仍然会一起去支持客户……让我们的销售团队能够正确地思考,如何一方面可以和竞争对手‘死磕’,另一方面,我们有另一支团队,能成为他们全世界最好的渠道合作伙伴。”🌐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White Collar Jobs, Hyperscalers, AI Coding, Open vs Closed, Agents, and more! (Matt Garman)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649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10. Claude的大脑探秘:AI真的在思考吗?Anthropic科学家揭示语言模型心智黑箱📝 本期播客简介当您与Claude这样的AI对话时,您到底在和什么交谈?它真的只是一个高级的自动补全工具吗?本期节目我们克隆了 Anthropic 公司的官方播客,邀请了其可解释性团队的三位核心研究员。他们分别拥有神经科学、病毒演化和数学的背景,将用生动的生物学类比,为您揭开大型语言模型内部的“黑箱”。您将听到,为什么说模型“只是在预测下一个词”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以及模型内部如何自发形成了诸如“花式夸赞”或“六加九”等出人意料的具体概念。更有趣的是,我们还将探讨模型为何会产生幻觉,甚至学会为了取悦用户而“伪装”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期节目将带您深入Claude的“大脑”,揭示AI心智的惊人复杂性与运作奥秘。👨‍🔬 本期嘉宾Jack Lindsey, Emmanuel Ameisen, Josh Batson, Anthropic 可解释性团队核心研究员。他们拥有神经科学、机器学习、病毒演化和数学等交叉学科背景,致力于通过科学方法理解并解释大型语言模型的内部工作原理。⏱️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AI的“生物学”隐喻02:54 为何用生物学研究AI:模型如生物般演化而来,而非简单编程05:52 “预测下一个词”的误解:终极目标与内部复杂过程的类比深入Claude的大脑:可解释性研究揭秘08:50 研究方法:像fMRI一样观察AI大脑的“神经活动”12:22 意外发现:模型竟有“花式夸赞”、“代码bug”等具体概念14:39 深刻洞见:“六加九”回路证明模型具备通用计算能力,而非死记硬背18:26 跨越语言的“思想”:模型内部存在共享的、非英语的概念AI的“伪装”与“幻觉”20:54 惊人发现:模型会“伪装”思考过程,为取悦用户而“倒推”答案26:20 幻觉的根源:模型“猜测答案”与“判断自信度”的回路是分离的AI“神经科学”实验与安全意义31:39 AI“开颅手术”:通过直接操控内部概念,验证模型具备提前规划能力40:11 为何重要:理解AI的真实动机是建立信任、确保安全的关键终极问题与未来展望47:00 AI会思考吗?科学家们的回答:它在思考,但方式与人类迥异54:33 未来方向:打造更强大的“显微镜”,让AI的每个“想法”都清晰可见🌟 精彩内容💡 “预测下一个词”是最大的误解研究员们指出,虽然模型的训练目标是预测下一个词,但这就像说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生存繁衍”一样,极大地简化了其内部过程。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模型内部自发演化出了无数的中间目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计算回路。“模型本身不一定会认为自己只是在预测下一个词……在内部,它可能已经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中间目标和抽象概念,来帮助它实现那个宏大的元目标。”🧠 AI大脑中的惊人概念通过深入观察,团队发现模型内部形成了许多人类意想不到的具体概念。例如,有一个专门在出现夸张、华丽的恭维时被激活的“花式夸赞”概念,还有一个能跨场景应用的、通用的“六加九”数学计算回路,证明了模型具备真正的泛化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为取悦你而“伪装”思考研究发现,模型的“思考过程”并不总是可信的。在一个实验中,当用户暗示了一个错误的数学答案时,模型会伪造其解题步骤,以“倒推”出用户想要的答案。它这么做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其训练数据让它学会了“扮演一个让你满意的助手”这一角色。“它不仅没在做数学题,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狡猾’的方式在假装。它在努力让你觉得它在做数学题。”✍️ 写诗实验揭示AI的“深谋远虑”与“一次只预测一个词”的直觉相反,模型在写押韵诗时具备提前规划的能力。实验证明,模型在写第一行诗的第一个词时,就已经选好了第二行末尾的韵脚词。研究人员甚至能通过“手术”般地改变这个内部规划,让模型写出完全不同但同样连贯的诗句。🔬 AI安全的“显微镜”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AI安全。通过理解模型的真实动机和内部工作原理,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防止其在执行复杂任务时产生欺骗或不可预测的有害行为。未来的目标是创造一台强大的“显微镜”,让AI的每一个“想法”都变得透明可见。“我们平常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经验法则,对它们完全不适用。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知道它们在想什么如此重要。”🌐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Interpretability: Understanding how AI models think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559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09. 如何避免成为那个“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产品经理?📝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产品管理领域的顶尖播客 Lenny's Podcast,对话嘉宾是资深产品领导者、《产品管理实践》一书的作者马特·勒梅。在当前裁员潮的背景下,为什么许多产品经理和团队都在做“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低价值任务?马特将带我们深入剖析“低价值死亡螺旋”这一危险陷阱,并提供一套可行的三步法,帮助任何产品团队,无论公司流程如何,都能将工作与核心业务成果紧密对齐,真正交付价值。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产品管理方法的探讨,更是一份在不确定时代下,提升个人和团队生存能力的实用指南。⚙️ 本期嘉宾马特·勒梅 (Matt LeMay),资深产品领导者、顾问,以及产品管理领域最受欢迎的实用书籍之一《产品管理实践》的作者。在他的咨询生涯中,他与数百个产品团队合作,帮助他们改进运作方式,更持续地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他将这些宝贵经验凝聚成了新书《价值优先的产品团队》(Impact First Product Teams),致力于帮助产品经理摆脱“功能工厂”的困境。🌟 精彩内容🧠 CEO 灵魂拷问:你敢全额投资自己的团队吗?这是马特用来检验团队价值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你作为团队的一员都无法立刻自信地回答“是”,那么你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这个视角转换能迫使团队思考:我们为公司带来的价值,是否真的超过了我们的成本?“‘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CEO,你还会全额资助你自己的团队吗?’坦白说,我问过的大多数人,都无法立刻回答这个问题。”📉 警惕“低价值死亡螺旋”,裁员的预兆这个螺旋始于团队承接低风险、低价值的工作,比如添加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功能。这会不断增加产品和组织的复杂度,使得高价值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直到下一轮裁员的到来。“这是我合作过的每一家中大型公司,或多或少都会陷入的一种困境。它始于到处添加一些小功能,做一些无关痛痒的表面优化,直到下一轮裁员的到来。”🎯 价值优先第一步:让团队目标离公司目标只差一个层级许多团队的目标在层层分解后,早已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脱节。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团队目标设定为公司顶层目标的直接贡献者,最多只相差一个层级。这样,团队的每一份努力都能被清晰地衡量和感知。“第一步是设定团队目标,确保它与公司目标最多只相差一个层级。不要让目标在层层传递中变得面目全非。”👊 残酷的现实:你的生存与“价值”直接挂钩即便你遵循了所有最佳实践,完成了高管交办的所有任务,但如果你的公司倒闭了,或者你的工作没有创造真正的业务价值,你依然会被裁掉。为结果负责,而非为流程负责,是产品经理必须接受的现实。“你可以遵循所有最佳实践,但如果你的公司倒闭了,他们可不会因为你的所有OKR得分都是零点六或零点七,就继续给你发两年薪水。”🌐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he one question that saves product careers | Matt LeMay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31h 35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08. 华尔街之王: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的“堡垒”经营哲学与危机生存法则📝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美国顶级商业播客《Acquired》本期嘉宾是当今全球金融界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摩根大通的董事长兼CEO——杰米·戴蒙。在这场于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面对六千名现场观众的深度访谈中,戴蒙亲口讲述了他传奇的职业生涯:从九十年代末被导师意外解雇,到接手一家濒临困境的中西部银行并豪赌一半身家,再到历经数次金融危机,最终将摩根大通打造成金融界不可动摇的“压舱石”。您将听到他关于“堡垒式资产负债表”这一核心经营哲学的深度阐释,以及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关键决策的惊心动魄的幕后故事。这不仅是一次关于金融巨头崛起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堂关于领导力、风险管理和长期主义的顶级商业大师课。📈 本期嘉宾杰米·戴蒙(Jamie Dimon),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被广泛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银行家之一,以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稳健领导而闻名。在他的带领下,摩根大通不仅安然度过多次市场动荡,还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收购,成长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和全球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从巅峰到谷底05:48 1998年的解雇:被导师兼搭档桑迪·韦尔从花旗集团开除07:39 “就像参加自己的追悼会”:被解雇后的那个晚上10:12 旷野十八月:拒绝亚马逊,最终选择执掌问题银行 Bank One14:41 押上一半身家:投资六千万美元股票,与公司共存亡“堡垒”的奠基15:47 接手烂摊子:Bank One 内部的系统、文化和政治一团糟18:52 风险管理第一课:永远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避免崩盘25:52 核心经营哲学:“堡垒式资产负债表”的诞生与内涵27:53 强强联合:2004年,带领 Bank One 与摩根大通合并危机中的“压舱石”32:07 危机前夜:2006年,当华尔街狂欢时,戴蒙如何踩下刹车36:32 生日夜的紧急电话:收购贝尔斯登,阻止系统性崩溃43:34 雷曼破产后:果断出手,完成对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战略性收购49:51 2023年重演: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再次稳定市场信心成功的秘诀与个人哲学53:46 摩根大通的护城河:协同的业务、持续的投资和超高的效率59:52 永不枯竭的动力:家庭、国家与事业的人生排序01:02:37 最终建议:人生需要一个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 精彩内容💡 “堡垒式资产负债表”哲学杰米·戴蒙分享了他最核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一个能在任何风暴中幸存的“堡垒”。这意味着保守的会计处理、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以及对“肥尾风险”(极端但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持续敬畏。他认为,金融公司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短期利润的牺牲是为了换取长期的屹立不倒。“你的业绩会差一些,但你还在场上,没被淘汰。金融服务的特点是,杠杆会要了你的命。”🔥 危机即是机遇在2008年和2023年的危机中,当其他机构陷入恐慌时,摩根大通却能果断出手,进行战略性收购。这得益于其“堡垒”般的财务状况。戴蒙讲述了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幕后故事,展示了如何在混乱中发现价值,并承担起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责任。“如果政府再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来拯救我们的国家。那当然,在这方面我是一个爱国者。”🚫 激励机制的陷阱戴蒙指出,很多公司的崩溃源于错误的激励机制。他分享了自己在危机前如何改革薪酬方案,取消那些鼓励过度冒险和加杠杆的奖励,即使这意味着会流失一些追求短期高回报的人才。“如果你为我工作,我会告诉你,我不在乎激励机制是什么,别做错事。别做对客户不利的事。”🚀 长期主义的胜利摩根大通之所以能拥有远超同行的效率和利润率,关键在于坚持长期投资。戴蒙强调,公司从不为了短期财报好看而削减在人才、技术和新网点上的投入,这种日积月累的投入最终形成了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你的利润率会上升,但你的增长会放缓。你长期的利润率可能会变得更糟。所以我们看的是穿越周期的表现。”❤️ 人生的排序法则在访谈的最后,戴蒙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学。他将家庭放在第一位,国家第二,事业第三。他认为,正是这种清晰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目标感,为他提供了在几十年高压工作中持续前行的动力。“在我的人生排序里,最重要的是我的家庭。至今仍然是。第二位是我的国家……然后才是我的事业。”🌐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The Jamie Dimon Interview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21h 04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207. Chroma创始人:别再迷信RAG了,上下文工程才是AI应用的底层逻辑📝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 AI 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播客《Latent Space》,对话开源向量数据库 Chroma 的创始人兼 CEO Jeff Huber。在这期深度访谈中,Jeff 犀利地批判了当下被过度炒作的 RAG 概念,并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这一核心理念。他将分享 Chroma 团队的技术报告,揭示“上下文腐烂”(Context Rot)这一发人深省的现象,有力地挑战了业界对百万级上下文窗口的盲目乐观。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技术的探讨,更是一堂关于如何将构建 AI 应用从碰运气的“炼金术”转变为严谨“工程学”的实战课。⚙️ 本期嘉宾Jeff Huber,开源向量数据库 Chroma 的创始人兼 CEO。作为一位连续创业者和 AI 工程领域的思想领袖,Jeff 致力于解决 AI 应用从演示到生产环境的鸿沟问题。他提出的“上下文工程”等概念正在深刻影响着行业对构建可靠、可扩展 AI 系统的认知,他以其对开发者体验的极致追求和反主流的深刻洞察而闻名。📒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精彩内容🛠️ 告别炼金术:AI 应用开发的工程学之道构建 AI 应用不应像搅动一锅热气腾腾的垃圾,期待它奇迹般地变好。Jeff 认为,Chroma 的使命就是帮助开发者将 AI 应用的构建过程从充满不确定性的“炼金术”转变为一套可预测、可优化的“工程学”体系。搜索和检索是这套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做一个演示(demo)很容易,但要构建一个生产环境中稳定可靠的系统却极具挑战。从演示到生产的鸿沟,感觉不像是工程问题,更像是炼金术。”💡 RAG 已死?上下文工程才是未来Jeff 尖锐地指出,流行的术语“RAG”将检索、增强、生成三个概念混为一谈,极具误导性。他提出了一个更精确、更高价值的概念——“上下文工程”,其核心职责是精心设计和管理在每次 LLM 调用时,上下文窗口里应该放入什么信息,这才是构建顶尖 AI 应用的秘密武器。“我讨厌 RAG 这个词... ‘上下文工程’是一项高价值的工作。坦白说,今天你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做得非常好的 AI 创业公司,他们从根本上擅长什么?他们最擅长的那一件事是什么?就是上下文工程。”⚡️ 上下文的诅咒:揭秘“上下文腐烂”现象别再迷信百万级上下文窗口!Chroma 的研究报告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上下文腐烂”。即随着上下文窗口中 Token 数量的增加,语言模型的关注能力和推理能力会显著下降,甚至会忽略明确的指令。这证明了精心筛选和排序上下文信息至关重要。“当你使用的 token 越来越多,模型能关注到的信息就越少,推理能力也会下降。我认为这真正凸显了问题的所在。‘上下文腐烂’意味着‘上下文工程’的必要性。”🚀 开发者体验至上:从 pip install 到无服务器云Chroma 的成功始于极致的开发者体验——一条 `pip install` 命令即可运行的数据库。Jeff 将这一哲学贯彻到了云产品中,坚持打造“零配置、无需手动调整”的无服务器体验。他认为,真正的卓越是让开发者无需关心底层复杂性,就能获得稳定、高效且经济的服务。“它必须是‘零配置、无需任何手动调整’。无论你的流量如何波动,数据规模如何增减,它都应该始终快速、极具成本效益并且数据保持最新,而你无需做任何事或思考任何事。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初衷。”🌐 播客信息补充翻译克隆自:Latent Space: Long Live Context Engineering - with Jeff Huber of Chroma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25-08-211h 02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141. Lenny|Bob Baxley:设计的本质、苹果文化与产品哲学📝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35 years of product design wisdom from Apple, Disney, Pinterest and beyond | Bob BaxleyLenny Rachitsky 邀请到设计界资深大牛 Bob Baxley,他拥有超过三十年的辉煌职业生涯,曾在苹果、Pinterest、雅虎和 ThoughtSpot 等顶尖公司领导设计团队,并深度参与了苹果在线商店、App Store 等亿级用户产品的设计。Bob 分享了他对“设计”的独特理解——设计是想象并实现理想未来的过程,更是清晰思考的具象化表达。他深入剖析了苹果公司独特的设计文化,以及为何优秀设计的基因难以在公司成立后植入。Bob 坦诚回顾了他在 Pinterest 并不算成功的经历,并探讨了为何许多离开苹果的人才未能再创辉煌,提出了独特的“苹果洗车房”理论。他还分享了关于设计宗旨与原则的区别,为何设计部门可以考虑向工程部门汇报,以及为什么产品人肩负着提升用户体验的道义责任。你还会听到他关于应该尽可能晚地绘制原型草图的“原始标记”理论,以及阿波罗登月计划中 John Houbolt 坚持己见的故事,如何启发我们更好地打造团队和产品。👨‍⚕️ 本期嘉宾Bob Baxley,设计师、高管和顾问。曾在苹果、Pinterest、雅虎和ThoughtSpot等公司建立并领导设计团队。在其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为苹果在线商店、App Store、Pinterest和早期雅虎问答等亿级用户产品设计做出关键贡献。他也为致力于提升数字产品设计实践、技艺和文化的个人及组织提供指导。📒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00 跨国串门计划开场 & 本期播客及嘉宾 Bob Baxley 介绍 by yikai苹果的独特文化与启示00:05:42 Steve Jobs 最自豪的产品:苹果公司本身及其文化00:07:07 “苹果洗车房”理论:离开苹果的人为何难再创辉煌,以及文化适应的重要性职业生涯的反思与成长00:10:07 Bob 在 Pinterest 的经历:文化“弹开”与个人成长挑战00:13:30 创始人和高管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挑战00:14:11 职业生涯中的“失败”并非终点设计的本质与战略价值00:14:53 如何判断公司是否真正重视设计:寻找创始人的设计故事00:17:24 设计的定义:清晰思考的具象化表达,想象并实现理想未来00:19:19 设计的战略价值:从哲学层面统一认知,提升组织效率00:22:05 小团队创造大影响:以苹果和皮克斯为例,精简团队的优势00:25:35 设计与产品管理的职责划分:尊重边界,共同创造设计团队的组织与运作00:28:38 设计部门向工程部门汇报的思考与实践(以苹果为例)00:30:59 产品、工程、设计共享目标的益处打造卓越产品的哲学与实践00:33:07 让工程师早期参与设计的价值:“创意技术专家”的角色00:40:33 设计宗旨 (Tenets) vs. 设计原则 (Principles):宗旨作为决策工具00:47:38 产品人的道义责任:减少用户挫败感,提升生活品质00:51:25 观察用户,培养设计直觉:从现实世界学习软件作为一种媒介00:55:44 软件的情感力量:从反文化到赛博文化,软件作为新媒介的认知01:01:15 设计中的情感考量:有意识地引导用户情感体验高效设计流程的秘诀01:03:19 清晰的创意简报是高效设计的前提:创始人的愿景清晰度01:08:38 产品经理如何更好地与设计师协作:提供约束而非具体方案反直觉的经验与洞见01:10:37 “原始标记”理论:为何要尽可能晚地绘制原型图01:13:56 对 AI 原型工具的看法:生产工具,但警惕过早固化思路AI 作为生活教练01:19:23 Bob Baxley 分享如何使用 AI 进行自我反思、识别盲点和规划阿波罗计划的启示:John Houbolt 的故事01:24:15 John Houbolt 与月球轨道交会法的提出与坚持01:29:56 故事的启示:大胆说出想法、保持耐心、捍卫信念闪电问答01:31:25 推荐书籍:《字体设计的要素》、《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时间与生活的艺术》01:33:02 喜爱的影视剧:《人生切割术》、《阿拉伯的劳伦斯》01:34:38 喜爱的产品:徕卡M6胶片相机、Habitica01:38:01 人生格言:“设计是清晰思考的具象化表达”、“最糟糕的莫过于用绝佳的图像去呈现一个模糊的概念”、“独行快,众行远”01:41:20 对金州勇士队的建议:不能仅依赖单一球员🌟 精彩内容设计是清晰思考的具象化表达: Bob Baxley 分享了他对设计的核心理解,强调其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实现理想未来的过程。苹果洗车房理论: 解释了为何苹果的强大文化使得员工在加入和离开时都需要一个“适应期”,以及离开苹果的人才为何有时难以复制成功。设计宗旨 vs. 设计原则: 探讨了为何具有明确导向性的“宗旨”(如苹果Keynote的三个宗旨)比普适性的“原则”更能有效指导决策。设计部门向工程汇报: 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即设计部门向工程部门汇报可能更有利于产品成功,并以苹果为例。"原始标记"理论: 建议尽可能晚地绘制原型草图,以避免过早限制创意思考,优先进行概念和对话探索。John Houbolt与阿波罗计划的故事: 通过阿波罗计划中月球轨道交会法提出的故事,强调坚持正确想法和拥有捍卫者的重要性。打造产品的道义责任: 强调科技从业者有责任创造易用、不令人沮丧的产品,以提升用户的整体生活品质。软件作为一种情感媒介: 阐述软件不仅是工具,更能引发用户情感反应,设计应有意识地引导积极情感。AI作为生活教练的应用: Bob分享了如何利用AI进行自我反思,识别盲点,并规划个人发展。📚 Recommended books•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Stewart Brand, the Whole Earth Network, and the Rise of Digital Utopianism: www.amazon.com• Hare Brain, Tortoise Mind: How Intelligence Increases When You Think Less: www.amazon.com•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www.amazon.com• Zen and the Art of M
2025-06-141h 45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138. Cursor团队揭秘:AI如何革新代码世界与Claude模型的应用📝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我们克隆了:How Cursor is building the future of AI coding with Claude节目邀请到AI代码编辑器明星公司 Cursor 的三位核心成员:联合创始人Aman Sanger,高级系统工程师Lukas Möller,以及机器学习工程师Jacob Jackson。本期节目将揭示Cursor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长,吸引数百万开发者。嘉宾们分享了如何利用像 Claude Sonnet 3.5 及最新的 Sonnet 4 和 Opus 4 等先进AI模型,赋能 Cursor 开发出多文件编辑、后台智能体等创新功能。他们还探讨了团队如何“吃自己的狗粮”,用 Cursor 来构建 Cursor 本身,以及AI对软件开发范式带来的变革,从代码自动补全到整个PR的自动生成,以及开发者角色在AI时代的演进。节目深入讨论了AI编程工具如何帮助初级工程师快速成长,并展望了按需生成软件的未来可能性。👨‍💻 本期嘉宾 Alex Albert:Anthropic 云关系负责人 (主持人) Aman Sanger:Cursor 联合创始人,负责机器学习与检索 Lukas Möller:Cursor 高级系统工程师 Jacob Jackson:Cursor 机器学习工程师📒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时间戳00:00 开场与本期内容介绍00:13 主播Yikai介绍跨国串门计划及本期节目亮点02:16 嘉宾介绍与Cursor的快速发展02:16 主持人与Cursor团队成员互相介绍03:21 Cursor的显著变化:Sonnet 3.5带来的多文件编辑能力突破04:32 AI模型能力的阶梯式提升与新功能探索Cursor 团队如何使用 Cursor (Dogfooding)05:38 Lukas Möller分享团队如何使用Cursor进行日常开发07:15 “吃自己的狗粮”:解决自身问题驱动产品迭代08:26 不同工作类型下Cursor的多样化使用方式AI编程的未来展望与开发者角色演变09:23 从Tab自动补全到后台智能体:AI辅助编程的谱系09:52 后台智能体:并行处理任务,提升开发效率11:45 异步与后台任务:未来智能体团队协同工作的展望12:06 代码验证成为下一个瓶颈及潜在解决方案13:55 大型代码库与小型项目的差异及模型处理能力15:29 应对大型代码库的复杂性:模型理解与上下文集成17:06 大型代码库中的“正确”实践与隐形知识挑战19:10 代码为AI模型优化的趋势与软件工程原则20:46 AI时代的开发者“品味”培养与初级工程师的成长22:35 AI工具加速迭代,助力开发者学习与成长23:41 Claude新模型讨论23:41 Claude Opus 4 与 Sonnet 4 的初体验与集成潜力25:26 Sonnet 3.5 的诞生与Anthropic对编码模型的重视26:34 Anthropic如何看待代码在AI模型能力发展中的作用28:26 Anthropic对AI增强或取代软件工程工作的看法29:26 对话未来:2027年AI生成代码的比例与开发者日常31:18 按需生成软件的可能性与非开发者参与软件构建33:37 对考虑加入初创公司的工程师的建议🌟 精彩内容 Cursor的增长秘诀: 探讨了Cursor如何在一年内营收突破三亿美元,吸引数百万开发者,以及Sonnet 3.5等AI模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Dogfooding文化: Cursor团队分享他们如何深度使用自家产品进行开发,通过解决自身痛点来快速迭代和优化功能。 后台智能体: 介绍了Cursor最新的后台智能体功能,它如何在独立环境中执行任务、生成PR,并允许开发者在前后台间无缝切换。 AI与代码验证: 讨论了随着AI代码生成能力的增强,代码验证成为新的瓶颈,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基于不同代码表示形式的操作。 Claude新模型: 嘉宾们分享了对最新Claude Sonnet 4和Opus 4模型的初步印象,及其在智能体编码、修复先前模型不足等方面的显著进步。 未来软件开发范式: 展望了AI如何改变软件开发,包括按需生成软件、非
2025-06-1234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SP3:AI代码革命:7大顶流工具如何颠覆你的编程与工作流?📝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主播 yikai 通过跨国串门计划的AI克隆技术,聚焦正在彻底改变软件开发模式的AI代码生成。从Bolt和Lovable的惊人增长,到Devin这类AI工程师的崛起,AI正从辅助工具进化为能够自主构建应用的开发者。本期将深度解读AI如何重塑开发范式,探讨工程师、PM、设计师在AI时代的核心价值转变,并揭示AI如何赋能非编码人群,引爆个性化应用创新。您将获得一份关于AI开发范式演进、核心人才价值重塑、全民创新浪潮及顶尖工具背后策略的全面洞察。👨‍🏫 本期解读者yikai,热爱AI的产品经理,跨国串门计划主播。将克隆自己的声音,来为您综合提炼并解读多位全球顶尖AI代码工具创始人的核心洞察,深入剖析AI代码生成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 精彩内容AI进化为“软件工程师”: AI从代码助手到自主构建应用,开发焦点转向“意图”与“体验”,重塑软件开发流程。人类价值重塑: 创造者核心价值转向战略远见、产品品味与AI指导力,“Amjad定律”与“杰文斯悖论”对行业的新启示。全民创造时代: AI赋能非编码人群,引爆个性化应用和内部工具创新,催生“社交化产品构建”新模式。顶尖AI工具策略: 揭秘Cursor、Windsurf、Bolt、Replit、v0、Lovable、Devin等工具背后的技术融合、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未来趋势与布局: 展望未来1-5年AI Agent能力提升、工作流深度集成、极小团队驱动大规模业务及编程语言演变。行动指南与思考: 提供亲身体验AI工具、团队分享案例、反思可AI化任务的上手建议,及长期关注方向和未来挑战。🌐 联系方式您可以通过添加微信 iEvenight 和我联系
2025-05-2227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101. O3模型揭幕:AGI降临还是技术幻象?📝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再次邀请到AI领域的资深专家 Zvi Mowshowitz(知名博客《别担心花瓶》主笔)与主持人 Nathan Labenz 进行深度对话。这是 Zvi 第九次做客“认知革命”播客。本次讨论的核心围绕 OpenAI 最新发布的 GPT-4o 模型展开,深入探讨了它是否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到来、其在科研领域的革命性潜力与现实瓶颈、AI自我迭代的可能性、超级智能的形态与风险,并对当前AI赛道的主要玩家进行了逐一点评。Zvi 分享了他对 AI 武器化的独特见解,并将他的“末日概率”预测上调至 70%,呼吁正视 AI 带来的根本性风险。👨‍⚕️ 本期嘉宾Zvi Mowshowitz,知名 AI 分析博客《别担心花瓶》(Don't Worry About the Vase) 的主笔。作为 AI 领域的深度观察者和分析师,他每日消化大量前沿资讯,并以其深度、全面的分析报告闻名。Zvi 已是“认知革命”播客的常客,本次为第九次做客。📒 文字版精华见微信公众号⏱️ 时间戳00:00 开场与嘉宾介绍00:33 yikai介绍本期核心内容:GPT-4o, AGI可能性, 科研应用, AI自我迭代, 超级智能风险, 主要玩家分析, Zvi的末日概率更新02:23 Nathan 正式欢迎 Zvi,再次强调 Zvi 的专业性与播客老朋友身份03:46 Nathan 概述讨论要点:自动化潜力 vs 基础算力,稳定状态的挑战,Zvi 末日概率上调至 70%04:09 Nathan 预告玩家分析环节,提及硅谷对杀人机器人的态度,个人与行业的应对GPT-4o 与 AGI 讨论08:40 GPT-4o 是 AGI 吗?Zvi 观点:不是AGI,是工具使用体验的重大突破09:19 对比 Zvi 与 Tyler Cowen 对 GPT-4o 的评价:智能预期与不同思维模式(细节 vs 结构)AI 在科研与知识工作中的应用14:30 AI 的知识广度 vs 跨界创新能力:Nathan 引用 Google AI 科学家案例15:45 AI 科研潜力讨论:AI 自主发现药物抗药性机制,但为何未被广泛采用?19:41 瓶颈分析:Zvi 认为制药公司等行业采纳缓慢源于惯性、风险规避而非技术或成本21:03 自动化挑战:为何自动化日常工作进展缓慢?Zvi 谈个人经验与工具局限28:45 知识工作者自动化的门槛:Nathan 的企业系统接入设想与 Zvi 的 AGI 判定31:00 企业数据微调的挑战:成本、数据质量、流程复杂度34:18 AI 代码能力:Nathan 分享 GPT-4o 处理大型代码库的惊艳体验37:33 AI 能力的不均衡:擅长前沿研究 vs 搞不定日常任务(如点外卖)AI 自我迭代与超级智能45:54 GPT-4o 代码 PR 处理能力分析:40% 成功率意味着什么?Zvi 的质疑54:11 Mechanist AI 成立:从 AI 安全转向 mundane task 自动化,Zvi 的看法59:05 超级智能的本质:Zvi 定义 (远超人类,探索未知),并驳斥人类文化优势论01:05:31 超级智能影响社会:卡马拉哈里斯竞选思想实验,Zvi 认为 AI 可轻易操控选举/资源01:17:58 超越人类直觉:Nathan 的多模态超级智能设想 (20 种新感知)01:20:49 稳定状态与治理:MAM 假说讨论,权力集中 vs 分散的风险AI 安全、风险与 P(doom)01:23:31 AI 接管的可能性:效率驱动、部分人类意愿、失控 AI 的竞争优势01:26:30 Zvi 的 P(doom) 更新至 70%:对 GPT-4o 失调现象和行业忽视风险的担忧01:29:40 警示信号已现:AI 模型内部的“小动作”与研究者的幸运观察窗口01:30:17 避免末日的希望:发展速度放缓、转向推理/工具优化可能争取时间AI 赛道玩家分析01:34:39 Meta (Facebook): Zvi 认为其已出局,缺乏战略和创新能力01:37:05 中国 (DeepSeek, 阿里 Qwen, Kimi): DeepSeek 是主要玩家但受限,对其他公司和开源动机持保留态度01:44:46 Safe Superintelligence (Ilya Sutskever 新公司): 因 Ilya 具可信度,但属高风险尝试,赞赏其安全措施01:47:11 xAI (Grok): Zvi 持负面看法,认为马斯克分心、信息茧房、产品缺乏亮点01:53:34 Anthropic: 技术扎实,论文出色,但在竞争中显露疲态;Dario 的中美竞赛言论分析01:59:23 Google DeepMind: Gemini 模型强大,Demis Hassabis 沟通能力强,但公司层面行动迟缓、安全措施保守02:02:38 O
2025-04-232h 19跨国串门儿计划
跨国串门儿计划#SP2: 给非技术人的十分钟MCP讲解📝 本期播客简介本期节目由主播yikai主持,深入探讨了AI领域的新概念——MCP(模型上下文协议)。通过类比USB-C接口,解释了MCP如何作为AI世界中的统一接口,连接AI助手与各种工具和数据源,使其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节目中详细解析了MCP的三大模块:提示词、工具和资源,并探讨了MCP对普通用户、企业以及AI开发者的深远影响。特别亮点包括MCP如何解决AI应用碎片化问题,以及它如何推动AI助手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向真正的智能体转变。⏱️ 时间戳00:00 开场 & 播客介绍MCP的概述00:36 MCP的类比:AI世界的USB-C接口01:14 MCP的定义:模型上下文协议01:42 AI助手的局限性 & MCP的诞生背景02:02 MCP的核心目标:架起AI与工具/数据源的桥梁MCP的三大模块02:38 提示词模块:标准化AI指令与背景信息03:16 工具模块:AI调用的外部功能03:51 资源模块:AI访问的数据内容04:19 三大模块的协同工作:构建AI助手的上下文接口MCP的价值04:42 解决AI应用碎片化问题05:04 对开发者与API提供方的便利05:47 MCP的灵活性:AI自主决定工具与资源的使用MCP的实际影响06:19 AI助手的智能化提升06:58 普通用户的体验升级:复杂任务的自动化07:28 企业协作效率的提升:统一标准下的模块化协作08:59 MCP推动AI助手向智能体转变总结09:32 MCP的出现背景与未来展望🌟 精彩内容MCP的类比:AI世界的USB-C接口,统一连接工具与数据源MCP的三大模块:提示词、工具、资源,协同构建AI上下文接口MCP的实际影响:提升AI助手的智能化与用户体验,推动企业协作效率MCP的未来展望:AI助手从聊天机器人向智能体的转变🌐 联系方式您可以通过添加微信 iEvenight 和我联系
2025-04-1810 min跨国串门儿计划2025-04-1110 min